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2022年8月1日,索县参观赞丹寺后,经巴青到丁青,拐去布加雪山冰川,遇到这个夏天最美的花开
行程进入第二十二天,那曲索县。
早餐后,第一时间去往赞丹寺,登记身份证后进入寺院。
身边,多了树与花的概念,而前几天在高原上连续多日的奔跑,这些都是欠缺的,所以觉得稀有与珍贵。
据史料记载,建寺时,五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固始汗兵力的援助下,首先在西藏东部地区施行了清教政策,用武力摧毁了很多以苯教为主的寺庙,强迫其他教派的许多寺庙改为黄教寺庙。据赞丹寺的寺志记载,该寺是在没收了其他另外七座非黄教寺庙的财产的基础上新建而成的,据说还有大量的苯教景点收藏在该寺内。赞丹寺建成后称为除布达拉宫的郎杰扎仓后的第一个直接由地方政府噶厦所统管的寺庙。
赞丹寺内珍藏着大量的佛像、壁画、藏经印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被毁,1985年后重新维修,得以呈现现在的样貌。
沿左侧的上山道路,是斜的,向上倾斜。海拔还是有4000米,向上的脚步,需要慢慢迈。
路越爬越高,回看身后的建筑,很是整齐划一。
衣襟的性子急,总想跑,然后停下来大喘气。不配合拍照,却又想闯入镜头。
寺院内的建筑,应该是僧舍吧,也用上了防盗门。
也看到僧人,有坐在轿车里的,有骑在摩托车上的,都在各自忙碌着。
一边向上一边看景。
随着雅拉多山的增高,看到山脚下的建筑越来越多,整齐划一,与昨晚的感觉一样,它们不像是僧舍,更像是民居。
原来,因为缺少可用的石料和木料,大多数索县居民过去居住的都是土坯房,人畜混居,一下雨满地都是泥浆。
自2016年起,索县启动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了一户户藏式小院,结实又漂亮,还大力绿化,让老百姓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生活。
赞丹寺整寺地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壮观,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传说当时修建时完全准备依照布达拉宫样式的,但在带图纸返回时,有部分图纸丢了,所以才与布达拉宫没有完全一样。
居中的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两旁和后面是白宫,僧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都在白宫里。
我们进的早,寺院内并不见更多游人,脚步走得随意。来到大殿前,却不知其名,也进去参观膜拜了一番。
看不出门道,看个大概的热闹。
大殿之后,向寺院的后身转去,看到什么就拍什么。衣襟的情绪渐渐上来了,变得愿意拍照了,只是穿着有些杂乱,效果一般。
寺院建得高,看大景的时候也比较多。
前后都有得张望,都是整齐的建筑,比较有索县特点。
自摸的参观路线,越来越深入。
在一间偏殿里,听见僧人在念经书。
衣襟凑上前去细听,僧人停下来,给衣襟倒圣水喝,还在手腕上系了一条五彩绳。做为陪同的家长,手中没有人民币,但可以扫码支付,也为寺院的建设和藏传佛教的发展尽上绵薄之力。
到了更高的平台上,看大殿的顶,很特别的装饰。
还有眼熟的造型,感觉和大昭寺的相像。
铃铛,也是风景眼。
入得了衣襟的眼。
从更高、便全面的角度,再看山脚下的那些民居,很是清新。
在衣襟的指挥之下,三姐妹爬上梯子,爬到整个建筑能够抵达的最高处。
回身看另外一个方向的索县,也是整整齐齐的,富于层次感。
流经的河流,大概是索曲河,是怒江的上游。
一间一间佛殿往前走,时不时上楼梯。
