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朋友圈几番播报来自梅园的讯息,虽然时差还未倒好,虽然衣物尚未整理完,却还是奔进了梅园。
赏梅,在其次,主要还是为了让孩子们晒晒眼睛。
走进自然,看书的看书,捉蚂蚱的捉蚂蚱,孩子们各得其所。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有太阳给孩子们晒,则是卸下了心理焦虑。尽管,焦虑,很多时候都是自找的。
确是有梅开的,尽管花势并不茂盛,却还是招来了太多太多同来赏梅的人。以爱花的心情赏梅,每一朵,都是美好。
天气也是真的好,尤其是蓝天,让刚从重庆抵达的家人羡慕不已。
傍晚的光线,也确实是适合停下来,细细地赏梅的。
透过光亮,闻见梅香,心脾都通畅了。
自然有蜂,在花间细细地嗅,飞来飞去。
基本上都是淡粉色的梅,偶见一株白色的,却是懒得举相机了。
点点梅香,轻描淡写着季节的美,以若有若无的心境。
点点花开,由点及面,铺开成冬天的趣,各取各的趣。
出门前临时抓过的外衣,此时,未必太过招摇了。
又或许是自己想多了,一园子的梅,势头哪里是一件衣服能抢走的呢?
看着孩子们玩,瓶子里还真的装进了几只蚂蚁,还有蜘蛛,甚至小强。
天色渐晚,天空却依旧蔚蓝。
梅影纷飞间,蜜蜂也是不忍离去。
光线变成了金色,这才收工离开。
携着,这一年的梅香。
大寒刚至,立春即将来临。梅园的梅,牵着春天的春,都值得期待。
连续多年追梅园的梅,不是完全错过,就是花开廖廖,少有满园梅花齐齐绽放的时候。
不确定岭南的梅花,是否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宋代的叶适在《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中有一句说:“岭南梅花太枯涩,花岂唤人人底急” ,意思是:岭南的梅花长得太干枯、不润泽,花难道会主动急切地召唤人吗(实则是人自己急切地去寻花),与此时的心境不谋而合。
人与花,是相通的,为的,不过是一场遇见。
如果可以,请年年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