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2023年7月14日,巴斯经温莎到牛津,参观巴斯圆形广场、皇家新月,巴斯修道院未能入内,却补上了罗马浴场的重要一课,参观温莎城堡,经过伊顿公学,到牛津,打卡圣玛丽大学教堂、拉德克里夫圆楼,品尝牛津食堂
巴斯小城的早上,照例是酒店的早餐,品种还是那几样,口味也是。各择所需,填饱肚子要紧。
住的是Hampton by Hilton Bath City,位置来说很方便,早餐后步行前往新月广场方向,很近。
经过一个蔬果摊,新鲜的食物层层铺开,色彩丰富,看得眼馋,但也只是看看。
十八世纪,英国进入乔治王时代(Georgian era),指的是英王乔治一世至乔治四世在位时期,自1714年-1830年。
乔治王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文化艺术的繁荣,巴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迎来了新生。
作为乔治王时代著名的建筑师,约翰·伍德父子对巴斯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改造,并建起皇家新月楼、圆形广场等著名建筑。
巴斯许多古老壮观的建筑都出自约翰·伍德父子之手,父亲老约翰·伍德(John Wood)在18世纪设计巴斯的城市规划时,建造了一座象征太阳的圆形广场(The Circus)和一座象征月亮的皇家新月楼(Royal Crescent) ,两者之间由布鲁克大街(Brock St.)连接。
然后,这种以圆形或新月形广场配置街屋的形式蔚为风潮,对伦敦和苏格兰爱丁堡的城市规划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广场中心草坪上的树,不过是树,却足以和人类世界的经典建筑一比高下,都是巍峨的存在。
其中皇家新月楼由三十幢连为一体的大楼组成,呈新月形分布,故此得名。新月楼采用意大利风格装饰,共有一百一十四根圆柱,楼前的道路也呈新月形分布,优雅的弧线使其获得了“英国最高贵街道”的美誉。如今的新月楼一部分是酒店,一部分用作文物陈列的博物馆,另一部分是住宅。
圆形广场则是由三十间房屋组成的宏大巨环,五百二十八个神态各异的艺术科学的徽记和雕塑分布在延绵整个广场旁的街屋和石柱上,由伍德父子在十八世纪完成的杰作,不禁使人联想到昨日参观过的索尔兹平原上的神秘巨石阵,极具象征意义。
大清早的,我们只是看看外观,并未深入。
广场南面还有一座建于18世纪的乔治亚花园,草坪所在的位置,从前铺的是沙砾。不管是沙砾还是草坪,考虑的都是不要弄脏女士们的长裙。
从圆形广场,步行前往巴斯修道院的方向。
飘着雨的巴斯,微寒,清幽,独具韵味。
经过的橱窗,很是可爱的说。
也看到无家可归者。
还有正准备开门营业的店主。
柔美、古老又和谐的巴斯,很舒服的小城。
很容易就走到了位于巴斯市中心的巴斯修道院。
巴斯修道院,全称巴斯圣彼得圣保罗修道院教堂,别称巴斯大教堂、修道院教堂、亚贝教堂,亚贝是“abbey”的意译,即修道院。
巴斯修道院创建于公元67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英格兰西部最大的垂直哥特式建筑,以其华丽的建筑雕刻和巍峨的布局结构成为巴斯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地标。巴斯修道院也是巴斯国际音乐节和其他许多重大节日活动的举办场所,还曾经是英格兰第一位国王的加冕地。
站在教堂西门外仰望高大的主立面,最上方是耶稣基督俯瞰众生;西窗顶端有只鸽子代表圣灵;门上方是16世纪初教堂建造时的国王亨利七世的雕像和盾徽;门两侧则为圣彼得和圣保罗雕像,此教堂正是冠以他们之名。
再细看,通往两侧尖塔的,是两架“天梯”,天使们正向上攀爬,设计上,是呼应了奥利弗·金主教的一个梦。1499年,巴斯和威尔斯联合主教奥利弗·金首次来到巴斯,感叹这座教堂的衰败,自称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圣经旧约》中的雅各天梯。在《圣经》中,雅各曾在荒野梦见一群天使从一道连接天堂与人间的梯子上上下下。此后,这位主教筹划了一年,决定斥资修建一座新的教堂,也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座哥特式教堂。但就在新教堂落成后没几年,亨利八世发动了宗教改革并下令遣散全国所有的修道院,巴斯修道院也未能幸免,同时还被剥夺了联合主教座堂的地位,直到今天它仍被归于威尔斯主教管辖下,仅仅是一座教区教堂。
天梯旁边的十二尊雕像,是耶稣的十二门徒。
教堂前人们在冒雨排着队,便也跟着排起来。
据说这个教堂可以容纳下1200人,非常宏伟,东面的56个大窗户上绘着精美的故事,教堂内的石雕记录着都铎王朝时期的许多故事,精美绝伦。
同时发现队伍右侧的低矮建筑前也有人在排队,以为是进入教堂需要购门票,便请另外一部分家人去排那个“购票”队。结果家人眼尖,说那里是浴室,因为门前写着“bath”,而我们并不是来洗浴的,甚至对此安排引发了嘲笑。
灵光乍现,难倒就是罗马浴场?
