2025年的清明假期,报了个亲子团,为期两天,地点是从化,溪头村。
与其说选择了溪头村,不如说是孩子们选择了感兴趣的活动,具体内容如下,乡村山野的部分,确实让都市人动心:
小长假的第一天,起了个大早,或者说一夜不曾安眠。久久未出门的人,小激动到睡不着觉的程度,也是没话说。
早早出门,赶到指定的集合地点,然后是三个小时的大巴,到达溪头村。
既然是到了溪头村,不妨先了解一下其前世今生:
溪头村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岭南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主要物点包括:
古村落风貌完整:传统的青砖灰瓦建筑保留良好,像“福田里”“济阳里”等古巷,依然有老人家居住。
宗祠文化浓厚:村中有大量古祠堂,像黄氏宗祠,是祭祖和村民聚会的中心。
桥梁文化:有几座历史悠久的石桥,配合周边景致别有一番味道。
此次前来,并未领略到溪头村的上述风貌,反而是下面的关于自然环境的部分,印象格外深刻:
溪头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东北部,地处南昆山余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常年空气清新。村庄被连绵群山和原始森林包围,核心特色有:
竹林环绕:村口就是一大片竹林,尤其在夏天非常清凉。
溪流潺潺:有一条天然溪流穿村而过,名字就来源于此。
瀑布峡谷:周边有多个小型瀑布,比如金紫里瀑布,适合徒步探险。
植被丰富:栎树、松树、芒萁等原生植物分布广泛,生态完整。
溪头村盛产多种水果,包括三华李、青梅、红柿和沙糖桔等。每年1月的李花节和6月的三华李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品果,体验乡村风情。
既然是赶在清明小长假来到被誉为“广东最美乡村”的溪头村,自然人头攒动,入村的路严重拥堵,只能是村外下车,步行进村。
人来人往的路边,摊贩不少,出售的都是农产品,比如鸡蛋、姜、笋等等,充满了乡村气息。
先吃中饭,然后去民宿办入住。一幢幢农民楼中开发出的村中民宿,能以如此“小希腊”的风格示人,也是真的用心了。
房间里靠门边设有内置露台,与床之间开了洞,洞中安放的一盆绿植,成了灵魂之物、点睛之作。
房间里还有其他诸多细节,看着都舒服,但都盖不过这一盆绿植的效果。
后来又发现入夜之后灯光之下的影子,上下呼应,妙不可言。
两只粗陶罐,什么也不插,就那么随随便便地摆着,也是好看的。
房间是工业风的设计,不做多余的遮掩,刻意保留建筑本体的粗犷质感,让空间更有故事感。
衣襟同学第一时间扑到床上,啃起新进的小说来。
跟团配备的摄影师,在院内给团员们拍照,也被要求拍一拍。
衣襟同学并不情愿,但也尽力配合了。
对拍纪念照其实并不感兴趣,倒是对院内的绿植格外钟情,所以按自己的方式,拍自己喜欢拍的。
生得高高大大的仙人掌,认认真真地,在开着自己的花。
还有几盆木香,第一眼便认定是木香。
木香并非身边常见的花,而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玩博客的年代,有个博友就叫“木香”,私下有过交流,说她特别喜欢木香这种花,所以用作网名。
因为木香,所以识木香。
开在清明时节的木香,淡素又洁静,是能与灵魂对话的一种盛开。
眼神与眼神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对接,花开也好,人来人往也罢,有些互通,未必讲出来,也未必讲得清楚。
或者说,就只是一种感觉吧,自己懂得。
木香按花色分,有黄木香、白木香多种。
木香是蔷薇科蔷薇属的一种常绿藤本植物,气质优雅、古典,有“藤中皇后”的美誉。
难得,在这里能够遇见。
安顿之后,跟着老师开始活动,向着村子对面的山林挺进。
第一个活动是:蜜。
还真的有一个小小的蜜蜂园。
活动开始前,照例是听老师讲解,从蜜蜂的前世今生开始,然后是注意事项。
衣襟听了几嘴,就躲到一边啃小说去了。
真正的蜂主,也在做着自己的工作。
做好防护的孩子们,终于可以走进蜂园,近距离接触蜜蜂了。
要说蜂蜜没少吃,但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蜜蜂,还真的是第一次,也和孩子们一样好奇。
老师说一箱蜂,只有一个蜂后,并试图带着孩子们一起发现蜂后。
结果是拿起一个又一个板子,仔仔细细地翻看了正反两面之后,还是没能发现蜂后的存在,是工蜂,把蜂后保护得太好了。
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你有很多问题,但你不是蜜蜂,不能理解蜜蜂的种种作为。
实际情况还有,不管你理不理解,都是蜜蜂自己的事,与他人他物何干?
