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2024年7月15日,离开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行车520公里,抵达基特曼斯胡普(Keetmanshoop),入住Kune家的箭袋树森林农场(Quivertree Forest Rest Camp),看农场主家的私宠进食,观巨石阵和星空下的箭袋树
温得和克的清晨,窗外,是被现代化建筑充斥的城市中心,干净、安静,也井然。
酒店餐厅,食品相对丰富,选择上至少比英国的餐厅要多,尤其是鲜果现榨的果汁,想什么就榨什么。虽只是简单的英语交流,却明显感受得到来自工作人员的温暖与和善。
早餐后,按伍导指定的时间集合,带上行李,离开温得和克,正式开始我们的纳米比亚自驾之旅。
这一天要赶520公里的路程,一路向南,到达此行最南端的基特曼斯胡普。
路都是铺了沥青的,明显是新路,车道足够宽敞,且标识清晰。一边跟驾,一边听伍导介绍当地的路标和驾驶规则,受益良多。
前方,有轻雾弥漫,与早晚温差大有关。
别小看了这些雾,它们可不仅仅是为了打造风景。凝结下来的水份,可是很多生物维持生命所需的重要水份来源。
经过一些骑行者,玩的是更深层次的旅行体验。
信号塔的设计,看似笨拙,却有其存在的道理。
话说,纳米比亚的信号不是一般的弱,这块市场大有可为。
不时经过金属结构的“风车”,下端会连接着蓄水池,是给动物取水用的。
纳米比亚人世代与动物共存,对动物的关爱是自发的、深入骨髓的,这一点全程深有体会。
发现很多高高尖尖的“土堆”,有好奇者发问,伍导说是好问题。
猜猜是什么?
一说吓一跳,竟然是白蚁窝。白蚁,专找树下做窝,一边筑窝一边啃树,直到把树啃光,再换另一棵树重建新家。
听得头皮发麻,也为那些树抱不平,无法挪动是树的宿命,而食蚁兽则成了既得利益者,有白蚁才能成就食蚁兽,而树的牺牲,则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部分。
发现树枝间也有一堆堆的黄色附着物,以为也是蚂蚁窝。
其实不然,是织巢鸟的“集体宿舍”,后面拍到更清晰的图片时再做详细介绍吧。
更多的树上,挂着一团团草球。
开始时以为是树上自然长出来的类似东北冬天会出现的“冬青”一样的存在,在伍导的嘴里得知也是织巢鸟的窝,与刚刚说的“集体宿舍”同时存在,属“单身宿舍”。
除了树上,几乎看不到绿色的大地上,竟然也能放牧,羊群的出现足以说明生命的力量。
还看见牛群,却看不到嫩草,只有荆棘。
路上的车子很少,偶尔会见到挂南非车牌的车辆,据说两国之间车辆来往通行很容易。
若不是经过镇子,不会看到任何房屋。
也不见大巴车、长途车之类的,不知道当地人要是想远途窜个门,该如何操作。
有时会见到挥手求搭车的人,对我们来说一律视而不见。
路边,发现很多动物皮,却不见任何人影。
伍导说这就是纳米比亚人的“市场”,无人看守,中意的尽管留下你认为合理的钞票,就可以自取货物且带走。
当然了,这些皮是合法打猎来的。
离开温得和克一小时后,伍导带大家到超市,去采购水果、水和零食。
和发达国家的超市一样,商品应有尽有,摆放整齐,且价格很是亲民。行前在中国银行换的南非兰特,汇率是1 南非兰特= 0.4189 人民币,即1块人民币相当于2块多南非兰特, 南非兰特在纳米比亚与本国货币一比一等价,任何时候都可支付。
没忍住买了太多的东西,尤其是水果,努力了一路都没吃完。
在超市里,竟然还发现了毛线,简直就是太意外了。
还集体上了个洗手间,每人需要支付2元南非兰特。
洗手时发现水笼头一律向里,且下方的空间受限,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难不成是为了省水?不过缺水确实是可以理解的~~~
午饭时,经过一个小镇,有加油站,也有休息区。
在一家据说是当地的KFC的店里,吃简易的午餐。
说简易,对中国胃来说可能是,但对当地人来说,则是家长,是丰盛的大餐吧。
有人说想掼蛋,伍导特意去找来一副扑克,店里只此一副,凑不成掼蛋所需,但观赏也是好的,上面的那些小鸟,都太好看了。
继续赶路。
路况依然是好的,这样的路,便是纳米比亚的高速公路了,限速120km,且没有摄像头的概念,可以小小地超速一下,开车开得很是爽歪歪。想想我们的路,就算是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又有多少时候限速100km以内呢,而且摄像头连着摄像头……
继续学习路标。比如一棵大树,下有一高一矮两个条块,其实是休息区的意思啦~~~休息区,多是建在大树之下,借大树的荫凉,供人们休息。
进出休息区的辅路,也是有的。
极个别没有大树的情况下,桌椅上面也会有顶棚,设计得很是周全。
跑了小半天,终于有机会让我们的车子亮亮相啦~~~
