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纳米比亚的尘烟】 D4,基特曼斯胡普-苏西斯黎沙丘,尘烟与动物同入视野,沙漠中的绿色院落与城堡酒店令人惊诧不已

0

    D4,2024年7月16日,基特曼斯胡普-苏西斯黎沙丘,正式驶入非铺装道路,经过沙漠里的绿洲咖啡店,行驶纳米金沙之路,行程450KM,入住神奇的沙漠城堡度假村

    话说刚刚又跑了一趟四川,又带回几千张图片,但是纳米比亚的部分,还是要往前排的,继续整理,回忆式整理。

    基特曼斯胡普农场主家的清晨,气温还是比较低的,估计不足10度的样子。
    去餐厅吃完简易的早餐,顺便到猎豹所在的铁丝网前停了停。不见猎豹,却见一群群的绿色小鸟,在树上树下飞来飞去,那叫欢快,因为主人洒了食物,还提供了水源。
    对着那些小鸟又录又拍,主人见了,示意我们可以进去里面贴近了拍。而前日傍晚,两只皮毛光鲜的猎豹就在那棵树下贪婪进食的样子仍历历在目,难免担心安全问题,但主人脸上的笑容和请进的手势,并不像是在开玩笑。恭敬不如从命,进去就是了。
    但也只是浅浅地拍了拍,就催着衣襟出去了,凡事小心为上,出门在外,不惹事最好。
     其实还是很好奇的,非进食时间,那两只猎豹到底待在哪里呢?

    气温虽然很低,却不会感觉太冷,因为阳光洒满了整个院落。
    泳池和箭袋树,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还有开在箭袋树上的花,难得且神奇地盛开。

    两台车集结完毕,驶出有着领地标识的窄门,离开了Kune家的农场。

    跟着伍队去加油,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忙擦玻璃,免费,且笑容满面。
    这是纳米比亚加油站的赠送服务,全程如此,全部如此。

    继续向前,车辆很少。
    站在货车上搭车的经历,几十年前的我们也是一样一样的。

    双向单车道的铺装道路,是纳米比亚的高速公路,是可以正常开到120KM的。
    还是上一篇中说到的,路况非常好,标识也非常清楚,照顾到很多细节,包括什么时候可以超车,什么时候要结束超车。

    既然是高速公路,就设有服务区,通常选在大树下,且有辅路供车辆进出。

 
   负责坐车的人,也不能干坐着,顺便将眼中所见拍下来,都是留在纳米比亚的印迹。

    经过一座桥,伍队带着大家停下来。
    写在牌子上的“FISH”,不确定是不是南非荷兰语,在南非荷兰语中对应英语“fish”(鱼)的词是“vis”。
    这里顺便提一嘴南非荷兰语,即Afrikaans,是一种在南非和纳米比亚广泛使用的语言。它起源于17世纪荷兰定居者的荷兰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马来语、葡萄牙语、德语、法语、科伊桑语和班图语的影响,最终演变成了一种独立语言。
    Afrikaans的语法相对简单,没有荷兰语中复杂的动词变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易于学习的语言。Afrikaans在南非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曾是南非的官方语言之一,如今仍然是南非的11种官方语言之一在南非的西开普省、北开普省、东开普省以及部分邻近国家如纳米比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在南非的文学、新闻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伍队说大家停下来看的,是纳米比亚的母亲河库内内河(Kunene River),尽管河床是完全干枯的,不见任何水。
    库内内河从安哥拉高原流出,沿着纳米比亚与安哥拉的边界向西流淌,最终注入大西洋,对纳米比亚北部和安哥拉南部的生态系统和社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库内内河流域中生活着许多部落,如辛巴族(Himba,即我们即将接触到的红泥人),他们依赖河流的水源维持生活和农业活动。库内内河还孕育了纳米比亚著名的埃普帕瀑布(Epupa Falls),是该地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胜地。
 
    继续行驶在纳米比亚的高速公路上,视野开阔,心情也很辽阔。

    跟着伍队自驾,这种形式被叫做“跟驾”。
    不得不说,这种跟驾的感觉,也很美好,主要是有安全感。

    到处都是荒漠,很少经过行人,或房屋。

    不记得是上篇拍过的车牌,还是下图的这个,却记得伍队说过,是来自南非的车辆,两国之间车辆的往来极为便捷。

     道路向远方伸展,荒漠也很辽阔。

    经过一个小镇时,伍队又在加油站处停了车,却不是为了加油,而是为了给轮胎放气,因为接下来的路,会是标准的纳米比亚式的非铺装道路。

    等伍队放气,镜头并不闲着。
    鸟,到处都是,尤其是有树的地方。
    凡见到树,必见到鸟,最是纯真的生态。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没有的,而曾经的我们,原本也是拥有的。

