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023年11月13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灯节,帕舒帕蒂纳特庙部分
清晨的加德满都,宾馆房间的窗外,是一派宁静与平和。
与视线齐平的屋顶,杂却并不乱,显然被精心打理的,尽可能做了美化处理。
带上小李派发的当地货币,觉得兜里鼓鼓的,老有钱了。
餐厅在一楼,必经地中央的曼德拉。一夜休整之后,重打旗鼓,仔仔细细地观察一遍。
从大门起,有一组脚丫,通向中心的曼德拉。
门外,有早起的团友,已经背齐设备,在等候猎取素材了。
也跟着走出门,去看了看。
白天和夜晚,迥然不同的景象。
宾馆在设计上,还真是用了很多心思,让有限的空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兼顾实用与美学。
餐厅在一楼,食物品种并不多,但很干净,冷的热的各取所需,吃饱不是问题。
人马集齐,出发。
出酒店左转,前往停在巷外的车子。
巷子里,再不起眼的门脸,都挂着金盏菊,可见尼泊尔人对节日的态度,很是认真对待。
挂在门上的金盏菊,看不完的看。
地上,全是曼德拉,几步一个。
用的材料相同,图案各不相同。
形制都差不多。
是曼德拉,又不仅仅是曼德拉。
可繁可俭,意境相通。
车子把我们放到帕苏帕蒂纳特寺外,步行深入。
经过的小店前,看到用来做曼德拉的矿物材料,颇为鲜艳。
还有木刻的印章,带着浓浓的宗教色彩。图案很多,有通用的,想着衣襟能喜欢,挑了一个花纹的。
还有石头刻的小物件,手工还可以,并不贵。
挂着的人偶,看不懂,只是觉得有趣。
店前,人们闲坐,聊天,不急不慌的样子,很是惬意。
逢灯节的第二天,上篇说到了,这一天也是狗节,果然,狗狗们被盛妆打扮了起来。
牛也来了,但是花环,没得~~~
因为过节的是狗不是牛~~~
曼德拉,更是不能少见。
什么图案都可以有。
来到空旷处,看到更多的人们。
再前方,是条河。
岸上,人们三三两两,盘地而坐。
河的对岸,青烟缭绕。
场景看着杂乱,却各自安然。
河,名为巴格马蒂河(Bagmati River) ,也被译为巴格马提河。
对岸的那些青烟,其实,其实……
其实是在烧人,死去的人。
是尼泊尔人的火葬。
这种火葬仪式,乐为荼毗。
荼毗二字是梵语的发音,又作荼毘,本为燃烧之意,但是这个焚烧,不是一般所说的焚烧木柴,焚烧垃圾,而主要是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即火葬,尤其指僧人死后的火葬。
荼毘,为印度四葬之一。在佛陀出世之前,这一葬法被视为正葬。
河堤对岸,闻不到特别的味道。
但见祭祀的人群。
他们有的团团围坐默默祈祷,有的长跪在地遥望远方,有的端坐念诵经文。
摆在面前的,有各色米饭、各式种子和糖果,盛满器皿,表达着最虔诚的心意。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旁若无人。
那是不在身旁却在心底的距离,有着强烈的感应力。
眼前,看着并不怎样的河,却是尼泊尔人心目中最圣洁的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往南流,全长360公里,最终和印度教的圣河——恒河相汇。
巴格马提河是尼泊尔印度教徒的火葬之地,是尼泊尔人生命流转的渡口——每天这里都会举行若干场荼毗。
死者的灵魂将顺着巴格马提河水汇入恒河飞向天堂,尼泊尔的印度教徒都相信,这是最圣洁的起源和结束。
河堤旁有数座河坛,上游两个河坛为皇家专用,下游为平民使用,允许游客参观。
来的路上,小李为大家做了心理建设,怕有人会怕。但团友们的反应是一致的,既然来了尼泊尔,当地的习俗例便是顺理成章的存在,不妨多看、多感受,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
镜头里,还记录了一些笑容,都是对生命、对存在的尊重。
35mm定焦镜头,能记录的内容有限,但自己拍、自己看,觉得顺眼就是达成目的。但看团友们的装备,身上至少挂着两部相机,有长焦有广角,随意切换,拍的内容更丰富,表现力也更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与其说羡慕这份认真,不如说佩服人家的体力,只有体力跟得上,眼力和心力才能提上来。