万千世界,各自忙碌就好。
那么多蜂,那么广阔的世界,却只择几处小孔进进出出,因为蜜蜂喜欢。
没有找到蜂后,但孩子们并未失望,因为有好吃的,在等着大家。
连着蜜的蜂房,正被老师手中的刀子剥下来。
老师一边割,一边说可以品尝,但真的敢吃吗?
之前还真的不敢尝试,但这次听劝,也尝了尝,还不赖,把蜜嚼光,再把蜂腊吐出去,流程就走完了。
没想到的是,一大盘子,很快就被大家分吃光了,此时不管多小的小孩子,不管多做作的美妈,都不矫情了,个个勇敢地往前冲,还生怕冲慢了~~~
跟团,总是会遇到一些奇葩人,让人不想多说的那种~~~
老师还拿了一块蜂巢,放离心机里,让孩子们去摇。
一个一个排着队,认认真真地摇,还真的摇出了蜜来。
每个孩子都分到了蜜,然后毫不客气地吃掉,实在是太甜了。
采蜜的环节告一段落,接着开展下一项活动:钓鱼。
听说可以玩水,孩子们各各兴高采烈,向着溪水的方向冲鸭~~~
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和一根鱼线、一只鱼钩,还有鱼食。
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放长线,开始钓鱼。
其实,只是一处并不起眼的溪水,但里面真的有鱼,肉眼明显得见。
钓鱼,实操不易,不如网来得直接了当。
所以,孩子们很快放弃了钓鱼的想法,开始网起鱼来。若不是气温太低,下到溪水中会更痛快。
此次去从化,有雨萌同行 ,两个孩子分工合作,还真的网到了鱼,而且还网到了好几十条。
好网,是因为鱼种,并非好游动的鱼,而是喜欢趴着不动的款,像是娃娃鱼。
别的孩子都离开了,我们的两个大娃娃依然在溪边忙活了许久,直至晚饭时间将至,这才收兵回营,带着两桶实实在在的鱼。
民宿院内,又遇到摄影师,被逮住拍了纪念照。
话说那两桶鱼,被放在房间,第二天一早发现挂掉一大半。
从它们的姿势看,是能离开水呼吸的鱼,为什么还会如此轻易挂掉,说来也是几声叹息~~~
晚餐在另外一家餐厅进行,院中有秋千和其他孩子们喜欢的区域,可以各取所需。
发现了开在秋千上面的一树花,好大的一树。
天色较暗,没相机在手,只能用手机简单记录下来,不辨具体是什么树什么花。
补充两图在溪边拍下的花儿,肃白的调调,和着清明的韵律,让节日不空。
人在世,有所惦念,内心才不空。
也补充几图在村中的其他遇见,其中很是意想不到的,是一树紫藤,盛开中的 紫藤,从楼角一直开到楼顶。
开始时以为是假的,但细细看过之后确认,是真的紫藤在开着真的花,真得不掺假。
溪头村,不过是一个原生态的小村,道路并不笔直,民居也是朝向、外观各异,被现代文明经营至此,也是真的服了~~~
还经过一树桑葚,还是第一次见到桑葚果结在树上时的样子,若不是溪头村,依然不会被扫盲~~~
至于桃子,就更不稀奇了,经过的路边,有很多桃树,结着大大小小不同品种的桃子。
时令不对,若是桃子成熟时经过,便不会满足于只是用镜头瞄准的程度了。
被镜头记录下来的桃子,必是可爱款的。
树上结的果子,还有许许多多,都青涩着。
发现溪头村的村民偏爱孤顶,路边角落里发现好几处,开着红艳艳的花。
荷兰豆,一边开着花,一边结着豆,好看更好吃。
在一间院子里,还发现了几棵紫荆,之前在江南见过的紫荆。
没想到在广东也能看到紫荆,再一次刷新认知。
雨中依然在忙着辛苦采蜜的小蜜蜂,由不得不为之肃然起敬。
要说可爱,溪头村可是无时无刻不在供应,只能拿去用。
还经过几树桃花树,开着粉粉的桃花。
雨天再遇,又变了一种景象。
都说“梨花带雨”,为什么不是“桃花带雨”呢?