基本上到了高后,有僧人请我们进其中的一间接待室,有茶喝。没敢久留,感觉像是接待尊贵客人用的,而我们只是平头小民,口袋里没有很多钱。
一旁倒是有一间类似密室一样的佛殿,过道很窄,正中的玻璃罩内,摆着金灿灿的城池一样的微缩建筑,不懂在佛教中应该怎样称呼它。没有合适的镜头,无法拍下全貌,只能取一角,简单记录。
一边还有一座几乎一模一样的,用银色制成,也是简单拍下来。
写到这里,请教了在拉萨开民宿的朱老板,指导说是坛城。以后有机会,很想参与朱老板的团队,在专业人士的引领下,重走一回阿里。对了,在携程上搜“一期一会”,便是朱老板的客栈了,在拉萨和大理都有这间客栈,多个熟人多条路,多个请教渠道,真不错。
还经过一台缝纫机,很是出乎意料。
糊里糊涂地,参观完了赞丹寺。原路下山,衣襟的脚崴了一下,刚好从上面下来一辆摩托车,请其把衣襟驮到大门口,很是感谢那位朴实的索县人民。
大门外,还是那些经幡,还是来来往往的朝拜人。
心中有佛教,因而拥有敦厚、殷实的内心,真好。
就要离开赞丹寺、离开索县了,但目光还停在那排转经筒前,不舍得挪开。
毕竟,时间宝贵,与索县道再见,再次驶上317国道,在川藏北线上,往成都方向去。
跑了一段路,停车休息,路下有河水,也有野花,数量不少。
任何时候,眼里有花,心中有喜。
这些野花虽分散、品种不一,却因为近日见得不多,而格外的喜欢。
家长坚持要洗洗车,但水却是冰凉冰凉的,用袋子提着,小心运回车边。
见一边有一台洗衣机,好奇地上前观看,原来是海尔牌,这是在给海尔做活广告呢~~~
地上堆着一堆衣服,看上去确实挺脏,需要好好洗洗。
洗衣机要用水用电,水倒是不用愁,那些给车辆加水的水管,在水边并不罕见。
好奇的是电从哪来。
电,当然是从电线杆上来啊。扯下一根线,接上插线板,便有电了。
洗衣机的主人,对相机对着洗衣机连拍一事很好奇,不言语,只是憨憨地笑;相机的主人,同样对洗衣机的主人以及如此洗衣方式更好奇,尽管问的问题并没被听得懂的方式解答。
一旁,还有吃瓜群众,各顾各的热闹。
水边,是那家的男主,一直在用冰水捣洗其他衣物。而女主,只是跑过去交待事情,指挥兼指导,并未参与具体操作,大概也是嫌那水太冰了吧。
最后,男主立起身,将衣物将进盆里,示意女主端走。女主依然不接招,一扭身离开了,男主只能亲自操刀,乖乖端起那只很大也很重的盆,跟在女主身后,也不知接下来他们还要做什么。
过程看下来,藏民中女主的地位同汉人无异,男主只能是顺从,哎呀呀~~~
接着往前赶路,看见更多野花,忍不住停下车来拍照。
这一路上,景点就分布在路边,都是免费的,想停哪儿就是哪儿,随意而又自在。
都是黄色的花,大概是管状长花马先蒿吧。除了好看,更可入药,可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利水涩精。
它们集中生长,集体开花,所以形成视觉上的规模,引来我们的注意。
花丛中,左拍右拍,前拍后拍,哪个角度都是最佳拍摄点。
只是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的花,大家都没穿裙子,也有裙子不够穿的原因。以后出门,还是要带裙子,拍照一定是裙子比裤子更出彩。
地上除了花,还有很多洞,洞口不小。
不远处,发现鼠跑来跑去的,有两只甚至你追我赶地玩起了打架游戏,还发出吱吱的叫声。家长凑近了看热闹,还用手机录了下来。
继续赶路,与前几天相比,旷野中明显多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路一时在山间转,一时又回到平原的感觉。
海拔忽上忽下,一时又升到了4500米,身体没什么感觉,视觉上的差异一直在,看到的东西总是不一样。
行在高原,与高原共呼吸,感觉极为美妙。
经过巴青县雅安镇,停下来吃饭。
店里没什么人,对着大门的位置有一架火炉,可以取暖,也可以烧水,底座制作很特别,甚至称得上精美。
几道小菜炒得都不错,就是速度很慢,等了很久才上齐。
在我们后面又进来一桌客人,比我们只慢一点点,我们吃完了离开时,他们的菜还一道都没上,难免生了同情心。
