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 5月31日,费城阿伦敦拜访朋友,参观水晶洞和世界上最大的户外野生运动用品器械商店——Cabela’s,吃墨西哥大餐
还是早早起,然后退了房,开着车子在城区里转圈,试图找到公园之类的无营业时间限制的公共场所消遣,以打发法庭开庭前的这段时间。
费城还未从沉睡中清醒过来,导航仪里五公里范围之内的Park、Garden有很多,转了几个圈,只发现了一处球场般大小的地方,是谁家的后花园更恰当。倒是路过的一家教堂,给人带来清晨特有的宁静感觉。不甘心,把距离扩大些再寻,结果却绕到了昨日去过的哥伦布纪念碑附近。
彻底认输了,看到路边有早餐店,却不敢路边停车,而是找到一家停车场,半小时收费4美元。把车子交给工作人员代停,赶紧跑进早餐店,这店的规模还不小,类似超市,多是快餐食品,有热的有冷的。别人都选了热汉堡,而我只选了一杯冰的新鲜水果组合,对快餐食品的热量,是当真的怕了。带着早餐回到停车场,工作人员又帮忙将车子开了出来,前后也就十分钟,如此折腾人家,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尤其是小宽,与国际化接轨的程度远远的高过了我们。
找到了那家小法庭,没想到就在酒店的附近。停车又成了问题,只好将车子停在路边,司机自己不离开车子,以免再被罚。早知如此,在酒店等着就好了,车子也可以乖乖地待在酒店的停车场里,何必折腾这一个早上。
时间刚过8点,和小宽一起走进了小法庭的收费室,取了号,坐下来等,法庭的工作时间从8:30开始。陆陆续续地有人进来,有的是交费的,有的是申诉的,申诉的都和我们一样坐下来,静静的等。一位看不出年龄的黑人妇女也走了进来,身材那叫一个高大、粗状,像印度人一样用布在胸前挎着一个孩子,那孩子看样子不足一岁大,看不出性别。女人坐下来,掏出笔和纸,想写些什么,把孩子抓起来,横放在她那肥大的腿上,把孩子的后背当成了桌子,用着还挺顺手的。那一系列的动作是那么的自然,让我对自由国度的理解,又多了一个层面。
透过玻璃门,看见陆续的有穿着稍正式的人走进对面的那个房间,他们应该就是法庭的工作人员了。果然,我们被移到了那间房里,还是坐下来等着被叫号。
接待我们的首先是窗口工作人员,问了申诉原因,复印了那张罚单,就请我们进到里面的一个小房间,由后台的法官来受理。法官是个女的,说她黑,又不完全是黑人,穿着一件黑白条纹的T恤,松松跨跨的,与想像中的法官形象相差太大。可毕竟人家坐在这个位置上,礼貌咱还是懂的。法官拿出一页纸,大概解释了上面的内容,无非是告知我们如何遵守这法庭的流程和规矩,并为自己的说的每一句话负责。然后,正式的申辩开始了,按事先商量的那样举了几条理由:一、我们是外国人,第一次来费城,不懂如何停车;二、我们是在一个美国大叔的帮助之下才停在那个位置上的,而且他还肯定地说停在那里没问题;三、收到罚单之后,我们懂了不能停在那位置上,不会有下次了;四、在我们的国家,没有这样的标志,所以犯错,还请原谅。
没想到任凭我们费尽了口舌,那女人都只有摇头一个动作。她只坚持一条:既然我们要在美国开车,就应该懂得这里的规矩,否则就不要开车。
看她死活不肯松口的样子,也拿她没办法,只好接受眼前的事实了。倒是小宽有些沉不住气,言语中透出了急燥,毕竟他还是个孩子,是抱着满满的希望来的,期待着获胜的心情那么强烈,却被这法官毫不情的一再击碎。家长的言传身教开始发挥作用了,偏偏是这时候,偏不能丢了咱中国人的脸面,以咱一贯的微笑,对那法官轻声细语:“I am so sorry,welcome to China”。然后起身,走人,还算是潇洒,想到某人曾经说过: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就不算是什么大事。不就千八百的吗,舍了就是。
出门前准备到刚才坐过的那间收费厅把这罚款交了,小宽却不肯,说不急,还未到规定的时间,晚几日在网上也可以交。因为他还报着侥幸的心理,下午就可以见到美国朋友了,看看他们怎么说。
通过这次申诉,感觉到美国人的较真,也感觉到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大义,否则就只有罚款伺候了。
