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游学活动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
行程安排:参观独树成林景区、远征军纪念馆、学跳象脚鼓舞、体验造纸、割橡胶、摘火龙果,还有午餐的美饭和晚餐的菌锅,都是美丽版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学活动就此完美结束
游学活动的最后一天,还是围绕着中缅边境进行的。
去的是勐海县打洛镇,车子沿公路盘旋向上,看到的建筑群并非中国而是缅甸。是缅甸的掸邦小勐拉,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地方,有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和行政长官。
站在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缅甸境内的中缅友谊大金塔,位于第四特区首府勐拉境内的金莲山上,由两国共同筹资建造。金塔高48米,基围238米,据说金塔的顶尖是纯黄金打造的。
接着是参观中国远征军抗日作战遗址。
1941年12月,十余万中国远征军集结在滇缅公路楚雄、下关、保山、龙陵、畹町一线,以及滇南滇缅边境的西双版纳一带,1942年1月先后入缅对日作战。
1943年1月9日,日军兵分三路从大勐龙、布朗山、打洛方向入侵中国边境。国军93师顽强抵抗,英勇还击,战至2月5日,将日军赶出国门。不久,日军傀儡军泰军入侵打洛,93师将泰军阻击在打洛江南岸。此后双方形成对峙之势,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向英雄们致敬。
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历史。
尤其是娃娃兵的部分,更能增强孩子们的带入感。
太多人,太多和牺牲,太多感动。
还经过驻边单位,气场严肃。
走过一棵神奇的树,树根部相连似乎是同一棵,中间树杆部分分别向上,高处又融合成一体,被人们称为“夫妻树”。
像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树,无不罕见。
还有可以当秋千去荡的树。
经过光明禅寺。
中缅光明佛寺,是唯一一座建在中缅边境线上的佛寺,又称中缅寺。
寺庙是由泰国居士于2004年捐款出资修建的。
全世界只有三座同类的佛塔,分别在缅甸,泰国和中国。
佛塔是在释迦摩尼的头发所在地建立的,以纪念释迦摩尼佛祖,佛塔上的十二尊菩萨,象征着佛的恩泽惠及四面八方。佛寺的风格很东南亚,典型的南传佛教,建筑的风格和佛像的造型都与东南亚的小乘佛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导游又带大家走进橡胶树林,开始孩子们都向往的割橡胶活动。
导游先做示范,用专用的刀子斜着去削。
被削掉的位置,开始冒出白色的汁液来。
很快,汁液越来越多,滴落下来。
开始真正明白了斜着割、留出坡度的意义,这样橡胶才好流下来。
也明白了导游说的,割橡胶时并不会一次性将整棵树的皮都割完,而是分段进行,让橡胶树养精蓄锐,保持永续性。
到孩子们割了,那把刀还是很锋利地,安全起见,导游一个个手把手地教。
觉得孩子自己操作没问题了,才敢放手。
对这样的体验,衣襟自然是非常喜欢、非常投入的。
听说还有橡胶种子可以捡,孩子们更是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爬上一处高台上,寻寻觅觅起来。
还真的捡到了几颗,和鸽子蛋差不多同样大小,表皮有花纹。
地上还有很多自然炸开的种子,外壳有一定厚度,且坚硬。
地里还有很多橡胶树苗,景区工作人员说尽管拔,还帮忙拔。
衣襟也拔了几棵,本想带回家的,但又觉得带着泥土太重了,上飞机也是问题,只能极度不舍地放弃。
休息时,见到卖香蕉的,表皮有条纹,个头非常大。
尝了尝,还挺甜。
又去了傣纸非遗传承馆,里面有很多日用品,都是用傣纸做的。
很原生态的艺术品。
民族的、传统的,一定都是最好的。
做为贵宾,孩子们还在馆内留下了签名。
接着听导游讲傣纸的制作过程,原材料就握在导游手中,是2-3年生的构树皮。整个过程要经过采料、晒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涤、捣浆、浇纸、晒纸共九个步骤。
水槽里,是捣好了桨的构树皮,纤维松散,均匀分布在水中。
给孩子们体验的,是最后的浇纸和晒纸动作。
还是由导游示范,将捣好的纸浆均匀撒在纸模上,然后轻轻拍打,使纸浆均匀分布在纸模上。