近前一看,还真的是,“Roman Bath”写得清清楚楚,确实是罗马浴场。我们不是来洗澡的,这一点也是肯定的,但家人的嘴角还是现出嘲讽,背后的疑点太多,参观?参观洗澡?为什么要参观别人洗澡?别人会允许被参观洗澡?这是什么爱好?……
但还是坚定地从排教堂的队伍里撤离,掏出我们的购票单,晃出二维码,和门外负责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买的是昨日的门票,因为到达巴斯太晚而错过了参观。话音未落,工作人员便痛痛快快地让出路,说可以进入室内找负责验票的同事,神情动作看上去都是有戏的意思。
要知道,我们买的可是前一天的门票,参观时间段写得清清楚楚,却因为租车时多费了三个小时,导致我们到达巴斯时景区已经关门。按理来说,过期了就是过期了,再参观可以,重新购票呗。所以说,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嗑嗑吧吧的英文表述大概。
没想到,本以为会较真的英国人,在这方面却是非常open,一位女士专门为我们做了处理,大概是票未被用过即被视为有效,他们只需对参观时间进行修改,这样我们的门票钱便不会打水漂。
真的挺被感动的,是他们的包容,促成了我们的好运。
更体贴的,是讲解器,配有中文。
走进浴场,开始参观。
开始前,还是要先铺垫一下,不然不光是家人不理解,很多人都会不理解。
在英文中,“Bath”就是“洗浴”的意思,这也是巴斯这座城市的起源及名字由来。也可以反过来说,英语里的“洗浴”——“Bath”一词,就来源于巴斯小城,因为它是历史上有名的“洗浴胜地”。
巴斯的温泉水发源于3000米深的地下,水温常年保持在46℃,两千年来,一直喷涌不息,至今每天都还能喷出127万立升泉水,水中富含43种矿物质,包括硫磺,既可饮用,又可治病,对某些神经系统和皮肤病确实很有疗效。正是得益于这里天然的温泉资源,巴斯早在罗马统治时期就闻名遐迩了,又叫做“温泉小镇”。因为巴斯的温泉水富含
急忙翻历史,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在公元前后曾经被另一个帝国——罗马帝国所侵占,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时任高卢总督的凯撒率领罗马军队两次入侵不列颠,最终揭开了罗马征服不列颠的序幕。公元一世纪,罗马皇帝、“不列颠征服者”克劳狄强势统治不列颠,使得众部落纷纷归附。此后,随着不列颠总督阿古利可拉革除弊政、哈德良建造长城等丰功伟绩,罗马基本确立了对南部不列颠的统治,英国文明由此从史前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在亚瑟王的传说中,巴斯曾是亚瑟王在巴登战役中击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地方,后来罗马人发现了这里丰富的温泉资源,使之发展成为一个温泉小镇。
罗马人很会享受生活,也很爱干净,他们十分喜爱沐浴。对古罗马人来说,洗澡不仅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一种大众交往方式,相当于中国的酒局。古罗马人在浴场可以一边洗澡,一边商量买、和解讼事等等。假如有哪个罗马人一天不洗一次澡,就可能会遭到嫌弃。就像一位古罗马人曾说的那样:“浴池、醇酒和美人侵蚀了我们的躯体,但这些无论如何都是生命的重要部分”。
