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 珠海】 周末遛娃 之 会同古镇 & 梅溪牌坊

0

    暖冬里的周末,总想着去哪儿跑跑,以遛娃的名义。
    最近几年,周边跑得极少,动力明显不足。而这,似乎不是咱的性格。革命的激情要时时有,斗志需要重燃。
    出门与宅居,总可以有很多种理由。
    号令一出,家人积极响应,出游的心情,均蠢蠢蛰伏,需要一个出口,总得有人冲在前面。
    去哪儿的问题,还真的是问题。挑来选去,方向定在了古镇风格,车程两小时以内。
    周末一早,按约定的时间,分兵三路,奔向会同村,具体方位是珠海市唐家湾。
    村外的停车场集合,人马到齐后,就向村子里杀将过去。
    教育先行,地点,还是要先和孩子们交待一下的。

    路边摆摊的大妈,却没那么友善,小衣襟不过是摸了摸大萝卜,就被其吆喝了好多声,直到我们远去,才听不见。

    前面一条塘
    二闸围一乡
    一间祠堂三塔上
    左边文阁似牌坊
    右边瓦瑶真排场
    花儿果子喷鼻香
    人人行过都旺相
    真系会同村仔好村场

    循着如上一首称赞会同村的当地民谣,对会同村的,正式开始了。
    1732年(雍正壬子年),莫与京(号会同)出资购得了此地。莫与京乃汉族人,生于康熙年间,原广西藤县今怀集人,“康熙二十一年贡,官南宁训导富川教谕,从七品”。莫与京在此建村后,请原来与其同村的鲍、谭两姓乡人一起迁居于此,对不能负担“版筑之费”的人家 ,莫与京“罄其资助之”。乡人感其高义,遂以其号名会同做了村名。
    所以莫氏宗祠的出现,更是顺理成章。

   娃们的入场,让原本寂静的祠堂里,喧闹起来。
   莫氏大宗祠里陈列着从会同村走出去的各界名人,其中有叱咤商界的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莫仕扬家族,莫氏家族的后代子孙莫华钊,是李锦记的第三代传人,伟大的无限极公司创始人李文达先生的女婿,任香港李锦记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
    要说起莫氏的发家,基本上是从19世纪中叶清政府开放洋务之后,会同村民纷纷赴港澳、海外谋生。从1870年到1931年,会同村人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相继为英国在香港的最大商业机构太古洋行担当买办,前后长达61年。他们为太古洋行的船运业、制糖业、船舶工业、保险业和进出口贸易等产业积聚了雄厚的财富,同时也将1000多位族人乡亲带出乡门,造就了一支懂得西方经营之道的管理队伍,并由此在香港、广州、上海、福建等地创办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工商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推进作用。

    祠堂外面的弄巷,狭小,却足够装下孩子们的奔跑和笑声。
    三个娃,年龄跨度比较大,节奏很难一致,神似却可以追逐。

    会同村在整体布局上呈 “三街八巷”的结构,“三街”分别是村内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八巷”则是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自下而上顺山势连接三条主街。“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错,构成方正规矩的“棋盘式”空间组织架构。
    走在街上,望向巷子的深处,点点滴滴的小风景,是可以让被熟悉的城市圈久了的心情,生出诸多美妙来的。

    小花,顶着骄阳,更是让自己亮出万种风情来。

    会同村中的单体民居,在设计上更是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模数制设计手法,以传统民居正房加前院为核心,以增加左右书房和前后院落为变数,演变出满足各种家庭人口、代际增加和长幼尊卑次序的住宅,使得整个村落风貌即统一又富于变化,有着很强的韵律感。

    会同村的祠堂、民居建筑质量上乘,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梁架体系,抬梁、山墙承重混合使用,而在外檐处雕刻石柱代替木柱以避风雨潮气为当地特色,石梁托、雀替、牛腿的透空雕刻工艺非常高超,历史数百年风波,依然不失其风采。

