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m镜头下的端午】潮州半日,浸闻来自远古的丝缕气息

0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昨晚做功课,发现潮州的历史相当丰厚,可以参观的地方有很多,一时半会光顾不过来。
    所以潮州的清晨,早早吃早餐,早早离开酒店。
    抵达的第一个景区,冲着的,是它的四个A,名为淡浮院。
    介绍里说,坐落在砚峰山麓,颇具古色古香风韵的淡浮院,坐东面西,依山傍水,朝迎晨曦晚待落霞,前面是碧绿的夏湖,砚峰拱日,风景尤佳。我们最先选这里参观,除了四A的名头,还有山水的原因,首先,小衣襟就很开心。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潮州淡浮文物收藏院秉承弘扬中华文化,沟通两岸关系,促进中泰文化交流的宗旨,由泰国春府博他耶(钦赐)淡浮院院长郭丰源先生倡议,众多海内外俊彦热烈响应捐资建设的一座开放式收藏院。郭丰源先生早年在泰国把钦赐的花园建成“华厦文物博览淡浮院”,晚年又不忘“天下华人盼一统” 的宗旨,带头捐资倡建潮州淡浮分院。
    只是走到门口,感觉不太对,似乎看不到里面有什么内容。门票每人40,且没有税务章。
    但是既然已经来了 ,就没有不进去的道理不是?常常,我们就是被这样的观念所绑架。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买了门票,进得院内。
    见大石头上写着“淡浮院”三个大字,想要拍照留念,小衣襟说她先来,于是放心地交付手机。至于如何使用照相机,小衣襟是知道的,所以此时只需要做好模特的份内事就好。
    事后发现,小衣襟选择的是1:1比例的构图,人物和石头都有吸入镜头,且相对端正。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然后请路人甲帮忙拍多一张,觉得还是小衣襟的机位更恰当。【50mm镜头下的端午】潮州半日,浸闻来自远古的气息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有一侧名为砚峰书院,内有黄苗子、饶宗颐等名家题字。
    据说这里也是一处讲堂,常常举办中华文化讲座和培训,亦可供贵客下榻,有从城市回归自然,从繁华归于宁静,享受山清水秀之静美之感。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至于是不是像资料里说的那样,咱不知道。
    卧在树下的那只猫,大概是知道的。若论起时光静好,人常常比不过猫。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立于水边的小象也是知道的,守着岁月,波澜不惊。
    是啊,小衣襟会一天天长大,它们却不会变老。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然后我们看到一座耸立的大石牌坊,属三门歇山顶建筑,高10多米,气势恢宏磅礴。
    正中题写“东粤菁华”,两侧分别书有“金声”和“玉振”,都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手书。【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从牌坊到正殿是三进石阶,院内的花圃间,簇拥着石雕的麒麟、青狮、盘龙及铁牛等吉祥物。 
    小衣襟喜欢牛,也认识那个牛字,便跑上前去摸一摸。自从出行的脚步中多了一个小衣襟,镜头便一直追着她,若没有小衣襟在身边,简直就不知道要拍些什么。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小衣襟刚刚认识了龙,大龙,但凡见到,都会仔仔细细地看了再看,还会做出被惊吓状。
    不过这一回,因为下面有可爱的小鱼接着,所以小衣襟感觉很宽慰。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接近正殿建筑,重檐出阁,琉璃飞瓦,四根玫瑰红的花岗石柱,稳重庄严,巍峨瑰丽。
    正中匾额上的“澹浮院”三个流金大字,是清朝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所书。【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说来说去,这个淡浮院到底哪里才是精华呢?大概是殿内藏着的儒道释各派文化的代表文物吧,只是我们似乎什么也没看到。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真的,这每人40元的门票,只是让我们进到院里走了一走看了几看,爬了几级台阶,而已,而已。
    还不如白日的影子来得真切。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出得院门,回头再看,国家AAAA景区的字样依然醒目,真不知道是怎么申办下来的。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经过这一折腾,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了,那就是看真正的古的东西。
    车子驶向广济桥方向,远远地,就看到了横跨在韩江之上的它。做为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津,位于潮州市古城东门之外,联结东西两岸。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其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为“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了加固维修,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全面维修,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之后,成了现在我们眼中的样子。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分为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
