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 深圳博物馆古代馆】 窑火遗萃——辽宋夏金时代的瓷作技艺

0

    跟苏美女看展,范围延伸到了深圳博物馆古代馆,约的是“窑火遗萃——辽宋夏金时代的瓷作技艺”特展。
    听说分行零售一姐——宏姐刚刚荣退,时间上有空闲,约来一起听展,都是同一战壕里奋战过的前同事,与苏美女也是好久不见。

    肖同学是资深历史老师,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自不必多说,刚送走了一届高三毕业生,假期期间来深圳考察,博物馆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做为苏美女的铁粉,家人听闻此约,也纷纷要求前来,为苏美女助威。
 
    虽然在深圳混了二十五年,来博物馆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这个古代馆。发现里面修饰一新,空间宽敞,同时在举办的有好几个特展。
    苏美女讲解的窑火遗萃,重点在辽宋夏金时代的瓷作技艺。在中国历史上,辽宋夏金时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民族政权分立,除了中原地区的宋朝,还有辽朝、西夏、金朝,另外还有大理、吐蕃、回鹘等地方政权,民族关系交错复杂,但蕴含的“大一统”趋势却进一步增强,最终迎来元明清空前的统一局面。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辽先后与北宋、西夏并存,在多民族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多元融合的历史文化。宋以文人治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并深刻地影响了文化审美和政治思想。女真建立金朝后,先后继承了辽和北宋的文化遗产,豪放粗犷、清新质朴的草原文化与平淡高雅、温柔内敛的中原文化碰撞交融,造就了质朴、雄健的金文化,并对同时期的南宋以及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更是我国瓷业发展史的黄金时期,南北方瓷窑激增,交流渗透,各擅其长,在全国形成了窑场林立、百瓷争艳的繁荣景象。
    特展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河南省文物局、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博物院、深圳博物馆共同承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敖汉博物馆、翁牛特旗博物馆、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提供了大力支持。    
    展品包括辽宋夏金时期的陶瓷器263件/套,种类丰富,精品荟萃,包括辽代三彩鸳鸯形壶、辽代白釉鸡冠壶、辽代灰陶绘九鹿纹骨灰罐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以及北宋汝窑天青釉瓷鸳鸯形熏炉、金代张公巷窑青釉瓷盘口折肩瓶等多件艺术佳品。
    展览具有三个特色亮点:
    一是创新性,将辽瓷与汝窑、张公巷窑的青瓷同场展出,分为“千年辽韵 多彩契丹”、“雨过天青 青瓷巅峰”两个部分,对比呈现辽瓷的色彩纷呈、品类丰富,汝窑和张公巷窑的高雅细腻、精工细作。这也是深圳地区第一次展出汝州清凉寺汝窑和张公巷窑的青瓷器。
    二是以“瓷作技艺”为独特切入点,通过多彩的壁画、图文并茂的展板、视频播放等展陈方式,向观众展现瓷器背后别具一格的技法技艺。
    三是从艺术审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梳理,探究挖掘其中蕴含的审美意趣、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等文化内涵,用文物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生动呈现中华民族交融汇聚、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给观众带来难忘的历史文化体验。
    窑火遗萃展是深圳博物馆聚焦中华文明的特色专题系列展览之一,通过多个专题展览,系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硕成果,彰显中华文明的璀璨恢弘。

    汲取上周南山博物馆的观览经验,决定少拍图,因为拍得越多,回头整理的工作量却大,因为知道自己是个喜欢自己和自己较真的人。但跟听的过程中,还是忍不住拍了一些。
    中午一起饭,说起整理印加文明那篇时手工敲下的15000字有多费眼神和手腕里,宏姐云淡风轻地说,可以提取,且当即面授了提取方法,轻轻松松一键搞定。只觉得自己快把自己笨死了,地缝又找不到~~~
    既然学会了提取文字,那么整理图文的效率自然提升,于是才有了这一篇,按拍图的顺序整理,未必成体系,只当是备忘。

    彩印风纹扁执壶,辽代(907-1125年)
    浅红色陶胎。腹部呈扁鼓状,两大面外弧,菊花瓣状喇叭口,直流较短,执柄残,流和柄的下侧均复加一铆钉状园饼,假圈足。腹两大面各模压出半浮雕式展翅飞翔的双凤,上下排列,首尾相交,凤尾,翅的羽毛部分为绿釉,其余为橘黄釉、地为白釉,有小梅花补空;边缘为双线,内填梅花的条带花边均施绿釉。

