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光荏苒。
距离上一次闲话,不知不觉,就是八个月,大半年,小一年。
八个月时间,发生的事情很多,就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首当其冲的,是衣襟的入学。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转变,需要适应的,不止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家庭,作息、交通、交友、相处等等,涉及很多方面。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时代达人,没有成功的经验与模版参考,只是按固有的方式与节奏,与社会现实相交,遇到什么山,开什么路,总是能找到应对方法的。随遇而安,大概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吧。
衣襟,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却是领跑人,跟在她身后,开拓新的疆域,进入新的圈子,结交新的人。任何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最难搞的也是人,因人生事,便有人平事;又或者不在一时,静心等待。知一斑而窥全豹,整个人类便是这样,演化、进步着吧。
很多具体的人与事,有的让人尊敬,有的只剩可笑,但都只是心里想想也就罢了,码成文字,恐有不便,毕竟大家的世界观是多元的。
二
有一个结识多年的朋友, 很能干的女人,有一个和宽哥一般大的女儿。
平日,朋友很少发朋友圈,偶尔发出的,都是旅途中的片子,通近况,也因旅途中的遇见而赏心悦目。几个月前,发现她的朋友圈中现身的男人,关系亲密,形影不离,却不是她的先生。她的先生是个标准的理工男,而图片中的男人,显然更有个性一些。
人都是好奇的。
忍不住就问了,果然是换了。原因,不细问,不得已,却是一定的。大家都是相对早期闯来深圳的,又都到了这个年龄,若不是人事所迫,打碎一个婚姻,重新经营另一个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而将这有生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晒到朋友圈中来,是宣告,也是见证。朋友是个有魄力的女人,正是这一点,让她如此魅力。
此时,他们正在沪沽湖,成双入对的照片,拍得浪漫又唯美,那是恋爱赋予的美丽与力量。
不管怎样,都祝福她,为她的追求与幸福。
三
八月回老家,自然去了大侄的米厂。看到高耸的烘干塔,大侄说,等新米下来,可以先行烘干,送到各家的餐桌上。
到了十月,2020季的五常大米,当真,就妥妥地,飞来了。果然不负多日期盼,大丰收年的米,格外香,衣襟三下五下,就能扒光一大碗。
每每被问及老家,总是很自豪地说,五常,那个产大米的地方。而一听说五常二字,人们基本上都会主动提及大米,毕竟,米关乎民生,家家都要吃,而越来越讲究品质的年代,五常大米做为高端大米,倍受追捧,理所应当。
市场上不难买到五常大米,比如山姆,常年都有供应。中粮、金龙鱼等集团,也在五常承包了农田,从育苗、种植,到收割,估计都是有专门跟踪管理的。也在山姆买过吃过,只能说,和侄儿寄来的,完全不是一码事。
侄儿的米厂起步没几年,规模谈不上最大,却因为土生土长,对农户的情况掌握得精准。秋收后,从农户手中收取纯正的五常稻谷,再用自已的生产线,磨出真正的五常大米,保真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且,不掺假,这是侄儿设立米厂的初心。
当一锅新米的香气,飘得满屋都是的时候,难免会发到朋友圈,得瑟一下美丽的心情。然后便会有一些熟悉的朋友,追着问如何也能吃到。帮大家牵个线搭个桥,这活儿,咱乐得做,于是海南的、新疆的、青岛的、北京的、深圳的等等多地的单,纷纷经咱的手传给大侄,再从大侄手中飞出,飞到各家的餐桌上。