巴斯恰好为罗马人提供了这种绝佳的社交场所。据说,当时的巴斯每天拥有超过一百万升的温泉,这些富含矿物质的泉水大概四十六度,十分适合泡澡。罗马人在此大兴土木,修建浴池。
公元5世纪初,日耳曼民族的崛起威胁到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罗马人撤出了英国,浴场也因此失去了维护,最终完全被淤泥掩埋。后来,一代又一代人在前人的废墟上建设家园,地基也越来越高。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罗马浴场和神庙一直被藏于地下。
直到18世纪,人们偶然发现了米涅尔瓦女神的镀金头像,早已湮没不闻的古罗马浴场才得以重见天日。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掘,才有了我们眼前的罗马浴场。
进入景区,穿过宽走廊,有露台,再经过展览区,有关于巴斯浴场的历史展览介绍,下图便是浴场温泉的水流模型。
还有关于古罗马寺庙的微缩模型,人们在浴场遗址旁发现了这座寺庙。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座古罗马寺庙也是浴场的一部分,毕竟沐浴和祭祀对古罗马人来说,都是非常神圣和重要的事情。
从遗留的断壁残桓中可以想象寺庙当初恢弘的模样,堪称英国境内风格最古典的一座寺庙。
下图来源于寺庙正门上方的三角形墙壁残垣,中间绘着的头像,有着浓密眉毛和胡须,是希腊神话中的戈耳工(Gorgon),是三个长有尖牙,头生毒蛇的恐怖女妖,她们当中的代表就是最小的那个美杜莎。
还有很多石刻,看不懂,看不过来。
因为旧,而深远,值得细细解读。
石碑上的文字,对考古来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吧。
讲解器里,其实对这几块石碑是做了解说的,只是没记住多少。其中最著名的一块是肠卜师石碑,翻看照片,并未对其进行拍照,有点小遗憾。
既然说到这里,不防了解下肠卜师(Haruspex)这个职业。在古罗马的宗教信仰中,肠卜师是一种被训练成能通过对牲畜内脏的观察,尤其是羊和家禽的肝脏来进行占卜的一种人,这种特殊的通过肝脏来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方式同样也以希腊语“hepatoscopy”而出名。
其实照片是没少拍的,却还是遗漏了最重要的一个——女神米涅尔瓦的镀金铜制头像,它是罗马浴场出土的所有文物中最有价值的一件藏品的头像。
那么多人进进出出的场所,小饰物就更不必多说了。
参观完展览区,来到大浴池的底层,青翠碧透的浴池水,便完全展现在了眼中。大浴池水深1.6米,设在边缘的石阶,显然是为了方便浴者走入池中。
至今仍有温暖的泉水汨汨涌出的大浴池,很难想象这是一种保持了超过万年的状态。
浴场上下层之间由12根廊柱支撑,廊柱上立有形态迥异的罗马诸神雕像,因为罗马人认为如神水般存在的温泉是来源于诸神的庇护。
热气腾腾的温泉水,是打哪儿来的呢?