    也去便利店里晃了晃,发现陶瓷的盆和茶缸,竟和当年上大学时用过的一模一样,而且还有煤油灯在售。
    而拍下这些商品,并不是为了说明纳米比亚人民的贫穷或落后,实际情况绝非如此,且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细说吧。

 
    非铺装道路,真的开始了。
    伍队跑在前面,拖出一长溜的烟尘。

    路面比想像中的宽,且平,如果说有限速的概念,那么便是80KM吧,难以想像吧。想想我们的高速公路,配置完善,又有多少时候被限制在100KM之内,绝对是资源的浪费。
    伍队说纳米比亚拥有着全世界最好的非铺装道路,而再过两三年,这些非铺装道路怕是就会消失不见了。所以,旅行要趁早,绝对的。

    对着屏幕上的尘烟敲打文字的时候,吃灰感依然强烈,绝对是真实感受。

    大概是午饭时间,经过一处沙漠里的绿洲院落,门口的招牌上可见,这里即是旅馆,也是咖啡馆。
    名为Helmeringhausen,始建于德治西南非洲(纳米比亚曾用名)时期,曾经是德国殖民时期一个大农场的一部分,主人曾经是一位退休的德国治安官,属于私人领地,不隶属于政府。

    既然是在沙漠,绿色便很珍贵,枯黄色占了主流。
    而天空,则是分外的蓝。

    信步走入院落,伍队一再介绍说是被精心打理的精致院落。

    既然是沙漠中的院落,种沙漠植物自不在话下,比如仙人掌,结着密密麻麻的果子。

    这果子,可是吃过的哦,味道很可以。

     红色的多肉植物,大概是被我们称做“唐印”的,大概是阳光晒足了,长成很大的一坨坨。

    就个体来说,真的都很大颗。想想我们平日养的多肉,只给一个小小的花器,根本不够施展啊~~~

    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是我们眼中的风景,一边看一边感叹。

    张着长长的刺的植物,有着强烈的防御性,沐浴着光,却也极具美感。

    芦荟类植物上,也是开着一串串的花。

    形似柳叶的枝间,挂着串串小果子,让整个场景变得清新无比,跳脱出了沙漠。

    黄色的叶间,秋日景象。

    还有石榴垂在枝间,让鸟儿很是垂涎。

    整个院落,不仅遍布着绿植,还有很多装饰,可谓用心、精心。
 
    属于豪猪家的角落,竟然还有草垛,以及铺盖。

     纳米比亚人民是热爱动物的,所以才有了今天依然如此的生态,这一路看得真实,且有着很深的感慨。

    院落深处,是客房,且情调不浅。

    说到情调,可以说无处不是。

    就算是商店里,也如此。
    简简单单的桌椅空间,表达的都是原生态。

    毛线,也在玩,而且玩的是实用,且不乏高级感。

    怎么摆,怎么看,都是喜爱的。

    毛线的魔力,没想到在纳米比亚被发挥至此,只剩下了佩服。

    手工艺品,摆放都是极简的形式,却看得入心。

    若放在自家案头,也会是如此清静且欢心的吧。
  
    虽然不为了买什么,就只是转转、看看,已经非常满足了。

    我们走进院落,不仅仅是为了转转的,还要停下来进食、补充体能。
    还是忍不住又说回情调上来,就算是供客人取用的水,也是摆成艺术品的样子。

    沙漠里的风尘,丝毫不染院子里的干干净净。

    要说Helmeringhausen 的位置,靠近纳米比亚南部,相对偏远,与其说是一个小镇,不如说是一个小村庄,以其荒凉的沙漠景观、独特的地貌和清澈的夜空而闻名,吸引着许多摄影师和自然爱好者。
    Helmeringhausen 周围是一片典型的纳米比亚沙漠地貌,广阔的平原、红色的沙丘和干旱的河床构成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景观,这一点,上面的图片已经有所显现。
    由于远离城市光污染,Helmeringhausen 是拍摄夜空的理想地点,清澈的天空和干燥的气候使这里成为观星和天文摄影的热门地点。可惜,跑完了纳米比亚后,依然没学会拍夜空。
    尽管地处荒漠,Helmeringhausen 周围仍有机会看到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野生动物,如跳羚、狐狸和各种鸟类。离开Helmeringhausen 后,真的有动物闯入我们的视野。
    总之,Helmeringhausen 是一个适合寻求宁静与自然奇观的地方,不仅能为摄影师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还能为食客信提供美食,就餐的位置,就在阴凉的树下、清静的院落之中。

