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浙江桂花飘香】丽水 松阳 三都古村 之 杨家堂篇

0

   D5,2020年10月5日,走进松阳,揭开丽水真面目,徜徉三都古村落之杨家堂、上田、酉田、松庄,住牛栏改造的民宿,浸入式体验乡野的纯真自然

    行程第五天,10月5日早,我们在浙江丽水古堰画乡附近的民宿。不大的一方庭院,临街,却也收拾得小有情调。
    一向没有睡懒觉习惯的一家人,照例早起,收拾齐整,把行李搬下楼,装进车里。

    厨房里,早餐已经备齐,米粥咸菜样数不少。
    必须点赞的,是老板娘自己蒸的包子。面发得一般,馅却调得不错,放了很多种食材,虽不是家里习惯用的,却也吃出了家常口味,与速冻的工厂食品有明显的不同。

    放下碗筷,辞别民宿老板,直奔松阳方向。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样板,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的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即出自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
    定位了网红的杨家堂村,车程一小时。
    很快就看到古村的标志,竟然被吓一大跳,看来我们是跌入了古村堆里了。三都是松阳县的下辖乡,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有18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列在景区标志牌上的,就有14个,看来我们是来对地方了。
    最怕选择了,还好出发前已经确定了杨家堂,不然真是无从选择。

    车子开至杨家堂村外,有村民指引,把车子停在停车场。再换乘专门的穿梭中巴,去到村里参观。
    所有的游客,都是一样的待遇。所以尽管小雨浠沥,气温骤降,都只能自行找办法克服、解决。快速从行李箱中翻出外套,穿暖了,才有底气进村。
     到了村口,下了车子,发现我们正站在高处,而有着“金色布达拉宫”之称的杨家堂村,就那么直接了当没经任何铺垫地,呈现在了眼前。
     这份相遇的喜,来得太过突然,让眼神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放才好。

 
    24-70镜头不够用,换手机广角来拍古村全貌,更得手一些。
    杨村子坐东朝西,根据五龙抢珠的地形设计,位于对面山、屏风山、祖坟山、大山脚、上山头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环形山凹坡地中,一条小溪自东而西环绕村落,形成玉带绕村的格局,风水布局相当明显。
    虽不懂风水,却不防碍看别人布好的风水。讲究的设计,一定是考虑了风水的,让外行看了,也是各种舒服。

    据记载,杨家堂村建于1655年前后,据今至少有360年的历史。
    最早定居到杨家堂的人,名宋显昆,来自京兆,时间是清朝顺治12年。据松阳县志讲: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至于为什么不是宋家堂而是杨家堂,一时还不得解。

    不经商量就闯入镜头的那只狗,难倒也像咱一样有疑问不成?

 

    杨家堂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鳞次栉比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古建筑和一层层翘首相对的马头墙,让从都市中抽身飞来的人们,看得新奇,看也看不够。

    杨家堂的建筑中,当然也包括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门窗雕花等等工艺,都是平常生活中不得见的元素。

     顶着细雨,展开村中慢行。
     被圈在屋子里的鸡,也想去外面溜达溜达。

     对杨家堂,《国家地理》如此美誉:土黄色的外墙与郁郁葱葱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阳光洒落,给村庄镀上一层金色。
     雨天,在一组组浅黄色土墙筑成的黑瓦屋顶房子间穿行,虽欠缺金色,但湿哒哒的绿,却让村子显得异常安静。在这里,时间的生长是缓慢的,所有的屋子都成了浑然天成的整体,它们的墙,它们的瓦,它们的木构件,它们的道路,于安静的时间深处呈现出来,其质朴而古老的气息,于彻头彻尾的淳朴中,夹着无穷的力量,向时空的深处伸展、延长,没有尽头。
     一个小姑娘,一把伞,也是力量,更是雨天的温暖。

 
    眼中的杨家堂村,只需一眼,就能让感受人到她的温度,来自人间烟火,真实、淳朴。

    杨家堂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地无三尺平。
    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虽未行至观景台,却也将村庄的概况看得七七八八。
 

    烟雨迷蒙间,近处的黄墙黛瓦与远处的黛山墨色深吟浅唱,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松阳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自古就有“桃花源”的美誉,田园风光优美,县域中的古村落、古桥、古树、黄墙、黑瓦等等,都是画家们作品里取之不尽的源泉。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致力于打造“国际艺术创作交流胜地”,通过艺术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老屋活化利用的有机融合,实施了“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 张明老师正是松阳“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的 首批代表,入驻了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并以松阳村落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张明何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历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副院长,上海视觉美术馆馆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等等头衔,听着都不小,却不如眼中的画,来得真切:

