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之后,很快就迎来了中秋。
疫情三年之后,航空公司的积分每个月都在过期,为了飞而飞,一个小时即可抵达海口。
2024年9月14日,周六,工作日,衣襟放学后,直奔机场。不想航班比预计晚了两个多小时,抵达海口机场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困是自然的。 显然,为了逃离自己呆腻了的城市,到达别人呆腻了的城市,大家都很拼。
进房间,看到帐蓬,衣襟马上精神了,而且一再嚷嚷着说要在帐蓬里睡。到底还 是小孩子啊~~~
最近对睡帐蓬一直有着强烈的渴望,只是一直没机会安排上。
小长假的第一天,难得集体睡到8:30,最近几个月衣襟每天都是七点前即起床的。
酒店的早餐还不错,吃饱了,去户外散个步,重点在于考察泳池的情况。结果,因为刚刚刮过的台风“摩羯”,泳池和温泉池都受到了破坏,还在清理维修中,无法使用,让衣襟有些小失望。
显然,平日坐在写字楼里的后勤管理人员都被调到了户外,台风之后的清理工作量巨大,落叶残枝就不必说了,护栏上的玻璃少了,秋千上的字母也被刮跑了。
酒店没得玩,便出去玩吧。
衣襟搜到的信息,说是国贸城有一些好玩的。赶过去,才发现整个商城都在装修,不营业。
换到斜对面的万象城,吹吹空调也不错。
万象城里没有衣襟要的游乐项目,但有电影院,衣襟选的是《大场面》。
观影之前,简单吃个中饭,时间受限的情况下,选择了“天怡興百年蒸饺”,随便点了两份蒸饺,没想到是真的很好吃,胜过所有之前吃过的餐厅饺子。
吃饱了,进入影院,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大场面》,9月15日是上映的第一天。
王天放演的强子,家在大兴安岭,但凡需要热心人出场的时候,都会是东北人顶上。
整体来说,很不错的一部电影,挖的是深深的人心。
从影院出来,经过西西弗书店,衣襟又一头扎进去,混了场“不负韶华”的假日书香体验。
吹空调吹到发抖,黄昏时分的气温不高了,这才离开万象城,前往旗楼老街。
衣襟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叫“旗楼”?
“旗楼”是“骑楼”的谐音,骑楼是一种源于南方城市的独特建筑形式,楼层的一部分“骑”在公共人行道之上,形成类似于今天的街道拱廊结构。这一建筑形式起源于广州、汕头等地,并在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部拱廊:建筑的底层一般是商铺,前端退缩形成拱廊,供行人通行。拱廊可以遮阳避雨,非常适合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
上部住家:骑楼的上层通常作为住宅,住家与商铺紧密结合。这种设计使得楼上的住户可以直接通过楼梯到达楼下的商铺,非常便利。
海口骑楼老街的形成大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海南是一个重要的商贸港口,由于地处南海之滨,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节点。大量海南人出海经商,移居东南亚各地(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这些华侨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纷纷回乡投资建设。他们带回了南洋建筑风格,即具有典型的“骑楼”元素的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既能适应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又能满足商业和居住的需求:楼上住人,楼下做生意。于是,骑楼逐渐成为海口城区的主要建筑风格,并集中在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西路等街区。
海口骑楼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以西式建筑结构为主,但在装饰和细节上融入了中式和南洋风格的雕刻和图案。建筑一般为二至三层高,一层是商铺,二层、三层是住家或者仓库。底层的门廊向内退缩,形成遮阳避雨的骑楼廊道。这种设计非常适合海口多雨的气候,也为行人和商铺顾客提供了便利。
