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 2012年12月17日,台南府城历史散步,赤崁楼、大天后宫、祀典武庙、气象博物馆、台湾首庙天坛、台南孔子庙、台南市警察局、爱国妇人馆、台湾文学馆、台南府城隍庙、延平郡王祠
台南气象博物馆,原名台南测候所,俗称胡椒管,上图这个鹅黄色的十八角形建筑便是了。它落成于1898年,是日治初期兴建的少数大型建筑之一。
1895年,台湾日治时期,总督府展开了对“新领土”的基础建设工作,而气象观测对掌控台湾的经济与民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切入点。
1896年,台湾总督府官署所属官员土居通豫在日本中央气象局的帮助下,于台湾筹划气候观测机构,成立了台湾总督府民政局测候所的相关官署单位。 经过规划探勘之后,最终确定了建立以下五所测候所:“台北测候所”、“台中测候所”、“台南测候所”、“恒春测候所”与位于离岛的“澎湖测候所”。
1987年,五个测候所同时开工,从气象测量的机能性考量出发,台南的这个测候所设在台南市中心的最高点——鹫岭,海拔14m,于1898年完工。
而今,五个测候所仅存台南这一家了,它由圆形的建筑物与宽烟囱的塔楼两部分组成,是国定古迹,年代久远,古为今用。
——————————————————————————————————————————————————
在台南府城的历史中散步,越走越来劲。
去往天坛的路上。遇到气象博物馆,对我等喜欢参观博物馆的人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若不进去参观,那就太对不住自己了。
气象博物馆的大门正向我们敞开着,步入大厅,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士接待了我们。登记了姓名之后,她问我们从哪儿来,如实回答了。她又问是否需要帮忙解说,我们当然求之不得。于是跟在她身后,听她娓娓道来。
走进气象博物馆那天,是中华民国101年的12月17日,岛上的人习惯了这样的计时方式,问起他们西元来,比如出生年月,好多人都说不清楚。
这个气象气球是定时放养的,球皮由橡胶或塑料制成,里面充的是氢、氦等比空气轻的气体。它具有廉价无动力升高的特点,可以携带仪器升入平流层,采用现代定位跟踪遥控遥测等技术进行高空气象观测,如气象要素、大气成分、大气电、大气臭氧、太阳辐射,验证压-高公式等。
现在世界上有多处投放气象气球的地点,台南测候所也是其中之一。
这是简单的测候仪器,可测量风向、风力、温度等气候要素,好多学校都配有这样的装置,用于教学的需要。
星座盘是可以操控的,对天文、星座感兴趣的人,可以在此仔细的琢磨琢磨。
台湾主要的气象雷达观测点设置,在下图中有清晰的列明。后来在垦丁,我们真的看到了那只绿色的大圆球。
这是测候所的第二代主机,个头相当凶猛,据说这样的巨无霸当时有十几只。
现在的电脑,可就轻巧多了,而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它们了。
望远镜,自然也是气象观测工作的得力帮手。
这博物馆里的学问很多,那位热心的大姐讲得很耐心很仔细,小宽听得很认真。
而比小宽更认真更仔细的,是一群群的孩子们。他们来这里是为了上课,一间间展厅就是一间间不同主题的教室。结合这里的图片、设施,老师的授课内容就变得生动、丰富、实用起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讲授的内容、深浅当然都是不同的,其中一些也钻进了我的耳朵。老师们传授的,除了相应的科学知识之外,更注重的是对气候、地质灾害的预防与防范意识的培养。而如此生动有趣的课程,孩子们学起来不是刻板的、书本的、僵硬的,学习的效果自然而然是可以保证的。
而这些,恰恰是大陆的孩子们所欠缺的……纵然从现在开始我们奋力追赶,怕是也要费许多力气的。
将台南气象博物馆可供参观的楼层一一扫过,下楼时又看到那位在大厅做接待工作的大姐。大姐又将测候所的主打仔细的向我们介绍了一番,它就是几步开外的这幢鹅黄色的建筑,它是当年建造的五个测候所中,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
据大姐说在建新的观测站大楼时,这座落成于1898年的18面建筑物差点就被拆掉了,申请报告已经得到了相应部门的批准,因为偶然的原因得以保留,并进行了修缮。建筑物的外墙用的是18楞砖,这种砖是在日本的一个窑里炼制的,而这种烧制技艺已经失传,所以修复此建筑物所用的砖是从民间一块块的征集来的,颜色明显的深浅不一。窗子还是原来的,虽然使用了这么多年,开关却依然非常顺畅。
进去参观前,与大姐作别,说了许多感谢的话,并合影留念。交谈中得知,大姐有一个女儿在香港从事与印刷有关的工作,经常跑深圳的工厂,所以听说我们来自深圳,大姐便感觉亲切,而我们又何尝不感觉、感激她的亲切呢。
走进这幢圆形建筑,它的直径大约15米 ,建筑面积大概180平方米。上方置着的烟囱塔楼状中央圆塔风力计,直径约3米,高约6.5米。连同中央圆塔风力计在内,整个建筑共高11.6米。如此高度,不但是19世纪末期台南市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整个台湾都少见的高耸建筑物。
以风力计为中轴,建筑内部以东西向走道区分为六室。这些房间,正是当年工作人员的办公室。走进去,小宽的好奇心马上上来了,这看看那摸摸的,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那些工作手册,就静静地躺在桌上,仿佛主人刚刚走开,只是去泡茶了……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于此,谁人能不心生感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