衣襟小朋友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角落里的一个巨大石板,从石板下,有泉水汩汩流入池中。镜头焦段问题,拍照时没拍到上头的那块石板。
浴场的铅制水管和排水系统,也有展示。
过多的温泉水通过重力流沿着铅管流向古罗马的排水沟,最终流向距离古罗马浴场遗址400米远处的埃文河中。
这里还有一个信息,在巴斯古罗马浴池的早期,男女是可以共浴的,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在容许男女共浴的公共澡堂,许多男男女女一丝不挂,在热气室和浴池里亲热,引致不少称为换妻的放荡行为,还引来大群娼妓大肆兜搭,比妓院正派不了多少。丑事百出的澡堂,最终声名狼藉,公元2世纪,哈德里安国王终于下旨男女必需分开沐浴,方式是错开沐浴时间或分开浴室沐浴。
澡堂也是有闲阶层比富斗乐的安乐窝。喜欢炫耀财富的富人,不仅穿戴最漂亮的衣饰来到公共澡堂,还会带一群奴隶随侍在侧,他们替主人脱衣,用油脂按摩主人身体,再用金属或象牙制成的上有槽纹的刮板刮净皮肤,然后用珍贵的香水抹遍全身,讲究至极。
马赛克元素的出现,也在情理之中。
古罗马人还建造了一系列的桑拿蒸汽室,虽然遗址已残缺不全,仍能看出采用了类似热炕原理的加热系统。
而今则成了游客眼中的景点概念。
还用到了空心砖。
还有保存尚好的圆形冷水池,水温只有十几度。
据说古罗马人的沐浴程序非常复杂,从淋浴、浸泡、净身、蒸汽、冷却,到更衣,中间贯穿按摩桑拿、吃喝玩乐等,处处讲究。这个冷水池的存在,很明显说明早在千年前,罗马人就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极致体验乐此不疲了,还可以增加体质。
用了很久时间,才细细慢慢地参观完这个家人本不想走进来的罗马浴场。对这一个巴斯最具代表性的景区,幸好我们的门票还有效,没有错失,不然巴斯就白来了。
走出浴场,雨还在继续。
以为接下来可以参观与浴场挨着的巴斯修道院了,没想到门口排队的人虽然不见了,门却紧关着,两边还立着衣着严肃的安保人员,说当日安排有其他活动,谢绝入内。
对罗马浴场的参观,让人心满意足,修道院不让进就不进吧,关系不大。
接下来是回酒店的方向,拿到车子,再继续行程。
橱窗里,出现了彼得兔,后面的行程中,会有关于彼得兔的专门景区。
上了车子,离开巴斯前,不妨前往外甥女推荐的可以俯瞰巴斯城的亚历山大公园一观,反正是坐车,不费力。
在一个错综复杂的路口,转了三圈,这才摸清正确的方向,沿公路盘旋向上,进入公园,直到最顶端,还真的是一点儿力气都不用费。
巴斯城,果然就在脚下, 云里雾里的。
时浓时散的云雾中,巴斯城飘渺又真实。
雨中的巴斯,明明是想留客,却留不下来。
行程安排得紧,巴斯之后是温莎。
在路过的服务区,吃简单的午餐,然后继续赶路。
坐车,可以自我解闷的衣襟,笑容灿烂。
要说这个世界上的城堡,其实有很多,但若问起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哪个最大,答案便是温莎。
温莎城堡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小山丘上,距伦敦近郊约40公里,是一组花岗石建筑群,气势雄伟,挺拔壮观,是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温莎这座城市,便是由温莎城堡发展而成的。
有许多英国的国王与王后对城堡的建造与扩展有直接的影响,是他们的要塞、住所与行政官邸,有时甚至是监狱。城堡的历史也和英国的君主体制有相当密切的关连,跟随着温莎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当时统治的英国君主。在和平时期时,温莎城堡会扩建许多巨大且华丽的房间;在战争时期,城堡则会加强防卫,这个模式直到现在仍然不变。
温莎城堡最初由征服者威廉一世营建于1070年,目的在于防止英国人民的反抗。威廉一世在伦敦周围郊区建造了9座相隔32公里左右的大型城堡,组成了一道可以互相支援的碉堡防线,而温莎古堡就是这9座城堡中最大的一座,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除了保护王室安全,温莎城堡还有保护泰晤士河上来往船只的作用。
与伦敦的白金汉宫、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一样,温莎城堡也是自12世纪以来英国君主的主要行政官邸。已故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温莎城堡度过,在这里进行国家或是私人的娱乐活动。菲利普亲王最后的时光也是在温莎城堡和女王一起度过的。
依然是雨中,走进温莎。
温莎城堡内的所有建筑都用石头砌成,共有近千个房间,四周是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