因为不是为了卖米而卖米,因为面对的都是熟人,所以对数量报得太多的,会规劝一次少买,现吃现买,才能一直吃到新磨出来的米,而久囤的米就不香了。也因为好奇,顺便做了统计,20斤、30斤、40斤的累积下来,也有1600斤了。收到米的朋友,多会反馈,“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米”、“不爱吃饭的孩子都爱吃饭了”,广东的朋友甚至说“没想到还真的有这么好吃的大米”之类的好评,以及加购,寄自己家、公婆家、亲属家、朋友家,都有。
不是专业卖米,却也成了半个卖家。也因此,为身为五常人而骄傲,也为侄儿家有米厂而傲骄,更为把家乡的精华与大家分享而多了几分高大尚的赶脚。好吧,且容咱就这样,自恋着。
四
七月底,高中同学群里,一位平日几乎不发言的同学突然发话,却如惊雷一般,炸响了平日并无新鲜话题的同学群。
消息发布得太突然,亦如事情的发生一样。何春艳,我们曾经同桌过,因为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突然就离开了我们钟爱的这个人世。
我们是跨60与70年代的一群人,处身中年,还都感觉自己很年轻,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身体上的小毛病,多多少少都是有的,但对高血压引发的恶果,却因为何春艳的离开,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心疼、难过、婉惜,是一定的。感同身受,因为同龄,因为我们曾经同为一个集体。
生命脆弱的一面,谁都不会比谁更具优势。人各有命,寿命各有长短,相比意外事故造成的离世,生病还更容易接受一些,至少对亲人来说,能做的,都做了,医院、医生都救不过来……人力有限,思念无垠,留给岁月去追忆,一个人,曾经留给这个世界的痕迹。
也因此,同学群里,常常出现悔意言语,多是怎么之前就没多与何春艳联系、多见面聊天之类的。每次回老家,总是有意无意地招呼同学,常常是能招的都招来。有的同学不喜欢此类聚会,见不到、见得少,也属正常。何春艳性格相对内向,却也开朗,见面的机会,能有的,都有了。她的大眼睛,她的语音语调,依然生动,历历在目。
只能说,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珍惜当下,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力所能及。
五
约了茹,来家中一见,为了聊天。
我们同城,都是爱发朋友圈的,对彼此的信息,掌握已经足够,却还是惦记着,见面聊。
见面聊,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想说的、要说的、能说的,还没说完说透,时针就转了好几个圈。中间,我们吃最简单的西红柿饭,用电饭锅搞掂柴米油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聊天。
不是女人的话题多,而是我们的闲聊,给彼此带来的愉悦感,以及相互的提携与指点。茹正在向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方向行进,需要向她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受启发最多的,是亲密关系。做内心强大的女人,也要做男人身边的小女人,恩爱的父母给孩子创造的才是让孩子终生受益的巨大财富,等等,茹不必说得多直接,却能接收到。言语匮乏之人,却自诩懂得倾听,对优点又何必避讳。自信而不盲目自信,做自己,力求完美的自己。
茹长得高大,却是实实在在的小妹。看着她的努力,看见她的精彩,给予姐姐的温暖,尽管能力有限。
六
2000年5月,几十号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被五色花标志的银行招入,我们成了同事,也成了朋友。
那时候的我们,基本上都在30岁以下,踏入社会没几年,却都是有想法、不安分的,所以才来到深圳。说起招人的背景,是刚刚从城市信用合作社转变为商业银行时,淘汰了一大批能力欠缺的员工,需要新鲜、高质量血液的加入。
入行后的我们,被分派到不同的岗位,很快崭露头角,成了相关方面的业务骨干。