一车四人,行李空间足够,这一路,全靠它了~~~
如果说纳米比亚是孤独星球,那么孤独之一便是公路,又孤独又苍茫……
公路边还伴随着铁路,只是一直未见火车经过,枕木也是很难看到~~~
接近我们将住宿的农场时,要走一段非铺装道路。
拐进那条路,立马陷入尘烟之中。
跟驾跟驾。
跟在伍导的车后,看着车子隐入尘烟之中。这一路都是如此,每天都在吃着尘烟,就算是此时看着图片,依然有在吃着灰的强烈感观反应。
风向不同,尘烟的方向也不同,甚至完全看不见。
就算是这样的非铺装道路,标志也是非常清楚的,比如前方即将出现的小门。
这些门,是领地的标识。
通过,意味着走进了人家家里,所谓的农场啦~~~
这里的农场,天知道有多大,反正是望不到头就对了~~~
到达我们的终点,Kune家。
灰色的小房子,便是Kune家的客厅,兼前台和餐厅。
天大地大,无所谓院子的大小,但该有的都有,比如二层的乘凉区。
一排数个圆鼓鼓的大家伙,其实是客房。
爬上台阶,再走下几级台阶,进入睡房。
卫生看着一般,但有得住,便是好的。想想这一路几乎没什么人烟,难得有地方落脚,有洗手间也有空调,睡眠所需足够了。
还有一个整理区,尽管我们并用不到。
放好行李,跑到院子里猎奇,看一家白人开的车子,超级炫酷,很是羡慕。
没想到,院子里还有一个游泳池,而且造型还很优美。
其实重点中的重点,是箭袋树。
院子中,有好几棵箭袋树。
开在枝间的花,一长串一长串的。
花开有高有低,因为手握28-400mm镜头,距离和高度都不是问题。
院子中,种了很多绿植,但都是耐旱的品种。
看上去干巴巴的。
有明显上了年岁的大树,也有刚刚种下去的小树。
还发现了一株三角梅,在干巴巴的环境里,勉勉强强地开着花。
见到最多的树,是长着长针的这种,针比叶还显眼。
万万不敢靠近。
这种树,也可以长得很高大。
也发现挂在树上的弯曲的“豆荚”,同样干巴巴的,估计会很硬。
还发现一个未完全变干的。
在树下张望,抬头发现天空很蓝。借蓝天为背影,取少量的枝叶来拍,美感爆增。
越精简,越美。
好奇这种树的名字,追问之下,伍导在请教了一位研究植物学的科普老师朋友后,给出了条案:金合欢树(Vachellia karroo), 俗称甜刺(sweet thorn)。
停在树上的鸟儿,也能轻轻松松地拍下来了。
越来越发现镜头入对了。
如果不是跑了趟华强北,便不会发现这支有着“一镜走天下”之称的镜头;如果没有这支镜头,那么此时该有多着急呢?
枝上的鸟巢,更是比比皆是。
橘红色的小家伙,一丛丛挺立,顶端还举着几根小刺,大概是芦荟的花吧,又可爱又调皮。
奇奇怪怪的家伙,都叫不出名字来。
看着喜欢,便拍下来。
这么缺水的地方,竟然还发现了果树,而且枝头硕果累累,太难得了。
院子边上,有一个圆形的大家伙,感觉是蓄水池。
伍导喊大家到院中集合,又发现一处别样的天地。
一处相对阴凉的棚下,有更多的植物,一看就是精心种植的,而且设计了各种造型。
花瓶,你能想到的,这里也都有。
当看到下图的花瓶时,忍俊不止,整体造型会不会太美了,哈哈哈~~~
难得见到花开,每一朵都很珍贵。
见到绿色已经不易,更何况是花了。
衣襟听说有狗正在啃跳羚羊头,追过去看,还真的看到了。看来不仅这里的农场主因为地大而豪横,狗也豪横,吃的都是野物。
伍导说了一路的惊喜,此时也揭开了面纱,正缓缓走过来。
而且还是一对。
按当地的法律规定,若有动物走进私家农场领地,农场主是有权利射杀的。
就这样,有一只猎豹被隔壁的农场主射杀了。
随即,有两只小猎豹被发现——它们刚刚失去母亲。
于是,Kune收养了它们,且一直养到现在。要知道,收养它们是需要很大成本的,为此,周末Kune要去打猎,以保证它们有新鲜的肉吃。
猎豹是哺乳纲猫科的一种大型食肉动物,学名Acinonyx jubatus,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草原和稀树草原地区,少量分布在伊朗。
猎豹是地球上奔跑速度最快的陆地动物,能够在3秒内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96公里,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112公里。如果人类的短跑世界冠军和猎豹进行百米比赛的话,猎豹可以让这个世界冠军先跑60米,最后到达终点的是猎豹,而不是人类短跑世界冠军。
猎豹体型修长,四肢细长,尾巴较长。体重一般在34-54公斤之间,身长1.1-1.5米。皮毛黄色,布满黑色斑点,脸上有两条黑色泪痕。
猎豹主要以羚羊、瞪羚等中小型有蹄类动物为食。它们常在白天进行猎食,以避免与夜行性捕食者如狮子和鬣狗的竞争。
猎豹通常是独居动物,但也可以看到成对或由母亲带领幼崽的小群体,成年雄性有时也会组成一个由兄弟或亲近的雄性朋友组成的小群体。
