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2017年8月10日,在科尔多瓦古城,品味马车上的岁月留声;转场塞维利亚,沉醉于老城的时光迷踪,欧洲第三大教堂的气势不可小觑
因为昨天从龙达赶到科尔多瓦,时间已经不早了,所以早早睡下,将参观活动推迟到了今天。
科尔多瓦在西班牙的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五,是马布德拉曼一世建立的 科尔多瓦王国的首都。公元十世纪时,科尔多瓦有50万居民,是西欧最大的城市,迄11世纪初为止,是伊斯兰教的主要都市之一。现今科尔多瓦的人口是32万。
科尔多瓦原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的古城,公元前二世纪是罗马人的殖民地,罗马人到达科尔多瓦后,在城市四周建造了坚固的地基。公元六世纪西哥特人侵入,科尔多瓦成为统一西班牙首都托莱多的附属地区,被严重破坏。公元711年摩尔人侵入后不久,科尔多瓦变成了穆斯林占据下的西班牙首府。公元756年,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的最后一个继承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在此定都。公元十世纪时,由于获得哈里发王国的地位,科尔多瓦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作为西欧人口最繁盛的城市,科尔多瓦更是成为了伊斯兰世界最强盛的首都,鼎盛时期清真寺光就多达300多所。公元1236年,费迪南三世赶走了摩尔人,并且因加盟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致使科尔多瓦陷入了长期的衰落。
老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科尔多瓦是一个拥有无数文化遗产和古迹的城市,基本上都在老城区,它们是科尔多瓦作为哈里发的首都,统治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时留下的,也是曾居住于这个城市中的不同民族留下的。这些在中世纪时欧洲最辉煌的文明,在东方和配方之间架起了永久的桥梁。
因为酒店对面就是老城区,我们想看的古迹都集中在那里,所以没急着退房,主要是不想把行李堆进车里,因为放在车里不如放在房间里稳妥。
寻着古迹的方向,我们这就来了。
相比当地人,我们很勤奋,每天都是早早出门。和我们一起开始活动的,还有小狗、小鸟啥的,大家都各忙各的,互不相扰。
寻着古迹的方向,我们这就来了。
相比当地人,我们很勤奋,每天都是早早出门。和我们一起开始活动的,还有小狗、小鸟啥的,大家都各忙各的,互不相扰。
太阳的角度不高,空气还是很凉爽的,这里的早晚温差相差十几二十度都是有的,人体感觉尤为舒适。
先从购物街上穿过,店铺都还没有开门。
街道清净,其实这种感觉是好过人潮鼎沸的。
有当地人手工做的包包摆在橱窗里,淡不上名牌,但皮质绝对保真,款式也不落伍。
然后路就在小巷中蜿蜒向前了。地很窄不说,还不平,推婴儿车感觉相当很吃力。这次带出门的婴儿车是为此行特意买的,下单时只考虑折叠和体积的问题了,却没想到城市内的道路会是这样的状况,要不然一定会买一只大轮子的婴儿车。
早上小衣襟的情绪不错,从婴儿车里放下来,撒开脚丫子就是一阵疯跑。而照看小衣襟,当真是不轻的体力活,没一副强壮的体魄,是应付不来的。
我们首先要参观的,是大清真寺,在某程的景区排名中位居第一。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建于公元8世纪,是穆斯林占领了科尔多瓦之后,改建了当时西哥特人天主教会的一半。而后基督徒收复失地,又重新使清真寺变为了教堂。
我们进去的时候没买门票,也没弄清楚是还没开始卖,还是根本就不需要买票。也许是因为没买票的原因吧,看到的东西并不多,资料里提到的很多精美部分,都没看见。
小衣襟的状态不错,在廊下跑来跑去的,追着她的身影跑,至于看到了什么没看到什么,都没那么重要了。
整个寺院是按阿拉伯清真寺的传统风格修建起来的,也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整体建筑呈长方形分布,虽经多次扩建, 但建筑风格和特色并没有变,只是建筑面积越来越大,装饰也越来越丰富,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寺院主要分宣礼楼、桔树院、礼拜正殿、圣墓等几个部分。
我们所处的桔树院内有一个水池,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履行净礼的地方。两边的矮树,正是桔树。