    养在深院中的犬,身材逼人,气势却压低了,为的是拉近与小衣襟之间的距离。
  
   立在村口的炮楼,是会同村的代表建筑之一,在如今快速发展的年代里伫立,神话一般的存在。
 
    在此处,为遛娃群全体留下合影,势在必行。

    觅一处庭院,忍着卫生条件,吃了一顿乡村式午餐。
    小小的一圈之后,会同村的参观也就差不多了。原路往村外走,绿地边的一排建筑,中西合璧,禅院式园林,名为栖霞仙馆。栖霞仙馆的建筑年代是20世纪10年代,主人是莫仕扬的嫡孙莫咏如,身份是一个成功的买办。栖霞仙馆是莫咏如消暑度假、交朋结友的乡间会所,1922年,热心桑梓的莫咏如从香港购回了柴油发电机,安放在栖霞仙馆,为整个会同村供电,甚至每隔数月就特意从香港请来电影队在栖霞仙馆为乡人放映卓别林的电影。用电和放电影,都使得会同村成为了当时香山县的第一。
    所以,如今的栖霞仙馆中的一间,被僻为电影博物馆,高科技的互动环节,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强拉着才肯离开。

    栖霞仙馆的主体建筑我们身后的碉楼,它兼有中式碉楼的瞭望、守护、御敌功能,还兼顾了西式门楼的门卫功能,与两边其他建筑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建筑文化混合、杂处的风格 意境,为会同村平添了一道传奇色彩。

    吸引我们前来的,正是会同村的这些特点。
    会同村在聚落选址和村落规划上,凝结着人们崇尚自然的居住观念,栖霞仙馆、碉楼、祠堂以及村里格局齐整的清代民居,形成一组风貌完整的古建筑群,展示着近代岭南建筑的风貌特色。会同村院落式的民居布局,祠堂的重点雕饰和碉楼、闸门的运用,更是展现了近代香山地区的居住文化特征,成为珠海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的近代村庄。
    会同村不仅是以莫氏家族为代表的买办文化的物化缩影,也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兼容在村镇建设中的典例,凝聚着百余年来香山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是岭南近代史的活标本。
  
    时间还早,发现离会同村不远,就是梅溪牌坊,于是纷纷转了车头,很快,孩子们又集合了。

    游览梅溪牌坊前,必须先了解一个名为陈芳的人。
    陈芳,字国芬,珠海梅溪村人,1825年生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陈芳离家到香港、澳门等地学习经商,1849年,24岁的陈芳随伯父到檀香山经商,从商店学徒开始,后自立门户,经营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成为华侨中的第一位百万富翁,被誉为“商界王子”。
    1857年,防芳娶夏威夷国王的义妹朱丽亚为妻,被选为夏威夷的国会议员,1881年被清政府光绪皇帝钦命为中国驻夏威夷第一任领事,官居二品。
    1890年,65岁的陈芳返回故乡,落叶归根,在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中度过了晚年。1906年,陈芳在澳门逝世,葬回了故乡梅溪村。

    我们花了50元门票才得以入内的梅溪牌坊旅游区,占地12万平方米,包括梅溪牌坊广场区、陈芳故居区、陈家花园、墓园区和旅游服务中心。
    而以上说的种种,其精华,是梅溪牌坊,被视为中国第一牌坊。
    梅溪石牌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十七年(1891年)。现存3座,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领事陈芳及其父母造福桑梓而赐建的,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溪牌坊以纯花岗岩作材料,榫卯结构,庑殿顶,石斗拱,石阑额,石柱下置角柱石、须弥座,脊上立鸱吻、鳌鱼和火焰宝珠,雕刻花卉、瓜果、人物、瑞兽、暗八仙,镌刻“圣旨”、“急公好义”等字。梅溪牌坊集西方的装饰风格和传统的中国建筑结构为一体,中西合璧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的建筑力学应用,气势雄伟,浑然天成,是华南地区罕见的珍贵古建筑,堪称广东石建筑中的珍品,也是珠海“海派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孩子们眼里,它们更像一个舞台,可以任性地发挥洪荒之力,释放潇洒周末风。

    旅游区内,梅溪的村落、凉亭、古庙、故居以及桄榔树、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色相映生辉,融为一体,呈现出古朴的侨乡风情。

    梅溪大庙,是梅溪村民供奉佛祖,做法事的场所,当年香火旺盛,如今的存在,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

    一走一过,穿过古风。

    孩子们最是乐在其中,号令一出就起跑,东的东,西的西,都已尽力。

    要说吃力,肯定是小川了,人家才一岁半。
    因为用力过猛,摔了一跟头,自己爬起来,发现膝盖疼,弯腰摸摸,嘴里却蹦出一句“吓我一跳”。然后重复这四个字,十遍不止,还被自己逗得哈哈大笑,也让遛娃的人们,都跟着笑。
    的的确确是笑料。

