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2023年11月19日,从博卡拉费劲周折回到加德满都,路上顺便乘缆车转了Manakamana神庙
博卡拉的早上,4:30,小李又张罗着去昨天傍晚的那家可以俯瞰费瓦湖的咖啡店。虽然那个位置并拍不到日出,但是爱拍摄的团友们却还是纷纷追随小李出动,不想浪费任何尼泊尔赠与的宝贵时光。
醒是醒了,却懒得动,躲在被窝里享清福。
天大亮了,这才起身。房间外就是四楼平台, 发现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鱼尾峰。
鸟儿,大概是乌鸦吧,落在栏杆上,也在张望着鱼尾峰。
镜头吓到了鸟儿,紧张兮兮的,琢磨着逃跑的路线。
隔壁的另一家宾馆,看上去更有格调,尤其是泳池。
去高处拍摄的团友们还没有回来,听说他们拍到了非常漂亮的云海。
低处的我们,也到湖边去转转,各自享受。
可以乘船浏览费瓦湖,但是清晨的客人还没上来,生意廖廖。
一个苦行僧出现了,身上没带零钱,给不出,有些抱歉。
回到宾馆,住了两晚,就要离开了,这才给宾馆一个出镜的机会。
博卡拉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这里的徒步路线有很多条,却都不是我们的菜,说来,是真的菜,太菜了。
时间不能倒流啊,若是年轻时来尼泊尔,一定是奔着这些徒步路线来的。
9:10离开酒店,出发回加德满都。
路况和来时一样,车子不好开,时速非常慢。
做为尼泊尔的主要交通路线,这条路上车子非常多,客车货车交杂。
尤其是货车,都打扮得像回娘家的小媳妇一样,漂漂亮亮的。
警察查车的情况,也是有的。
说起尼泊尔的文字,让人惭愧,连车牌号都看不懂啊~~~
经过的乡镇,都是以客车站为中心,等车等人的人们,以及飞扬的尘土,和从前的我们极致相像。
有车坐就是幸福,管他什么车子,管他坐在哪里呢。
这一天主要是赶路,坐在车里也可以看景。
与团友们的关注点不同,他们专注于拍精品,而本人则以记录为主,因为记性不好,若不拍下来,就真的都忘光了。
下图左下角“开源路桥”四个字,是修路方,一带一路呀~~~
下图,“中国交建”,也是施工方。
估计再过最多两年,再来尼泊尔,全是好路,可以恣意奔跑。
而此时的我们,体会的还是原汁原味的尼泊尔。
中间停车休息,看到了饺子。尼泊尔的饺子味道不错,就是卫生情况令人堪忧。不过话又回来,尼泊尔人就是这样的吃法,习惯了就不是问题。
还看到一位长者,下身裹着白布。
这种着装方式,叫做“托蒂”,就像我们在南亚电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种衣服。
“托蒂”其实也是一块三四米长的白色布料,缠在腰间,下长至膝,有的下长达脚部。随着社会发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进,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衬衣,名为“古尔达”。天冷时,再加一件披肩。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场合,经常会看到个别上穿“古尔达”、下围“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不知内情的外国人往往以为这些人无足轻重,实际上这种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标志。
12点,刚好经过去博卡拉的路上吃过的那家饭店,顺便把午饭给吃了。
还是先买饭票,再自行去盛饭,食物还是一模一样的那几样。因为有经验了,知道什么更能接受,所以选择更有针对性。
一直陪着我们的车子,也给一次出镜的机会。
车子被改装过,底盘被抬高了,为了乘坐更舒适。但坐久了,还是会感觉累,尤其是屁股,麻了木了。
司机的好性子,将车子开得不温不火的,一点脾气也没有。
下午三点,经过马纳卡马纳庙,需要乘坐缆车过河,再爬升到高处。
这是这一天除了赶路之外的唯一一处景点。
连续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子,真的坐累了,下车活动活动,感觉是真的放松。
在售票处,看到很多很多尼泊尔人也来这家庙,有几位女人身上的的纱丽很特别,特别在跳脱了传统的红,更随心所欲。
纱丽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是一种用丝绸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衣服。莎丽一般长5.5米,宽1.25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通常围在长及足踝的衬裙上,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在一家店里看到很多漂亮的纱丽,也请店家帮忙试穿了一下,发现特别耗时,而且还没安全感,很怕一不小心别针开了,那大片的纱会散落下来。
缆车入口外的空地上,一些穿着表演服的女孩,以最美丽的笑容,给远道而来的我们一个大大的欢迎。
还有同样穿着表演服的男孩子。
小男孩面对镜头时,更调皮。
坐上缆车,前往马纳卡马纳庙。