树上结了很多桔子,小衣襟得知,便上前去摘,摘一个还不行。知道这种行为不够文明,有损我国民的形象,制止小衣襟,却惹来了眼泪。
泉水可也是谁的眼泪么?小衣襟改为向着泉水述说心中的不满。
什么时候才能真的长大呢,懂得成人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可以自我约束。有时候盼着那一天早日到来,更多的有时候却是害怕。童真有多宝贵呢,呵护,与娇惯,还真的没有明显的界限,说左也可以,说右也行。
宣礼楼是一座尖塔状的建筑物,寺内的宣礼员会按时登楼,呼唤信徒来做礼拜。18世纪时,这座宣礼楼被天主教教徒们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楼所替代。
院子的三个方向修有门廊,两个附加拱门是崭新的阿拉伯式样。这组建筑最突出的特征是建筑者解决了拱门直接支撑天花板这一技术难题。
在院子里停留的短暂时光,恍如穿越到了历史的旋涡中,不辨古今,不辨东西。
大清真寺的门外,正对着一家瓷器店。
摆在里面的东西,什么都有,小到耳钉、酒瓶塞,大到挂钟、花盆等等,数都数不过来,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都是平时的我们少有接触的图案、色彩风格,所以看着新鲜又欣喜。斩获了几件做为纪念品,毕竟来了一次西班牙,总要带些念想回去才好。
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百花巷,在某程的景点排名中位居第二。
百花巷,顾名思义,就是栽满了鲜花的小巷子,对于爱花的人,自然是不过错过这样的景点的。要说是景点,其实也算不上,它位于旧犹太人区,住宅的外墙不过是些简简单单的白色平面,居民们喜欢用鲜花来点缀自己生活的这一方小天地,外墙面、阳台栅栏以及瓷砖上,于是便有了花团锦簇。这些花朵,具的时令性,最盛时是每年的五月,那时的科尔多瓦会举办庭院节,各家各户都会敞开大门,让游人们近前来细细观赏甚至点评,有炫耀和比赛的意思。
看到墙上的那些蓝色花器,便知道我们已经走进百花巷了。
巷子不只有一条,也不只东西南北笔直的,所以进去后就不辨方向了。
就小衣襟的观赏水平来说,还达不到特别的针对性,在她的眼里,好玩才最重要。水,无疑是小姑娘的最爱,都要摸一摸才好。早上出门时穿了一毛很漂亮的裙,也被水打湿了。
因为非最佳季节,花器里的花儿并不是很多,但是蓝、白相搭的整体效果,还是清新爽目的。
原本是很轻松的心情,不记得因为什么事,小衣襟就哭了。小女孩,眼泪说来就来,说去也去得快,哄哄就好了。
这里的时光很慢,慢慢品,才是旅行。
而中国人的脚步,想真的慢下来,很难。
道路在这里转了个小弯,进了一个院子。
应该是阿拉伯风格的某栋纪念性建筑,那些墙上的细细碎碎又工整规则的几何图纹,很巧妙也很耐看。
院子里还有一头大牛,小衣襟说它找不到妈妈了,还上前去抱了一抱。真想知道,若这牛还要找妈妈,那它的妈妈又该有多大只呢。
墙上的一面窗,有绿植半遮半就,风韵十足。
从百花巷出来,发现了一个小广场,那里停了好多辆马车,是马车观光的起始点。
小衣襟发现马车已经很久了,早就申请要坐,这次是不能再敷衍了。45欧一大圈,我们团的六个人都可以坐上来,真心实惠。
好吧,我们的马车观光活动,这就颠颠颠地开始了。且随着马蹄的清脆,和着小衣襟的嘴巴里打出来的轻响,出发。
综合这几天小衣襟的表现,对拍照一事基本上是抗拒的,能躲就躲能避就避。而坐在马车上,立马就不同了,一看到镜头对着自己,不用提醒,剪刀手就伸了出来,而且还能举多高就举多高,能伸多长就伸多长。
桔子树,总能发现它们,因为枝头挂着的桔子太显眼了。
马车行走的范围我们是说不清楚的,只知道坐在车上很省力,跑得也快,效率更高。马车四面通风,看到喜欢的街景,就拍下来。
遇到一些重要的标志性景点,马车还会停下来,让我们拍照。只是马车夫的语言,咱听不懂,多靠手势知道是上车还是下车。
有一排高柱的地方,是罗马神殿遗址,就位置上来说,应该是科尔多瓦历史城区的外围,是罗马时代留给这座城市的印记。
而接着,马车就绕到了外城区的瓜达尔基维尔河边。
河上筑有一座古罗马桥,在科尔多瓦的景区排名中位居第三。
古罗马桥,故名思议,最早建于古罗马时代,在摩尔时代得以扩建成现在的规模。这座桥地处科尔多瓦东南部,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长238米,宽16米,桥的一端还修筑了高大的桥头堡。
大桥以巨石建造,有17个孔桥,桥面平直,桥身两侧均匀地分布着半圆形的平台,可以步行走到桥上去观光。虽然岁数不小了,但眼前的这座桥,依然处于可使用的状态,行人和汽车都可以通过,这才是它最了不起的地方。
古今,通过一座桥相连。
那是怎样的悠悠岁月啊……