    三彩蘑菇型香薰,辽代(907-1125年)
    红色陶胎,挂自衣,施黄、绿、白三彩,假圈足露胎,整体状如蘑菇。正顶一团黄色联珠环绕一大绿珠,腹为三匝同式小团联珠,共8组,并上下交错,珠贴塑于白釉内壳之上,团珠之空间镂出三角形或梯形孔。应是仿金银香薰的三彩制品,黄珠代表金,绿珠代表镶嵌的宝石,白色内壳代表白银,加之釉色光亮,颇具富丽堂皇之感。
    好的东西,总能穿越古今,与时光对话。

    三彩鸳鸯壶,辽代(907-1125年)
    壶体造型为一只浮出水面的鸳鸯,鸳鸯背上有一个五瓣花型的壶口,壶口周围一周流云环绕,亮口的下部以弧形水花纹柄与尾部相接,鸳鸯昂首,头上的羽冠高耸呈弧线形,双目凝聚,神采飞扬。鸳鸯的喙部借形做成壶嘴、鸳鸯的翅膀和羽毛丰满隆起,以细小的羽毛为底衬,托以披羽和翅膀,形成三层相叠的立体浮雕图案。鸳鸯腹下为一莲叶,看似鸳鸯正在水面上静静游动。壶底部有一假圈足,底部无釉。工匠巧妙地运用了三彩来塑造鸳鸯,形象生动逼真,给入以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虽然目前出土的辽代三彩器众多且造型多样,但鸳鸯造型的三彩器在正式考古发掘资科中数量极少,且制作工艺如此精致,为辽三彩中的精品之作。
    这只壶出自赤峰博物院。
    2014年外甥女在赤峰办婚礼,公婆都是赤峰人,给娘家亲的回礼就是这只鸳鸯壶。婚礼在六月,逢衣襟出生,没能亲到赤峰,所以缺少了这只壶。亲家也同来观展,听闻此事,说马上着手进行补办事宜,哈哈,小插曲~~~

    自釉提梁鸡冠壶,辽代(907-1125年),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耶律羽之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堂兄弟。
    壶为直流,半圆形提梁,扁圆腹,平底。流底部贴塑联珠一周,下接一周圆凸棱线,作仿皮囊缝线。胎色洁自,胎质细腻,壶身表面饰白色釉,流部釉色发暗,井有冰裂纹。壶底部有垂釉现象。无论造型、釉色及胎质,皆属上品,做到了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属辽代早期邢窑产品。

    越窑青光碗,同样出自耶律羽之墓 。

    邢窑白瓷“盈”字款碗,耶律羽之墓出土。
    圆唇,敞口,腹壁弧收,内底圆滑,假圈足。器底不施釉,底正中阴刻行书“盈”字款,刻痕较深,字迹清晰,胎质细腻,施釉均匀,釉质青亮。腹外壁垂釉现象,口部未挂釉、为“芒口”,应属邢窑产品。

    越窑缠枝菊花纹青瓷盘,陈国公主墓出土
    陈国公主是辽景宗孙女,耶律隆庆的女儿,吴国公主的妹妹,嫁给了萧绍矩。
    陈国公主墓是1985年修建水库时被发现的,是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在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建成。陈国公主墓是我国当年第一次发现的、未经盗扰的辽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将近2000件,包括公主和驸马的黄金覆面,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巨型精美壁画,没有丝毫褪色,展现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这只盘子侈口,呈六曲花瓣形,弧腹,腹壁呈瓜棱形,圈足外撇。通体施青釉,釉层厚处略呈灰绿色,釉色发暗,胎质紧密细腻,呈灰褐色。口沿内壁刻印一周卷云纹,其上下刻有细弦纹,盘内底压印三朵缠枝菊花纹。外底正中刻行书“官”字款,器底部有烧制的支钉痕迹。

    景德镇青白瓷菊瓣足炉,辽代(907-1125年)
    香炉是一种专门用于焚香的炉具,香炉整体呈高足杯形,柄、足中空。伞面及喇机形足外壁均刻饰辐射状细密菊瓣纹。香炉胎质坚致,洁白细腻,器内外满施青白釉,釉色清润明亮,白中泛青。契丹受唐宋焚香习俗的影响,香炉广泛用于祭祀、丧葬、礼佛及百姓生活之中。此件香炉从造型来看属于小型开敞式香炉,为日用焚香所用。

    定窑酱釉印花碗,辽代(907-1125年)
    紫釉,釉色光亮,胎较薄,火候较高。敞口,外壁微外弧,圈足。碗内为模压凸花,底部为牡丹花,壁分均等的6格,每格一枝花卉,其中有月季花、菊花、牵牛花等。

