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广州见一个人,说住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附近,所以驱车直奔那里而去。
广深高速,永远这般繁忙,随时都会塞车。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往来车辆如此频繁,若有一条传输带就好了,车子只需开到传输带上,就像沙包一样,悠的一下就丢到了目的地,那会节省多少时间和汽油啊。
又有好一阵子没来广州了,每次来都感觉新鲜好奇。发现原本灰灰的高架桥下种植了好多绿色的藤蔓,生命力超级顽强的它们,把拥挤的道路打扮出了绿野仙踪的味道来。
绿色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雨中更显得娇艳。
路上不时出现一块纪念碑,大红的“碧雪丹心”四个字,将那段被雪腥味充斥的历史,硬生生地拉扯进现实中来。
钢筋水泥密不透风的城市里,竟还有这些存在,又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州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喻培伦等86人(一说100余人)英勇牺牲。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比喻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墓园始建于1912年,至1921年烈士墓和纪功坊先后落成,镌于墓坊上的“浩气长存”四字大字是孙中山的手书。公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入门是长200米的宽敞的墓道,主干道两旁苍松翠柏排列有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
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居于墓台当中,墓旁孙中山先生的手植树依然苍劲挺拔。
七十二烈士之墓后面的记功碑上,刻有历史缘由和烈士英名,顶部是高举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
支撑自由神像的方碑上,刻的是世界各地的国民党组织,还真是遍布全球啊,很有歌功颂德的意思哦。
纪念园内除了72烈士之墓外,还有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被孙中山称“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以及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等。
人的活没缘由,人的死却各得其所。如此名垂千古,死便是重,便是意义。
烈士墓园占地不小,植被苍翠,刚好赶上雨后,原本应是炎炎夏日,这一刻却是清凉无比。有情侣坐在椅上谈情说爱,这胆量还真是值得称赞的,或者说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邪念。
墓园很大,小小地转了一部分,约定的见面时间到了,快步离去。
墓园的对面是一处文化广场,约定的见面地点就在那里。不想见到的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年轻不要紧,谁都从年轻时走过。不想还是个非常不守时的人,时间是早上就约好的,地点是他的主场,却足足迟了一个半小时才现身。因为讨厌不守时的人,所以要尽量做个守时的人。
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道理永远是这个道理。
【手机拍摄于201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