到2020,不知不觉,就过去了20年。20年,对人生来说,足够漫长,长到期间的我们,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关乎家庭、事业,还有琐碎的生活。而不变的,是共同的那段经历,与时代并肩,与城市同行,促自身成长。
20年后的我们,更加丰富、从容,有初心,有追求,懂自己,也懂他人,更懂人生。
七
肖家兄弟约见面,想着年轻人,周末会比较有空,却没想到,周末的自己,忙得团团转,一连推了两个周末,才扭转思路,改成工作日的中午。
肖家兄弟,标准的东北男孩,身材高大。当两个年轻人,大踏步走进餐厅,气氛立刻变得不一样了,年轻的、活泼的气息中,大可高谈阔论,关乎将来、未来。
过日子,过的是人。有人才有一切。2019年夏天在哈尔滨参加曹建的婚礼时,张姐说小夫妻打算丁克。婚礼之后,与曹建简单交谈,谈及孩子的重要性,对于家庭、事业、人生、气场与运势。话出当时,都知道自己,不过是出于一个阿姨的唠叨和瞎操心,并不期待奏效。前几天,曹哥的朋友圈,发出了孙儿的照片,知曹建升级当了父亲,由衷的开心,猜,定是徐家女儿想法更远。依曹建的性格来说,徐家女儿是娶对了,女主人的眼光和定力,会最终成就一个家庭的未来。
也约了铭钥夫妻聚餐,虽同城,平日大家都各忙各的,难得一见。2009,说起来还挺遥远,曾经的小朋友,早已经是两个娃的妈了。
结识与深圳,与一座城同呼吸,共成长,在各自的轨迹上,发挥能量、绽放光芒,各自安好。
八
总是年底,才想起要体检,以住院的方式。
去办理住院,同病房的是一位老人家,看不出是男是女,也看不出是睡着还是醒着。见她总是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打着响鼾,吃饭要人一勺一勺的喂。不知道老人家是因为什么住院,估计十有八九,是人已经太老了吧,看起来至少90高龄。进出病房的一名男子,估计是她的儿子,年龄也有60-70岁的样子。
人人都想多活,想长寿。可真的活得太久,就只剩下了活着,对世界的感知,只剩下了一张嘴,呼吸、吃饭。对自己,何尝不是遭罪,对后人,也是拖累。
但是,活与不活,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活不起,又死不了的境况,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摊上。这里发太多感想,其实也都是空口白牙,最终,还是要归结于命,命里有的,难逃,就只能是接着。
对未来,如果说,还可以谈未来,那么,做今天的自己,显然更有实际意义。
九
大半年时间,从春种到秋收,跨度是肯定的,比如种在阳台上的葫芦。
一粒种子,神奇地发了芽,再神奇地拉长、开花、结出果子。虽然,果子并没有真的长大,但至少,过程是完成了,即成事实。
葫芦,不需要真的长大,留在初夏的那抹清新的绿,已经足够,在2020的风中,轻轻摇过。
还有辣椒。
网购的苗,八棵。开始时只是八小棵,继而飞快地变做八大棵,一边开着小小的花,一边结出辣椒,一时绿着,一时又红了。
收获的感觉,总是丰盈的,满心都是欢喜。尽管,那些辣椒,都送了人,却也如到了自家碗中,吃下去一样,热辣辣地欢喜着。
胡萝卜创造的美,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后天的。
是衣襟提供的想法,一汪水,足以成就一方小世界的绿。源自生活的艺术,美得接地气。欣赏的人,欣赏的心情,只要舒服就好,无关厚度与高度。
看到店铺里的簕竹,一枝长长弯弯地,垂在茶案之上,很禅意地,在日子里暗自清欢。
喜欢,就看一眼,就爱上的那种喜欢。
那么美好的一枝,看别人养,也想自己养,却明知没有那般的细心与耐性。
先搬回一株六月雪练手,喷水是每日的功课。容易急躁的心,是否可以因此而更加安定一些呢?
十
早春时,从公园捕来的鱼,放小鱼缸里养着,有上百条。
鱼吃鱼。
到暑假,只剩下了最后两条。
一直想不明白它们长寿的原因,体型不是最大的,表情也不是最猛的,身上用来吓人的斑点其他鱼也有,还真是烧脑。
只剩下两只,鱼缸里的水,也一直循环着。然后有一天,发现缸底有些深色的沉淀,习以为常地认做是粪便,刚想动手清理,猛烈发现不对。原来,它们是一群小鱼,刚出生的鲜活生命。
数不清它们有多少只,几百上千的样子。而那些先亡的鱼儿,都是这些小小鱼儿的供养,以旧生命的陨落,捧出新的生命。