    彩摩竭壶,辽代(907-1125年),1982年在赤峰市宁城县榆树林子乡出土。
    此件器物质地为陶质、灰白色胎、胎质细腻,外部施黄、绿、自三色彩釉,色彩鲜艳,光泽感强。兽首长鼻上卷,嘴部中空为流,鱼尾上翘。尾部分叉处形成壶口,壶口两侧各饰一朵祥云。摩竭壶的形状近似于辽代的鸡冠壶、造形典雅、庄重、富于美感。离意为连年有余、富贵吉祥。辽代工艺家匠心独运创造出的摩竭壶,堪为我国工艺史上最具代表的佳作。

    胡人骑狮俑,辽代(907-1125年)
    狮为雄狮,侧扬首立于一长方形的底座上,张口伸舌,双目直视,颈部挂一铃,背部有鞍鞯。背上偏坐一胡人,半侧身,头戴花瓣状的卷沿帽,帽两侧系带结于颏下,深目高鼻,大胡须,颈部围戴条状围巾,身着短袍,腰系带,手戴手套,足蹬高统靴,双手抱一琵琶作弹拨状,背部有一长壶,壶敞口,靠背一侧呈弯弧面,外侧为圆腹起瓜棱。此俑除底座未挂釉外,其余均施淡青色釉,而且釉色略有变化,如狮腿与背壶有黑色斑,胡人之袍是淡红色并有细开片,这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对研究辽代中西文化交流也提供了重要资科。

    素胎贴塑蜜蜂花卉球形器,辽代(907-1125年)
    器身呈扁球体,素胎,施白色化妆士。器表堆塑花卉蜜蜂纹,器身顶部有吹孔。

    酱釉罐,辽代(907-1125年),耶律羽之墓出土
    圆唇,口略外撇,直领,溜肩,鼓腹弧收,圈足、肩部饰弦纹两周,白色胎,胎体较厚。酱褐色釉,施釉不均,露胎,圈足未施釉,定窑产品。
    重点在于罐子的颜色,土壤中的铁含量不同,才是关键。古人已经掌握了除铁与加铁的技术,制作出不同颜色的陶器和瓷器。

    酱釉碗,也是特别在颜色上。

    白釉贴花三联罐,辽代(907-1125年)
    圆唇,溜肩,鼓腹,三罐相连接,塑花,釉色光亮,腹下至囤足无釉。

    骑马小瓷人,辽代(907-1125年)
    骑马小瓷人属于陶瓷制品中的玩具类,这些产品一般手制捏塑而成。辽代窑址中大量出土了玩具类的小型产品,而人物骑马的形象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契丹民族“四时畋猎是生涯”的游牧生活方式。

 
    还有几件用于把玩的小物件。

    辽代黄釉双系瓶

     白釉黄彩刻剔花卉纹洗,辽代(907-1125年)
     敞口,卷沿,浅腹,平底内凹。施白色釉,釉面有开片。内底剔刻一束花卉,枝茎较租,施黄釉点缀,剔刻露胎处填浅黄釉,花纹叶脉勾勒清晰而简单。

    辽代白釉绿彩剔花洗,虽残破,却不失艺术性。

    绿釉模印鹿凤纹瓷枕,辽代(907-1125年)
    粉红色陶胎,瓷枕通体施绿釉。枕面呈现条状弧形,枕座整体呈元宝状,枕座两侧面各有一气孔,枕面为素面,枕座正面模印牡丹和双飞凤图案,两侧面模印云朵和长角鹿图案,其中鹿的脊背上还装饰有羽状飞翼。
    “我国陶瓷枕自出现以来,经唐五代、历宋元、至明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唐五代和宋元当属于陶瓷枕发展的重要阶段,前者是陶瓷枕方兴未艾、日益流行的发韧时期,后者系陶瓷枕风摩一时、由盛转衰的关键进程”。辽代处于宋元之间,其瓷枕的文化特征既有中原的文化特征,同时又有契丹民族的创新所在。

    辽代白釉印风纹花口盘

     浮雕龙凤纹陶烟筒,也是辽代的。
    烟筒也可以美化至此,辽人讲究了~~~

    白釉褐彩漫画达官图双系罐,辽代(907-1125年),也有学者认为是金代
    灰白胎挂白衣,半占白釉泛黄。敛口,圆唇外突,双耳,小圈足。双耳各画一“王”字,腹都对称画两幅“赃官”漫画。
    风趣性竟然也跟上来了~~~

    西夏黑釉剔刻花扁壶,辽代
    壶身的背面完全是平的,放在展柜里,很像是龟壳。

    黄釉风首瓶
    红褐胎,挂白衣,半占橘黄釉,近底部露胎,腹部有绿斑,釉色光亮。六瓣花边盘式口,细颈,圆肩收腹,圈足底外撇。颈部为七道凹弦纹,近底处压印三道凹弦纹。