蹲坐墙角的老人,用全身表达的神态,多像只带着一个相机、一只35mm定焦头的自己啊,混身于一群专业摄影人的队伍里,小尴尬还是会有的~~~
墙角,还坐着一些专为他人祈福的人,招揽生意。
将以红色为主的彩色颜料,在额头上点一点,再诵念几句经文,仪式便完成了。
孩子点完,大人点,既然是过节,便要照顾到所有人。
还有在手腕上系彩绳的方式,表达祝福。
还有的人,也在招揽生意,看到对着自己的镜头,生意就来了。
小李带大家来到巴格马提河的重点之一,就是为了拍这些人。
钱付过了,又再要一次,每天面对那么多游客,他们分不清,也是可以理解的呀~~~
他们,打扮得着实好看,收费取景,合情合理。
钱到位了,想怎么拍,他们都会配合。
如今年代,喜欢拍照的人越来越多,尼泊尔人也不例外。
他们,其实,是苦行僧。
这里,不得不说到尼泊尔的宗教。
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印度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6.2%,高于印度的82%。
印度教属世界第三大宗教,全世界的印度教徒有10.5亿信徒(1993年数据),仅次于基督教(15亿信徒)和伊斯兰教(11亿信徒),三倍于佛教(3亿信徒),但是印度教高度集中在印度,不像佛教是很多国家的国教。
尼泊尔的蓝毗尼也是佛主释迦牟尼诞生之地,尼泊尔也被称为众神的国度。尼泊尔国民出于包容心,也接纳其他宗教与印度教共存,比如我们在本日行程中也会参观到的布达纳特佛塔。
苦行僧,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尼泊尔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因此苦行僧的身影,在尼泊尔并不少见。在尼泊尔,苦行僧被叫做Baba,意思是“圣人”,被看成是来凡尘普度众生的“神的使者,受到人们的尊重。
加德满都的苦行僧大多来自印度,尼印边境完全开放,两国居民自由往来,不需要任何证,何况这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修炼者,更是不需要去理会什么身份证件。尼泊尔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美,对各种宗教十分宽容,尼泊尔政府也基本上对他们采取放任的态度,不加任何干预,所以这些人很适合在这里修炼。 这些苦行僧多喜欢聚集在当地最大的露天火葬场——巴格马蒂河边的帕舒帕蒂神庙附近,也就是我们此时的所在之处。他们三五成群,就住在神庙外的长廊下面,多数人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大多赤身裸体,身上涂抹着木炭灰甚至是死人的骨灰,只在腰上裹一块看不出颜色的破布。苦行僧每人除了一个碗以外几乎一无所有。据估计,他们每人全身上下的东西价值不会超过人民币5块钱。苦行僧头发常年不剪不洗,胡乱盘在头。长长的胡子打着卷,上面沾满了灰尘。这些人一生只洗两次澡(出生和死后各洗一次),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但是站在他们身边时,似乎并没闻见,应该是户外的原因吧。
苦行僧脸上画着的各色条纹,代表的是不同教派。因为这些条纹和颜色,他们的面孔的看起来有些狰狞,但其实性情很是温和。
一个苦行僧手中还握有一根木杖,在宗教中做何解,不得而知。
天热的时候,苦行僧们集体在长廊的房檐下乘凉、聊天。天冷的晚上,会生起篝火,围在火堆旁边睡觉。他们把对生活的需求降低到最低限度,睡觉枕着硬邦邦的砖头,身下只铺一块布或者干脆什么都没有,平时很少喝水,一日三餐均以一种像油茶面做成的半生不熟的面团为食。
刚好看到一个似乎是刚刚起床开始一天活动的苦行僧,从高处走下来,夹着的垫子,应该是晚上睡觉时用的。
头上盘着一堆像是麻绳一样的东西,应该不是原本的头发。
每年2月至3月的湿婆神节期间,会有大批苦行僧聚集到加德满都,最多时上万。他们在巴格马蒂河两岸搭起临时帐篷,白天进行祈祷和庆祝活动,晚上则燃起篝火,火光四起,蔚为壮观。大概聚集一个月,才会慢慢散去。
随后在神庙附近,还看到了几个女苦行僧,她们和男苦行僧的区别是都很年轻,而且穿戴比较整齐,和普通人的差别并不大。
说回尼泊尔人的灯节,第二天,狗节。
