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的一天,被网易图片博客中的一篇文所吸引,他的作者是木子弓长,博文的链接如下:http://blog.163.com/like_zbf/blog/static/130523073201312521946685/ 。其实那天的网易博客图片中是做了一个关于春花的专题的,入围的有五、六个博友上传的博文,其中包括北京的玉兰、无锡的樱花、长沙的梅花,而这篇博文的亮点在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的黄花风铃木。
我不知道看到这篇博文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心情激荡,恨不能马上插上翅膀,飞到三乡去,谁叫咱离中山不远呢。
终于等到了周末,带着家人若干,奔赴三乡。行前是做了笔记的,严格踩着木子弓长的脚印走,所以第一站,是天章阁。
迎接我们的,首先是这棵高大亮红的木棉树,它伴随在天章阁的左右,将这一方天空,熊熊的燃起,浓浓的照亮。
天章阁又名文阁塔、文昌塔,始建 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塔坐西南向东北,平面呈六边形,是六角攒尖顶楼阁式砖塔,高约30米,分为五层。
一层的塔基是用花岗岩砌筑的,门开在东北方,石砌的门框上嵌破有石匾,匾上阳刻楷书“云汉为章”,而门两侧则阴刻着一副门联“默宰灵枢宣雅化,宏开景运翼斯文”。
塔的一至四层均檐角外挑,施以蓝色、绿色的琉璃瓦,檐下施以瑞兽、花鸟、山水等灰塑的装饰。二至五层正面均开有石框的窗,窗上设拱形窗楣。
天章阁是中山市保存较好、现存较少的清代古塔,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和艺术价值,是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的花期早,还未留意的时候,木棉已经开得至红至火,而且已经开始掉落了。坐在塔下的那位阿婆,听到花朵落地的声音,便会颤颤地走过来,拾起它们,放在塔下的石基座上晾晒。晒干的木棉花可以用来煲汤,是著名的“五花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把阿婆收集的木棉花摆成一个花环,让你的心我的心,睡在花芯里,做一个春的美梦。
木子弓长是骑行,而我们是驾车出行,想按着他说的圩仔正街走,却问了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哪条街是圩仔正街。肚子饿了,走进一家小店先吃饱了再说。
吃的是一条五斤重的鲩鱼,三种吃法,鱼头部分当然是蒸,鱼身部分切片溜,而鱼尾部分则下油锅炸,真是一条可怜的鱼。
然后转了很久,问了很多人,才找到木子弓长说的雅居乐中心城。那是一个别墅小区,打着找朋友的借口骗过保安,混进小区里转了几圈,都没找到一棵黄花风铃木。若说花谢了也属正常,毕竟来晚了两个星期,可树总该在吧,为什么我们一棵都瞅不见呢?失望至极地离开,右首边突现的那条商业街,正是木子弓长图片中的样子,只是树上的黄花只剩下零星的几朵了,车都懒得停,把希望寄托在下年花盛时吧。
下一站是中山与珠海交界处的古鹤村。先看到的不是这道古匣门,而是藏在门里的那棵木棉树。
它的周围无遮无拦,所以生得那么高那么大,造型那么完美。这英雄之树啊,一眼便会爱上它,而且久久都忘不了它。
小朋友们拿着袋子,在树下等着花落,落一颗就蹦嘣跳跳地过去捡起一颗。同样是食用,广东村民的做法如此文明,而云南人则野蛮许多,他们是直接爬上树去用弯刀砍,连树枝都跟着遭殃。
古鹤村是中山及至广东省知名的古村,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在巷中向纵深处行走,那些宅院、建筑,满身满脸都透着沧桑。
这幢小楼的主人姓曾,后人经营着香港一家知名的西饼屋,广东人擅做生意,会赚钱,所以跑得再远、资产再多都不奇怪。脚下的青石板路贯穿全村,看上去不新不旧的,它是华桥曾卓轩先生捐资2万银元于1922年修建的,而曾先生的女儿,正是曾经位列香港十大富豪之一的那位“西饼皇后”。
问村人村里是否有祠堂,他们说有的有的,并指给了我这间澜海郑公祠。它又称郑氏宗祠、世昌堂,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祠堂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砖木结构。硬山瓦顶,人字封火山墙,博古屋脊,素胎瓦当,青砖外墙,麻石脚。头门前廊施雕花斗栱梁架,柁橔、雀替刻有人物故事图案。檐板木雕花鸟等图案。檐下有四根石檐柱支撑,柱间架虾弓梁,托脚、雀替施花鸟石雕。后进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梁架,前部设横向卷棚廊。前后进之间夹一天井,天井两侧各设雨廊,廊两端有雕花梁架。
祠堂门前两侧各竖石砌旗杆夹一座,本人所处的,正是其中之一。这旗杆夹又名举人旗杆夹,木子弓长说,大凡有历史的村落,都很重视教育,都会涌现出一些名人雅士,据说这古鹤村在清代曾经出过八位举人,成就还是不容小觑的。
澜海郑公祠是中山市现存形制、结构、布局较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现在的祠堂是古鹤村的老人活动中心,走进去看看老人们在做什么活动,结果不出意料,打麻将
这古鹤村中还有一处“乐善好施”牌坊,落款是李鸿章,可惜我错过了。
此行最后的地点是小琅环公园,路上看到好多木子弓长提到过的草莓园。到了公园门口,看到了那家天濑农家菜,里面的濑粉倒是非常想尝一尝的,可惜不是饭时,而商家的营业时间并不是全天。
沿着长长的石阶爬上公园大门,一边爬一边感慨,仅仅是一个乡镇而已,便建有如此像模像样的公园,这在我的老家东北来说,是难以想像的一件事情。广东人的头脑、见识和经济实力,到底是不同啊。
小琅环公园内有石仙洞、古墓等多处名胜古迹,以“仙螺”、“金沙”闻名,而我们眼中所见,到处都是放大了N倍的孔虫模型。
要说为什么要修建这处孔虫雕塑园,则要从小琅环山说起了。小琅环山位于三乡西北部桥头村和乌石村之间,海拔只有136米,但山麓密林中却有一处由洞、石、林、水组成的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其中由两块“蓬莱大石”倾斜相盖而成的洞。据《香山县志》(1826年版)记载:“片石成岩,嵌空为室,中引泉脉,下有仙螺、金沙”。石室的喷泉中,不时涌出金沙,光照耀目,石隙间的坑螺壳呈金色,味道鲜美,被赞为仙螺,而这螺,正是孔虫 之一。石屋顶上留有一脚印和小洞,传说是神仙路经此地,在石屋顶休憩,被仙景陶醉而久坐留下的脚印和酒杯印。
小琅环公园里的那座古墓,墓碑横额是宋子文题写的,碑文是原国民党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后任国家纺织工业部部长的蒋光鼐撰写的,只是不知这墓中睡着的是何人。在小琅环山下的铁坑埔还有一座列入《香山县志》的卓贞烈女古墓。
木子弓长的说法是:三乡镇建有多处孔虫雕塑园,原因之一为中国科学院的郑守仪院士是三乡籍人,而他是专门研究孔虫的。
木子弓长还介绍了小琅环公园对面的桥头村,也是一处遍布古树旧屋的上好去处,尤其是祠堂的那面历时久远未加任何修饰与改造的蚝壳墙。只是我们的人马中大的小的都有,不适宜连续疲劳作战,所以从琅环公园出来后就决定各自回家了。
周末一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有收获也有遗憾。感谢木子弓长,让我感受了这个原汁原味的三乡,期待下一个春天,它会给我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