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台北 · 林语堂故居

0
    D9 2012年12月22日,台北,游士林官邸、台北故宫、林语堂故居、忠孝东路四段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午后,从台北故宫出来,一时茫然,不知该去向何方。
    三毛是上大学时非常喜欢的作家,这次来台,几次三番打听她的故居在不在台北。当昨天问到同乘车的那位爱读书的美女时,她向我推荐了台北的林语堂故居。请小宽用手机导了一下,距离所在的位置还比较近,便欲搭行程车前往。
    故宫门前是停了好多辆计程车的,司机聚在一起聊天,说到林语堂故居,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他们还是很热情的,最终派了一位熟悉路的司机送我们过去。
    车子渐渐的在向山上走,不一会儿,左手边便出现了一幢蓝白色的建筑,“林语堂故居”几个字也随之出现在视野里。
    走进这幢外表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院子,却是走进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大世界中。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走进身后的这个西式拱门,有工作人员上前收取门票,多少钱不记得了,似乎只是象征性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林语堂故居兴建于民国55年(1966年),座落于阳明山腰,是生前最后10年在台湾定居的住所。正是落叶归根的思乡之情,促使在美国居住了30年的林语堂决定离美返台定居,而这座房子是台湾政府(蒋介石)送给林语堂的礼物(距离张大千故居很近,很后悔那天不知底细,没有一并将张家故居也参观了),由林语堂先生亲自设计。
    整座建筑呈中国四合院的架构模式,并结合西班牙式的设计取向,兼具东、西方风格,将现代感与古典美融合在了一起。蓝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墙,其上嵌着深紫色的圆角窗棂,意境典雅精致。如此欧风建筑,正是林语堂年轻时所梦想的上海楼房形象,而故居所处的阳明山又貌似福建故乡的山景,还可以听到亲切的闽南话。
    从拱门走进院子,穿过回廊,可见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林语堂爱竹、爱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枫香、苍蕨、藤箩等植物,与造型奇特的石头,营造出可爱的小鱼池,他常坐在池边的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观鱼”之乐。如今的鱼池中,有几只胖胖的锦鲤正慢悠悠地游着。
    正对大门的屋子是咖啡厅,小宽看见便眼馋了,后悔没早些来这里吃中饭。【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在大门左手边的这间屋子里,有投影正在播放林语堂的生平照片。静静地从头看到尾,对先生的生平、成就以及家庭有了大致的了解,感觉他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重量级的大人物,之前对他的了解过于片面了。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出生于福建省龙溪(漳州)县。他的中学是在鼓浪屿读的,大学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又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以及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
     且不说100多年前,就说现在,若谁家的孩子有如此的经历,便注定是卓而不凡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墙上的漫画,从十个方面为林语堂的一生做了总结,全能而又可爱,让人肃然起敬。【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著有《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等经典名著,于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林语堂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当代汉英辞典》,也是林语堂编写的,可谓其一生写作生涯的登峰之作,光手稿就堆满了几个书架。
    林语堂因为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幽默大师”自此加冕。
    书架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书,都与“林语堂”这三个字有关,而林语堂的一生留给这个世界的伟大成就,却远远不是这些书本所能涵盖的。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书房的意义自然非同小可。对于理想中的书房,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许多文人的书斋,面前总有一个清雅的小院子,它充满着幽静的气氛。在这个小院子的中央,矗立着一两块嶙峋有致的假山石,满布着波浪形的纹理;或则几块古怪的木根,形如山石,叫做木假山,旁边挤生着一簇细竹……”

     与林语堂那些辉煌的著作相比,这里的书房并不大,黑色的沙发,黄黑色的木地板,温暖的台灯……它们都是原件,没有人现场看守,可以自由拍照。和小宽一前一后小心奕奕地参观,尽量不发出不必要的响声来。

     林语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光亮,还那么鲜活,斯人并未真的离去……

     透过窗户,可见一棵高大的栀子花树,根须盘根错节,裸露在地面上,像一只巨大的章鱼,紧紧地吸附着地面。桅子花开的时候,这满院的芬芳,会是何等的醉人心脾啊。可以想象,为了这棵栀子花树,林语堂必是忍痛割了原本可以眺望远山的窗户的。“轩窗启敞,听金蝉曼唱,微风落叶,爱篱菊之清芳,赏秋月之高朗。”【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林语堂说,读书的目的有二,“面目可爱”和“语言有味”而已。“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是被监禁于周遭的环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只看到他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了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他读书不只是在书桌前,隔壁的卧室也是他的另一间书房,卧室中摆放是一张单人床,是因为林语堂怕影响妻子廖翠凤的睡眠,两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分房睡的。其实林语堂是非常爱他的妻子的,书桌上还摆放着夫人的照片。