狗狗们是真的过节了,额头上也被点了彩色的矿物。这些矿物是湿的,过一会儿会融成大片,成了大红脸。
再往前走,有一座桥,通往河对岸的帕苏帕蒂纳特寺。
到处都是鸽子,密密麻麻的,有密集恐惧症的人请远离,还有惧怕羽毛的人。
来往的人不少,已经闻见寺院的香火。
我们也过了桥,去往帕苏帕蒂纳特寺。
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穿着盛妆、带着献礼,打着赤脚。
在朝拜这件事上,印度教徒是很认真的。
都朝着帕苏帕蒂纳特寺的方向。
极为虔诚。
帕苏帕蒂纳特寺纯银制的三进大门和半圆形门楣上镌刻着精美细腻的花纹图案。窗棂和檐柱上雕满了色彩绚丽、千姿百态的男女神像。
寺门前,拍照留念,也是必做的功课。
帕苏帕蒂纳特寺,寺名的意思是“一切生物的保护者和主人”,是尼泊尔著名的风景区和南亚著名的印度教圣地,供奉着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
止步于寺前。
因为我们并不是印度教徒,不可以入内,这是规定。
只能是看看寺前的热闹,然后移步广场,那里有更多的鸽子。
时不时飞起来,铺天盖地,无边无际。
空间都被鸽子填满了。
第一次跟小李的团出行,发现对行程中涉及的相关旅游信息,小李并不会像平常旅行社导游那般做详尽解说和介绍,而只是负责把大家带到指定拍摄的地点,明确集合时间,然后解散,各自发挥。
在小李宣布解散后,为了对帕苏帕蒂纳特寺多些了解,请了个导游, 会讲中文,带着明显的尼泊尔口音, 语意语序上想完全听懂,还是要费些力气的。
导游带我们往高处走,那里是帕苏帕蒂纳特寺的后身。
经过圣坛,有人们在祭拜。
发现尼泊尔有很多这样的圣坛,多建在比地面低的地方,圣泉水是其关键与核心。
帕苏帕蒂纳特寺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印度教圣地,坐落在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约 5 公里之处,背靠青山,面朝被视为圣河的巴格玛蒂河。
帕苏帕蒂纳特即湿婆(Shiva)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在印度教中,湿婆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是全智全能、至高无上的,在尼泊尔素有“国神”之称,被视为尼泊尔王国的保护者,被赋予无上尊崇的地位,自古以来受到尼泊尔人的虔诚崇拜。在佛教文献中,称湿婆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 。湿婆对佛教密教影响也很大,密教有的派别甚至把他当作法身佛大日如来的化身。
帕苏帕蒂纳特寺始建于 1500多年前,到了公元 14 世纪中叶,遭到来自印度的穆斯林入侵,受到严重破坏,后被重建。帕苏帕蒂纳特寺的主殿面向巴格玛蒂河,是一座二重檐金顶银门的典型尼泊尔塔庙建筑,殿顶为尖塔式镏金宝顶,状如金钟倒置,四角有小塔陪衬。
既然无法入内,那么便只能是查找资料。
资料说:主殿内供有一个高 1 米多的磨盘状石雕,中间部分隆起,稍细而高,呈圆柱状,圆柱上有 5 个浮雕面像,称为五面灵格石雕,正是湿婆神的象征。
主殿前有一只巨大的铜牛,跪卧于长方形石基之上,高约 2 米,长约 6 米,昂首阔视,神形感人,它就是湿婆神的忠实坐骑。
人在后山上,没想到还能看到铜牛的头。
据说铜牛后面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公元 8 世纪李查维国王的诗,是尼泊尔历史上有记载、为数不多的古老诗篇之一。
据说在寺院的南门内,还有一幢三重檐的圆顶寺庙,称为科蒂灵盖斯瓦寺,亦称伞形寺,是普拉塔普·马拉时期的建筑。这种圆顶寺庙建筑十分奇特罕见,在整个尼泊尔也不过只有两幢。圆顶寺庙的顶层为铜制,下两层为瓦檐,三重檐上小下大,是仿古代尼瓦尔人所用的 3 层伞的形式设计的。
不确定是不是铜牛边上的那个圆形建筑。
帕苏帕蒂纳特寺长年人流不息,印度教徒到寺内敬神祈祷,到寺前的巴格玛蒂河洗圣水浴忏悔赎罪,死后也愿意在此火化升天。
附近还有一个老人院,居住着那些风烛残年、行将就木、期待死于圣水之滨的老人。
从后山上下来,依然看到祭祀、祈福的人们,围成圈,女人一律盛妆,场面很是庄重。
仪式时用到的物品,这一组应该是最齐全、最正式的吧。
