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日,广西梧州,骑楼城的一角,藏着这样一座龙母庙。
01、这里被众多媒体追捧为“广西最好的十个地方”之一
02、大门口的景区标志
03、庙内卧于水中的部分盘龙柱
04、自由自在的生灵
05、随风起舞的使者
06、牌坊
07、总府题名碑,驮碑的万年长寿石龟不会动,池里养的众多小龟却是会动的。有游客丢了馒头碎片到石龟的背上,小龟动作迅速地爬上石龟背,猛地伸长了脖子,那只丑陋的头便将馒头衔住了,然后退回到水口,就着池水吞咽,从一系列动作的速度及连贯性上看,不似龟类之所为
08、五龙喷水壁似乎遭遇过火灾
09、盘龙碑刻
10、西侧的大门内侧
11、庙外的河道
12、与国庆有关的庆典刚刚结束,这红地毯是为谁人铺就的呢?
13、侧殿,两边对应而设,屋脊雕有六只生肖,与对面侧殿上的合为十二
14、爬满牵牛花的屋顶
15、通往龙母寝宫的亭子内壁,画满了这些彩绘画,内容均与龙母有关
16、龙母的巨型塑像,堪称中国龙母之最,远远地立于山顶之上,掩映在树丛之中,对懒人来说,望而却步。
《背景资料介绍》
关于龙母的传说有几种,仅择其一:
传说中的龙母,是一位神奇的女子,她的父系是广西藤县人,姓温,名天瑞;母亲是广东德庆县悦城人,姓梁。这龙母从娘肚子里生下来时,头发便有一尺之长,且身体奇伟,面色慈祥。龙母自小便喜欢读书,一目十行(遥想我当年苦练珠算,不过练到一目五行),且过目不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龙母有一颗晶莹温热的善良的心,少女时期即立下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好事。
成年后的龙母因饱览群书而精通各种医术,经常也入乡里乡亲家,救死扶伤,为百姓义务服务。那个年代,水灾、旱灾、病疾等天灾人祸时刻威胁着西江流域,生活在那里的仓吾、西瓯等各族人民倍受摧残和煎熬,疮痍满目,饿殍遍野。龙母善织能耕,心灵手巧,既有扁鹊的医术,又有预测风雨,先知祸福的超人功能,以勇敢的女儿之身率领“百越”群众战天斗地,感动鬼神,让那些天灾人祸屡屡败退,使黎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生息、繁衍。
老百姓们深深地喜爱着龙母,拥戴她为氏族领袖。
那么后来这一温姓女子之所以被称为龙母,则与另外一则传说有关。一天,温氏在江边洗衣,洗着洗着,突见一旁的水中有物件熠熠发光,生奇中慢慢地靠近,但见水中沉着一颗“斗”型巨蛋,两者相见,显然是缘分不浅,便抱回家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还时不时进行抚摸。经过七月又二十七天,石蛋忽然裂开了,窜出了五条如蛇状的蜥蜴,它们活泼可爱,让温氏母爱泛滥,对待它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精心喂养。小蜥蜴一天天长大了,原来是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它们感念温氏的养育之恩,常在戏水时衔鱼以尽孝敬之心,在温女与水灾、旱灾、虫灾和官灾相斗之时,还屡屡出手友情相帮,可以说在龙母子打天下的过程中,这五条小龙成了她的左膀右臂。,“龙母”之尊称也便由此而来。
古代生产力落后,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又非常恶劣,社会不文明,官害严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风调雨顺,农渔丰收,安居乐业。于是,便将龙母寄托为一方水域的“保护神”,逐渐形成了龙母文化。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在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都曾多次重修过,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前殿、中殿、后宫、行宫、龟池等多部分组成,依山傍水,雕梁画栋,是广西少有的一处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旅游价值。
2010年十一长假,从广东一溜一跑至此参拜,祈求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