初见那么大一群小鱼时的心情,可以说,是炸雷般的,想大呼大叫,想让全世界知道。
也奇怪,怎么那两条大鱼,并不吃这些小鱼。认真观察了几分钟,开始时,确实是这样的。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情况骤变,大鱼开始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展开猎捕行动,嘴巴一张一合,一只小鱼就销声匿迹了。幸好,发现及时,迅速把大鱼请走,把整个鱼缸都让给小鱼。
小鱼的生命力,绝对不可小窥。把颗粒状的鱼食碾成粉沫,投入鱼缸,还是担心它们会吃不下,因为这些小生命过于微小。显然,小鱼比想像的坚韧,眼见着一天比一天长大,尾巴、嘴巴、身材,一点一点地形象起来,一改开始时的混沌模样。
而随着鱼儿行动能力的加强,发现它们的数量在减少,有些是被水泵抽走造成的,估计也有被其他鱼儿吃掉的可能。尽管如此,鱼儿的规模还是不小,难免想像着这一缸小鱼都长大的时候,鱼缸里会是什么情况。
然后就到了十一假期,人去了浙江,请阿姨时不时过来给小鱼投食。长假还没过完,阿姨就发来信息,说一缸小鱼都死了。原因,不是因为饿,而是吃得过多,鱼是被自己的贪吃给撑死了。难过,是肯定的,却没奈何。贪吃是鱼儿的天性,怕鱼饿多投食是阿姨在尽职责,就像这些生命的突然降临一样,来去都是选择,并不需要提前知会谁。
再说说被移走的那两只大鱼,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身上的光泽不见了,灰头土脸的没了精神,有一只也选择了离开。剩下一只,移回空荡荡的鱼缸中,之前从容甚至横行的状态,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哪怕只是人影的晃动,都足以让它落荒而逃,急于遁形于空无。却真的是长寿的一条鱼,一直活着,只是肚子,再不见鼓起来,自然也就不见小鱼儿再来。
十一
10月10号,借外甥女家的孵化器,开始了对12颗网购来的受精鸡蛋的孵化工作。掐指算,21天之后,也就是11月1号,应该会有小鸡破壳出生。
按说明操作,加湿加热,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只是中间,孵化器的电源被碰掉过两次,发现时温热的蛋已经变凉了,自然担心小鸡能否正常出世。
不知不觉,就进入了11月。1号那天是周六,正在给衣襟煮早餐,隐约听见了从孵化器方向传来的熟悉声音,惊了一下,立刻反应过来那不是幻觉。飞过去打开孵化器,果然,箱中多了两只小鸡,也多了两颗破掉的蛋壳。
还有什么,比新生命的诞生,更美好呢?
接着,见证了另外七只小鸡的出世,破壳其实艰难,但小鸡有小鸡的办法,不必过多操心。12枚鸡,9只小鸡,第一次做鸡妈妈的成功率不低,出手不凡。但是衣襟却说自己才是鸡妈妈,咱的身份只是鸡姥姥。不能和衣襟抢功劳。也确实如此,若不是衣襟的愿望,也不会真的启动这次孵化。
小鸡出生的第三天,衣襟同意择三只,送给对门的好朋友。剩下六只,食量却也惊人。小米是喂不起了,网购了鸡饲料,然后发现小鸡长势迅猛,估计是饲料中有添加的原因。
趁十一,也网购了鸡笼,因为知道衣襟的心思,这次的鸡妈妈,是要尽可能做得长长久久的。鸡笼到货,费力组装,却发现行动过早。鸡小、笼大,小鸡一抖身,就从笼中逃出来。还好,过了三两天,小鸡就以迅速的长大长胖,亲手掐灭了出逃的想法。
解决一个问题,又有新问题。很快就发现,笼子买得不对路,组装的效果很差,一碰就散。饲料盒和底盘的设计也有问题,投进去的饲料,常常被身强力壮的鸡霸占了,还不时用爪子扒拉扒拉,饲料和粪便弄得哪哪都是,阳台是完全彻底地毁了。
周末中午家人处出聚餐,回来时发现至少有一半的鸡,是在阳台上散步的,是自己打散了笼子的关节逃出来的。习惯了对着鸡数数,感觉上应该是少了一只,当时急着带衣襟去上课,管不了那么多。送衣襟到了课堂,急忙折回来,一进小区,就发现一个小朋友的手上,正端着一只鸡,不用问,都知道,是咱家的。遥想小鸡出生的第五天,便有两只,在眼皮子底下,生生地从阳台飞身而下,落到水泥地面上,尚且不死,更何况事隔多日之后,小鸡的羽翼更加硬朗许多呢,而且这次飞落的位置,下面是有树和草接应的。