色彩艳丽,像穿在女人身上的衣。
白色面线一样的东西,不确定是不是用来吃的。
盆里正在做浇油处理的,是灯芯,小时候家里每天都用,眼熟得很。
劳动人民的手,像母亲的手,
草坪前,盛妆的美女在拍照,帮了帮忙,顺便也入个镜。
还有更多正在走向帕苏帕蒂纳特寺的人们,带着虔诚的信仰,披着坚定的目光。
如白莲花一般的施福者,如白莲花般端坐,难不成就是世上那个白莲教中人,呵呵~~~
鸽子一次又一次从头顶飞过,传递的却是平和,不会扰乱尼泊尔人的宁静内心。
镜头一次又一次对着鸽群,惊叹于加德满都的节奏之中。
再看加德满都人,总是不慌不忙的,任这个世界如何喧嚣,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是啊,人生一世,定数早已写好,何必忙乱挣扎。
阿弥陀佛~~~
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尼泊尔的狗显然已经参透……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下身围着白布的人,大概是刚刚用巴格玛蒂圣河水洗过的吧。
脚步重新回到了巴格玛蒂河堤上。
河边的四层台阶上,依然聚齐着色彩斑斓的祭祀逝去亲人的人群。
用于焚化尸体的石砌平台,从河堤对岸看是圆形的,被称为阿里雅火葬场。印度教信徒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这一点在他们火葬的方式上也有所体现,巴格马蒂河分上下游,越靠近上游就越显身份尊贵,最上游只供王室成员使用,其次是富人,平民和穷人是不能在上游焚化的。
巴格玛蒂河对尼泊尔人有着非凡的意义,尽管河水浑浊不堪,臭气弥漫,但仍是印度徒心中的圣河,教徒用河水洗澡,以求清洗自身的罪孽。孩童在河水中嬉戏,顺便打捞当地人抛入河中为死者祈福的硬币和遗物来补贴家用。
离世的人,在焚化台上进行露天焚化,用于放置尸体的竹架,看着并不恐怖。
还有助燃用的草。
与中国的丧葬仪式相比,巴格玛蒂河畔的灵魂涅盘有着天壤之别:在中国,死亡以黑白二色为象征,死者在亲人的痛哭与送行者沉重的步伐中离别,表现一种天人永隔的悲痛;而在尼泊尔,死亡是由橙色的鲜花、红色的蒂卡和金黄的绸缎为象征,死者在梵音缭绕、亲友的祈祷祝福中离去,被圣河河水荡涤,一切皆显得平静而淡然。火从逝者的嘴部点起,顿时,袅袅青烟弥漫四周。火灭,骨灰被抛入河里,奔腾向恒河。
尸体焚化的仪式大概需要3-4个小时,焚化前必须要用巴格马蒂河的河水为逝者净身洗足,以示洗去此生的罪孽与烦恼,再用黄色或白色的布将尸体包裹好,放在堆好的松木上,把尸体摆放到正中间。如果死者是爸爸,则由家里的大儿子从嘴巴里面点第一把火,如果是妈妈,则由家里的小儿子从嘴巴里面点第一把火。再由火葬师再把火引到木材堆的四周,期间会不停的翻整,直到尸体被全部焚烧干净。火化结束后,骨灰被洒入河中。依据教义,长子需吃斋禁欲13天,以确保死者的灵魂脱离肉体,升入神界。
以我们走过的桥为界,分左右两边。一早经过的那段有7-8个火葬台,是穷人火葬的地方,每天都浓烟滚滚,在不停焚烧尸体。而位于主庙背后的这边,则是王室成员的火葬台,靠近桥边还有一座是有钱的火葬台。
河边,有一队下身系着白布的男子,说明有逝者。
来自帕苏帕蒂纳特寺内的烟雾,昼夜不绝,成了教徒一生的谢幕道别。
用手机长焦,追着送葬的队伍。
直到转过屋角,不见。
还未到指定的集合时间,顺便走进塔林中看一看。
塔林中供奉的,据说都是生殖器。
镜头拉近些看,看不出所以然。
又说回到湿婆。
湿婆也是印度教的毁灭之神,其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
塔身上的那些雕像,应该就是湿婆的这些相貌,各不相同。
塔林边的小路 ,有阳光弥漫,也有来自帕苏帕蒂纳特寺的香火。
也被熏染了。
居高处,再看巴格马蒂河边,依然飘着于尼泊尔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焚尸烟火。
还有猴子,成队地加入进来。
集合时间到了,小李重新整队,离开帕苏帕蒂纳特寺。
小路上,不时有车子擦身而过,被装扮得花枝招展的。
只不过一个上午,从尼泊尔人身上,更懂得了什么是热爱生活。
这一天拍的图,接近2000张,放一篇太难加载,只好分成三段,一点一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