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2022年7月22日,拉萨一日,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八廓街旅拍、文成公主演出,快节奏的一天,拉萨已经变了样,田村酸汤牦牛肉成了新的美好记忆点
拉萨,时隔十三年之后,可还是老样子吗?
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开始了新一天的探索。
根据昨晚的经验判断,拉萨的交通情况不容乐观,所以把车子放在酒店,采用打车的方案游拉萨。各景点之间的距离都不远,只是五个人要分开两辆车乘坐,集合找人有些麻烦,还有随身的小物件都放在自家车里,一旦脱离自家车,会有没着落的不安全感,不是落这就是落那的。
先去了西藏博物馆,做功课查到的开门时间是九点半,到了才知是十点,而时间才刚过九点,我们显然是到得太早了。
博物馆门前很是空旷,没什么好逛,而罗布林卡距离博物馆不过几百米,已经开放,当即转向罗布林卡。
对罗布林卡的印象比较深刻,尤其是当时十二岁的宽先生,在院子里留下的几张照片,带着经典款的笑。
而昨日,宽先生的儿子刚好满了一岁,时间啊,都去了哪儿了?
说到孙儿的周岁生日,难免因为缺席而遗憾,更说明此番神游的来之不易。
罗布林卡,夏日花园,突然的再次造访,可还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吗?
进门,写有罗布林卡几个字的那块大石头,和记忆中一模一样,丁点都没变。
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正门在东面,我们是从西门进入的,所以脚步稍有凌乱,不得章法。中间被黄墙围起来的主体部分,感觉像在维修,以为进不去,便在墙外拍照以图至此一游的纪念。
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罗布林卡全园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的花木,还有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以及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一座高原植物园。
甬道上随便走一走,都有被鲜花包围的美妙感觉。
经过一个院子,听到歌声,伴着节奏。院门是开的,便进去看,发现唱歌的那些人,是在屋顶上。
人们分做两排,手中拿着木棍,一边点击地面,一边唱着有节奏的旋律,一排向前,再退后,换另一排人上前,再退后。还有人拿着水壶穿插其中,往屋顶上浇水。
很是神奇的场面,后来知道这种形式叫“打阿嘎”,是藏族传统的屋顶或是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利用当地特有的被称之为“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地面、屋顶坚实、平滑、不渗漏水。人们手执的工具,叫木夯(hang),歌声统一着步调,木棒夯土的声音是节奏,一轮又一轮的合唱声中,使劳动神圣且不枯燥。
没想到在罗布林卡,能遇到这种神奇的劳动场景,顿感幸运。
在院子里,种了很多的百子莲,正在盛开。
第一次见百子莲,是在2009年春节时的澳大利亚,也是同年暑假来的拉萨,当时罗布林卡里还没有引进。互联网时代,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沧桑巨变。
得知园子里还有一处动物园,倍感意料,估计动物的品种不会太多,不是我们的菜,却是方向感上的目标。感觉园子里好大,脚力有限,决定坐观光车了。
和衣襟两人坐上了观光车,发现司机是兼了导游的,按其指引的方向,顺序参观,终于将思路理了出来。
罗布林卡的建造过程,以七世达赖兴建乌尧颇章为始,十四世达赖修建达旦米文颇章为止,历时二百余年。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的西效,18世纪4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野兽出没,杂草、矮柳丛生的荒地,因有拉萨河故道从此经过,河道曲回,水流平缓,夏日堤草岸柳倒映其中,风景秀丽。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在哲蚌寺学经期间,时常到此搭帐消夏,所以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命令在泉水附近搭设一些帐篷,供达赖休息和诵经之用,这就是罗布林卡最早的缘起。
最早由驻藏大臣修建的宫殿为鸟尧颇章(凉亭宫)。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在鸟尧颇章东侧又建了一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贤劫宫),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集会殿等。1755年落成后,经雍正的批准,七世达赖每年夏季在格桑颇章处理政务,后被历代达赖沿用,作为夏天办公和接见西藏僧俗官员之用。从此,罗布林卡逐渐由疗养地演变为处理政教事务的夏宫。以后的历辈达赖均在每年的藏历三月十八日从布达拉宫移居罗布林卡,至藏历九、十月之交返回布达拉宫。亲政之前的达赖则常年在此习经学法。