知道衣襟的眼泪有多容易掉下来,所以硬着头皮,向那位因为得了一只小鸡正满心欢喜的小朋友,直接了当地索要。小朋友虽然不甘心,却架不住好言相求,同意归还。算是失而复得吧,很庆幸时间掌握得刚刚好,若是晚几分钟回到小区,那只鸡就被小朋友领回家中去了,从此沓无声迹,冷暖不知,说生死两茫茫也不夸张。
接着就到了双十二,再购一新的鸡笼,是整体的,抖开就可以投入使用,更结实。饲料盒悬挂在外面,投食时不必打开笼子,也有效地回避了鸡一边吃一边扒拉的天性。却也有新的问题,以为鸡已经养得足够大了,却因为护栏的格子不是正方,鸡依然是一抖身,就能从长条形的空隙中挤出来。用胶带围着笼子缠几道,鸡才听命,不再乱跑乱窜了。新的鸡笼,也有效地改善了阳台上的卫生问题,至少坚持到天气变暖,是没问题了。
任何经验,都是在摸索中积攒出来的。
但是新的问题,依然会有,比如那只明显已经长出鸡冠的公鸡,打鸣怎么办?小区食堂的主事刘阿姨说,60天的小鸡,就可以杀了吃了,所以对衣襟妈妈(鸡妈妈)的心理建设,隔三岔五地进行中……
时不时有朋友问,忙什么呢?只能实情汇报,装修、养鸡(的确,这半年多,花了很多时间在装修上,稍后整理专题)。朋友听了跟着笑,炒股炒成股东,绝对是真人版的事实,而不是作什么秀。
十二
青蟹上市时,琴琴第一时间反应,寄了肥美的蟹大人来。
青蟹的个头巨大,力气十足。一不小心,就从包装中逃了出来,甚至不惜以切断一只前臂做代价。尽管少了一只前臂,青蟹的表情,依然狰狞,慎重靠近。
属于青蟹的运命,从降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至被捕捉那天落锤成型。最终换做人们嘴巴里的享受,味蕾间的咂摸。
因为琴琴,才知道除了大闸蟹,更有青蟹,应了最恰当的时间入口,味道不是一般的美,远超阳澄湖。
比青蟹更美好的,是琴琴的心意,通过青蟹表达而已。
十三
吃过排骨,吃过饺子,却没吃过排骨饺子,相信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都同之前的咱一样。
但是自从那天,亲自参与了排骨饺子的制作过程且亲身品尝之后,确实可以用排骨来包饺子,确实没硌疼牙齿一事,是真真切切地坐实了。
排骨饺子的创意来自赤峰,据说赤峰的猪肉档前,只要买家说是包饺子用,立马会请出专门的锯子,把排骨进行更细小块状的切割,包客人满意。毕竟深圳不是赤峰,强求不来,排骨的大小不甚满意,却也能用。
秘决还有好几处,比如排骨要提前腌制才能入味,豆瓣酱的作用不能忽略,大白菜则起到增加水份和解腻之用,但不用太多,一只饺子里放一片,刚刚好。
还有两处关键性问题:一为饺子烹熟的方式,是用蒸、煮还是煎?蒸显然最靠谱。二曰蒸多久?40分钟左右。当然了,老母猪的排骨慎用。
几乎是纯肉做成的饺子,入口,当真香得不得了。蒸饺,个头小不了,再香,吃几个也就饱了。却还是尽可能地,吃了再吃,吃的是家人在一起的热乎、热络劲儿。
十四
母亲节,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小女亲制的贺卡。
贺卡的制作,是神神秘秘的,越保密,越有意义。
制作一份贺卡,给母亲的节日,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可行性充足,表现力足够。画满了纸面的爱心,是回馈,是温暖,更是感动。
母亲,是多么神圣又伟大的事业,虽无师自通,却每一个母亲,都做得艰难。母亲节的设立,其实并不重要,但母亲节的告白,再直接、再赤裸,都不过份,都很重要。
六年时间,过得匆忙,却每分每秒,都留有印迹。对一个喜欢记录的母亲来说,尤其如此。亦因此,而感动常在。
十五
同城的姐妹,虽各有各的忙,却也时不时,聚聚。聚,总要吃,尽管不全是为了吃,但吃又必须成为载体。
随着时间的推进,家人已经基本上从老家转移到深圳,深圳的家人规模,超过了老家。
闯深圳的带头人,是五姐。一个人,带动一大家子的人,从我家的实例来说,女子并不弱,而是发奋,因而强大。
姐妹各有各的性格,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范畴中,发挥特长,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上钢上线来说,是旺夫。这一点,不全是自夸,基本上是事实,即成事实。熟悉我们家的人,也都认同,常常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听得多了,也就认同了,呵呵,且容咱在这一大早,再自恋一回。