    其实衣襟也闹了一出,屁股往树丛上坐,哗啦一下塌了下去,腰部的皮肤明显被划,却硬撑着笑,连说自己没事。

    倒是出门前特意带上的筐,真的成了孩子们解闷的良器,捡不完的叶子和落花,行路不止,拾捡不停。
      
     深深的筐,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丰满起来。

    落下的不新鲜,小衣襟还试着向活体出发。孩子中,最大的,总是主意更多,能力更强些。

    秋千的出现,让小衣襟的注意力瞬间斗转星移。

    也试图往上爬,却在缺乏根基的晃动中,功亏于溃。

    差不多是最后才现身的陈芳故居,也是要进去看看的。
    陈芳故居建于1891年-1896年,包括1座陈公祠,3座大屋,一座洋楼和一座花厅,建筑面积2千多平方米。门前、屋巷以石板,青砖铺设,种有白玉兰、九里香等百年以上的珍贵花木;周围筑砖墙,东西两角设置哨楼,组成了一组陈氏家庭庄园工匠风格的建筑群。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具有突出的岭南风格,也结合了西方文化和中国建筑传统。
    总结陈芳的个人成就,分成商业、政治与慈善三个方面:R·J·巴克尔在《檀香山,1870》一书中,把陈芳主持经营的干货公司和通用商业公司一起排入前八位的大公司之列。在华人普遍做为“猪仔”的年代,陈芳是首先进入夏威夷贵族社会的中国人,夏威夷卡瓦卡努国王是他的妹婿,这位国王曾在陈芳的资助下出访中国,拜会过李鸿章,陈芳最终成为中国首位驻夏威夷华人商董,二品领事。晚年的陈芳回到家乡珠海后,乐善好施,泽被乡民,获得光绪帝的嘉奖,并赐圣旨牌坊——梅溪牌坊。
    陈芳这个传奇人物所具有的符号价值与现代意义,正在被积极地思索与发掘。广东人自主地走入近代史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激进的革命精神,二是发达的商业文明。而在现在的和平建设时期,后者在提升综合国力、增进稳定团结等方面有特别的作用。有一部40集的电视剧,就是以陈芳为题材的。
    陈芳的传奇,其实首先是由外国人书写的。1909年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他的《夏威夷故事》中讲述了夏威夷华人富商陈芳的故事。时隔数年,另一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作家马克·吐温也用几乎同出一辙的尊敬语气把陈芳记入了他的七篇报道之中,后来结集成《发自夏威夷的信札》发行。1964年美国百老汇上演了一出名为《13个女儿》的歌舞剧,讲述在一个庞大的华商富豪家庭,父亲是如何为自己的13个华洋混血女儿一一找到如意郎君的故事。因为情节独特生动,直到1993年此剧还在百老汇上演,而这出歌舞剧的主人公就是陈芳。1976年,美国纪念建国200周年评选百位对美国最有影响的外籍人士,陈芳和王安、基辛格等人并列其中。
  陈芳在海外的号召力至今还可以找到旁证:如果一个珠海人在夏威夷著名的THEHUNGRY LION (饥饿之狮)饭店吃饭时声明自己是陈芳的同乡,很可能得到一份印有“百万富翁陈芳创业简史”的菜单,并受到热情老板的免费招待,因为这个饭店就盖在陈芳居住了20年之久的豪华住宅——努阿努别墅原址之上。
    背着历史前行,因为我们是有根的中国人。

 
    小衣襟的游览方式,是各种动,怕就怕没事做。

    提着大半筐的叶与花,小衣襟的收获,最是满。
 
    既然到了珠海,渔女又怎能错过?
    距离并不远,路修得不错,风景也是极好的,就是车子停不下来,只能边走边看。心急,到底还是靠边停了车,跑下去拍个照,眼见着警察跟过来,迅速回到车上,离开。
    想知道珠海政府在此方面,是否会有后续作为,不游客提供方便。

    接着,就回程了。
    若不是天气预报说第二日有雨,我们应该是住在珠海的。 
    两个小时的狂奔之后,车子纷纷定位到白石洲,天已经黑透了。想吃的那家猪肚鸡,爆满,只能挑一间最是冷清的湖北农家店。饱餐之后的小衣襟,依然能吃下两只蛋挞,而不适合重口味的小川,甘心在一边干看着。

    遛娃一日,内容不少,慢慢消化。

阅读(3,330)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