后八世达赖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恰白康(阅览室)、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曲然(讲经院),把旧有的水塘开挖成湖,按汉式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在湖心建了龙王庙和措吉颇章宫(湖心宫),两侧架设了石桥。
1922年,十三世达赖对罗布林卡再兴土木,在园林西侧建金色颇章宫、格桑德吉宫、其美曲吉宫,在西南建金色林卡,并种植大量花草树木。
1954年,十四达赖又在园林中部建达旦明久颇章(永恒不变宫),在北面也建了新宫,使罗布林卡发展为现有的规模。
经过历代达赖喇嘛的悉心经营,罗布林卡建筑有各种宫殿、别墅、凉亭、水榭,栽种大量花草树木,形成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型园林,变成了一座开放的公园和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游览,并举行各种节日游园和度假活动。
正式参观,从金色颇章开始。
金色颇章建于1926年,规模甚大,为罗布林卡三大宫殿之一。“金色”藏语为“受宠者”,因为主持修建者是十三世达赖的亲信,人称“金色工比拉”。所以宫殿修成后,便以金色“命名”,也即“受宠者的宫殿”。
金色颇章正门前有一个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有围墙,借此形成一处大院落。广场正中是一条用大石板铺砌的通道,通道两旁栽种了松、柏、杏、杨等树木,还种植了玫瑰、牡丹等花卉,此时盛开的还是百子莲,景色极佳。
金色颇章的建筑亦富丽堂皇,宫前长廊及宫内建筑无不雕梁画栋,黄色屋檐,金顶装饰,白墙红檐下边玛草装饰,高低错落,与周围的绿树丛林相掩映,构成一幅优美的高原雪域园林图画。
人在画中行。
昔日高层才能享有的特权,如今门槛不再,普通百姓亦可观览,不能不感慨当下握拥的这份幸运。
整个金色颇章的院落,层层叠叠,随意走走看看。
发现其他家人也跟了上来,接下来决定全体坐观光车,一致行动。
于是第二站,到了达旦明久颇章,又称永恒不变宫,也称新宫,竣工于1956年,是专为十四世达赖兴建的,也是罗布林卡重要的宫殿建筑之一。
进入新宫的院门,就像进入了花的海洋,处于最显要位置的,还是百子莲。
新宫有镏金的屋顶,这种镏金屋顶多用于西藏宫殿和寺院的主要殿堂,被称为金顶。这些装饰无不象征了佛教的思想与教义,诸如金鹿、法轮、灵兽、胜利幢、胜利幡、金瓦等,极具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而建筑的檐墙采用绛红色的藏族传统建筑材料边玛草,它是宫殿建筑色彩的象征。
达旦明久颇章高二层,由佛堂、护法神殿、修行室、经堂、会客室、卧室、洗澡间等40多间房子组成,此宫殿既有寺庙的建筑特点,又有宫殿、别墅之艺术风格,比其它宫殿更显得富丽堂皇和优雅别致。
因为观光车司机只负责送客到大门口,所以之后的参观只能靠自己,宫内有很多珍贵的壁画,并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看了个大概就出了宫,在甬道边等观光车。脚边是排成排的多肉,开着巨大的骄傲的花串,霸气极了。
最后参观的准增颇章,位于湖心内,是八世喇嘛的宫殿,八世达赖在西藏佛教历史上很有地位,直到现在很受信众们膜拜。
“颇章”在藏语中意为宫殿,即英文PALACE。准增颇章又译仲增颇章、春增颇章。
我们走的是侧门,甬道边的植物换成了绣球,盛开中,将环境装点得美仑美奂。
进入颇章的门,经过一道石桥,桥两侧摆满了鲜花。
小桥边,是由蔷薇编成的拱门,美极了。
简单转了转,出了宫殿,发现另外一处门,大概是正门。
再一次坐上观光车,将我们带到最后一处参观位——夏典拉康,兴建于二十世纪初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拉康,是佛殿的意思,夏典拉康主要是诵经和进行祈福禳灾的法事场所。
最后的最后,购了个物,女人,总是难以抵抗这些小物件的诱惑。
心满意足地离开罗布林卡,原路走回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的62项工程之一,也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
一楼大厅,高大威猛,气势磅礴。
馆内展厅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四大部分组成。
走到哪儿就看到哪儿,比较没有章法。
有很多精美的文物。
也有很多衣襟感兴趣的东西。
也有些资料,让人看着心里很不舒服。
但最终回归的,一定是正能量。西藏博物馆内大量的历史文物,可以佐证藏民族与内地各民族的亲密关系,以及历届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实施管理的过程。博物馆通过这些实物证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加有力地向群众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
博物馆的三楼有处天台,布达拉宫就在不远处,每每见,都是惊喜。