十六
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比实际年份大的六姐,在2020岁尾,光荣退休,正式移居深圳,成为一名深圳人。
六姐性格果断,做事雷厉风行,麻利地,就把老家的房子和车子,都处理了。不贪恋固有环境的舒适安逸,对退休后的人生,做巨大改变和理智安排,是六姐的智慧所在,还有行动力,是标准的深圳人的节奏。
入伙那天,家人都到场了,一大桌子的好吃好喝,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
六姐的加入,最受益的,除了她女儿,更有咱这个小妹。亲姐,近在身边,家与家之间,相隔四公里,腿着走,一小时可达。而更近的,是心理上的依靠,对她、对咱,都如此。
“血缘”两个字,要靠年岁的增长,才能理解得更深更透。
十七
工作日,孩子们都上学了,常常和姐姐出去逛逛。有时候是真的需要为家中添置物品,有时候就只是想走走看看。
去了久不光临的东门,曾经的熟悉感觉还有,却因为远离现今生活的主调而冷了淡了。
去了大芬油画村,大把坚持画画的人,太多临摹的梵高星空和莫奈向日葵,正觉无趣,却走进了一家比较有特色的画廊。居中端坐的美女,来自西安,身材高大,面容姣好,气质非凡,竟是模特出身,转而做了画家。跨界与转身,让一个人的意志更坚定,精神世界更丰盈,人生也必圆满。
艺展中心,也去过几次,淘上一些实用且美观的日常用品,一点一点累积我们的家。
在生活了21年的城市中,跑路跑得多,发现按导航走,常常走错路,要么是导航反应慢,要么是没看懂。而遥想没有导航的那些年,怎么就更知道路怎么走呢,基本不会走错路。是进步还是退步,这话题太深太宽,个人理解不同,就不展开了。
十八
2020,是美丽异木棉的大年,十一前花就开了,一直开一直开,开了好几个月。
是盛开,一树树的浅粉,与季节的颜色,并不搭调;越来越蓝的天,却为花儿的绽放,助力美好。
每天接送衣襟,会经过农园路与红荔路的交叉口。四个方向,植有十几株美丽异木棉。车窗,后视镜,更是让这些花树的美丽色彩翻倍。
等红绿灯时,总是忍不住举起手机,把它们拍下来。理论上,同样的树,每天的变化不大,却总感觉每次入眼的,都是新鲜的、与众不同的美,美得超凡脱俗。
因为花儿,而美丽的心情,因为褒有,而庆幸,而感恩,而祝福。
十九
广东土生土长的朋友说,冬天要是一直不冷,不冻一冻,会感觉不舒服。其实知道广东人口中的冷,并不是真的冷,不下雪的冬天,冷不到哪儿去。冷,未必是统一的标准,或者说,各地的人们,各自有各自的标准。冬天回东北,一旦呼吸到冰冷的空气,心肺都感觉舒畅,冻一冻,确实顺溜许多。
时间已经进入12月,气温依然保持在26度以上,白天甚至可达29度,简直就是不给广东人面子。
稍忙活点,就发汗。
东北的冬天,人们是要围坐在温暖的室内,吃冻梨的,身为土生土长在东北的东北人,冰箱里存着冻梨,说来并不奇怪。虽然气温远不及北方,但将冻梨做为冬日的必备,在不是冬天的冬天,等着一只冻梨解冻,再慢慢细细地啃的心情,无疑是舒缓的,解馋、解热。
有时,有冷空气来,气温降到20度以下,会觉得冷,尤其是室内。室外有阳光,反而暖和。
广东的冬天,真的冷起来,感受确实是比东北冷。东北室外冷,怕冷,就躲在屋里不出去好了;而广东是室外冷,室内更冷,越宅,越冷。
午时,气温升到19度, 阳光停在阳台上。目光,常常跟着阳光驻留,为冬日里的温暖与美丽色彩。
二十
既然已经成功入冬,该准备过年了。
屋子已经收拾妥当,桌椅碗筷备齐,酒也泡上,就等着过年了。
2021年春节,咱家是主办方。初步统计了一下,50人不止。50多口人,集于一间屋子里过年,届时盛况,无从想像。
有六个姐姐和所有的家人参与,帮忙,事情其实没多大,谈不上慌张,尽所能准备就好。相信2021年的春节,一定与以往不同。
且期待着。
一直是您的粉丝,写的真好!也想买你们家五常大米,需要地址。
感谢信任啦
可加我微信,908064556
这一年如此美好又忙碌
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