由于栖息地丧失、猎物减少以及非法偷猎,猎豹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幅减少。目前,猎豹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全球野生猎豹数量估计不到7000只。
被圈养的两只猎豹,大概已经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此时安安静静地趴下来,等待被喂食。
如同宠物一样,两只猎豹已经是人类的朋友了,对人没有杀伤力,所以主人尽管大胆靠近,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铁丝网上写着不许拍照,但对围观者的拍照行为,其实是被默许的,说来,是主人的不得已,因为有人会以野生动物被豢养为由提出抗议。
所以,此篇还请多些包容,说来也是农场主的善意,若不是当日领养,两只失去母亲的小猎豹未必能活下来。
两大块连着骨头的肉,被放在石板上,两只猎豹迅速地进入进食状态,其他什么都顾不上了。
吃相,相当卖力。
那些肉,并不好啃,猎豹吃得并不快。
要一点一点慢慢来才行。
进食的间隙,也会抬眼望一望铁丝网那面围观的人们。
小鸟也飞过来,看热闹。
借机落在地上的水槽边,喝水解渴。
鹦鹉的样子,绿色的毛,极可爱。
猎豹,依然在进食,肉变得越来越少了。
最难处理的是筋膜,咬起来又费力气又费牙齿。
看着都着急,却帮不上什么忙。
看猎豹进食的姿势,竟觉得有几分搞笑。
猎豹进食时采取的低伏姿势,将身体尽量俯低,前肢弯曲,以便接近地面。
这种姿势有助于它们保持隐蔽,不容易被其他捕食者或竞争者发现。
猎豹的属名“Acinonyx”源自希腊语,作“不能动的爪”解,猎豹的脚爪不能缩入,是猫科动物中唯一无法伸缩爪子的物种,这一点可增加猎豹在猎捕时的攻击力,脚底粗糙的肉垫则是为了增加在奔跑时的抓地力。
猎豹会用前爪按住猎物,以防猎物在进食过程中滑动或逃跑,这也是它们在捕猎时的一种自然延续动作。
猎豹的咬合力相对较弱,咬合力约为200-300磅(约90-135公斤),比狮子、老虎等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咬合力低。由于咬合力较低,猎豹并不擅长咬碎和咀嚼骨头,它们的牙齿和颌骨更适合撕裂肉和皮,而不是咬碎硬骨。因此,猎豹在进食时会优先选择那些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部分,集中精力吃掉猎物的肉、内脏和其他较软的部位,以便快速获取足够的营养并尽快恢复体力,通常不会尝试咬碎大骨头。
当肉被吃得差不多时,猎豹起身,把头钻进地上盛肉的桶里,试图找到更多的肉。
而留在石板上的大骨头,早让铁丝网外看着的狗急红了眼,当门被打开的刹那吼叫着冲过去,把猎豹吓得转身便逃。狗得到骨头,迅速叨出门外。
凭借强大的咬合力、锋利的牙齿(臼齿和前臼齿,尤其是裂齿)和特殊的牙齿结构、强大的颌肌和特殊的咀嚼方式,狗能够有效地处理和消化骨头,从中获取必要的营养,如钙和磷等重要矿物质。
没有人不了解和不能理解狗对骨头的热爱,所以此时并不奇怪。
另一只猎豹也吃完了肉,站起来,留下骨头,甩甩尾巴,一前一后,慢慢悠悠地远去了。
那只得了骨头的狗,也还在忙着撕咬。
只有小鸟无事,飞落过来,看能不能也分点肉渣吃。
还果然有,那么便痛快地吃吧,不必和谁客气。
随着猎豹的转身离去,日光也要离去了。
趁着天色还有光亮,赶紧上车,前往巨石阵方向。
经过箭袋树森林,箭袋树确实不少,伍导允许停车,供大家近前观看。
此时,不妨对箭袋树多些了解:
箭袋树(Quiver Tree)是一种独特的多肉植物,学名二岐芦荟(Aloe dichotoma),属于芦荟属,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和南非的干旱地区,因非洲土著科伊科伊人使用其中空的树枝制作箭袋而得名,也有说是砍下树干作为盛放飞镖箭矢的木桶,但不管怎么说,都是纳米比亚的国树。
箭袋树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广泛且浅,有助于迅速吸收稀少的降水,厚叶子可以储存水分,树干也具有储水功能,能够在极端高温和少雨的条件下生存,可以长到9米高,树干粗壮,直径可达1米。
和刚刚在Kune家院子里看到的一样,箭袋树的树干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黄灰色树皮,有时会有裂纹;树冠由许多分叉的枝条组成,形成一个伞状结构;叶子呈剑形,灰绿色,排列在枝条顶部,形成紧密的簇。
箭袋树在冬季也就是此时开花,花朵呈黄色,成簇状生长在枝条顶端,如前面图片中的一样;黄色的花朵比较显眼,有利于吸引鸟类和昆虫前来授粉;开花后结出种子,再通过风力进行传播。