    这些画,陈列在一间无人看守也无人光顾的老屋中。
    屋里是张明老师绘于纸上的画,屋外是高低错落的古民居自然构筑的画,都是一样的让人喜欢。

     开放在古村中的花,韵味都与别处不同。仿佛花香都和时间一样,多了一层沉淀、多种解读。

    “花浮云海外,养心山水间”、“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 时间从来就是一片迷雾,再美妙的诗句,都源于这一屋、一菜地的真实田园吧。

    除了村口的三棵大樟树,杨家堂村的柿子树也不少。这里的柿子不是扁圆而是偏于长条形的,青绿尚未完全褪去,但是距离它们的真正成熟,也为期不远,还是留给期待吧。

    雨天,留在屋中做些杂事,是村民的日常。
    竹子,在那人的手中,轻轻松松就变成了想要的大小、形状,实在是神奇。

    路过一间屋,显然是民宿。在松阳,民宿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是为了民宿 而来。只是,咱是后知知觉,长假其间,不提早预订,是没有位的。
    杨家堂的这间,名为“乡宿”。外观看不出它与别的老屋,有什么不同,内里却是经过精心设计与改造过的。

    我们走进来,是想歇歇脚,暖暖身。

    点了咖啡与茶,都是热的。

   
    一边等热饮来,一边读书、画画、端详、拍照,各得其所。

     堂主现身,姓萧,衣袂、长发飘飘,是个性格爽快的西北姑娘。
     对我们关于游玩路线的询问,堂主答了又答,怕我们记不住,索性写在了纸上。手写且私人订制版的松阳三日游攻略,就此出炉,绝对新鲜,细化到每餐吃什么、每天住哪里。
    手中刚好持着一份关于“桃野”的宣传资料,萧堂主马上通过私人关系去沟通,还真的打听到有一间刚刚被客人退订的房,我们可以接手,还可以打个友情折。
    不过是为了喝杯热饮,收获却如此巨大、体贴,完全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的节奏,幸福的感觉,来得突然,来得猛烈。

    门口合影留念,依依挥别,路上的朋友。

    很希望雨停,雨却固执、坚持。
    杨家堂的美好,更多的,留在雨中的一杯热茶里。
    离开乡宿,也就离开了杨家堂。
    回到村口去坐接驳车,发现队伍排得老长,毕竟是十一长假期间,游客量大,运力有限。通往村中的路,是极窄的,只容一车通过。接驳车有经验,开到固定的位置就会主动停下来,等待对面一定会驶来的车,而不是两车相遇后再错车。
    一边排队等车,一边搜罗些好吃的。衣襟选的,是梅干菜的粽子,小小个的一只,是村民自己包的。衣襟吃得很快,很香,连连称赞。能得到衣襟肯定的食物,一定是真的美食,只是咱一口都没机会尝,全进了衣襟的肚子了。

   装在筐里的柿子,2块钱一斤。挑了几枚青的,摸上去很硬,准备带回深圳,放米箱里捂熟了再吃,估计味道能不错。

    还有一个摊上卖的是“八宝灯盏盘”。
    看工艺流程,小有复杂。先是用勺子臽少许调稀的面糊,加入带有胡萝卜丝、咸菜丝等八宝菜原料,压实,再复以面糊浇淋,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时取出。 
    饭点了,村里没发现饭店,游客大多腹中空空,个个都盯着油锅里的美味,完全是不够卖的节奏,一盏难求,还要盯着接驳车,都不能错过。

     终于等来了车子,上了车,车子却停在原地,并不开动,司机也不见了踪影。
     有知情人士通报,说司机集体吃午饭去了,把几辆车子都丢在了村口。果然,等到司机们吃完午饭,才离开杨家堂,回到停车场,换回我们自己的车子。
      按萧堂主给的秘籍,接下来,我们要去5公里外的上田村吃午饭。村间的道路,肠子一样弯弯绕着,带我们向着午饭的方向,前行。
      转角处遇到一处观景台,透过柿子树的眼,是漫山的梯田,也是茶田,从上到下,深深浅浅地绿着。还有什么色彩,比眼前的这些,更美好吗?
 

阅读(3,433)  评论(4)

“【十月,浙江桂花飘香】丽水 松阳 三都古村 之 杨家堂篇”的4个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