回到车里,把结果通知给大家,好与坏都在意料之中。因为来这里一试,原本就会有两种可能,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锻炼了小宽,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受挫能力等等,这样的机会,若是301美元可以买到,便物有所值。
这时候,收到了美国朋友回复的邮件,他们认为,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获得胜诉,因为美国人最受不得有谁侵犯了残疾人的利益,尤其是在交通法规的执行方面,对外国游客尤其严格。
离开那家小法庭,时间还早,准备继续我们的寻找博物馆之旅。在市中心又转了几个圈,还是无果,正想放弃,来到了费城西北方的一处开阔广场,名为洛根广场(Logan Square),右边有两幢高大的建筑,一间是图书馆,一间是法庭。既然找不到地方逛,去图书馆里逛逛也不错,看路边还有空位,找到一处没有消防栓,没有残疾人标志的位停下来,交了费,还是有些不放心。刚好一黑人女警走了过来,翘翘的屁股上挂着对讲,很是飒爽威武。问她我们的车停得是否妥当,得到了她的肯定之后,放心的去了。
进入外表看上去高大的图书馆,里面的设置也极为宽敞气派,一尘不染。沿长长的楼梯爬上二楼,在创始人William Pepper的雕像面前拍照留念。在二楼还看到一只与我同样高度的鞋子,时下流行的拼布鞋面,有牌子上写着“Moore Footsteps”,不懂出处,笨想,把鞋子放进图书馆,无外乎是“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吧。
这图书馆的名字为The Free Library,直译就是免费图书馆,也有人译为自由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据说美国建国后,东岸的各州纷纷建立图书馆,都是免费的,名字中加入的Free这个词,就是为了强调免费的意思。后来的西进运动中,东部的人到西部去,因为大家都知道图书馆是免费的,所以西部再建起的图书馆馆名中,就省去了Free这个字,却依然没有改变免费的宗旨。
既然是免费图书馆,虽然建筑外表生硬,内里却是平易近人的,似我等衣着随意的游客都可以随便出入,而无需接受任何形式的安全检查。一不为看书,二不为买书,也可以在舒适的座位上坐上一坐,上上厕所之类的,这可是为那些露宿街头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呢。
与图书馆比肩的另外一幢建筑是法院,名为Family Count of Philadelphia,看到有人进进出出,也想进去凑个热闹,却被老公制止了,因为兆头不好。
洛根广场的另外一个方向,有一间外表看似非常像博物馆的建筑,走近前,原来是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Franklin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这家博物馆建立于1824年,成立的初衷自然是为了纪念富兰克林的伟大成就,久负盛名,是宾夕法尼亚州访问量最大的博物馆。
果不其然,这馆内挤满了孩子们,还有一队队不停走进来的。孩子们多的地方,就少了安静,多了吵闹。倒是富兰克林的纯白色塑像,安静的伫立在大厅的中央。参观这博物馆需要购票,问了服务台,说全程参观需要四个小时,因为下午一点钟要面见同在费城的朋友,受时间限制,辛辛苦苦寻来的博物馆,却要与之道再见。
资料说这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心脏型的设计,参观的人们可以按照血液游动的方面在里面参观;还有一个特色是里面有一台真正的蒸气机火车头,可以进到驾驶舱参观,在专门的辅导员的讲解下,真正把这火车头开动起来。这里的很多展品都是如此,可以由参观者自由操作,在自己动手中感受物理、化学、天文、大气等科学的趣味性,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道,还激发了求知欲,难怪孩子们如此喜欢这里呢,头顶上的钢丝上,孩子们正踩着单车,兴奋之情自是难抑。
走出博物馆前,在台阶边的墙壁上看到了写有博物馆名称的牌子,随着脚步的移动,那牌上的英文变成了日文,原来是三维的。轻声把大家招集来,将我的发现一公布,小宽马上就从另外一边的牌子上找到了中文,还是小孩子眼力好。