箭袋树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南部非洲自然景观中的一大亮点,它们的适应性和美丽的外观使得它们在干旱地区生存并繁衍,成为这些地区的标志性植物之一。在当地文化中,箭袋树也因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植物而备受关注。
由于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箭袋树也面临一定的威胁,在一些地区,它们被列为受保护物种。
夕阳为箭袋树披上了金色,随手拍,都是专业摄影师级别的大片。
留给箭袋树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前方还有巨石阵,等着我们去欣赏。
果然啊,巨多的石头,成片地堆积,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石头,非常壮观。
光线非常好,适合拍片。
这里其实是纳米比亚著名的景区之一——巨人游乐场(Giant’s Playground)。
那些巨大的石块,是玄武岩,看上去确实像巨人随手堆积出来的。
不然,它们是怎样摞到一起的呢?
这些岩石结构形成于约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火山活动冷却形成的玄武岩组成。
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和侵蚀,这些岩石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奇特形状。
岩石形成的奇特自然结构,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摄影者,而有幸,也成为其中之一。
眼见着日光正在远去,而石阵宽大广博,一边快速拍,一边感慨时间的有限。
时间有限,只能就近,简单拍,不能奢望更多。
但已经很满足,毕竟,来过了,看见了。
在有限的光影中,每一次呼吸,都是珍贵。
尤其是夕阳中的这些金色时刻。
在数不清的巨石阵中转动,其实不过是很小的范围。
若时间更多,可以深入转转,就更完美了。
快门一直按个不停,每一次挪步,每一个转身,都是独一无二的景致。
眼见着夕阳越来越淡,眷恋有很多,却知要适可而止。
夕阳,真的已经西下,留下绚烂的光影,在遥远的天际。
而旅者,却还没有拍够。
尤其是那些箭袋树,一堆堆的,足可以称之为森林。
无愧纳米比亚的国树,箭袋树的造型太独特太优美了,怎么看怎么美。
回到农场,直奔餐厅。做为尊贵的客人,餐食早已经备好。
餐具也已经摆放整齐。
主食是鸡腿,超大个头,尤其是汤汁,和在米饭上,足够让衣襟吃得饱饱的。
除了主食,还有甜品。
来非洲,对食物原本奢望不多,就只是看看,已经非常满足了。
就餐间,有Kune老板本人收拾碗碟,也有老板娘询问餐食意见。
做为拥有着广袤土地的农场主来说,他们的衣着和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老板娘甚至还赤着脚,据说这是她的个人习惯,无论是在自家屋里冰凉的地砖上,还是在院子里咯脚的石子上……
顺便,瞄了一眼主人家的客厅,墙上的照片,都是箭袋树。
其中一幅最为有名,名为《星空下的箭袋树》,出自摄影大师之手,获得了摄影界的大奖。
据说是那位摄影师无意中走到了Kune家的农场,发现这里有大量的箭袋树,并拍下了星空下的箭袋树。因为照片获奖,Kune家的箭袋树一炮走红,并引来了更多的摄影师和游客。
而Kune家,虽有了如今的局面,却依然只是农场主,经营着农场的日常琐碎,并无意搞旅游接待,能住宿在他家,纯属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继承问题,听说Kune有一子两女,儿子在德国慕尼黑做律师,女儿嫁到了其他农场,老二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据说之前很是为此事烦扰,不过近年已经释然了。
走出Kune家的餐厅,走出院外,就是满天的繁星。
此行还专门带了一只便携的三角架,也想学习拍拍星空。费劲地支起来,向伍导请教要点,这才发现镜头上并没有无穷远对焦,只能用手机简单拍个图,留个念想。
刚好摄影机构的老师们也在纳米比亚,忍不住盗图,因为星空与箭袋树,都是纳米比亚的精髓,这里必须大力宣扬。
尽管,能力有限。
但,留在星空里,留在箭袋树下的,注定都是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