从兴隆门进入老街,开始经过的商铺多为杂货,供应当地人的日常需要。
而此时,入一枚椰子解渴降温,太有必要了。
慢慢走到了步行街上,人不多,地上隔几步就是一片彩绘,拉满了氛围。
逛吃逛喝的节奏,立马拉响了。
在一家店里,竟然发现了同款钩织出品的扇子,自然让衣襟喜不自禁。
一边逛,一边拍,相机不能白背。
而衣襟的配合,才最是关键。
钩针出品的小物件,还真是不少,各各都挺可爱。
街上的建筑、店铺,都打着怀旧的调调。
经过与童年有关的店,自然要进去看个仔细。衣襟入了几款心仪的小物件,心满意足地离开。
在布兰兔店,逛得很久,最终提了一大袋子出来,有好喝的茶,也有限定款的冰箱贴等小物件。
经过的邱宅,建于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至今已有超过160年的历史。
邱宅的建造者邱超亭最初在福建莆田从事陶瓷生意,后来迁居至琼州府,转向航海业。宅院原有五进布局,但因年久失修和修路影响,目前只剩两进,现存面积约1400多平方米。宅内还曾有一口古井,邱家后人一直供奉井龙,并常焚香敬拜。
邱宅不仅是海南骑楼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海南华侨文化的重要遗存,见证了华侨在南洋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在积累财富后回馈家乡、建设家园的历史。
只是路过,并未深入。
原本悠闲,就只是为了走走。
夕阳之下的气温很是舒适,特别适合此时的漫步。
又走进一家名为“阿百猫”的店。
店里以猫咪为主题,有各种与猫相关的文创产品和手作小物,如猫咪图案的包包、衣物、饰品等。
不管是不是爱猫人士,都会有喜欢的一款,被打动。
闲逛骑楼老街,衣襟又得了一只“椰笛”,一边走一边吹,标准的小孩子式的开心。
傍晚时分的天空,飘着淡淡的云,与百年建筑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觉得光影不错,也要求入镜,结果是歪歪扭扭,就当个纪念吧。
简单地走完了那条步行街,大概是博爱北路。
离开老街,想打车前往海大夜市,不想干等都等不来车子。眼看着,太阳就下山了,一轮红日让人着急,若此时在海边才是最完美啊~~~
看距离,不足1000米,决定步行前往。
等红绿灯时,发现置身于太多太多的电摩托中,又是一景。
马路对面就是海甸河,太阳不见了,却将光亮留在云彩上,铺开在天空里和水面上。
看云,尤其是着了色的云,总是美妙的事情啊~~~
同时绕不开的,还有因为台风而倒落的树。
棕榈树的柔韧性比较强,相比其他树木而言,不容易被刮倒。
榕树因为有大量气根支撑,没倒,但枝叶也已经不复存在。
到处都是台风经过的痕迹,而这里,并不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但还是能倒的都倒了,能折的也都折了。
看似的波澜不惊,有可能只是假象。
离夜市还有不小的距离,而夜色中的美食序幕已经拉开。
既然定位在夜市,便不为其他美食所诱,坚定是往夜市方向靠近。
终于走到了海大南门夜市,位于一条笔直的街道中间,左边全是吃的,右边则以小商品为主,分工非常明晰。
全国各地包括海外的美食,都集中在了这一间夜市里。
吃的喝的,杂七杂八都往肚子里装,没少装。
一边吃,一边看,毛线钩细佬的小物,又是一次次地闯入视线中。
还有一个冷血宠物摊,颜色都是红的黄的,只是看看而已。
小长假的第一天,就在逛吃逛喝中,圆满结束了。
小长假的第二天,2024年9月16日,周一。
睡到自然醒,酒店早餐后,继续在房间里宅,觉得不出门太对不起自己时,才逛悠着出了门。
几百米外,就有一间影院,又晃进去看了场电影——《里斯本丸号》。
“里斯本丸号”原本是一艘由日本商船公司运营的货轮,建造于1920年,排水量约为7,000吨。在1941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该船被日本海军征用并改装成运输船,用于运送物资和战俘。
1942年10月1日,“里斯本丸号”在从香港驶往日本的途中,载有约1,800名英国战俘,被分开在三个舱内。这些战俘大部分是香港守军成员,他们在香港沦陷后被日军俘虏。