博物馆很大,可以看的东西很多,只是过了午饭点,肚子饿,腿也是累得抬不动,只好草草结束。
出博物馆的大门外,有冰棍卖,小小的个头,一口差不多一个。冰棍是裸放在塑料袋里的,估计很快就可以出手吧,所以卖家并不担心它们会化掉,在包装存放上省了很多力气。
坐在出租车里去往饭店,竟然从布达拉宫门前的大路上经过,实实在在的大惊喜。
找的是田村·酸汤牦牛肉(布达拉宫店),位于北京东路城市百货的三楼。
牛肉品质上乘,与潮汕牛肉火锅相比不逊色丝毫。大家也是真的饿了,点了一堆的牛肉,加了一次又一次单,离开时真的是要扶墙了。
回到酒店休息片刻,又打车去往八廓街,约了旅拍。
想法是六姐提出来的,在拉萨要等布达拉宫的参观门票,所以要住满三晚,所以时间充裕。旺季布达拉窃宫的门票之火爆之一票难求,这次是真的领略了。
约的摄影店位于八廓街里面,进入八廓街,要排长队经过严格的安检。排队时听说大昭寺也要预约才能参观,急忙关注公众号,发现近两天内都是约满的状态,只能默认此行与大昭寺无缘的事实。
过了安检,却找不到那家店,与店家开摄像头联系,现场指路,果然清晰明确地,进入一间院子,爬上三楼。
不大的房间内,里里外外,全是约拍的客人,摄影师也有一大排,等着走廊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忙,虽是约好了时间,现场却也等了好一会儿才轮到我们。
刚刚化好妆的、已经拍完回到工作室的,多着红色经典款的藏袍,配当下最是流行的高原红妆容,还有穿毛皮袄的霸气款,也不乏男人的参与,有小年轻,也有上了年纪的,各有各的初衷吧。
化妆的步骤颇为繁琐,一道接着一道,化妆师要保证出品质量,并不偷懒。
妆化到一半,要将选好的衣服换上,再接着完成定型。衣襟本想要编了密密麻麻小辫的假发,化妆师却用真发进行了编织,反正左右都是假,也不计较。
完工的造型,还是挺可爱的。
咱手里就有相机,跑到走廊里自拍,确实比平常的素颜更出彩。
陪同的家长闲不住,帮大家打包了西藏新茶饮——阿刁,也是清清凉凉可可爱爱的旅途体验。
四个女人都化好了妆,由两个摄影师分别带着,先去了一条相对偏僻的巷道,几乎不见常规的游客。端在衣襟面前的,是欢乐的镜头,以下图片,均是自家相机出品。
摄影师瘦瘦高高的,全程都在听他的指挥,配合他的职责所需,保证流程化规范化的出品。
再偏僻的街,摄影师都知道。同样的场景,我们在拍,别人也在拍,旅拍的盛行出乎意料,却并不感觉意外,我们能想到的,别人一定也能想得到。
衣襟小朋友,并不是很好摆弄的模特,总是自己搞出一些超标的小动作,让镜头停在那里等。
也有深度配合的时候,眼神一下就对上。
一边拍自家模特,也顺便拍拍当地人,同样是因为闲,他们闲得才是真自在。
场景转换中,一层又一层的衣物,让行走没那么轻松。
为了配合衣襟先选的粉色调,也选了粉色的衣服,梳着和衣襟同款的辫子,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管走到哪儿,身前身后,都是同样在旅拍的人,形成八廓街上的新景,有着强烈的时代感。
在一条偏巷里,家家户户的门和窗,都被旅拍的人给占住了,还有晚来的人在眼巴巴地等位,场景显得很搞笑。
那些摄影师都是相熟的,相互打侃,也分享香烟,友好又和谐。
摄影师很认真,没有完成规定的动作决不收工,场景转换了一处又一处。
摄影师随身带着的挎包里,有一些与拍摄相关的道具,别人常用的,也要给我们套上,只是这种造型并不适合衣襟。
八廓街上最有名的那家与仓央嘉措有关的藏餐厅——玛吉阿米,近在眼中,外表却是破败的。
请摄影师用我们的相机拍了家庭合影,算是完成了此行八廓街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说起这些年对拉萨的心心念念,是有这家餐厅的元素的。
有自家相机跟着就是好,可以随便拍下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而不全是摄影师指定。
催促摄影师结束拍摄,回到工作室卸下服装,匆匆从大昭寺门前经过、离开,时间已经过了晚上八点钟。
而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观看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演出,演出开始时间是晚上九点半,要等车,要赶路,生怕错过了开场。
赶往剧场的路上,心情是急促的,偏近剧场的那个路口,要连等几个红灯,演出开始前,那条路显然是繁忙的。
提前半小时到达剧场,却还有衣襟的票,需要在现场购买。同样在窗口排队购票的,都是带孩子的家庭,工作人员要录入证件号,很多家长无法立即提供,所以耗时比较久,让等待的心情愈加急躁,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的票不能像大人一样通过电子渠道一起购买。
成人票在购票的同时即完成了座位分配的动作,后加入的儿童票没法和成人选在一起,窗口工作人员的解释是“抱着”,好吧,抱着就抱着,也只能是抱着,不然相隔八丈远,在观众众多的剧场,集合的难度会很大。
赶着来看剧,我们没有时间吃晚饭,若排队的这部分时间可以省,那么随便找点东西填填肚子的时间就有了。
好歹,算是有票可买,没出岔子,大家能够顺利走进剧院、落座,便是知足。
坐在座位上,等待九点半的到来,因为天不黑,演出效果达不到。只有天黑了,演出才能开始。
《文成公主》是由域上和美集团、拉萨市布达拉文旅集团斥资打造的藏文化大型实景剧,于2013年首演。该剧以拉萨的自然山水为背景,讲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那一段历史故事。