    且有狗狗环绕膝前,让衣襟很是享受。

    苹果派、肉饼,都是伍队推荐的,果然味道可以,对中国胃来说,完全不难接受。
 
    离开Helmeringhausen,继续跑路。
    伍队说要带大家看看新奇,在一棵树前停了下来。
    树上,可看出了端倪?

    靠近了看,会不会容易辨识?

    再靠近一些,且调低角度。

    由细细的草编织成的一大坨,从下往上看,有多个洞洞。

    原本以为是蚂蚁窝,却原来是鸟巢。
    是群居织巢鸟,也叫社会织巢鸟的巢。
    群居织巢鸟(Philetairus socius),体长14厘米,重量大概在30克左右,大小和我们经常见到的麻雀相当,是一种小型鸣禽。群居织巢鸟的喙形多样,嘴极为强健。织巢鸟生性活泼,主食植物种子,繁殖期兼食昆虫。
    繁殖期时,织巢鸟用草茎、草叶、柳树纤维来编织房子。说到造房子,自然要选择最好的地段,比较高大的树就成了首选。栖于树上的稻草一样的房子,被编织成大型的复合式的社区巢,有着非常壮观的结构,足以容下两三百只鸟,每一对鸟都有着自己的单元房,有时还有后代在一起居住。
    雌性织巢鸟每窝可以产下2-6枚卵,鸟、鸟蛋,再加上建筑材料,意味着鸟巢的重量不轻,可达一吨以上。
    鸟巢不仅大、重,还足够结实,属
永久性巢穴,可以使用好几代。
    鸟巢构造有方,相对于外部来说,巢穴里边有着更加舒适的温度。中心区的巢穴具有保温作用,用来夜间栖息。外部的巢穴则用来在白天遮阳隔热,其中的温度保持在7至8摄氏度,而这时外面的气温可能会达到16至33摄氏度。
    鸟蛋由父母双方共同孵化,约13天后幼鸟出壳,再过21-24天后,雏鸟羽毛丰满,离巢。
    就天下鸟巢来说,织巢鸟做到了天下最大,且其中充满了生命和生机,很是不可思议。
    织巢鸟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也就是说,织巢鸟以及巨大的鸟巢,还会长期存在,啥时候来纳米比亚都有得看。
    伍队特别介绍了鸟巢的出口位置,位于下部,设计原理是避免更大的鸟从空中前来偷蛋。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天敌,比如树蛇,繁殖期,鸟巢中的鸟蛋可达上千,而群居织巢鸟虽然灵活,却怕蛇,当树蛇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织巢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鸟蛋被蛇一口一个吃掉
    群居织巢鸟建造的大鸟窝虽然显眼,根本无需刻意寻找,但在非洲却没人敢去扒鸟窝、掏鸟蛋,因为巢中有可能住着不是鸟而是蛇,毒蛇。就算没有蛇,数百只织巢鸟也会群起攻击,会比被一群蜜蜂蛰更恐怖。但说来说去,并不是非洲人民不敢,而是不愿,因为对任何动物的爱,都不亚于对同类的爱。

    不远处的另外一棵树上,还挂着单个单个的鸟巢。
    伍队称大型的鸟巢是“集体宿舍”,而这种单个的,则是“单身宿舍”。

    单身宿舍的主人,也是织巢鸟的一种,名为黄织巢鸟(Southern Masked Weaver)。
    黄织巢鸟的巢穴通常是悬挂在树枝上的圆形或球状结构,入口也是位于巢穴的底部。这些巢穴由雄鸟单独编织而成,主要使用草、叶子和细枝等材料来完成。雄鸟通过建造多个巢穴来吸引雌鸟,如果一个巢穴没有成功吸引到伴侣,它会继续建造新的巢穴。
 