古罗马桥边还立着一座水车磨坊,名为阿拉伯拉斐亚磨坊风车,它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科尔多瓦的象征呢,14世纪时这个风车成为了城市城徽的一部分。
马车又绕回到出发地,发现距离古罗马桥相当近。
刚刚在古罗马桥边感觉没拍全,又向着河边走回去,走到了那座“小凯旋门”外,门虽然有些小,却也有些小壮观。
主要是空气好,天空是透明的,地球上最本真的色彩,看起来最是舒服。
小凯旋门的另一侧有一座高墙围起来的院落,呈四方形,气势不小。原来是旧王宫,伊斯兰教的哈里发和基督教的国王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哥伦布也曾在这里求见过天主教双王,为航海活动寻求支持。
沿着宫墙,走到另外一面的入口,发现是收费的景区。
因为对人文的东西看不懂,也考虑时间、体力等因素,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退出了。
墙角阴凉处,有一个作画的人。
作画所用的工具,是一块玻璃、一堆基本色油料和一块布,还有一双手。手下的动作快速而又熟练,先用手指蘸颜料,然后在玻璃上点、转、涂、抹,再用布去擦,线条、明暗、轮廓、层次、细节就一点点出来了,完成一幅画,也就几分钟时间。凑上前看了一会儿,感觉相当神奇。
作好的画,会用另外一层玻璃覆盖住,还配有一个小铁丝座,大概20天后,画会完全干透,这样拿掉外层的玻璃也没问题了。一幅画7欧,两幅10欧,价格还好。想带走几幅,把价格杀到20欧五幅,对这单生意,双方都表示很开心。
看到我们拍照,画家也很配合,只是小衣襟有些怕,躲得远远的。大概是那个人的一头卷发和不修边幅,让小衣襟感觉不习惯吧。
往回走的路上,又遇到一个画摊,摆的都是一些小画,画的都是当地的风景。
因为只是一张张大小不一的小卡片,价格也不贵,又收了几张。画家很乐意我们的光顾,在把画交到我们手里之前,会签上自己的名字。
回到老城区,觉得该吃中饭了。没发现附近有中餐馆,主要是想体验当地餐,于是随意走进了一家。
整个餐厅的每一个细节都做了精心的装饰布置,透着浓浓的当地民俗风情。
科尔多瓦的传统饮食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古罗马和阿拉伯。古罗马人带来的橄榄油长盛不衰,几乎适用于任何食品;阿拉伯人的影响则体现在酸甜的口感方面,例如当地人最喜欢的小吃腌渍银鱼。科尔多瓦的点心也多具有阿拉伯风味,以甜为主,会大量使用干果和果仁,以枸橼松饼为代表,它还有一个很别致的名字叫做“天使的头发”,在说到格拉纳达时也有提及,只是我们一直没碰到过它。
要说起菜肴,当地最著名的当是科尔多瓦蔬菜凉汤了。它是用西班牙凉菜汤、番茄、鸡蛋、火腿、茄子、蚕豆和奶酪搅拌而成的,蘸面包吃会别有一番风味。
科尔多瓦附近的蒙的亚·莫利莱斯,是安达卢西亚四个法定等级葡萄酒产区之一,在餐厅点一瓶不错的白葡萄酒,不过10欧元左右,是真的好喝不贵。这里的白兰地也很出名,只是一般就餐时,我们都会喝上一杯啤酒,体验葡萄酒的时候并不多。而一般,我们在餐厅点酒时都习惯问问酒的年份,要是在科尔多瓦做出这一举动,就显得外行了,由于采用了特殊的酿造工艺,安达卢西亚的葡萄酒获得了稳定持久的品质,所以酒的年份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要说起菜肴,当地最著名的当是科尔多瓦蔬菜凉汤了。它是用西班牙凉菜汤、番茄、鸡蛋、火腿、茄子、蚕豆和奶酪搅拌而成的,蘸面包吃会别有一番风味。
科尔多瓦附近的蒙的亚·莫利莱斯,是安达卢西亚四个法定等级葡萄酒产区之一,在餐厅点一瓶不错的白葡萄酒,不过10欧元左右,是真的好喝不贵。这里的白兰地也很出名,只是一般就餐时,我们都会喝上一杯啤酒,体验葡萄酒的时候并不多。而一般,我们在餐厅点酒时都习惯问问酒的年份,要是在科尔多瓦做出这一举动,就显得外行了,由于采用了特殊的酿造工艺,安达卢西亚的葡萄酒获得了稳定持久的品质,所以酒的年份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再来说说我们这一餐,不知道都点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也说不上有多好吃,反正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回酒店的路上,依然在老街中穿行。
早上来时路过的那些店铺,现在都开门营业了,所以边走边看着热闹,那些专门针对游客的小物件,都很讨人喜欢,小衣襟也喜欢。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路过一间糖果店,不能过而不入,因为小衣襟的眼神在冲着那些糖果发光发亮。满满一屋子,堆满了糖果,造型另类、冲击眼球。
世界上怎么会有糖果这么可爱的东西呢?
