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2024年8月8日,色达一天逗留,逛草原、晒河岸、寻药王神山,骑马、追鼠兔、看牦牛过河,一切都是为了下午五点的喇荣五明佛学院,一个小时的参观有限,走马观花、竭尽所能
意外收获来的色达,也意外收获了一日休整。
预约到的佛学院参观时间是下午五点,而在五点时间,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转转色达。
就旅游来说,一切都绕不开金马草原。
奔着草原去,走的是前日进来的路,几公里就到了。目标是一个被围起来的区域,有帐蓬,有马,正是游客需要的。
正打量着马在哪里,发现草地上有东西倏地跑远,一处又一处。定睛细看,原来,是土拨鼠呀~~~
与老鼠差不多大小,守着晨光,守着露珠,守成草原上的小小主人。
警惕性极强,随时准备逃跑,随时可以进洞,地上都是洞,走几步就能踩到一个。
渐渐地,混熟了,不那么急着逃跑了,镜头可以靠得更近了。
而此时,不得不纠正一个说法,它们并非土拨鼠,而是鼠兔。
土拨鼠和鼠兔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尽管它们在某些外形和生活环境上有相似之处,都属于啮齿类动物并生活在类似的栖息环境中,但它们属于不同的科目,有着各自的独特习性和生态角色。总结来说,土拨鼠和鼠兔并不是同一种动物。
下面说的是两者的不同:
首先是土拨鼠(Marmot):
土拨鼠属于松鼠科,是一种大型的啮齿动物。全球有14种土拨鼠,常见的种类有黄腹土拨鼠、草原土拨鼠等。
土拨鼠的体型相对较大,体长一般在40-70厘米之间,体重较重,冬季之前会积蓄脂肪。它们有粗短的四肢,尾巴相对较长。
土拨鼠通常生活在草原、山地等开阔的环境中,善于挖掘洞穴。它们是群居动物,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土拨鼠冬眠的时间较长,能够进入深度冬眠状态,以此度过寒冷季节。
土拨鼠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高山和草原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上也可以见到黄鼬土拨鼠等品种。
再来看鼠兔(Pika):
鼠兔属于兔形目、鼠兔科,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虽然名字里有“鼠”字,但它们与兔子关系更近,而非老鼠。
鼠兔的体型比土拨鼠小得多,通常只有12-30厘米长。鼠兔的耳朵相对较大,尾巴短且几乎看不见。
鼠兔主要生活在高海拔的山区,喜欢藏身于岩石缝隙中。它们不像土拨鼠那样会冬眠,而是储存干草作为冬季的食物来源。鼠兔是独居动物,不像土拨鼠那样群居。
鼠兔广泛分布于亚洲、北美洲的高山地带,尤其是在中国的青藏高原等地,最常见的鼠兔是高原鼠兔。
再来总结一下:
分类学关系:土拨鼠属于松鼠科,鼠兔属于兔形目,两者在生物分类上差别很大。
体型:土拨鼠体型较大,鼠兔体型较小。
冬眠习性:土拨鼠会冬眠,鼠兔不会冬眠。
生活方式:土拨鼠通常群居并在地下挖洞穴生活,而鼠兔多生活在岩石缝隙中,通常独居。
为什么说它们是鼠兔而不是土拨鼠呢?最直观的判断有三点:一是体型,只有十几厘米大小;二是耳朵,相对较大;三是尾巴,几乎看不见。
还真的,拍了若干幅图,完全看不到鼠兔的尾巴。
金马草原位于高海拔的川西地区,属于青藏高原的延伸地带,这种高寒草原的环境非常适合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等鼠兔科动物生存。
鼠兔常常生活在岩石缝隙和草原洞穴中,以植物为食,并储藏干草用于过冬。由于鼠兔的繁殖力强,在高原草原地区非常常见,甚至被认为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有人说它们对草原生态的破坏性更大,但对生态的最大破坏者,不恰恰是人类自己吗?镜头追鼠兔的同时,也追到很多垃圾,避无可避。
清晨的草原上,也活跃着小鸟,远远地看着那些跳动着的小小身影,还以为也是鼠兔。
400mm焦段,此时真的是太有用了,再小的鸟,距离都不是事儿,啦啦啦~~~
衣襟的关注点,除了鼠兔,还有马。
挑了一匹白马骑上去,有人牵着,在草原上转一圈,也是转得美滋滋的。
镜头追逐的,除了鼠兔,还有小花。脚边总有一些小花,微小,却逃不开镜头的关注。
花开本身就是完美,不必在意大小,不必在意光线,看在眼里就好。
有一种白色的小花,花开小巧,花朵呈星形,花瓣上覆盖着白色的细绒毛,感觉非常柔软的样子。
查了查,它们有很大可能是火绒草。
火绒草,学名Leontopodium,是菊科火绒草属的植物,也被称为雪莲花或艾德尔维斯。这种植物以其白色绒毛状的花朵而闻名,适应高寒环境,常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岩石缝隙和草原上,是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地区的典型植物之一。
小小的花朵,并不好拍,还好清晨的光线是配合的。
放眼草原,除了鼠兔的窝,就是火绒草了。尤其是远看,白色微小却也能连成片。
就在我们的车子停过来不久,迅速地来了更多游客,迅速地侵占了鼠兔的领地,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小鸟,也表示无语,甚至有些愤怒。
却也无可奈何。
还好我们来得早,得到鼠兔的配合,满足地准备离开了。
回停车的位置,发现那里比较偏,还有很多鼠兔,在等待着镜头的光临。
与镜头对视,憨憨的表情,大大的耳朵,明显是浑熟了呀~~~
鼠兔的眼睛有些特别,像是人造的假眼,一眨不眨。
立起来的一小只,把心都给萌化了,绝对可以做为收镜篇。
大清早,带着极大的满足,离开草原,回到县城。
直奔人民政府大院,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要找的,是统战部,位于小楼的二楼。