马纳卡马纳庙(Manakamana Devi),是帕尔瓦蒂化身的印度教女神巴格瓦蒂(Badgwati)的崇高圣地,位于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中间的一处105米高的卡卢潘德山山顶上。 Manakamana寺俯瞰Trisuli和Marshyang-di河谷,并享有Manaslu、Himalchuli和Annapurna山脉的壮丽景色。
Manakamana这个名字是由两个词衍生而成的,意思是愿望。人们相信,女神巴格瓦蒂会通过许诺他们的愿望来奖励朝圣者,在为儿子祈祷的新婚夫妇中尤为受欢迎。
过去,朝圣者需要从Trisuli河上的Kurintar镇,跋涉到山顶的寺庙,很是艰苦。 现如今,乘坐缆车——也是尼泊尔的第一辆缆车,就方便多了。
下了缆车,先经过一条商业街,像中国大多数景区一样。街上的货品,多与朝圣有关。
前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香火的鼎盛,说明的绝对是实力。
最美的鲜花,要献给神,愿望才能灵。
活鸡,大概也是其中之一。
很是神气的鸡。
行程的第八天,尼泊尔的灯节已经过完了,但集在店铺前讨要的孩子们,却还处于过节的状态中。
当然了,在人流如织的街上,好吃的也一定少不了,而且一定是最受尼泊尔人民欢迎的。
不管卖的是什么,摆盘上都做了美化处理,细节之处彰显内涵的丰富。
各种豆子,各种加工方式,都不知是何味道。
在一只又一只福气的鸡的引领下,到达寺庙的中心。
寺庙,坐落在一个正方形中,只有教徒可入内朝拜,外来的游客就从外面看看热闹好了。
通过一些细节,可以看出这座寺庙的名气,一定是因为灵,才会引来大量的朝圣者。
人们带着朝圣用品,也带着内心的美好愿意而来,脸上也挂着最美好的笑容。
朝圣与拍照,都是重要的事,年代流行元素,在寺庙中也不例外。
看人们的表情,很大程度上是对神灵的敬重。
有信仰、有敬畏,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温良性格。
对镜头,一律笑容相对。
那么友好,那么和善。
拉着一起入镜,更是不会被拒绝。
鸽子,被圈在指定的地方喂食,更方便管理。
更多的鸽子,其实是在高处,像神一样,仁慈地望着脚下的人们。
向神许下的愿望,认真地备好了。
香火袅袅中,神会收到这些愿望。
猴子果然是猴子,不像鸽子那般守规矩,到处蹦跶,有时甚至会乱来。
翻墙上树,更是不在话下。
灵活的身体,跟着灵活的眼神,指哪儿打哪儿。
不该去的地方,也要去翻一翻。
寺庙的后身有一狭窄的平台,可以望见成排的雪山。在尼泊尔,最不稀缺的就是雪山了。
同样赐福的人,也在随时恭候着。
有额头上点彩,或者在手腕上系绳,都是祝福的表达。
抽空,整理整理收进袋子里的钱。
身边的袋子有好几个,里面装着的都是宝贝,时不时翻一翻、数一数。
奉献音乐的人,也同样是在祈祷幸福。
围绕着寺庙和寺庙前的人们打转,转了一圈又一圈。
等到团友们都拍得差不多了,集合,离开,一路在卖桔子的小商贩目送之下。
小孩子的目光,更是纯净。
不过是彼此凝视,瞬间已经心领神会
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很想给衣襟带回来一只,认真地找了找,却没找到大小合适的。
坐缆车下山,光线更柔和了,脚下的梯田、房屋和牛羊,呈现出更真实的尼泊尔。
这里的人们,所求不多,内心却更丰盈。
河水在脚下汩汩流淌,承载着尼泊尔人民的平和与厚重。
下了缆车,入口处的开阔地面上,那些表演的人更多了。
演出者与观众,零距离,将情绪传递过来。
其中的男孩子,更容易引人注目。
快乐,其实就是可以这么简单。
拉出的旗子上写着什么,一个字也看不懂,大概是什么团体组织的活动吧。
继续往加德满都的方向走。
一直塞车,很严重的塞车,根本就走不动。
走着走着,天就黑了。
路过一个镇子时,想着既然路不通,不如停下来把晚饭给吃了,说不定吃完饭路就顺了呢。
停车的地方,是一大长排的饭店,更恰当地说是大排档。好吃的,都摆在那里,任由挑选。
多是小鱼小虾,原材料本身应该没有问题,但这些饭店就设在路边,灰尘在所难免。
但店里的客人还不少,当地人更偏爱吃手抓饭,所以卫生问题,就请自动过滤掉吧。
还有一种鱼,被从两头串起吊着,而且家家都是如此方式,不晓得为什么偏偏是这种鱼、为什么要这样麻烦地被对待~~~
灶里的火,是柴火。
不确定这样的灶,接待能力如何,毕竟我们是十几个人,呼啦啦一群。
待显然是多虑了,既然人家敢开这个店,那么自然是有能力应对的。
于是安心地坐下来,在饭菜上桌之前,开喝。
加工过的小虾,味道还真心不错。
饺子,也是有的。
安全考虑,煮了好几大包快餐面,保证人人都能吃饱。
离开前,团友们还和店主合了影,显然大家都很开心。
坐在车子上,见店家还在向着车子张望,目送我们的离开。
继续赶路,发现路依然是堵的,走走停停,实在是考验耐心。
黑漆漆的夜晚,坐着坐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车子到达加德满都的Mila Hotel时,感觉屁股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从未有过如此感觉。从博卡拉到加德满都,200公里的路,我们从早上9点开始走,一直走到了子夜时分,也算是一次特别的、神奇的经历吧。
因为住过两晚,再次的入住不需要什么手续,人进来,直接拿房卡,上楼,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