    离我们的位置比较近的东边梁桥长一些,有12个桥墩和一座桥台,12个桥孔;西边梁桥有8个桥墩,7个桥孔;中间的浮桥由18只木船连接而成。
    桥墩有二种造型,一种是六边型的船型墩,一种是五边型的半船型墩。所有的桥墩上游都做成了尖型,可以有效地分解径流的冲击力。
    建在桥墩上的桥亭,全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形态多种多样,空间大小不一。30个桥亭中,有12个是殿式阁,18个是杂式亭台。殿式阁为东西向,横跨桥面,一阁独占一墩,屋顶以歇山、硬山和悬山等形式为主,规矩平稳威严,有如大殿,故称殿式阁。杂式亭台二亭合占一墩,分立大桥中轴线南北二侧。亭台多依地势而立,各具形态,屋顶为杂式攒尖,形式多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扇面等等。
    广济桥每跨均架有四条巨大的石梁,最大的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约50吨;最小的长约12米,宽1米,厚0.8米。
    浮桥由十八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船长14m宽3.6m,船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浮桥桥面宽5m,桥面二侧各有一段长约5m的船体。浮桥二端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矶头墩各有一段石阶梯供行人上下浮桥。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二边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
    做为旅游观光点,从桥上来回一次的门票钱是40元。看着人流蚂蚁一般在桥上穿梭,我们的兴趣完全没有,远远地拍照留念,足够了。
    就风景来说,做为潮州八景的广济桥,的确够格。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正值木棉絮飘飞的季节,走到哪儿,它们跟到哪儿。
    对这些棉絮,倒并不觉得厌烦,只是觉得若能收集起来做衣做枕,会更环保,物尽其用。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潮州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在我们停车拍广济桥的位置,道路的另一侧,它就是著名的韩文公祠。
    韩文公,韩愈是也。
    历史上,国内建有祭祀和纪念韩愈的庙宇主要有三处,一是韩愈的家乡河南孟州,一是韩愈曾任刺史的广东潮州,再有就是与韩愈的郡望“名同而地异”的河北昌黎。
    潮州的这一处韩文公祠,简称韩祠,约建于公元999年,距今已千年有余,是中国现存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最初的建设者,还是写下了“海滨邹鲁”四个字的那个潮州通判陈尧佐,初衷应该是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吧。苏轼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记》,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
    韩文公祠石牌坊,位于韩祠正门石甬道的起端,为四柱三间式白石坊。坊文“韩文公祠”四个大字系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手书。站在坊前放眼望去,韩祠的青绿色藏于青山绿叶之间,给人以清淡端肃的感觉。
    做好了买门票的准备,不想却是免费的,只要出示本人身份证便可免费入内参观。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做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的韩文公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的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36块,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从课本里,我们学了不少韩愈的文字,却不知他还有下放到潮州的这一段经历。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而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才被改贬为潮州刺史,当时的韩愈已经51岁了。按当年的人均寿命来说,51岁已经离死不远了。在赴任途中,对前来送行的侄儿,韩愈留下了遗书般的诗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代的潮州是一处相对荒凉偏僻的蛮烟瘴地,是惩罚罪臣的流放场所,光是付任的路途就走了100多天,韩愈12岁的女儿为此病死途中。
    政治前途眼看已成泡影,挫折带来的家庭不幸,也一齐降临到这个已知天命的封建官员身上。在这样一种凄凉的心境下,和这样一个远离京师的荒蛮之地,我们还能指望韩愈在漩涡中造福一方吗?而韩愈还能期望让封建君主看到自己的斐然政绩吗?还是置身世外,度过一个平安、坦然的晚年呢?