10月2日,“里斯本丸号”在行驶到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时,遭到美国潜艇“鲨鱼号”的鱼雷袭击,当时的潜艇指挥官并不知晓船上载有战俘。被鱼雷击中后,船体开始下沉。最初日军试图封锁消息,并将战俘锁在船舱中,避免他们逃离。随着船体逐渐下沉,船上的日本士兵和船员都被转移了,但仍留下几名自愿赴死的士兵持枪守在甲板上。战俘们被迫尝试自救,有两个舱内的战俘通过梯子爬上甲板,干掉持枪的日本兵,随着沉船跳海。另外一个舱因为样子断裂,战俘悉数沉入海中。由于海水冰冷、缺乏救援设备以及日军开枪阻止,最终仍有约800多名战俘不幸遇难。
事件发生后,附近的中国渔民迅速展开了救援行动。当时参与救援的渔民大多来自舟山群岛的各个小岛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船只开到沉船现场,将落水的英国战俘拉上船。据幸存者回忆,渔民们不仅提供了简单的食物和水,还把他们带到了安全地带。
救援过程中,渔民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日军巡逻艇在附近巡逻,并且有开枪威胁幸存者的行为。尽管如此,渔民们仍然坚持将能够营救的战俘拉上船。许多战俘在事后回忆,正是这些无私的中国渔民拯救了他们的性命。
做这部电影时,参与过当年救援行动的渔民林阿根还在世,接受了导演方励的采访,2020年8月离世。方励还采访到另外两位英国战俘中的幸存者,也是2020年左右离世,百岁高龄。
前不久刚刚看过方励的一段演讲,已经70岁的他说:很多事情,再不做就晚了。凡事需趁早,绝对是真理啊~~~
电影散场,再看衣襟的表情,与走进演播厅时的不情愿截然不同,显然是看懂了。
电影院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大体量的商圈,餐厅林立,却家家闭户,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吃椰子鸡的餐厅,勉强看到另外一桌客人。
吃了个双拼锅底,一边是椰子汤、一边醪糟醋,鸡与海鲜同煮,还是全新的体验。
正值中午,太阳老大老大滴,太晒了。
又躲回酒店房间,觉得可以了,才再次晃出门。
去的是白沙门公园,求的是海滩。好不容易来一次海南岛,不能不给衣襟玩玩水啊~~~
来到公园外围,一路,看到的都是被围起来的标志,想着一定是玩不成水了。没想到入口处还真是开放的,进去就是海滩。
海滩上,并不干净,很多垃圾,有台风的因素,也有些明显是人为的。海水,也很浑浊,差不多赶上黄河了。
海中,竟然还有枯树,这对可以游水的海滩来说,绝对是意外,估计也是台风的创作。
但衣襟却不嫌弃,认认真真地玩了起来。
还认认真真地挖了个大大的沙坑,大到足够自己睡下去,凹个造型。
玩到日暮西山,这才离开。回酒店冲洗,因为饭局有约。原本想着在沙滩上追日落的计划,再次扑空。
路边,依然是接连的倒塌的树木,运残枝的车子也比比皆是。
更奇葩的是网约车司机,从沙滩公园出来的游客,哪有脚上没有沙子的呢?下车时竟然要求我们自己完成打扫,拽得很~~~
酒店房间正对着横沟河,落日追着我们回来,将错失的海边在河边补上,这才是真的海岛,真的贴心。
饭局,如约进行,被老同学带去不知名的一处餐厅。
一道椰子饭,最为软糯香甜,胜过一切海鲜。
与老同学,多年未见,掐指算算,至少20年,当时的宽先生还不及此时的衣襟大。
杀猪刀再次上场,毫无情面可讲。
难得的,最是初心,容颜可以改变,同学情谊却是永存。
海口的两天行程,不紧不慢地,就算是过完了。
2024,我们来过~~~
小长假的最后一天,2024年9月17日,中秋节。
与中秋有并的氛围,早已经拉满。
一早即赶往机场,进安检前看到巨量的安保,大概是开早会吧。
从从容容地,飞回深圳,且来得及家中简单午饭。
之前每次回来的第一餐,都会是鸡蛋卤面,这次决定煮米饭,是因为2024年的新米,已经抵达,急于煮一锅品尝。
果然,是新米的香。
五姐张罗了团圆饭,前往的路上,是台风之后深圳的天空,云朵都镶着边。
一大家子人,共度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最开心的,当然是孩子们,以衣襟为首,尽管其他都是小一辈的人。
不知不觉中的一年又一年,变化最大的就是孩子们,都长高、长大了~~~
亲情永恒,共此圆月。
圆月,正高高地,挂在天上。
仅此记录,2024年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