小衣襟挑的糖果,造型也都够怪的,比如蛇、蛙、骷颅头,真不明白小姑娘怎么会看中这些。
转角处的树下,立着一匹俊马,四蹄黝黑,皮毛雪白,当之不愧那一个“俊”字。很多人都在围观,虽然大家都不是伯乐,但慧眼还是可以有的。
街上的艺人们,总是有的,这一次是一个组合。
远远地对着他们拍照,刚好有一名男子走过,艺人的目光追随着那名男子转动,注目、微笑,那是感恩的眼神,让人莫名的感动。
发现两幢建筑的顶层安了遮阳布,以方面所有在这里进出的人们。
街角还有个美女在阅读,而转过这个街角,就看到了我们的酒店。
因为早上出门时没退房,眼见时间逼近了下午两点,所以我们的脚步开始变得急促起来。
很快就到了塞维利亚的希尔顿花园酒店,也是不在老城区。
房间虽然不大,但床却是真的“Queen”,我们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在上面了。
酒店大堂入门处,有一只很大个的高跟鞋,小衣襟很喜欢,爬上去就不想下来,还在上面做各种游戏,都是很可爱的画面。
简单休息之后,我们开上车子,去了老城区。
一边看着街景,路边的建筑和广场,应该是个中央车站。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鲁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约130万,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有内河港口的城市。历史上,塞维利亚曾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即古都塞维尔,古时又称巴罗斯港),公元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就是从巴罗斯港出发,率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的。
塞维利亚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瓜达尔基维尔河下游谷地,南距加的斯湾约120公里,瓜达尔基维尔河从市中穿流而过,将城市分成了两个部分。
塞维利亚是一座因水而兴又因水而灵的城市。
公元前7世纪就有居民在该地生息,公元前43年建成塞城,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占领。公元712年被阿拉伯人侵入。公元11世纪,摩尔人的一个部落在此建立了独立王国,现存的大部分古代建筑都是那个时期的遗物。公元1248年,卡斯蒂亚国王费尔南多在“光复战争”中夺取了塞维利亚城,赶走摩尔人,并将这里设为都城,塞维利亚就此逐渐繁荣起来。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曾设有“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垄断着西班牙的海外贸易,西班牙船队从新大陆运来的大批黄金、白银,都要经过塞维利亚,才能转运到欧洲的其他地方,此时的塞维利亚达到了鼎盛时期。“交易之家”于1717年迁到了加地斯后,塞维利亚曾一度衰落。19世纪末,在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再次出现了生机。1928年,瓜达尔基维尔河经过疏整,塞维利亚市又恢复了海外贸易。1992年,在塞维利亚举办过国际博览会。
今天,塞维利亚依然是西班牙南部的一个经济、贸易、旅游和文化重镇,古市区的建筑仍然保留着几个世纪前摩尔人统治过的痕迹,也是享誉世界的名酒“雪莉酒”的出产地。文学巨著《唐·吉诃德》就写于该城,也是著名的“弗拉门戈舞”的发源地。
在塞维利亚,卡斯蒂利亚语通用,居民大多信仰天主教。
此外,塞维利亚还而拥有一座有着500年历史的大学,那就是塞维利亚大学。它是一所人文气息浓重的高等学府,各个院系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教育结构成熟完善,是世界各地学生的理想求学之地,每年都会有很多国际留学生前来就读,新闻、市场调查技术、建筑技术、行政管理等专业比较知名。
西班牙的公立大学,在本科教育阶段是免学费的,而且对海外留学生实行与本国公民同样的社会福利,所以对留学生来说绝对是利好。
说话间我们就正式的进入了老城区,雕像后面的那幢红白相间的建筑,有可能是萨尔瓦多教堂。萨尔瓦多教堂属巴洛克式风格,是塞维利亚最大、最富丽堂皇的教堂之一,建在伊斯兰教清真寺的遗址之上,地基仍然使用了原来大清真寺的柱子,但地上建筑只保留了尖塔和一部分的庭院。教堂中有一座以灯笼装饰的礼拜堂,特别值得一看。
只是,我们当时并不识它,就这样擦身而过。
然后,我们又从大主教宫门前经过,只拍下了它的外观。
大主教宫位塞维利亚大教堂的东面,是一座充满了力量感的庄严建筑。它曾是塞维利亚大主教的居所,其鲜红与赭黄搭配的砖墙色彩,既展现出塞维利亚巴洛克建筑的鲜明风格,也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情调。宫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塞维利亚艺术作品,只是目前并不对外开放。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塞维利亚大教堂跟前,从建筑的外观上即可判断,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就在眼前。
一如欧洲的许多城市一样,通过一座教堂,来标志出整个城市的中心点,塞维利亚当然也不例外。
教堂总是雄伟的,体现在宽敞的大厅,金碧辉煌的礼拜堂和高耸的钟楼上,塞维利亚大教堂在这几个方面虽然也不失壮观,但她真正让人着迷的地方,却是被称为希拉尔达塔的钟楼,与大教堂的一个门紧挨在一起。
貌似轻描淡写地接近的塞维利亚大教堂,是塞维利亚市内的著名宗教名胜,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是一座位居欧洲第三位的大教堂,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教堂有很多个门,先走进其中的一个,门面上的雕刻图案十分精美。