1936年,英王爱德华八世曾在此两度向离婚的美国平民辛普森夫人求婚,为了爱情毅然放弃王冠,由一国之君降为温莎公爵,出走英伦三岛,直到1972年其灵柩才重返温莎。这段“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逸事,不但使古堡声名远播,也为温莎平添了几分缠绵浪漫气氛。
等候进入参观的游客,排着长队。
衣襟属自由人,在一边自己打发时间。
1110年,英王亨利一世在温莎古堡举行了朝觐仪式,从此,温莎古堡正式成为宫廷的活动场所。
城堡的部分建筑在1992年11月20日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共有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100间房屋遭到严重毁坏。所幸的是,由于当时城堡正处于维修中,大部分珍贵的艺术品和家具已被搬走,而未毁于火灾。
在古堡内部参观的全过程,都配有带中文解说的讲解器,靠脑子记住不现实;又不能随便拍照,所以图片记录也缺失。记得期中有一间滑铁卢厅,是为庆贺滑铁卢战役胜利而建的,长方形大厅宽敞高大,墙壁上挂满在滑铁卢战役中立下战功的英国战将的肖像,屋顶上悬挂着巨大的花形水银吊灯。
参观完室内部分,院子里就自由多了,随便怎么拍都没问题。
占地7公顷的温莎古堡,庞大,拥有众多精美建筑。
但亨利八世的继承人——年轻的爱德华六世(即上篇说的九岁继位,在位仅六年即去世的那位)居住在温莎城堡时,曾写下内心感想:“我认为我是一个囚犯,在这里没有长廊也没有花园可以漫步其中”。
还是上篇说过的爱德华六世的姊姊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在位),也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温莎城堡度过的。伊丽莎白认为温莎城堡是国土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急时尽管撤退到这里:“如果有需要的话,温莎城堡可以承受围攻”,叙述了城堡的要塞作用。
头顶有飞机轰隆隆闪过,声音巨大,速度超快,而且时不时就来上一架。
两台相机,镜头不同,分别记录了飞机滑过时的画面。
有人猜测说是F-35战斗机。
往出走时,又看到飞机从圆塔上飞过。
圆塔因为地势高,总是被看见。最初的圆塔是由木材建造的,亨利二世时以石材重建。1660年以前,圆塔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现在的功能则是保存王室文献和摄影收藏。
圆塔上有旗杆,每当女王来温莎堡时,便会升起英国皇室的旗帜。
温莎古堡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东面的“上区”是王室私宅,包括国王和女王的餐厅、画室、舞厅、觐见厅、客厅、滑铁卢厅、圣乔治堂等,以收藏皇家名画和珍宝著称,也就是游客可以入内参观的那部分。
西面的“下区”,是指从泰晤士河登岸进入温莎堡的入口处,这里有座著名的教堂,名为圣乔治教堂,始建于1475年,是一座当时盛行的哥特式垂直建筑,在建筑艺术成就方面仅次于伦敦市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确实,外观上看和威斯敏斯特教堂非常像。
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间教堂。
自18世纪以来,英国历代君主死后都埋葬在这里,还有许多王后、王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陵墓。2022年9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也是在圣乔治大教堂内进行的。
教堂内厅是举行宗教仪式和举行嘉德骑士勋章获得者每年朝觐国王的庆典场所。嘉德骑士勋章是英国的最高荣衔,每一位嘉德骑士在厅内都有固定的席位,席位后面的墙壁上则悬挂着他们的盔甲、佩剑和旗帜。
又看到穿红衣的皇家卫兵,依然好奇帽檐为什么要设得那么低。
查了查,原来人家是戴的是熊皮帽,高三十厘米,重量超过一斤。制作一顶这样的帽子通常需要两头黑熊的皮,要选用毛色鲜艳、手感平滑的雌熊皮。
最先戴熊皮帽的是法国卫兵,以彰显威慑力。英国士兵则是1815年首次获许戴的熊皮帽,以庆祝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法国拿破仑卫队,然后把它当作礼服的一部分传承下来,理由是熊皮帽会让英国皇家卫队显得更高大威猛、威风凛凛,与人类早期历史中佩戴狮鬃盔是一个道理。
在 “人类善待动物”(PETA)的运作抗议下,到2011年,黑熊皮被人造皮草代替,但据说戴起来远不如熊皮舒服,尤其是在透气和防雨方面。
但就算是熊皮做的,或者人 造皮革,又为什么会把帽檐设得那么低呢?眼睛都被遮住了,还能起到最基本的安保作用吗?