继续绕着洛根广场转圈,又路过了摩尔艺术学院和教堂(Moore College of Art),然后是自然科学研究院(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走进门内瞧了瞧,看到一些动物的标本,貌似不是免费参观的,就退出了。
这四方形的洛根广场还剩下最后一条边了,走过斑马线,见到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Cathedral of SS. Peter and Paul)。教堂门前静静的,无闲人来往,悄悄推开门进去瞧了一瞧,零星几个人正在做礼拜,还有忙碌中的工作人员的身影。脚下黑白相间的地砖,显得那些座位更加的空旷了。头上的拱顶镶金戴银,吊灯辉映,怎一个宁静光明的世界。
与教堂紧挨着,还有一处为约翰·尼珀姆森·诺依曼(JOHN NEPOMUCENE NEUMANN)修建和纪念碑,此人是第一位美国籍男性圣徒,是费城主教区的第四任主教,因其对主教区的教育系统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
说了半天这洛根广场了,却只绕着它的四边走。广场的中心,自然是有很多雕塑的,风格各异,其中一尊表现的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和美,人身上有一圈圈的石头花纹,像是用石头摞起来的一样。广场最显著的标志是斯旺纪念喷泉(Swann Memorial Fountain),中心喷管可以将水喷射至50英尺的高空,太阳越来越大了,没有走近它。
这洛根广场是1682威廉·佩恩(William Penn)为费城设计的五座广场之一,建成之初也被称为西北广场(Northwest Square),因其位于城市的一角,曾一度被用作墓场和公共刑场,最后一次在这里上演绞刑的时间是1823年。
大概是为了慰籍那些魂灵吧,广场的四圈竖着旗杆,飘扬着世界各国的国旗,生动、鲜艳。一直在留意五星红旗,却先看到了韩国的、日本。
最后又绕回了图书馆所在的那一个边,果然没让我们失望,五星红旗出现在眼前,还是它看上去最醒目、最亲切,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啊。
回到车边,先看看有没有罚单,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好在情况正常。驶离费城,去往它的小镇阿伦敦(Allentown),时间是11:30分。透过车窗,看到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的背后,藏着一处高大宏伟的建筑,前后左右都是林荫葱郁,貌似新的市政厅。而排着队前往参观的游客身影,说明这里也是一处重要的景观,可惜没有早被我们发现。
90公里的路程,一脚油门,也就顺利的到了。与朋友约定的见面时间是下午13点,猜想应该是不招待午饭的,而大家的肚子还空着。距离朋友家只剩下了600米了,麦当劳的出现就显得那么体贴。距离13点只剩下10分钟了,小宽跑下去买了汉堡,大家在车里一番狼吞虎咽,然后抹抹嘴,立马就到了朋友家门前。1412,很熟悉的数字,那是朋友家的的门牌号码,准备签证的时候就到过它。
没有车位,蹓过十字路口,这侧还是没位,另外一边倒是有一个,便一头扎了过去。这心急之下的此举,差点儿又惹来罚单,因为这美国人守规矩,路边停车,车头一定是顺着来时的方向的,我们的停法正与其反之,摆明了没按规矩出牌,多么明显的马脚。看来这守规矩的习惯,还真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培养出来的,提高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家的人口素质,或许来美国旅游,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了,向人家学习的同时,还要感谢近期美国大使馆对华人旅游的放开、鼓励政策。
朋友的家挤身在一长排房子的中间,左右的邻居家都是白色的外墙,而他家却是漆成了淡淡的黄色,小宽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两年前来美国游学,曾在这里住过两个星期。