衣襟同学身份特殊,要完成备案,才能获得进入佛学院的资格。
工作人员感觉都是小年轻,证件齐全的情况下,顺利地拿到了一张纸。带着那张纸,再次前往“色达县金马草原旅游区(旅游集散中心)”,拿到了属于衣襟的那张入场券。
正事办妥,继续溜达,溜达到了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门脸不小,带着尊敬又崇拜的心,小心入内。
以为是博物馆,但一楼却不像。不见什么人,只有几尊酥油花摆在暗处。
循着声音,摸到一个房间,发现是剧院,舞台上正在排练。
原来,这个色达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是一整个文化机构,旨在保护、传承和弘扬藏族的格萨尔文化。中心主要围绕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展开,致力于推动这一文化遗产的研究、展示和传播。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藏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而色达地区是格萨尔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心的设立有助于促进史诗传唱者的培养、整理和记录史诗文本,并通过演出、讲座等形式向外界展示这一文化。
中心经常举办与格萨尔文化相关的艺术展览、表演和文化活动,展示藏族传统的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传播藏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说。
中心还承担了学术研究的功能,致力于格萨尔文化及相关民俗、历史的研究。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文化教育培训,使得格萨尔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
转着转着,还真的给我们转到了展厅。这些展厅的设置很有特色,有些在建筑的外围类似于露台的位置上,更像是藏民用的帐蓬,掀开门帘,才发现里面原来是展厅。
进了两间展室,一个是”犏牛山宫”,讲的是“ 霍岭大战”。
霍岭大战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著名的战役之一,讲述了格萨尔王在与强敌“霍尔国”作战时的英勇故事。霍岭大战是整个《格萨尔王传》中极具戏剧性和影响力的一部分,展现了格萨尔王的勇敢、智慧和领导才能。
众所周知,《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广泛流传于藏区的英雄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了保卫故土、战胜邪恶而进行的征战故事。霍尔国则是格萨尔王面临的主要敌对势力之一,霍岭大战发生在霍尔国的入侵过程中,霍尔国意图占领格萨尔王的领土——岭国。
霍尔国的国王霍尔·贾尔隆是格萨尔的劲敌,拥有强大的军队和魔法力量。霍岭大战的核心冲突就是格萨尔王与霍尔国之间的正邪较量,特别是格萨尔如何智勇双全地击败霍尔国的强敌。
霍岭大战的关键情节如下:
1、霍尔国的侵略: 霍尔国国王贾尔隆觊觎岭国的资源和地理位置,带领大军进攻岭国。贾尔隆不仅军力强大,还善于使用各种法术和计谋,格萨尔王面对的是一个实力超群的对手。
2、格萨尔王的准备: 格萨尔王意识到敌人的强大,采取了周密的准备。他不仅凭借自己的英勇作战,还得到天神和神灵的帮助。在大战前,通过祈祷和冥想获得了神的启示,了解到如何破解霍尔国的魔法和战术。
3、战斗中的计谋与对策: 霍岭大战不仅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格萨尔王运用了灵活的战术和战略来面对霍尔国的进攻。史诗中描写了格萨尔如何在战斗中展现非凡的领导才能,鼓舞士气,并利用地形和战术优势击败了敌军。
4、格萨尔王的英勇表现: 战役中,格萨尔王多次表现出无畏的精神和过人的勇气,以一骑当千的气势冲锋陷阵,最终亲自与霍尔国国王贾尔隆展开决斗。这一场对决是霍岭大战的高潮部分,象征着正义与邪恶的直接对抗。格萨尔王凭借自身的勇猛和神灵的庇佑,最终击败了贾尔隆,彻底摧毁了霍尔国的侵略野心。
5、胜利与和平的重建: 战胜霍尔国后,格萨尔王成功保卫了岭国的安宁,并恢复了和平。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格萨尔王的统治,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作为伟大英雄的声望。霍岭大战的胜利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同时也展现了藏民族对英雄的崇拜和追求和平的愿望,象征了藏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不屈斗志和团结精神。
总之,霍岭大战是《格萨尔王传》中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战役之一,不仅反映了藏民族的勇敢和智慧,还表现了他们对英雄精神和正义力量的崇敬。格萨尔王被视为保卫家园和捍卫正义的化身,他的胜利不仅仅是战斗中的胜利,更是道德和精神上的胜利。这段史诗在藏族民间广泛传颂,不仅通过口述史诗、说唱的形式传播,还经常被改编成藏戏和其他形式的表演。
墙上的画,讲述的是战争中的重点人物,虽然没听说过,却知道他们是英勇无敌的。
第二间展室,名为“铁园紫宫”,讲的是“魔岭大战”的故事。
掀开门帘,发现满屋都是骷髅头,吓得春红进都没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