大概因为桃花是粉色而不是白色的吧,少了忧伤调~~~
就算只有孤身一朵,依然凑不齐忧伤调~~~
在溪边的街上,还看到一只胖胖的“鸭”,腿不高,据说是套圈套来的宠物,很是招摇。
主人说它的名字叫做𪇮(tún)。开眼开眼~~~
跟团旅行的第三项活动,在第二天一早继续开展,冒着小雨。
跟在老师身后,继续向着村子对面的山林间挺进,一边走,老师一边采野菜、野草,向孩子们讲解植物相关知识点。
听说是可以品尝的“零食”,孩子们各各伸出小手,去试一试。
这次跟团,发现衣襟已经不适合再参加此类活动了,明显鹤立鸡群。但同时,内心依然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孩童,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心。
到达指定的一处被篱笆围起来的林间空旷处,正式活动讲解这才正式开始。
衣襟的手里,握着一把锄头,此时不妨猜一猜,接下来要做什么~~~
衣襟听得很认真,也很愉悦。
当注意事项尤其是安全方面的细节交待完成之后,孩子们被放逐竹林间,开始了挖竹笋的实操。
竹笋,还真的不少,大的小的都有。
各各都很美味的样子。
选定目标之后,两个孩子开始了合作。
很快就挖出了第一颗竹笋,体型相对小巧。
还是第一次使用锄头,而且是进行如此有成果的操作,而且成果就真真的握在手里,这种体会,只有竹笋才衬得起。
所以说,这次活动参加得恰逢其时,不愧为小长假值得。
老师说要挑露出地表小的挖,因为更好吃。
听老师的话,又挑了一个小号的开挖。
发现竹笋旁边的土并不都是松的,不是又粗又硬的竹根,就是更硬的石头,并不好挖。而且还不确定哪里才是竹笋的根部,最后铲断的动作进行得磨磨唧唧的,要十几铲子下去才能铲断半截,后面的半截是靠摇才完全摇断的。
试了两颗之后,衣襟认为要挖就挖大的,管它好吃不好吃。所以下一个目标,是自己跑在前面,爬上一定高度后获得的。
果然是好大的一颗,费了好一番力气获得,让衣襟心满意足。
很是上瘾的活动项目,若不是老师一再强调每人只能带一颗回家,一定会挖上更多,也是真的想挖更多。
恋恋不舍地交还锄头,管不了衣服上的泥土,又开始下一项活动:制作披萨。
孩子们被分到一块面团,香肠碎、圆葱青椒碎、番茄酱和烤盘,就可以制作披萨了。
做好的披萨,直接拿到烤炉前,等候被烤熟。
烤炉,并非现代家居中的通电款,而是架在院子里,下面用木头加热的。下图右侧人们的身后,可见其真貌。
衣襟的手速快,很快就拿到了烤熟的披萨,香味直扑鼻孔。
吃饭同样飞速的衣襟,很快就吃完了自己的一整块披萨。
此次参团,还有一项活动:采摘青梅,制作青梅酿。因为图片较多,下一篇专门整理。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溪头村,却可以展开为期两天的小游,而且内容丰富,收获满满,将这一个清明小长假填得满满当当。
带回家的,不仅仅是蜂蜜、竹笋和青梅酿,更是踏青赏春的心情,很是舒畅。
那棵大竹笋吃了吗?
还没有 焯水了 放冰箱里冻着 准备包包子
衣襟喜欢吃笋馅的包子
总是喜欢看衣襟妈妈的文字和图片,这样的记录等若干年后再翻看,满满的都是暖心的回忆…
必然的 这也是这些年一直坚持记录的原因
这次活动非常好 项目都是我们喜欢的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