小宽跑上去敲门,朋友一家人热情的迎我们进去。女主人的个头和我差不多高,竟比我还瘦,这可真是大改这几天我对美国女人的印象呢。男主人留着小平头,前部光亮亮的,胡须剃过,还是有青青的茬,笑得很是平各,一点都不似美国大兵的凶(两年前小宽来时男主人正在伊拉克战场做机械修理师)。小宽的朋友则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刚过了13岁生日,身高已经超过了小宽,而两年前比小宽还矮一个头。小朋友箍牙呢,看来美国人也重视牙齿的整齐。
一进门的位置是客厅,宽度大概有四米多,也是整座房子的宽度。角落里处着一只黄狗,地上还走着一只白狗,好在进屋后,主人把客厅与餐厅之间的栏杆合上了,把那只走动中的白狗关进了餐厅,否则恐狗的我,定会芳容大乱,失仪失态,丢尽脸面的。
在门边的沙发上坐下,客套之后,拿出带了一路的礼物,送给女主人及其女儿的是两只扬州漆器工艺首饰盒,大红色的,面上是从头到脚都蒙着红的中国古典美人,婷婷袅袅的,拉开里面,包括隔层在内都是大红的绒布,非常精美。那一日在艺展中心见了,连我自己都喜欢得不得了,挑了很久才选定了两只抱回家,行前还请小朋友帮忙包了层礼品纸。送给男主人的是一瓶真的茅台酒,把包装盒上的汉语拼音“MAOTAI”指给他,他马上回应说知道这酒,再看他那光亮亮的脑门,更加验证了“热闹大街不长草,聪明脑袋不长毛”的硬道理。送给小朋友的礼物是网购来的双节棍,材质是巴西的胡桃木,也算是精美的。这礼物准备得最为费劲了,因为实在猜不出美国小朋友的喜好,行前还是侄儿帮忙出的主意,才最终敲定。卖家还附送了好多种比节棍的玩法视频,过后会请小宽转给美国小朋友,以免把人家孩子弄得鼻青脸肿的。送过去的礼物被小心的拆开了,听到了一连串的赞美声,看到了脸上洋溢着的快乐表情。
然后美国人开始回礼,老公收到的是一只椭圆形的玻璃制品,里面住着一只橙红色的水母,身上的荧光会在夜里发亮。小宽的是一只木头做的猫头鹰,后脑勺上有一个圆形的小洞,头顶上开有一个长条形的孔,大小粗细有如硬币的直径,中空,向着那小洞吹气,有声音发出,果然是小孩子喜欢的。我和两位姐姐的都是身体乳,外包装上的图案很清新,女人都喜欢这些东西。也学美国人的样子,收到礼物就小心地打开,然后是感谢的话语,以及感激的笑容。
美国人又拿出一本相册,那是2012年1月16日小朋友成人礼那天拍的,若不是小宽的学业有变,那一天,我们也会在现场,也会把身影留在这相册里的。朋友一家是犹太人,男孩13岁,必举办成人礼,叫做“Bar Mitzvah”。成人礼像婚礼一样隆重,会持续一整天的时间,所有的直系亲属均需出席,而且要着民族的传统服饰以及正装。上午,仪式在犹太教堂举行,主要是诵经,用希伯来语,听起来象唱歌。为了这次诵经,这些犹太孩子通常都会用上一年的时间来练习。晚上则是待客加狂欢,场地会选择在酒店,请乐队或DJ,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才结束。照片里,小朋友的所有家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舅舅姨妈等都有在场,还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相对严肃的正式仪式外,大家都是笑容满面的。
当然了,这仪式朋友也是可以参加的,不过与中国婚礼一样,宾客是不能空着手来的,也要送礼。因为18是犹太人的幸运数字,所以礼金一般都是18的倍数,写在支票上送来,也是常有的事。
没见到小朋友的姐姐,照片里看上去胖乎乎的,很是阳光、可爱。听美国人介绍自己的家人,对这姐姐的存在,感觉有些丈二和尚。这美国小朋友才13岁,姐姐已经25岁了,早就稼了人生了孩子。夫妻二人的婚龄,也并没有25年。问小宽,小宽也搞不清楚,又不好直接问,便留着这好奇吧。
接着被请到餐厅里,围着餐厅落座,主人拿出了切好的水果拼盘,还有几大扎饮料,说是tea。这些东西都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当然了,是冰的。家里的空调温度开得比较低,已经坐了一会儿了,身体感觉到冷,再喝冰的东西还真是难受,可盛情面前却无法拒绝,还不能提反对意见。看着长我十岁的四姐很为难,也没更好的办法帮到她。