    而韩愈之所以比其他历代入潮官员尤值称颂,不是因为其他官员毫无建树,而最重要的是韩愈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以戴罪之身,顺应历史潮流,弃个人切肤之痛于不顾,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了岭南,把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付诸于实实在在的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去,延师兴学、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等等,言传身教,对潮州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史无前例的拉动作用。因为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所以才会被潮人奉为神,潮人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韩愈积极入世的精神更是影响了其身后潮州千年文化,促进潮州爱国爱家、勤劳善良、艰苦奋斗的淳朴民风的形成,受到历代的景仰和后世的标榜,以至潮州江山易姓为韩。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韩文公祠的建筑古朴典雅,在祠址的选择和整个建筑布局上,尤为成功。

    屋顶之上挺立的两株木棉树,正飘着棉絮。场景不由得切换到木棉花开的季节,满树红花之下的庙宇,又会是如何的成诗入画呢?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公祠的身后,倚着千年韩江水,永济桥横跨其上。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正殿中央塑有韩愈像,两旁塑侍从张千、李万。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祠内石柱镌刻对联若干,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其中有幅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不可否认,历史不会因人而改变,但人对历史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种精神乃至一种文化会因着人的传承而百世未衰。在潮州文化发展史上,韩愈确实有过独特的不可低估的贡献,江山易姓为韩的事实就是韩愈在潮人心中崇高威望的最好证明。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一个人活到这个份上,确是千古流芳。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韩愈被贬潮州的八个月,是不是也和墙角放置的那棵发财树类似呢?旧的枝条都被砍去,嫩叶顶着阳光重生。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接下来我们想去开元寺。
    车子驶上跨韩江的桥,这时看到凤凰塔,不远不近地立于韩江东岸,而那里,原本是我们的车头方向。差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到底还是错过了。不过影像还是留了下来,也算是至此一游吧。
    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重修,石砖结构。400多年来,虽然凤凰塔的位置处于江水分流的要冲,地势险要,但屡经台风、洪水、地震的考验,依然昂然屹立。据说塔尖上有一个高3米、重 2万多斤的铁葫芦,为未能亲见而感觉小小的遗憾。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过了韩江,就到了潮州古城的地界之内。
     街巷拥堵不堪,车子走得相当吃力。好不容易挪到了开元寺,却被告知没有停车位。 一些生意人跑过来拉客,令人不快。
    于是车子未停,在外围,看见开元寺的阵势宏大,香火繁盛。但“旧”的感觉似乎缺失些,红墙琉璃瓦,都是崭新的,所以,不进也罢。
    但还是要来查一查与这家开元寺有关的资料:
    公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诏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于是便有了潮州的这一家,是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这座千年古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座寺院既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建筑艺术。
    开元寺一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这座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文革”期间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由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了全面维修,昔日风采重现,便是我们眼中所见。
    车子终于挪到了城墙脚下,找个地方停下来。下车就看到下水门城脚的饶宗颐学术馆,家长说竟然有这么好的地方,一定要进去看一看。只是可惜,像其他博物馆一样,周一闭馆,我们只能吃闭门羹了。
    饶宗颐,字固庵、伯濂,号选堂,1917年出生干潮州城的一个书香世家,是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先生的长子。他从小聪颖好学,16岁便续编《潮州艺文志》,20岁参与编纂民国时期的《潮州志》,是主修者之一。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笔耕不缀,学富五车,涉猎的学科主要有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金石)学、书画艺术等等。 