    在口下为一凤首,喙较大,冠上翘。贴塑冠耳和凤眼,并刻画羽毛。

    展品中,也分别各个窑,当讲到数量有多罕有,存在哪里哪里时,难免唏嘘。

    汝窑夭青釉花瓣形瓷盏托,北宋未年(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
    托圈呈盏状,直口,腹略弧,托圈下连托盘,呈五瓣葵花式。底部与圈足相通,托盘起5条凸棱将盘面等分,高圈足外撇,圈足着地面上分布有5个灰白色支钉痕。青绿釉,釉面上布满细密开片纹,口沿处隐见灰白色胎。传世品中相似器形见于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和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此外,浙江杭州老虎洞窑址中也出土有花瓣形盏托,形制大致相似,但其托盘为六瓣菱口式,垫烧而成。

    张公巷窑青釉葵口板沿平底瓷盘,金代(1115-1234)
    浅盘。葵口,平沿面,外沿有凸棱一周,八分瓜棱腹,大平底,底面周边有6个较大圆形支钉痕。通体青釉泛绿。汝窑则不见此类盘。

    汝窑天青釉花口隐圈足瓷盘,北宋末年(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
    花口,10瓣瓜棱腹,内底面略鼓,隐圈足,外底面分布有5个灰白色支钉痕。青绿釉,釉面上有细小的开片纹,局部有棕眼,口沿处隐见灰白色胎。此种类型的盘不见于河南汝州张公巷窑的出土品中。

    汝窑天青釉瓷方壶,北宋末年(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
    直口,方唇,唇沿内折,溜肩,四棱形弧腹,腹两侧的中部分别有一铺首衔环作系,矮方足略外撇,外底面近四角处分布有4个较大的支钉痕。青绿釉,釉面上有细密的开片纹,折棱处隐见浅白色胎。汝窑此类仿古器物的造型能在《重修宣和博古图》找到原样,仿制忠实。

    关于窑火的部分,用一上午时间领略皮毛。
    中间饭饭,闲聊青春岁月时经过的人与事,也分享现状,畅想未来。
    饭后,重回博物馆,本意是追《藩屏天下》的部分,揭秘明代宗藩的辉煌与衰败。当发现解说不是苏美女时,怎么听怎么觉得听不进去,拉着苏美女开小团,一边看一边聊天,遇到感兴趣的就停下来,提出各种问题给苏美女解答。
 

    发现被宏姐抓拍时,图片已经形成,想撤都撤不回去了。

     当然了,也包括展厅中黄金的部分,会讲故事的黄金,是真让人开眼。
     “四马投唐图”分心,明(1368~1644年)
    簮首上方一排城门楼阙。城下左右两路人马迎面走向城门。一步卒执幡旗,旗面錾出“四马投唐”。
    此题材应取自元明杂剧《长安城四马投唐》,演隋末李密之事。此剧“排场热闹”。也有袒露忠诚之意,是藩王府经常上演的剧目。

    金镶宝群仙庆寿钿,明(1368~1644年)
    细窄的金条做成一道弯梁,梁上焊连九只间隔排列的仙鹤。仙鹤口含灵芝或鱼,鹤翅上镶嵌珍珠或宝石,鹤背则以金丝绕成的弹簧缀连群仙。薄金片打造的仙人手执不同物件,极其精致。此类群仙祝寿的题材,吉祥寓意浓重。
    可惜,拍糊了。

    金“关羽读春秋”掩鬓(一对 ),明(1368-1644年)
    一支掩鬓纹样为关羽秉烛读春秋。长须官人于案前翻阅书籍,案左立大刀。另一支上头戴纱帽的官人端坐屋前。屋檐旁为祥云托“日”“月”。
    杂剧《怒斩关平》中关羽唱到:“这些时稳收着三停刀………我闲时节看一会春秋,讲一会左传,并无那半星儿牵挂”。

    金镶宝戏曲故事图掩鬓,明(1368-1644年)
    原应是成对的两支,现仅存一支。簪首云朵形,楼阁下,居中一人骑马,前后六侍者相从,两人牵马,两人执长翣(shà),两人秉灯笼。又以金丝做出两抱爪,分别镇嵌红、蓝色宝石。

    金镶宝戏曲故事图掩鬓(一对),明(1368~1644年)
    一支掩鬓呈现楼阁前两女子坐在绣墩上。另一支上,一人坐弹琵琶。旁为祥云托“日”“月”。
    此题材应为“二乔读书,可见于绘画与戏曲中。元末明初徐贲有诗《二乔观书图》:“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波并蒂开芙蓉。身嫁英雄知大节,日把诗书自怡悦。”

    追苏美女的展,一追就停不下来。
    也因此,一口气编了三个展。虽然学会了通过图片提取文字的功能,但识别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错字,人工智能与人手,终究还是有区别的。
    接下来可能要停一停了,因为暑假马上开始了。

阅读(15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