那所谓的tea,两只玻璃壶里的还不一样,说是一种是美国产的,一种是欧洲进口的,特意备了两种,是为的是让我们都体验一下。难为了主人如此用心,在我喝起来却觉得那不是tea,而是葡萄汁,是甜口。为了找话题,便向他们介绍中国人喝的茶叶是什么样子的,中国人是如何喝茶的。一向嘴闲不住的老公也加入话题,一出口就是回国后会寄真正的中国茶叶过来,品种还定为了信阳毛尖。回来已经快一个月了,那信阳毛尖也备好了多时,却还拖着没有寄呢,看来是要抓紧了,否则失信,影响是国际性的。
知道美国人喜欢鲜花,在茶几上、餐桌上、厨柜上都有看到插在瓶里的鲜花,有花香陪伴的日子,定当是温暖的,幸福的。
交谈中得知,男主人Daniel Basrawi来自哥伦比亚,女主人Pilardan Basrawi 来自波多黎各,都是移民来的美国。一次,Pilardan为某场球赛卖票,Daniel来买票,两人就这样相识了。看上去Daniel憨厚,Pilardan贤惠,可谓举案齐眉,相得益彰。儿子Joseph Basrawi目前就读的是家庭学校(Home School),负责为他授课的,正是Pilardan,教授的内容有数学、科学、历史、美术等等科目,还真得对眼前这瘦瘦的Pilardan刮目相看了。为了当这家庭老师,曾经做半职工作的Pilardan,如今全职在家,这女主人当得可真不容易,也真不一般。
这美国人的教育方式还真是千奇百怪,虽然是Home School,也是有考试的,学期期末,考试会在家里举行,由家长监考。考试成绩通过的孩子,才可以留在家中继续这种教育方式,否则就还是要回到学校的。
说到小宽住在这里时的表现,Pilardan说在小宽之前家里也接待过一位和清华实验学校的学生,那个学生从来不主动讲英语,让他们一家感觉很为难。而小宽则不同,他聪明乖巧,英语讲得不错,不只是Pilardan母子喜欢他,家族里的其他成员见了小宽,也是个个都喜欢的。不知这话里是否掺杂了水份,单从小宽离开两年来,经常与这家人通邮件的事实来看,其受欢迎的程度,还是不浅的。
为迎接我们的到来,Basrawi一家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尤其是女主人Pilardan,早早就把今天的活动内容通知了我们,而且还有接下来要去的水晶洞的图片资料。今天是工作日,Daniel是特意翘了班的,为了彰显接待的周全。
下午茶在3点钟结束,出门前,在门边的沙发上留了合影,还以借上厕所为名,跑到二楼去看了看。一上楼梯就是浴室,还有主人的卧室和小孩子的卧室,门开着,虽然好奇,却是不能私自进去看的,这点礼貌咱还是有的。其实最想看的是三楼的阁层,因为小宽说当时他就住在那里。
感觉房子的内部空间并没有想像中的敞亮,布置却极为温馨。客厅的一角摆着一只礼品柜,里面陈列的物品不多,却看得出是这家人的钟爱之物。包括楼梯在内的墙壁上挂满了照片,还有家族中逝去多年的长者画像。看到小宽来游学时拍的照片,也被冲洗放大了放在相框里,摆在门边很显眼的桌面上。美国人对朋友的重视和尊重,真真的让人感动。
出了家门,看到门前的花树漂亮,Pilardan主动提出帮我们姐妹三人拍照。而一旦看到我们的车子的出格停法,可是把Pilardan吓了一跳的,幸好这期间没警察路过,否则我们又惨了。安抚了紧张的胸口,Daniel开着他家的豪华商务车在前面带路(国内70万人民币的车,他们只花了3万美元,真是让人眼红),我们紧跟其后,向着水晶洞出发了。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蓝天白云一路相随,空气纯净,道路平坦,加之两个司机的车技都好,坐在车里,感觉行云流水般,那叫一个舒畅。路两边都是绿色,大片大片的,偶尔见到了庄稼的身影,这可真是新鲜,因为这几天的所见,感觉美国人种草的热情是远远大过种庄稼的,哪像中国人,只要是平坦的地方必种庄稼,甚至不惜砍了树移了山……
也有看到一些房屋,风格各不相同,零星的分布,和着自然界的节拍,甚为诗情画意。更有闲适的美国女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穿着三点式,边晒太阳边读书,咂咂,那个惬意啊……我的D800果真够威啊,在高速行驶的车上拍下的照片,放大再放大,竟是能看清那女人身上的装束的。
还路过了一家游乐场,看到了摩天轮和过山车。也有花卉基地,采用大棚方式。