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从公元8世纪开始,统治了塞维利亚约500年,建造了一座宏伟的清真寺。后来天主教徒重新入主塞维利亚,把清真寺改造成了天主教堂,清真寺的宣礼塔就成了教堂的钟楼。在后来的一场地震中,教堂被损毁,塞维利亚人在原址上又建起了一座更宏伟的教堂。
刚刚说到的希拉尔达塔钟楼,是在原来的钟楼也就是更早的宣礼塔之上被加建的,变得更高,有98米,是原伊斯兰教寺院建筑中仅存的一部分。它的下部是一大片灰褐色的墙,加上几个马蹄形的门和窗户,以及少许的灰泥雕刻,显得有些单调。而往上的部分,则雕刻出满满的几何形图纹,突显摩尔式建筑风格,泛着浓浓的阿拉伯艺术特色。钟楼最高的部分,从柱子、拱门到穹顶,都转向了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
这个钟楼无论是位置还是高度,都太显眼了,在老城区打转的我们,后来又多次绕回到它面前。
既然是欧洲第三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内部,自然也非等闲之辈,哥伦布的灵柩1898年从古巴运回西班牙后,就埋葬在大教堂中的哥伦布墓中。
在走到巴塞罗那时,详细地说起过哥伦布的事迹,这里既然又提起他,便再来简要地说说他的生平吧。
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因为家庭并不富裕,因此也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在港口城市热那亚帮助父亲推销家纺产品的过程中,哥伦布接触到了来自欧洲各地的船员,听他们讲了很多与出海有关的趣闻轶事,使他对出海远航充满了向往。后来出于生计需要,哥伦布又到了当时的海上强国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与二弟合伙开了一家图片社,为客户绘制航海图,同时学习了拉丁文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语言,进一步激发了自己对远洋探险的兴趣。
1479年,哥伦布与一位航海家的女儿结婚,获得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文件、日记和图表资料。三年后,哥伦布成为了一名船长,开始了远洋探险活动。前面也说过,《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发表后,催生了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想法。与当时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托斯堪内利的书信往来,使哥伦布知道了“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于是,哥伦布设想:如果从葡萄牙出发,向西直行,就一定能够到达富庶的东方。
1484年,哥伦布正式向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提出了到东方探险的建议,国王虽然当场拒绝了哥伦布的建议,却又秘密派出三艘探险船,按照哥伦布绘制的航海图向西航行。这个动作无疑激怒了哥伦布,使他把目光转向了西班牙,于是便有了1492年4月17日这一天,具有远见卓识的伊莎贝拉力排众议,与哥伦布签订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圣大非协定》:承认哥伦布为新发现领土的海军司令或总督;承认西班牙君主为新发现领地的宗主和统治者;对于哥伦布获得的金银珠宝等享有免税待遇;对于通过领地进行贸易的船只,哥伦布享有部分股权。
然后哥伦布就展开了一系列横渡大西洋的航海活动,在人类的探险史中,划出了一座里程碑。由哥伦布打通的通往大西洋的航路,让西班牙政府看到了开辟海外贸易的好处,费尔南多与伊莎贝拉决定:在塞维利亚设立“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来统管西班牙的海外贸易,在刚刚的文字中也提起过这个机构。正是由于这个机构的设置,极大地促进了塞维利亚经济的发展,塞维利亚大教堂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充足的资金使得它得以继续改建。
1479年,哥伦布与一位航海家的女儿结婚,获得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文件、日记和图表资料。三年后,哥伦布成为了一名船长,开始了远洋探险活动。前面也说过,《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发表后,催生了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想法。与当时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托斯堪内利的书信往来,使哥伦布知道了“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于是,哥伦布设想:如果从葡萄牙出发,向西直行,就一定能够到达富庶的东方。
1484年,哥伦布正式向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提出了到东方探险的建议,国王虽然当场拒绝了哥伦布的建议,却又秘密派出三艘探险船,按照哥伦布绘制的航海图向西航行。这个动作无疑激怒了哥伦布,使他把目光转向了西班牙,于是便有了1492年4月17日这一天,具有远见卓识的伊莎贝拉力排众议,与哥伦布签订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圣大非协定》:承认哥伦布为新发现领土的海军司令或总督;承认西班牙君主为新发现领地的宗主和统治者;对于哥伦布获得的金银珠宝等享有免税待遇;对于通过领地进行贸易的船只,哥伦布享有部分股权。