终于等到演出开始,却比较费眼神,细节并看不清楚,只能看个大概轮廓。
场景在西域和大唐之间切换,我们的座位更靠近舞台的左侧,距离相对近,看得更真切一些,剧中人物的造型确实很唐风。
上百名文武大臣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觐见唐太宗李世民、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者禄东赞求婚大唐、禄东赞破解唐太宗所出谜题从百名“公主”里成功寻找到了真正的文成公主、太宗许嫁公主起行这些情节,都在这个场景中娓娓道来。
全剧分为五幕,分别是《大唐之韵》 《天地梵音》、《藏舞大美》、《高原之神》、《藏汉和美》。演出时长约90分钟,演职人员共计800余名,阵仗排得确实不小。
公主,很华丽,很娇贵。
整块演出循着公主的足迹,叩响历史的回音,把时光推回到1300多年前,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
然后是文成公主离开长安,前往逻些城(今天的拉萨)。
漫漫长路,公主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但想起和亲重任,她毅然摔碎日月宝镜,斩断乡愁,带着“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的情怀,破除万难,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及送亲队伍,一路带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金鞍玉缰、绫罗绸缎、书卷典籍等前往吐蕃。公主怀着美丽的遐想,与松赞干布在梦中相会。
在演出的第三幕,果卓等藏族民间舞蹈在舞台上的呈现,配合人工舞台和高科技视听技术,把传统歌舞与现代舞美元素融为一炉,将藏族舞蹈的原发性、宗教性和神秘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演出的背景取自自然山川,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就在头顶上,眼见为实。
随着夜色的降临,气温也在下降,还好想到了这一点,在背包中塞了一些御寒的衣物,不然在户外坐一晚上,怕是冻惨了。
舞台上,还刮起狂风下起了雪,让体感更加冷了几分。
第五幕,演出的最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圣光普照,万民敬仰。汉藏联姻的壮丽时刻从此到来,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只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剧终,便提前走出了剧场,因为买票时关联了接送服务,接的部分因为时间不可控而弃权,送则非常有必要,因为剧场位置偏僻,叫车的方案显然不可行。
提前离开座位,是司机的要求,是大家相互配合的一个过程。
从高高的台阶往下走,惊现夜色中的布达拉宫,自发光亮。这一天的拉萨漫长,布达拉宫无处不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剧场离市中心并没多远。
看了个剧,最受感动的,不是舞台上庞大的阵仗、华丽的服饰和现代化的舞台技术,而是两侧的大显示屏上滚动播出的那些文字:
我想要穷者远离饥荒,我想要病者远离忧伤。我想要老者远离衰老,我想要死者从容安详
西风古道 马背残阳 大河东流浪追着浪 征蓬万里 乡愁绵长 大唐人过河就别了大唐 身后总有一条绳索牵着我不忍前往 回首望才明了那是慈母牵肠的目光 走不到的地方叫远方 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天下没有远方 人间都是故乡
与司机会合,请其为我们一行人拍下纪念照。照片拍得很热闹,脸上旅拍的妆容还未卸去,为保暖身上穿得乱七八糟的。
司机将我们送回酒店,而我们还未吃晚饭。要不是中午的酸汤牦牛肉吃得实在,怕是顶不住的。
酒店隔壁有一家冒菜馆,之前并不知什么是冒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走进店中。通过询问,大概知道了冒菜的吃法,选了一锅辣的一锅不辣的。
谁想到,不辣的那一份端上来,也是辣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辣,估计是锅没洗彻底。衣襟是真饿了,顾不上辣的问题,用清水涮着,并没少吃。此行,衣襟对辣椒多多少少是有了一些适应,接受度不知不觉提高了。
绕着布达拉宫转的一天,本想细嚼慢咽,却紧锣密鼓。
也是人在旅途的一种自然。
只是,更怀念记忆中的拉萨,那份闲适与清静,才更原汁原味。
此篇附图,是摄影师出品的旅拍,贴出来,也算是对其劳动的一种尊重吧:
精修的图,尽量选与衣襟的合影:
单人的图,挑的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衣襟的帅气特长
还有人人都拍的神秘款
以大昭寺为背景的图,是自己要求的,非摄影师的套路
这里是拉萨,也是自己选的景,修图师把人物修得很高也很瘦
一寸欢喜,也是自己选的景,做为此篇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