    看完鸟巢,解了惑,继续跑路。
    就在这时,动物开始出现了。
    伍队的视力是真的好,收到对讲机里的播报,立刻睁大眼睛,果然看到了,是驼鸟,一公一母。
    判断驼鸟的性别很容易:成年雄性鸵鸟的羽毛主要是深黑色的,翅膀和尾巴的羽毛则是白色,这种黑白对比使它们在非洲大草原上非常显眼。而成年雌性鸵鸟的羽毛颜色则较为低调,以灰褐色或棕色为主,这种颜色有助于它们在孵化期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而看得最多的,还是织巢鸟的“集体宿舍”,可谓比比皆是。

   远的近的,大的小的,基本上是有树的地方,必有鸟巢。

    在飞驰的车窗外,飘过一个又一过。

    同时飘着的,还有滚滚烟尘,伴着这一天的路程。

   纳米比亚人喜欢露营,带着露营装备的车,也是随处可见。

    遇到坏车,大家都会停下来问一问,看能不能帮上忙。

 
    伍队又发现了动物,不过,是一只不幸的动物,刚刚殒命在道路中间。
    而它的另外两只同伴,还守在不远处,看到我们的车子停下,才惊跑不见。

    无需特别辨认,伍队说是蝠耳狐。蝠耳狐又名大耳狐或好望角狐,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犬科动物,因其耳朵巨大而得名。
    总之,可怜了,呜呜呜~~~

    跑在前面的伍队,又看到了狐狸,跟着睁大眼睛仔细找,还真的看到了。

    剑羚的出现,再正常不过了。
    剑羚(Oryx),也被称为剑羚羚或直角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干旱地区的大型羚羊,是适应沙漠环境的专家,以其直而长的角和优雅的体态著称。
    纳米比亚是剑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尤其是在纳米布沙漠和周边的干旱地区。在纳米比亚,剑羚是沙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它们在广阔的沙漠平原和草原上游荡,寻找稀少的植物和水源,是纳米比亚的国家象征之一,经常出现在该国的徽章和货币上。
    如此被纳米比亚人喜爱的剑羚,包括以下主要特点:
    角:剑羚的角是其最显著的特征,长度可以达到1米或更长,呈直线或略微向后弯曲,雄性和雌性都有长角。
    颜色:它们的毛色通常是浅灰色或淡棕色,背部和四肢有深色的条纹,这些条纹在沙漠环境中具有伪装作用。
    体型:剑羚体型强壮,体重可达200公斤左右,肩高约1米至1.2米。
    适应性:剑羚能够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它们通过减少活动和在夜间活动来减少水分流失,能够从植物和食物中提取足够的水分。
    眼前的这只剑羚,身材矫健,毛皮光亮,并不像是惧怕阳光与运动的样子。

     很快,看到更多的剑羚,悠然地晃动在荒漠之上。

    再往前,出现了一片红色的沙漠,飘渺,似虚无。
    尽管阳光有些烈,红色并不明显。

    像是海市蜃楼般的,不够真实。
    但却是真实的存在。
    这就是纳米布沙漠了。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我们会在这里深度停留,所以更多细节,留待下篇再细述。

    换个角度看左侧的沙丘,红色会不会更明显一些。

    这一停一看不要紧,却看到了斑马,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之下。

    还是同样的路,在最孤独的那棵树下,有一只剑羚正在经过。

    剑羚身后,又跟来了斑马。
    会不会是太美了呢?
    也是运气好呀,真的好~~~

    眼见着动物们一个接着一个地穿过马路。
    各自安妥下来。
    当两只斑马同时望过来的时候,心就要被萌化了。
    之前见这些非洲动物,都是在动物园里。而当它们同时出现在大自然中,难免莫名地被感动。

   而纳米布沙漠的淡定,稀释了这一切的一切。

    沙漠里的树,确实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七月,是纳米布的旱季,到处都是干巴巴的,就算是有树,也看得干。

    纵有更多的树,却不足成林。

    草,更是没得看了。
    做为物种的生存来说,它们太难了。

    更多时候,是寸草不生。

    感慨归感慨,不妨继续我们的尘烟滚滚。
    当前方同时有两辆车时,落在后面的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双料尘烟,而是双重的美,由心而生。
   
   当前方隐约出现建筑的时候,伍队开始减速,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惊喜就出现了。

    是城堡,而且还是我们要住下的城堡。
    就在荒漠之中。
    难以想像的存在。

    办理入住,拿到的钥匙,取材天然。

    酒店名为Le Mirage Resort & Spa,是位于纳米比亚沙漠中的一家豪华度假村,位于纳米比亚最著名的沙漠地区之一——纳米布沙漠的边缘,靠近著名的Sossusvlei沙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沙漠景观而闻名。
    Le Mirage Resort & Spa 的设计像是一座古老的城堡或堡垒,采用了沙漠石头和现代设施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环境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