感觉那路很长,一口气至少跑出了五十公里,方才到达。这水晶洞(Crystal Cave)是宾夕法尼亚州最古老的洞穴,发现于1871,第一次进洞的人看到里面的白色结晶体,以为是钻石,后来觉得它们更像水晶,于是得名水晶洞。
售票处的房子是淡淡的白色外观,二层,建在山坡上,有树木掩映,更像是谁家的别墅,若不是有熟人带路,还真不会相信这也是景区。入洞参观的门票是12.5美元,是Daniel买的,也不便与他争抢客气。
Pilardan留在外面,父子两人带着我们进了水晶洞,还有一位年轻的美女解说,金发碧眼,身材不错。解说边带路,边滔滔不绝,遇特色之处,便停下来细细讲解。她的话,我听不懂多少,根据眼中所见自己猜,或者问小宽。这美女还很幽默,指着壁上的一个大的裂缝,说若是此时发生天灾地震,最先出事的,肯定就是正在洞里的我们这群人。
洞里很是清凉,我们都备了外套,美女解说却只穿着短袖衫,看来是习惯了。据说这洞的形成至少有50万年,其中自有一番奇妙之处,尤其是结晶体的透明程度,很是值得细细一看。当然了,若论规模与开发程度,与咱张家界的黄龙洞、甚至广西连州的地下河都是没得比的。
出得洞来,Daniel问我们是否喜欢这个洞,当然回答说“Yes,I like it”,后面还要加上“very much”。
与等在洞外的Pilardan汇合,听热情的她再一次介绍水晶洞的由来和特点,又回答了一次是否喜欢这洞的问题。Pilardan指着远处葱葱郁郁的群山,告诉我们若是傍晚时分从此位置看过去,山体会是蓝色的,因为空气的透明度好,光线折射的原因。我想她说的蓝,应该就是中国文字中那个“青山含黛”的“黛”字。还说在这宾夕法尼亚州,什么样的动物都能找到,说很多动物她都喜欢,就是不喜欢蜜蜂,但是喜欢蜂蜜,这也是美国人的冷笑话吧。
停留之处,有一假的马拉车,Pilardan又解释了一通,没听懂她说什么,只有微笑和点头了。被她拉着在马车前拍了照,算是留念。又组织两家人一起拍了照,快门按下的那一刻,所有人脸上的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为这世界的大同,为这飘洋过海的情缘。然后上车,他们会带我们去一家当地最有特色的商店。
再一次行驶在如诗如画的乡间高速公路上,虽没有细雨,但是有和风,有暖阳,感觉是那么的心旷神怡。
商店的名字为坎贝纳(Cabela’s),位于宾西法尼亚州Hamburg市,是经营户外用品的,店外设有超大的停车场,停着许多车子。跟在Pilardan的身后走进商店,工作人员见了Pilardan,都像老朋友一样与她打招呼,她就一遍一遍地向他们介绍我们这些来自China的朋友。
这商店果然与一般的商店不一样,进门口的天花板上,“飞”着一队大雁,它们是标本,真正的标本,不仅让我们这队初来者感觉愕然。在这家营业面积看来不小的商店里闲转,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动物的标本,标本前面的牌子上还写着狩猎者的名字,以及狩猎的年代日期。这些标本并非卖品,仅仅是装饰的作品。
这Cabela’s果真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野生运动用品器械商店,这才理解了Cabela’s店门口粗旷豪迈、擎天倚立的原石巨柱的含义,正是为了体现商店的野生运动用品经营方向。门前还有三根几十米高的旗杆,标上的旌旗随风翻卷,发出猎猎的声响。店前的草坪上还有一座巨型的铜雕,“执剑驱虎豹,弯弓射大雕”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几百年前初涉北美大陆的殖民者以及印第安土著,披荆斩棘建设家园的场景,还仿佛在向每一个步入商店的顾客发出无声的呐喊,唤醒沉睡在今天文明人心中那团不灭的野性,驱使他们跃入丛林,投身旷野,跋涉探险,天人合一,与店中的动物标本所起的作用,如出一辙。
商店的中心位置,设有一座独木小桥,桥下是潺潺流水,有鱼儿游弋其中。水中央的假山有两层楼高,一侧是皑皑白雪,北极狼、加拿大犀牛等各种生活在寒带的极地动物攀附于嶙峋石崖的上下。别一侧的山坡,是丛生的灌木,那是野鹿的天下,耳鹿、大角鹿、白尾鹿、宾州麋鹿等等,品种繁多,当然了,这些动物也都是真实的标本,尤其是那只宾州麋鹿,体重高达800多磅,是人类迄今为止猎获到的最大麋鹿。还有想吃鱼的熊,正盯着水面等待机会有到来。