继续向前,路上的变化很明显,山变多、变高、也变近了。
牦牛也散步到了公路上,宽广的大路,要大家一起走才好玩。
野花的面孔不一,很容易形成规模,让眼神盯着离不开。
这一路伴行的水,大概是益曲,源出唐古拉山脉南麓,向西流入索曲,是怒江上游左岸的2级支流。
远山不远,近在眼前。
高山不高,心愿即是翅膀,找准时机便展开飞翔。
目光所触,即是心的方向。
也想以如此方式,住在离星空最近的地方。
油菜花的金黄,把思绪拉近现实,拖家带口的,这一趟西行走得已经不易,要满足。
与油菜花相比,野花更浪漫,更自由洒脱。
还有连成片的紫花,身材偏于高大。
十有八九,它们是康定鼠尾草。
是我国特有的植物,生长于海拔3750-4800米的山坡草地上,在藏药中可作为丹参的替代品使用。
更贴近地面生长的白的粉的碎花,大概是珠芽蓼。集中成片,也好看。
叶片宽大,紧贴着地面的铺开的,大概是独一味,长相特别,看上去怪怪的。
就是这样的山坡之上,是野花自由生长的天堂。
经过几天的阴云之后,天空现了晴,这也是野花们盼望的吧。
忍不住掐下几朵,放在车里,将美丽带着走。
山路连着山路,这一段的路,弯还是比较多的。
依然是看花为主,这是云抢不走的风头。
在一个分岔路口,看到大牌子上写着加布雪山冰川的字样。在然乌,对米堆冰川的印象深刻,想着能再看一个冰川感觉不错。查距离,只有十几公里,所以决定转进去看看。
离开317国道,向左转进一条乡村小路,地图上查不到编号。经过一处村庄,然后山谷的概念越来越明显,满眼都是绿意。
也有石头成批滚落的情况,那是水流的力量。
山很近,也很陡,满眼苍绿。
小条小河在山谷间穿行而过,水量不小,水流偏急。
水的颜色很是清亮。
被河水滋养的,是野花,成片成片的,开得密不透风。
不能不停下车,细细地看。
它们以蓼草为多,大概是圆穗蓼,顶着圆滚滚的小脑袋,随微风摇头晃脑的。
置身其间,重回夏日,那种感觉太美妙了。
很清凉,也很解风情。
夏日的山谷,最美丽的盛妆的山谷,就这样误打误撞地给我们闯了进来,明明是为了冰川而来。
在众多的圆穗蓼中找不同,有很多处明显的差异点。
很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大朵的,应该是紫菀吧。
枝头偏高的,质地坚硬,估计花期不会短。
不知其名,却喜花开时的美丽与坚守。
花丛之中,如饮了美酒,醉了。
那是深度的醉,没有解酒药。
而且被迷醉的人,不在少数,不分男女老幼。
不舍得离开,但时间宝贵。
回到车里,一边向前开,一边继续拍,将这份夏日的美丽与清凉,尽可能多地塞地镜头中。
读大学时,也曾经有那么一个夏日,和阿辉一起,无意中走进了一处山谷,开满了野百合花,像误入了梦境一般的,飘摇、美丽成永久的回忆,只是后来再没遇见过,也曾刻意找过。
谁知,就在这个夏日,不经意间的一个决定、一次转弯,让梦境再次成了真。
就是这么神奇。
接近冰川时,路又分了岔,两个方向都可接近冰川。
有村民拦路,售卖景区门票。
无法判断两个方向哪个更好,选了小路,以为人少,结果发现门票反而贵,终点距离冰川的距离也偏远,看不真切。当然了,事中,谁都不是诸葛亮,只是能走着看。
继续看野花,还有形状很是特别的山。
还有弯弯的小河,有桥架在上面,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一黑一白两只小狗,向着我们停车的方向奔跑过来。
也不知是来欢迎的,还是来讨好吃的。
一只牦牛也凑了过来,两只角让人惧怕,不敢轻易靠近。
吓得大家赶紧上车,继续往前跑。
转过弯,看见了冰川,并没想像中那样惊艳。
距离冰川还有一小段路,被野花勾住,再次停车拍花,也取冰川为背景。
那片花以黄色为主,紫色也比较抢眼。
重要的是把衣襟的情绪也调动了起来,积极参与到拍照中来。
衣襟的性格特点是不做则已,一做就停不下来。
这不,又跑到远远的小桥上去了,等着镜头追过来。
姿势随着快门声频频更换,会跳舞的小女生,不愁拍照时没动作。
只是,服装上欠了那么些意思。
想到车里那身新入的藏服,参观布达拉宫那天因为太热而过早脱下,并未得以有效发挥,而此时正是时机。