    不仅仅是外观,度假村的设计在很多细节上都可谓用心。
    随手拍,都成景。

   细节装饰上,也突显出浓郁的非洲风情。

    各种非洲元素扑面而来。

    推开房间门的那一刻,又被大大地惊了一下。
    房间不仅宽大,装饰得也很豪华,远远超出这一天在沙漠中跑路所能跑出来的想像。

   单说床品,绝对是此次纳米比亚之行最好的体验,床头用的也是可更换上的棉布,风格很像出自“淑女屋”,美观、干净且舒适。

    窗前有光的位置上,摆放了休闲椅,看着就很巴适。

   沐浴区,独立在房间的另一边。

    整个沐浴区,用造型并不规则的墙壁去隔离,仿佛置身于不停变幻的沙丘之中。

 
   洗漱区的位置上,也设有窗,便于日光洒进来。

    还有一处露台,也摆了椅子。
    房间在一楼,跨过墙,就到了酒店的外面。

    从外面回看我们的露台,隐私性似乎差了些。
    其实未必,因为基本不会有人从窗前经过,因为那个位置并不是通道。

    衣襟住在二楼,爬楼去找,城堡感更加明显了。

    院子的中间,还有一处泳池。只是水有些凉,衣襟并没想下水去玩。

    在泳池边,倒是发现了一只小精灵。
    其实人家个头不算小啦,做为爬行动物来说,也谈不上可爱。但既然相遇,还是保有这份欢喜感好啦呀~~~

    以泳池为中心,城堡呈圆形密封展开,绿植穿插其间,竟然还有勒杜鹃。

    就花开来说,也算是鲜艳吧。

   透过房间的窗,也能看到勒杜鹃,而且很美。

    切换镜头。
    城门看似紧闭,其实是备用的,不是主出入口。
 
    总有鸟儿划过天空,经过风,晃荡树枝、
    对了好半天,终于拍下了几小只。
    看样子,像是麻雀,没准就是刚刚说过的织巢鸟。

    从城堡中,晃到城堡外,又是浓烈的非洲元素,以及生存能力极强的勒杜鹃。

    难得衣襟心情好,镜头前有了配合度。

    度假村由两处城堡组成,城堡与城堡之间的空旷地面上,用石块做了装饰,就图案来说,看不出所以然。

    不管那么多了,拍下来,就是留念。

    一早出发时,伍队是给大家做了心理建设的,建设的方向是网络,说是沙漠中没有网络,大家会与家人失联两日。
    房间里确实没网,不论是当地的手机信号还是WIFI。但是,前台是有网络的,尽管信号并不强烈。
    但却是网啊,就连衣襟,也要蹭一蹭,听听故事、玩玩学习机。

    而爱拍照的人,到什么时候都以拍照为主,趁着有光,能拍就拍。
 
    看似太阳就快落山了,拍照的话,还真的要抓紧。
    往酒店大门的方面去,之所以没第一时间前往拍照,是因为光线太强了,会被晒成黑炭。

    既然光线柔和了些,就多拍拍图吧。
    看到什么就拍什么。就植物来说,一定是以沙漠植物为主,比如芦荟。

    还有带刺的仙人掌类植物。

    后山上,正洒着夕阳的全部金色。

    非常适合拍照的光线。
 
    能力有限,拍成什么样子,都是珍贵。

   而太阳,说下山就下山了。
   纳米布沙漠的红,刚好充分地显现出来。红,是因为铁,这个不必多说。

    在旱季,纳米比亚的每一次日出与日落,都光亮无比。

    而我们,是时候去餐厅进食了。
    餐厅,提供的是标准的西餐,有前菜、有主菜、有汤,也有甜品。

    餐品的卖相与口感,都还可以。
    服务员都是当地黑人,友好又热情,完全没有不适感,这一点才最为可贵。
    纳米比亚给予的美好,正徐徐展开。

阅读(216)  评论(2)

“【隐入纳米比亚的尘烟】 D4,基特曼斯胡普-苏西斯黎沙丘,尘烟与动物同入视野,沙漠中的绿色院落与城堡酒店令人惊诧不已”的2个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