然后哥伦布就展开了一系列横渡大西洋的航海活动,在人类的探险史中,划出了一座里程碑。由哥伦布打通的通往大西洋的航路,让西班牙政府看到了开辟海外贸易的好处,费尔南多与伊莎贝拉决定:在塞维利亚设立“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来统管西班牙的海外贸易,在刚刚的文字中也提起过这个机构。正是由于这个机构的设置,极大地促进了塞维利亚经济的发展,塞维利亚大教堂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充足的资金使得它得以继续改建。
受年代、历史等很多条件的限制,在第二次远航中,哥伦布虽然也发现了迄今通往美洲的最佳航线,但却错误地认为“古巴必然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带着这个错误的“满意结论”,哥伦布回到了西班牙,却感觉王室的态度变得极为冷淡,因为王室已经惊讶地发现英国和葡萄牙此时正在策划通往亚洲的航线。
1497年,哥伦布又进行了第三次远航,西班牙王室还专门派出了数十名女性,希望能够在海外结婚生子,为西班牙人繁衍后裔。遗憾的是哥伦布依然未跳出固有思维的束缚,还是在南美洲的范畴内打着转转,没有新获。而1499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达.珈马率领的船队从印度返回里斯本,不仅开通了亚洲新航线,而且还带回了欧洲人梦寐以求的香料、丝绸、宝石、象牙等等。于是有人开始诬陷哥伦布,说他侵吞王室财产、虐杀土著人,等等。于是哥伦布被撤销了职务,《圣大非协定》也就此中止。
1502年,50岁高龄的哥伦布痴心不改,恳求王室允许他再次远航,这是哥伦布的第四次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探险远航。船队到达加勒比海后,开始寻找马六甲海峡,但无结果。1504年11月7日,哥伦布结束在外历时两年半的最后航行驶进瓜达尔基维尔河河口时,已经身患重病,比疾病更糟糕的是情绪的忧郁。迎接哥伦布的,不是荣誉,而是国王的一道死命令:变卖哥伦布的全部动产,查封其他财产,以便清算他的债务。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这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与世长辞,身边没有任何人照料。所幸,遗体没有被世人摒弃,最终被安放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内。
1502年,50岁高龄的哥伦布痴心不改,恳求王室允许他再次远航,这是哥伦布的第四次也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探险远航。船队到达加勒比海后,开始寻找马六甲海峡,但无结果。1504年11月7日,哥伦布结束在外历时两年半的最后航行驶进瓜达尔基维尔河河口时,已经身患重病,比疾病更糟糕的是情绪的忧郁。迎接哥伦布的,不是荣誉,而是国王的一道死命令:变卖哥伦布的全部动产,查封其他财产,以便清算他的债务。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这位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与世长辞,身边没有任何人照料。所幸,遗体没有被世人摒弃,最终被安放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内。
这里不得不反反复复地说,塞维利亚大教堂是融合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双重风格的宗教艺术产物,整个建筑既属于西班牙哥特艺术鼎盛时期的风格,同时也夹杂着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特色,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我们眼中的建筑艺术精品。
大教堂由五座哥特式殿堂组成,包括王室座堂、主礼拜堂、大教堂博物馆等等,各殿堂之间以交叉的宽广的回廊相连接。分不清我们走进的,是哪一个礼拜堂,但见里面的金碧辉煌,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绕着教堂的外围走,又经过了一个不知名的建筑,门洞两边雕刻的都是圣经里的经典人物吧,还是不知他们是谁,以及各自的典故。
然后绕到教堂的另一面,一个门接着一个门,雄伟异常,又美得出奇。面对雕刻设计之宏大精美,感觉整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被重袭。
只是光线有问题,倾斜却猛烈的夕阳,让建筑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光外,上下难以兼顾。
完全是拍不过来,顾了大局就顾不了细节,只能捡重点的来。而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雕像前,是根本就分不出谁是重点的,也无需区分,因为他们是一个群组,组团出现,撞击来者的视线,若是教徒,则直抵心灵。
不同的门,外观造型和装饰都各不相同,估计它们建造于不同的年代,设计者也不会是同一个人。
又一次走进教堂内部,大厅占地庞大,空间宽敞,穹顶也相当高,果然这个老三,不是谁都衬得起的。
绕着大厅的一个角转了一圈,发现里面的空间被无形中划分成了若干个小单元,估计功能和使用者也不同吧,具体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做为一个著名的外行,咱这是不是暴胗天物呢?