商店还为来自非洲的动物留了一角,大象、非洲狮、金钱豹、非洲水牛、非洲犀牛这五种动物,是以危险著称的。还有肉猪,羚羊等,都是将捕获到的猎物进行加工还原而制作的标本,形象逼真,再配上灯光背景和实物道具,非洲大陆原始的生态环境就更加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了。以这里为背景拍照,还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呢,像真的是在非洲拍的一样。
这商店中还有一个规模相当可以的水族馆,走累了就趴在池边看水里的鱼,大的小的都可爱。只可惜看到我来,鱼儿们都吓得游走了。四周的墙上还挂满了由捕获到的鱼而制作成的标本,红色三文鱼,银色三文鱼,北极鱼,大嘴鲈鱼,小嘴鲈鱼等等,光这些标本就可以看上好一大阵子。
除了动物的标本,商店里的货物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从冬季冰雪活动用品到夏季水上运动用品,再到野外丛林生存用品,攀岩登山用品,钓鱼用品,狩猎用品,更有印地安风格家具及市内装潢用品,以及以人和大自然为主题的艺术绘画作品,真是事无巨细,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仅钓鱼用品处就有57000多种货品,包括上千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鱼竿,数不过来的钓钩,各种各样的铒(其中就有那日在大西洋赌城的海边看到的钓鱼者用的那种鱼形的软铒),密密麻麻望不到边。
狩猎专区的货品最是让人看了眼热,且不说那些原始的弓箭,只说枪,有近千种不同的款式,从单发毛瑟枪,到新款步枪,还有数以万计的各式枪套,子弹,火药,望远镜,制造动物标本所需工具,轴承,栓塞,等等,真让我们这些来自枪支管制国家的老外大开眼界,样样都感觉新鲜好奇,只觉得眼神不够用。那些枪械与其他货物一样明面摆着,顾客伸手就取了,随便挑选,还有专用儿童定制的小型猎枪,为女士定做的粉红色的时髦手枪匣子,珍藏片的精美手枪,看得老公的眼里如埋了激光一样,直冒绿光。
二楼还有一个射击专区,老公、小宽、Daniel、Joseph都试了试身手,算是稍稍满足了男人们的欲望。
野炊用品当然在这商店里也有得卖,在那些崭新铮亮的烧烤炉徘徊了许久,都是国内见不到的款式,它们不仅可以烤制出美味的食品,更它们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还有收银台处挂着的冰箱贴,那么多动物的形象,最是让我爱不释手。
说起这Cabela’s商店的起源,还真是另人难以置信。1961年,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迪克·坎贝纳在本地的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只有一行字的小广告,内容是“出售钓鱼飞绳,一美元12个”。虽然广告的发布只招来了一个买主,但坎贝纳并未因此而灰心。经过瞑心苦思,他把广告的内容重新修改为“5个钓鱼飞绳,免费试用!只需25美分邮寄费用”,并把它刊登在全国所有的户外活动杂志上。
这则广告发布后,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效果,顾客纷纷来电定货,坎贝纳家族(Cabela’s)户外运动用品邮购事业的序幕,就此揭开。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从最初挤在厨房里的小餐桌上完成的案头销售,到把自家的地下室装修为办公空间,再到拥有25万平方英尺的公司总部,Cabela’s不仅为全美50个州及全球125个国家提供邮购定购服务,而且还在全美几十个州开设了规模宏大的连锁零卖店。这些店与我走进的这家一样,以创新的经营方式,充足的货源和独特的购物体验为基础,将商品销售、普及教育和自然博览结成一体,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户外探险精神和探寻大自然奥秘的文化氛围。2004年,Cabela’s结束了20多年的家族经营模式,在纽约证卷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仅一分钟,股票价值便上涨了40%,在当时的华尔街,可是制造了不小的轰动。