果然,套上那身藏袍的衣襟,完全换了一个形象,与背景更契合了,也让画面提亮不少。
美景当如斯。
先有美景,再有美人哈~~~
怎么看怎么是美,怎么拍怎么是美。
车子停在这里,不能再往前开了。
脚边的野花,变得更多了。
甘青铁线莲的身影也加入进来,像是老家夏日里常见的“苦茹娘”。
借甘青铁线莲的眼,看冰川,更遍地的小花,绝对是顶级的享受。
至于冰川,能看见的部分就这么多。
估计正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几天吧,能融化的 都融化了,我们想要的冰雪,少之又少。
还好有遍地的野花助阵,弥补冰川给不了的遗憾。
要说冰川也是尽力了,化做冰川水,滋润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所以才成全了这一年的夏日,这份美丽的花开,这次不经意的闯入。
离开冰川,觉得不过瘾。总觉得我们看的是冰川的侧面,而正面,应该是走另一条更多人走的路才能抵达的。
原路返回,经过那个分岔口时,决定也走那条路,于是又买了一次门票,换来车子通行证。
天色变得阴沉了,山谷里,有一群藏民列成排在走,背上都背着东西,估计是采摘山货比如松茸的。
接近冰川的另一面,视野上比刚才的那个位置开阔,因为远,看得并不真切。
最接近冰川时,有雨滴落下来,阻止了继续前行的脚步。
用力地细看,冰川还真的是冰的状态,只是颜色丑了些,不够雪白。
到此,从两个点位看了冰川,心满意足了。
比冰川印象更深的,还是野花。
无处不在的,漫山遍野的,高高低低的,极尽美丽与诱惑的,全是野花。
从那条小路回到317国道上,天色已经不早了,剩下的路程还有不少,需要全力奔跑。
还是在飞奔的车里,看见什么就拍什么。
有满眼的绿意,也有褐色的山谷,蜿蜒的河水,与车轮一同奔跑。
发现山坡上多了色块的变化,必然是人类的手笔,因耕种而形成。
人类真是一个奇特的种群,将地球改造得面目全非,想弄出什么就弄出什么。
自然界再怎么鬼斧神工,都经不起人类的折腾,改头换面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人烟的渐渐稠密,说明目的地将至。
进县城前,看到高处的寺庙,不知是不是丁青寺。如果是,名气也是不小。
只是走过路过,并未列入参观计划。
这一组山也比较有特点,像被上帝之手揉过,然后丢弃的纸巾。
青藏高原上最不缺的就是山吧,一队队一排排,前呼后拥的。
如天神一般矗立的,是融化后的雪山,山体裸露,没有植被。
转眼间,地表又变得了红色,还好水流并未被染红。
宗教元素,始终无处不在。
接近六点钟,进入丁青县城。
为了找一家名为“一品鲜生态牛肉馆”的餐厅,而在县城中挑了一条最窄的路,估计是先前的主街,奋力经过。
餐厅所处的位置,道路是宽敞的,旁边还有一处小广场,叫“琼波热巴艺术广场”。点好餐,先去广场上散了个步,这一天天的坐在车里,大家都缺少运动量。
回到餐厅,牛肉也煮好了。
一再说,高原上的牛肉锅,用的都不会是新鲜的牛肉,而是先经高压锅压烂后切片,再与其他食材一起煮着吃的。口感来说,并谈不上多好,将就的是衣襟的口味,可以做到不辣,也没那么油腻,衣襟能接受、能吃饱。
往酒店走的路上,发现街心宽阔处有很多人,显然是在跳舞。
也停下来望了一望,想加入无门槛。衣襟对此没什么兴趣,大家便也没有想法地回到车上。
酒店名为“您好大酒店”,房间像名字一样,确实挺友好的,尤其是那面巨大又宽敞的飘窗,让衣襟喜出望外,迅速地扑了上去。
床也足够大,也是衣襟喜欢的款。
人是安顿下了,情绪还停留在通往布加雪山冰川的那道山谷间,那里是遍地的花开,足以芳香整个夏日。
丁青县,藏语意为“大台地”,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地处西藏东北部,他念他翁山麓,常住人口有98000人。
县城海拔3900米,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