那些彩绘玻璃,也是相当的瑰丽。
教堂大,采光点也多,要不然厅内的照明会不足。
通过彩色玻璃透进来的光亮,总是那么美,怎么看怎么不厌。
管风琴,也是那么高大、巨大、庞大的一组,想像不出它们齐鸣时的乐声,该是如何的听觉体验。
一些类似于家具样的物件,大概是神龛吧,雕刻都极为精美,世上罕见的艺术珍品,只有皇室或与之等同身份的人,才用得起。
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塞维利亚大教堂给洗了一次脑。
走回阳光明媚的户外,感觉其他建筑都变得暗淡无光了。唯有天空中的色彩,总是那么蓝。
虽然结束了大教堂的参观,但我们活动的范围,依然在围绕着它进行。
转角处有一株巨大的树,枝上结了不知名的果,在夏末的高温中,自说自话。就像我们一样,自己转自己的,不管能转多少个景点,也不管能看明白多少内容。
还看到一大树一大树的假连翘,橙色的小果子一串串地,就那么挂着,成珠帘。
咱家公园里的假连翘都又小又矮的,难道是因为到了欧洲,就变得人高马大了吗,像人种一样?而且还不是一般程度的发酵,就像巨大和小人一样,不可思议。
接近晚上八点钟了,正是街上人流集中的时候,那些搞形体艺术的人,时不时碰到。小衣襟还看不懂这个,只知道害怕,不敢靠前。
也有大轮子的平衡车,供游客出租使用。真羡慕那些可以自由驾驭它们的人,需要良好的平衡感,这恰恰是咱不具备的。尤其是当一个家庭中的大大小小,列着长队,骑在平衡车上擦身而过的那一刻,简直可以说羡慕到了极点。
而刚驶入老城区的时候,我们的车子是从这条路上开过来的。开始以为是误入,吓得不轻,因为路面中间是轨道车轨,行人不时穿街而过。车子需要避让行人,车轮不时辗在轨道上,很怕有轨车出现,我们避之不急。之前哪儿遇到过这种情况啊,以为一定是我们出错了,是导航误导,担心警察就在前面等着开罚单呢。后来发现,这条路还真的是可以行驶机动车的,全程走下来,发现除非有路障阻拦,否则不管什么路面的路、多窄的路,都是可以人车共用的。欧洲人真是包容啊,这一点上感受尤为强烈。
游客多的地方,总有免费的饮用水。而一旦被小衣襟发现了,就会上前去洗洗小手,心情特别好的时候,还会喝上几口。
一个小姑娘,把水流玩得风声水起的,想说我们不可爱,那就太不厚道了,对不?
还吃了一只大号的冰淇淋,只是可惜了那件漂亮的裙子,一天不洗上几遍都对不起谁似的。
然后,我们又绕回到了希拉尔达塔的位置。做为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不论在塞维利亚城的哪个位置,都能看到它。
希拉尔达塔由伊斯兰教徒阿莫阿德家族于12世纪末主持修建,伊斯兰风格浓郁。从塔下仰视,会觉得塔尖很小,其实那是一尊高4米,重1288公斤的青铜神像,一点也不小,据说它还会在风中来回转动呢。塔顶还安有28个大钟,至今仍能用优美的音色为塞维利亚居民报时。
在塔的70米高处,还高有瞭望台,可登上去一览塞维利亚市的全景。不过塔里是没有台阶的,只有坡道,国王等重量级人物可以骑马登上去。
教堂外有百余辆马车,供游客租用。因为上午在科尔多瓦坐过马车了,在这里再次见到马车,小衣襟会停下来看一会儿,小眼神很专注,心里是想再坐上去的。
但是我们小姑娘懂得“约定”了,今天已经坐过了,明天才可以再坐,说话要算数哟。
细看那些马,都被打理得非常干净、俊俏,眼睛被蒙了罩,怕受惊吧。马车夫说这些马是会看红绿灯的,还知道如何为机动车让路。
只是每次看马的静默,都会感觉彻头彻尾的孤独,也不知是为了什么。
就时间上来说,觉得我们要吃晚饭了,发现中餐馆要过到河对面去,而眼前就有一家墨西哥风味的餐厅,评分还不错,便决定就是这一家了。
走进餐馆,发现里面的桌椅摆得花花绿绿满满当当的,却冷冷清清的没有食客,因为还没到当地人的晚餐时间。整个餐厅的布置非常有意思,青蛙、蜥蜴是最常被用到的图腾,一定是墨西哥人民的最爱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一次墨西哥呢,或许到时候可以验证一下此时的猜测是对是错。
洗手盆也很独特,统统拍下来就对了。
幸好我们没有按人头来点餐,要不然麻烦可就大了,因为端上来的每一道,都是超大号的一盘。味道远不是想像中的那样,2012年在美国,也吃过墨西哥餐,当时的感觉颇好,所以才再一次走进墨西哥餐厅。看来还是水平问题,没点对。
小衣襟原本就对除中国餐外的食物不感兴趣,加上餐前的那一只大号冰淇淋垫底,几乎没吃什么。这一天的两顿正餐,都不是中餐,大人虽然都能吃饱,但小衣襟却一直处于饿着的状态。做妈的,难免自责与反省,以后能吃中餐的时候,还是要坚持。至于吃不到当地餐的遗憾,就管不了了。
典型的顾头不顾尾哈。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天色渐暗,我们还在寻找圣十字区的路上。