    小小的卧室中,最显眼的莫过于那件灰色长衫了。光影流转,透过墙壁上的一面镜子,似乎能折射出房子的主人不久前还是卷起腿,卧在床上看书,“用软绵绵的大枕头垫高,使身体与床铺成三十角度,而把一手或两手放在头后。”这是林语堂认为的“人生最大乐趣”的读书法,是他提倡的“躺在床上的艺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在林语堂生前的旧物前,暏物难免思人。【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林语堂视人生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份子”,这两只鸭子,代表的正是这样的心境吧。【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林语堂爱收集烟斗,这些都是他的收藏。林语堂曾说:“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尼古丁构成的,我还知道书上哪一页的尼古丁最浓。”【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这个碟子上的韩文我看不懂,知道是韩国外国语大学送给林语堂的纪念,但不知是出于什么缘故。【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事实上,林语堂不只是文学大师、英文教育专家及语言学博士,还是一位大发明家,这一点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林语堂自幼即对科学、机械充满兴趣,也喜欢数学、自然科学及地形学,发明了很多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物品,比如中文明快打字机、自来牙刷(牙刷柄里可装牙膏)、自动打桥牌机、自动门锁、英文打字键盘、输入法等等,展览室里的模型、照片、设计手稿,以及申请专利的信函,充分地展示了林语堂的科学创意和发明巧思。难得遇到如此让小宽佩服的人,一项项看得很认真,比我要认真多了。
     明快打字机是史上唯一一台无须记住字位、字码的中文打字机,是林语堂众多发明中最令民众稀奇的一项。这台打字机是1947年,林语堂以他发明的“上下形检字法”设计键盘字码,花费12万美元请工程师制造出来的。它只有64个键,每分钟最快能打50个字,直行书写,能拼印出9万个中国字,而且不须训练即能操作,十分轻巧简便。可惜当时因中国遭逢内乱,厂商不愿生产,林语堂也差点儿因此破产。后来,明快打字机的键盘曾授权使用于IBM的中译英机器,以及Itek公司的电子翻译机。林语堂过世后,神通计算机又在其发明的“上下形检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简易输入法”,成为现代人常用的计算机中文输入法,也让林语堂的这项发明的影响更为广大而长远。【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下图中的这套椭圆形的桌椅也是林语堂亲自设计打造的,可伸缩,结实耐用,款式时尚新颖。每只餐椅的靠背上都刻有一个小篆的“凤”字,象征着林语堂与妻子的伉俪情深。这些足以说明,林语堂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
      这里的餐厅,林语堂将其取名为“有不为斋”,意思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墙上挂着多幅字画,除了林语堂自己书写的“有不为斋”四个字,还有蒋介石在林语堂八十岁生日时写来的“寿”字,宋美龄画的兰花也挂在墙上。【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结束室内的参观,有些意犹未尽,便从那棵桅子树下绕到建筑的后身。后院与侧院植物苍翠,其中有一棵树干笔直高大的“肯氏南洋杉”,这里原是林语堂生前种菜种花养鸡的地方,实为一处风水宝地。林语堂曾经形容这座宅院“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抬头望见的那一处阳台是林语堂生前喜欢的地方,吃完晚饭,他最喜欢坐在桌旁的藤椅上,口含烟斗,欣赏夕照:“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台北市北投区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
    民国65年3月,林语堂逝于香港,后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82岁。墓碑是由国学大师钱穆题写的,小宽问我,为什么要把墓设在自己家院子里,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或许是因为林语堂太喜欢这里的景色了吧。生与死,原本没有界限,而大师的精神更是永恒的。
    恋恋不舍地出了林语堂故居,右手边及对面均设有专门的公共汽车站,名为“永福”。一个人带给这个世界的福音,便是如此,永世永存。【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林语堂故居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在公共汽车站外等上山的中巴,我们想去参观阳明山上蒋介石的另一处官邸——草山行馆。
    等了好一会儿车子才来,等得身体渐渐发冷。上了车子,非旦没有暖和过来,还越来越冷了,因为车子还在继续爬山,气温也在下降,台北的雨,开始星星点点地落下来。
    车子一站接一站地停,将近半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了终点。而这个终点,却并非我们要去的地方,若去草山行馆,还需转乘其他公车。站在雾雨中等了一会儿,车子倒是来了几班,却都说是下山的,要下了山之后再转回来才是我们要去的方向,搞得我们一身一脑袋的雾水。台北的雨不落则已,一落便冷得彻骨,这下是真的领教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雨可不是那么好看的,何况此时还只是若有若无的细雨。
    等车的地方是一处路口,隐约可见前方的标识上写着“阳明山公园”字样。若是天气好,车子等不来,我们会转去公园的,而此时衣着单薄的我们什么心情都没有了,只想回饭店去。后来看同时赴台的博友小兵的台湾行记,才知当时的阳明山公园有多美,那么多的鲜花将整个公园打扮得花姑娘一般,人都到门口了,却错过了,实在是遗憾的。
    又来了一班下山的车,急忙坐上去,晃晃悠悠的一直坐到台北车站,然后再转捷运回到饭店。打开房门,很快钻进被窝里,许久都暖和不过来。
    事后回忆这一天的台北之行,我问小宽印象最深的是哪里,小宽说是林语堂故居。没想到他会把林语堂故居排在台北故宫、士林官邸之前,成了无意中的最大收获。

 

阅读(3,257)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