最后将浇好的纸晾晒在阳光下,直至完全干燥。为了更好看,孩子们还进行了发挥。
每个孩子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放在院子里晒,刚好太阳不错。
但时间有限,来不入等纸完全晒干,所以带是带不走的。
只能是拍照留念。
忙活了一上午,到了午饭时间。
餐厅在一个院落深处,“人在中国、视力出国”几个字,是对这次中缅边境之行的最佳概括。
走进餐厅,虽然不是第一时间见到满桌的美味,但装饰花已经就位,还是很美腻滴~~~
餐食还在准备中,也是美美的造型。
每人一只食盘,每盘里都放了两朵鸡蛋花发夹。
大人的和孩子们,不完全一样,不同在辣度上。
虽然餐食简单,但不会很浪费,这一点最好。
颜值上,也不差,还是跟团游才有的美丽享受。
客人落座,餐盘上桌,也是美美的视觉盛宴。
吃饱了的孩子们,又围住小树老师玩游戏,很有一家人的感觉。
饭后在餐厅周围转了转,有很多花,尤其是炮仗花。
接着又前往独树成林景区。
独树成林,指的是一棵50多米高的古榕树,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美龙卡”,翻译成汉语则是“独树成林”。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树能“独木成林”,打破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据植物专家测算,这棵榕树已有1000多年树龄,树幅地面面积120平方米,榕树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36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此树塑造出一树多干的奇特景致,既像一道篱笆,又像一道天然的屏风,是热带雨林中的一大奇特景观,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魅力。
广旅局都擅用的句子,在这里也有。
在古榕树下,孩子们每人拿到一只象脚鼓。
跟着老师一边拍鼓、一边跳舞。
衣襟因为总是被分到后排是有意见的,撅着嘴巴,跳得勉强。
但经历确实难得,尤其是事后回忆,更为长久。
待孩子们跳完了跑开了,也跑到鼓前装装样子。
离开独树成林景区,经过火龙果园,导游安排大家下车去摘果子。
每人先领一只筐和一把剪刀。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因为所有人都急着拿到工具,奔向果园。
园子不小,果树一棵挨着一棵,果子也结了不少。
但红了的可以采摘的果子,却是需要耐心去找的。
绿色的果子最多。
有的虽然红了,但还不够红,也不能摘。
因为导游说,每个人只可以带走两颗,所以要精挑细选。
衣襟和萌萌先是一起走,后来分开不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
为了好吃的果子,衣襟的心急,写在急切的脚步里。
找到目标后,二话不说就开剪。
发现一个接着一个。
筐里的果子有好几个了,二话不说就将背筐的工作转交给亲妈,确实有重量。
导游也有交待,在果园里,可以随便吃,没有数量限制。
但那可是火龙果啊,新鲜是真新鲜,但胃容量有限,两人啃完一颗,已经是饱饱的,哪里还能吃下更多。
对采摘,衣襟意犹未尽,出园前又入了几颗。回到车边装袋时,发现有几颗有瑕疵,裂开了或是烂了,挑完美的带走,刚好完成指标。
接着离开勐海县,一路回到景洪。
去老蘑菇饭庄吃晚餐,也是最后的团餐。
饭庄里的环境不错,绿植铺满头顶,脚下还有彩绘。
包房分别设置,一个小楼即是一间。
如此就餐环境,真是没得说。
饭庄的外围,充斥着田园风。
院内的空地上,则是工业风。
三角梅开得无边无际。
虽是常见的花,却总如初恋般,百看不厌。
有阿信,帮忙留下很多美照,也是此行的大收获。
吃的是菌锅,来过西双版纳的人,都会对菌锅有好感、且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吧。
还有炒菜,粤式的包点,都很美味。
团餐几日,同桌是固定的,共九人,其中四个小孩。
不管怎样,同团结识,都是缘份。
饭后,孩子们又跑去玩,扎堆跳。
离开前,衣襟又抓起好吃的,大有吃回本的意思。
停车场边的小花,为此次西双版纳行,留下最后的美好光影。
为期四整天的游学活动就此结束,接下来就是隔日一早离开酒店,松鼠安排了统一送机。这次,是直飞,两个小时即回到深圳。
深圳降温了,进入彻头彻尾的冬天,而西双版纳的气温却是那么宜人。
不能不怀念,在西双版纳的那几天。
尤其是那些色彩,与美食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