参观的全过程,衣襟同学的心情都超级好,尤其是在拍照方面,很是配合。
在距离温莎很近的地方,还有著名的伊顿公学,也挪步过去看了看。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于温莎小镇,地处白金汉郡泰晤士河河畔,与温莎宫隔岸相望,是一座古老的学府。
伊顿公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而闻名世界,也素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而著称,学生成绩大都优异,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每年有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其中有70多名进入牛津、剑桥,另外70%则进入世界其他名校。
伊顿公学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埃迪·雷德梅恩、休·劳瑞、《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还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也是英国王位一号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
脚步止于门边,不得入内参观。
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遇见牛群。
与昨日的漫野枯黄色相比,这里显然水草肥美,适合放牧。
依然是淅淅沥沥的雨中,来到牛津。
因世界一流学府的地位和遍布各地的古迹而闻名的牛津,是人们极度梦想中的城市。
牛津建于公园9世纪,是英格兰泰晤士河谷地的一个要地。“津”意为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因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由此得名牛津。
而今的牛津,河流依然,但原来的桥和牛车涉水过河的痕迹早已经消失殆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来访者和游客络绎不绝的,是牛津这座古老城市焕发的青春活力。
找到的停车处,位于偏僻的小巷中。
安置好车子,才能够放松心情,开始闲庭信步。
细雨中,慢慢走,细细寻。
有目标,也没有。
因为到的太晚了,就算是开放的单位,也到了闭门时间。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确切的成立时间已不可考。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
公元1167年,英格兰与法兰西战争之际,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外一种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了英国。不管谁主动,那些在巴黎大学研究的学者都离开巴黎,聚集于牛津,原因是当时的亨利二世把他的一个宫殿建在了牛津,学者们为了取得国王的保护而来。
随着吸引的学者越来越多,到公元12世纪末,牛津大学已成规模,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长,1213年,从罗马教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到公元13世纪中期之后,各个学院陆续成立,开始了牛津大学的璀璨岁月。
见街边的一扇黑门有人进出,也跟着推开进去瞧了瞧。
确实有人来人往,但那并不是属于我们的地界。
继续在街上晃。
就街景本身而言,已经足够经典、漂亮。
又进入一个门口探了探,大概是牛津大学新学院,安保人员说这里不开放参观。
走的应该是牛津的主街——高街,圣玛丽亚大学教堂就坐落在高街的北边,与周围的高校建筑融于一处。做为牛津地区最大的教堂,圣玛丽亚大学教堂见证了牛津大学的成长。
圣玛丽亚大学教堂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是一座后哥特式建筑,站在尖塔上可以饱览整个牛津的风光。教堂门廊是巴洛克式的,建于1637年,其螺旋立柱是英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新。
圣玛丽亚大学教堂早期是各学院的共用教堂,所有的仪式、正式的会议、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后来各个学院的活动越来越独立,教堂的作用逐渐弱化。在13世纪那场著名的大学师生与市民的混战中,国王裁定市民赔偿大学的损失,负担之后500年大学的费用。所以在每年的修士节那天,都会有一队牛津市民代表来到教堂,将赔偿款交给学校的德高望重者。
还有一个像是牛津大学王后学院的。
圆形的建筑,是牛津的地标之一——拉德克利夫图书馆。它是全世界第一座圆形图书馆,主要馆藏是牛津大学的历史资料、英语教学资料和电影研究资料。
天色已晚,再逛也逛不出更多名堂,不如前往牛津食堂,饱腹也同样重要。
食堂所在之处,是一个类似市场的地方。
经济实惠的中餐,果然是食堂出品。
工作人员是纯纯的东北老乡,两个长得很像的小伙子,另外还有一个黑皮肤的老外,是打杂的,分得清“面”还是“饭”。
等餐,满怀期待。
点的有饭也有面,干的湿的各取所需。
奔忙的一天。
简单的晚餐,却最是让人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