明明已经近在眼前了,却一直找不到图片里见到的那幢标志性建筑。几次走进路边的店铺问路,都很热情,甚至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打开电脑,用googel来帮我们查找。
所谓的圣十字区,其实是旧犹太区,即昔日塞维利亚犹太人的居住区,位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和王宫以东的市中心腹地。15世纪末犹太人因为宗教因素被驱逐出西班牙后,达官贵人们开始争相迁居于此,建起了华丽的宫殿和优美的宅第,繁衍生息至今日。
这才有了现在的圣十字区,狭窄巷弄与白色古民居交错铺陈,中世纪韵味古色古香。游客们喜欢这里,喜欢的方式可以是坐下来,喝一杯。其实就在坐在街上,座位就摆在街上。开放的欧洲,包容的欧洲,就是这样的自由随意。
也说不清哪一幢建筑才是圣十字区的标志,只知道他们都是有钱人建的,在这里拥有一幢房产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淡情说爱的氛围,也备得足足的。情人的双眸,暗波涌动,跳在心头的欢愉,像树上的黄桔甜橙一样,明艳幽香。纵然回眸间,已是多年以后,爱情依然鲜活,如最初的样子。
离开圣十字区,我们又绕回到了那个地标性的希拉尔达塔前。
每次路过,都会拍照,不同的时间段,光线不同,心情不同,感受也不同。这一次,整体的光线都暗了下来,明暗对比不再强烈,这才是最适合拍照的时间。
也有几次经过塞维利亚王宫,问了门口的工作人员,说门票要通过网络预订,还给了我们一张宣传页,订票的网址就印在上面。因为我们熟悉的套路是中文网站,也因为时间晚了,即使仓促中求助亲友团也未必来得及,所以彻底放弃了进入参观的念头。
回头再来看资料,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是《权利的游戏》的主要拍摄地之一,剧中马泰尔家族的皇宫庭园,就是在这里取的景。也看到有人在游记里写到,参观这所王宫,轻轻松松就用了四个多小时,可见王宫里的环境之大、之美。所以,遗憾大大的,就差垂胸顿足了。功课做得不充分,为此我们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的。
塞维利亚王宫原为阿拉伯城堡,早在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入侵塞维利亚时,这里就是军事首领的寓所。公元11-12世纪,城堡得到大量扩建。公元14-16世纪时,卡斯蒂亚王国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修,然后作为国王的行宫使用。做为欧洲最古老的宫殿,塞维利亚王宫巧妙地融合了伊斯兰、基督教、哥特等多元文化和风格,外部造型独特,内部装潢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当前塞维利亚最重要的伊斯兰文化遗产。
走向我们停车的方向,发现城市的灯火,依次亮了起来。
到西班牙好几天了,还是第一次见识城市的灯火,不是我们太懒,而是灯亮得太晚,想说等它不容易呢。
夜色中的塞维利亚,倏地换了另一张面孔,更多了一层柔美。
塞维利亚给予我们的,远不止这些。
出现在经典文学中的塞维利亚,比如《唐璜》,背景用的就是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还是许多歌剧的主要背景,最为著名的是比才的《卡门》(改编自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以及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尔第的《命运之力》;贝多芬的《费德里奥》;莫扎特的《唐·乔望尼》和《费加罗的婚礼》等等。
塞维利亚也是丹·布朗的《数字城堡》中的场景之一。据作者说,他在塞维利亚大学上一门艺术史课的时候,就开始设想创作《达芬奇密码》了。
塞维利亚还是许多歌剧的主要背景,最为著名的是比才的《卡门》(改编自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以及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尔第的《命运之力》;贝多芬的《费德里奥》;莫扎特的《唐·乔望尼》和《费加罗的婚礼》等等。
塞维利亚也是丹·布朗的《数字城堡》中的场景之一。据作者说,他在塞维利亚大学上一门艺术史课的时候,就开始设想创作《达芬奇密码》了。
就这样,又游了一座老城。
打一枪换一地,明天,我们又要向新的地点移动了。
明天自有明天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