    饶宗颐懂得八种文字——包括相对于当地人也近乎是“天书”的巴比伦古文和印度古梵文,破译了世界级的学术难题,拥有世界多个国家语言的教授、研究员、院士等头衔,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讲学。1962年获法国儒莲汉学奖;1993年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学艺术勋章,被国际汉学界誉为“道夫先路的汉学大师”,“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季羡林教授语)。
    名城潮州既诞生了商界巨子李嘉诚,又出了个被誉为“北钱(钟书)南饶(宗颐)”学界泰斗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确实是潮州的骄傲。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看见很多人在下水门里进进出出,我们也跟在其后。
    下水门是古湖州的四大城门之一,穿出下水门,便是韩江了,直面永济桥景区。既然是景区,必然意味着有大把的旅游团,一只接一只的高音喇叭,说着几乎同样的话,吵得脑仁疼。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离下水门不远,便是广济门城楼。 

    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襟江控岳,护邑镇桥,为名城标志之一。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公元1931年)重修,恢复了明代风貌,为三层四檐木石结构,青瓦屋顶的宫殿式建筑。城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登楼四望,但见韩水北下,长桥卧波,远山如黛。如遇夏秋,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而下。时见江涛拍墩,时见浪花溅岸,画意诗情,殊足欣赏。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广济楼以其深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我们只是在城楼脚下,看看热闹,然后从城门洞内经过,穿回到古潮州的城区。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城门洞内的石制水匣门,几人高,又厚又重。如何控制匣起匣落,还真的是考验古人的技术能力。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广济门内的潮州古城,就刻画在地面上的青石板上。
   人、三轮车甚至汽车都可以从上面碾过,也算是匠人们用心的作品吧,能经受多久如此的重压呢?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广济门正对面的巷子,便是牌坊街了。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了众多牌坊。对那些城乡间在节义、功德、科第等方面有着突出成就的人,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也是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的主旋律使然。
    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
    潮城的牌坊中,除“宫保尚书坊”和“六贤坊”为木结构、“世旌节孝坊”和倒塌后重建的“秋台坊”为砖砌外,其余均为石结构。它们“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镂雕之‘双龙戏珠’或‘龙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插柱础,潮人俗称为亭”。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由于历史上自然与人为的因素,至1949年10月潮州城解放时,还存有39座牌坊,其中太平路19座,义安路3座,其他街巷13座,金山、韩山4座。因年久失修,这些牌坊出现松动和伤损现在,加之内容又属“为封建士大夫歌功颂德”,因此一次偶发的突然事故,导致整个牌坊群的毁灭。
    事情的发生大概是这样的:1950年12月17日下午,位于下水门街口的“百岁乡宾坊”突然倒塌,压死了路过的邮政工人许焕坤,于是19日潮安县城关镇首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召集各界人士讨论,通过了拆除全城牌坊,并成立了“拆卸废亭委员会”,报经潮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城关镇人民政府上报县政府的城民字第520号文中陈列的理由有三:一是“有阻碍交通”;二是“年久失修,废坠堪虞;三是“在防空时期,更有拆除必要”。事实上,还有影响商家经营和“封建内容”等内在因素,因此尽管有开明人士刘逸少提出保存少数有价值的牌坊或搬迁,但都没有被采纳。于是几个月时间,全潮州城的39座牌坊被拆除了36座,只剩下了“岳伯”、“省郎”、“忠节”3座幸免。
    所幸的是,拆除前均留下照片并对坊刻文字作了实录,拆除后部分构件由有关单位予以收藏,散失于各处的,其后陆续也有部分构件得到回收。到了文革期间,“岳伯”、“省郎”2座牌坊也难逃厄运,于是潮州所有的牌坊中,只存下位于北马路二柱一门的“忠节坊”。
    所以,展现在我们眼中的牌坊街,一定是后修的,出自现代人的手笔。修复工程启动于2006年,所以古韵不再,倒是旅游景的概念打造得浓浓的。那些商铺,出售的大抵是潮汕人民喜欢的用品和食物吧,兴趣完全没有,所以也是略过。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还想去驸马府看一看,车子驶进越来越狭窄的小巷,倒是当地人的生活气息,更加吸引我们的注意。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把车子停下来,然后步行去往驸马府。
    很多人选择乘坐三轮车前来,狭窄的小巷,刚好容三轮车通过。于是步行的我们倒成了碍事之物,一路走,一路保持着侧身位,把空间留给三轮车通过。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许驸马府是“潮州八贤”之一的许申(陈尧佐的学生)之孙许珏的府第,许珏因娶宋太宗的曾孙女德安县主,故其宅地便有了驸马府之名。