只可惜,目前Cabela’s尚未在中国设立分店,若是来日设了,也自然是不会有枪械出售的。喜欢网络游戏的朋友,对Cabela’s应该是有所耳闻的,坎贝拉传奇(Cabela’s Legendary Adventures)和坎贝拉猎人(Cabela’s Big Game Hunter),可都是以该店命名的网络游戏。
从Cabela’s商店出来,Basrawi一家又带我们来到一家墨西哥风味的餐厅吃晚饭。这餐厅一定是Basrawi一家熟悉、喜欢的,所以今晚才会带我们来。这餐厅的生意果然十分红火,在门边的座位上等了近半个小时,才等到位。等餐的时候,有一位身材甚为肥胖的女人走了进来,此人身上的重灾区在于臀部,犹如在正常人的臀部四周捆了一圈直径30-40厘米的面口袋一样,撑得上衣鼓鼓的。看她走路的样子,真是心里不好受。这么胖的人,一定是贪吃的,应该少来饭店才是。与Pilarda讨论美国妇女肥胖的问题,她说她们是吃了太多不易消化的食物的原因,这里食物在胃里拧在一起,不仅影响了体重,还直接导致了心血管等众多疾病的产生,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
餐厅的厨房是透明的玻璃,欢迎参观的意思,与中国的厨房不同,这里更多的是巨大的烤箱、烤炉。
为我们这桌客人服务的是个中年男性,看上去不像是服务员,更像是管理者,还是一个肌肉男。此人手脚麻利,脑子也特别好使,Pilarda为大家点餐时,服务员只是点头,很少见他写下什么,一会儿功夫,这些食物便为每位客人准确无误地端到了面前。
先上的是牛油果沙拉,在新西兰当水果吃过一次,第二次的相见,它被与蔬菜一起搅拌了,看上去虽然有些不雅,吃起来却感觉味道非比寻常,更何况Pilarda还一直强调吃这个不长脂肪,所以就吃得更加起劲了。桌上摆着两盘又脆又薄的玉米片,开始时还以为是薯片,经Pilarda介绍后才知所用的原材料是玉米粉,记得上高中时的地理书中说墨西哥盛产玉米,这就对了。这些玉米片是免费无限量提供的,服务员会即时添加,将这玉米片上抹上牛油果沙拉,再放到嘴里,那味道果然更加的美妙了。旅游中,总是伴随着美食,感谢热情的美国朋友,让我们有机会体验舌尖上的欢愉。
主餐是墨西哥肉卷,烤肉单独放在一个盘子里,而炒饭、豆子、青菜丝放在一个盘子里,每人面前一份,豆子是可以自行选择要与不要的,我是想试试的,便要了。薄饼每盘六张,由相邻的两人分吃。看我们对着面前的食物为难的样子,Daniel便示范给我们看,将薄的饼拿在手上,再放了炒饭、豆子、烤肉,然后卷起来,再张大口一点点的吃下去,果然美味。对我们来说,量有些多,吃了两卷也就吃不下了。
小宽不喜欢吃肉卷,还是选择了他最爱的牛扒,因为正坐在他的对面,看他盘里的牛扒煎得并不咋样,他也没全部吃完,估计口味一般。坐在小宽身边的Joseph更是可怜,面前的盘子里只有薯条和玉米饼,因为他对西红柿和小麦过敏,难怪那孩子瘦得只有骨头的样子。
席间,有当日过生日的客人,几个工作人员一起走过去,唱歌拍手,祝那人生日快乐。在异国,也是难得一遇的景致。
席间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姐姐不小心打翻了一筒沙拉酱,酱黄色的,坐在另外一端的Daniel反应很快,马上走过去帮忙解围,一方面是主人的热情,一方面是为人的机灵。
感谢他们的盛情,也邀请他们一家来中国,可以来家里包饺子。他们说一定会来中国,因为他们想来家里包饺子。美国人,就是这么真诚,实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晚餐结束时,该分手了。这一天,Pilarda说了很多很多的话,着实是累得够呛。Joseph对小宽很是依恋,自两人见面以来,看他总是不离小宽左右。在餐厅的门外又为他们二人拍了照,因为Basrawi一家送给老公和小宽的礼物还放在客厅里,所以跟在他们车后回去取。
到了家门外,派小宽进去拿了东西,我们则留在车里,挥手道别,一遍又一遍。
为美国朋友的盛情,而深深感动。
这一天就住在阿伦敦,住在离Basrawi家只有几公里远的Holiday 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