    许驸马府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在苏东坡提到潮州瓦屋的时候,潮州现存最早的“府第式”民居——许驸马府已经兴建了。驸马府建成之后历代虽都有维修,但至今仍保留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和形制,被专家们誉为“全国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参观门票20元,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进来之后首先看到公主和驸马,立于一侧恭迎。于是小衣襟摄影师又出场了,拍得作品若干,果然出手不凡。还在小衣襟摄影师的指导之下进行了位置互换,妈妈成了驸马,爸爸缩身成为公主,博彼此一乐。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许驸马府占地约24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面宽42米,进深47米,主体为三进五间,首进与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为九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上厅的后面有横贯全宅的后院,主体为三进与插山厅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其设置之独特之处在于独厅、独院、独天井。
    差不多一千年之后的现在,驸马府中一口名为“如意”的水井,依然水质清冽甘甜,附近人家都喜欢到这里提水冲茶饮用,有时水厂停水检修期间,前来提水的居民还得轮候排队呢。以游客的身份前来体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把井水灌进桶里。家长小时候没少干这活,此时倒是很乐意做示范,傲骄感爆棚。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许驸马府全宅木屋架概为近于穿斗之穿插屋架,并立于条状连续石地梁——地袱上。墙体为板筑夯灰和青砖条浆砌,后座正厅东侧二面墙壁仍保留着桃红色的竹编灰壁。整座府第屋面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正脊两端从山尖伸出石质鳌尖,垂脊头开嘴甚长,体现了古朴大方、结构严谨的宋代建筑风格。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许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后来繁衍到了粤东各地,大约600年前,有一支向南迁至韩江出海口即今汕头沟南的许地,在此繁殖五代之后,出了一个叫许拜庭的,跑到广州做起了盐商,赚了大钱,遂在高第街定居。高第街许氏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在清末民初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一下子出了许应睽、许崇智、许崇清、许广平等历史名人。
    从潮州迁至揭阳登岗许厝的一支,也以亦儒亦商、诗人辈出而闻名。甲午战争后,祖籍揭阳的台湾著名爱国志士和文学家许南英一家,因在台湾遭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曾应登岗许氏兄弟子荣子明之邀,携家在此避难数年。当时许南英之子许地山年仅三岁,后来许地山在《我的童年》中多次回忆起这段生活,著名的《落花生》一文就仿佛有潮州农家生活的影子。

     真正从古时延传下来的地板砖,被镶嵌在玻璃板下面。而小衣襟这时候突然就不怕踩着玻璃了,而且还要在上面走上几个来回,把主人家存放棺材的那块地儿,当成了T台。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驸马府里还有“出花园”等当地民俗,以及“四点金”、“三壁连”等古制府第的介绍,咱也不太懂,就看个热闹。

    出了驸马府,小巷口有一家鲜果店,坐下来歇息,顺便点了一份炒酸奶。之前还真不知道什么是炒酸奶,近前细看,原来是把酸奶沷在加冷的平板上,用铲子翻炒的同时,加入水果切碎。小老板的两只手上下左右翻飞,看得眼花,手臂都跟着发。
    做个小生意也并不容易,若手脚笨拙、体力不支者,还真的当不了炒酸奶店的老板。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炒到最后,液体的酸奶成了固体,用铲子边铲边成了卷,然后装杯,再淋上巧克力酱等做装饰,看上去真心不错,主要是劳动者的劳动令人尊敬。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小衣襟却对炒酸奶完全不感冒,只想喝光那杯水果汁。
    那时,街边、树下,曾有小衣襟,来过。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小店门口挂着一盆佛珠吊兰,也叫情人泪,长势实在是令人喜爱的。家中也有一盘,像发育不良般的,尖端发白且弱小,远没这盆好看。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凉快下来,就想离开潮州了。小长假虽然才过到第二天,但家里的舒适让三个人的目标不约而同。
    车子从潮州西湖前经过,貌似看上去真有西湖的风韵。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已经是午时了,想吃饱了再赶路。
    湖州牛肉可是有名的,包括牛杂店都看到有好多家,只是要兼顾小衣襟的口味。转到了城边都没找到中意的饭店,内急之下,走进一家石磨肠粉店。随便点了些吃的,发现口感相当不错。
    这是潮州留给我们的最后惊喜。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然后离开潮州,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路面一直是三车道甚至以上,没什么车子,跑得很爽的说。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小衣襟把自己哄着在了安全座椅里,然后差不多睡了一路。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进了深圳市之后,车子一下子变得多起来,虽然也是走的高速、快速路,但挤身于车流中,车速还是快不起来。但因为已经到了家门口,所以整体感觉还是顺畅的。
   350公里左右的路程,跑了大概4个小时。
   然后晚饭,我们就吃上了自己动手现包的饺子,是小衣襟要求的玉米馅。之前曾一度只吃饺子皮的小衣襟,竟然连皮带馅吃了六只饺子,还吞下了半大碗小米粥。
    还是家里最舒适,这是2017年端午小长假之后的又一次定论。
【50mm镜头下的端午】 - 小鱼滋味 - 小鱼滋味
 
 
 

 

阅读(2,800)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