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美食,天下扬名。
向往顺德,有多久了呢?
去年,也大概是这个时候,去过一次逢简——提到顺德就会提起的水乡。但是感觉景色平平,又因为小宽不吃与鱼有关的各种食物,甚至鱼味都闻不得一丁点,一直皱着眉头;还有家长拉肚子,所以只是匆匆的一撇即离开了。而所谓的顺德美食,只尝了一家鲮鱼饼,若说完全没有接触,也不客观。
周末,想出去走走,因为一年中最适合游走的季节。广东,可去的地方其实很多,但是拖家带口的,要考虑的因素也多,思来想去,最终还是选了顺德。
要出门喽,小兴奋还是有的。那天有一点降温,所以穿得足够多。
行车的方向,总是绕不开虎门大桥,总会堵。
早饭后出发,到顺德,基本上也就到了午饭时间。
当地的熟人推荐了一家口碑不错的餐厅,午餐,可以吃茶,也可以吃菜。于是在二者间纠结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两者兼顾。
我们家的小美眉,喜欢赖在帅哥身边。这是这段时间的小幸福,尽管享用。
茶点,小衣襟最爱的流沙包,一定是首选。而小姑娘,顾不得烫,一连吃了两个,眼神还紧紧地盯住屉中的第三个,让别人碰不得。
菜单上的熊猫包也足够可爱,只是端上桌来的,卖相平平,就连颜色都不算十分搭,因为面皮偏米黄,不是雪白,长相就更谈不上啦。
家人的口味不同,最爱也更不相同。因为肚量有限,同行的人不算太多,所以点的菜品有限,未能对顺德美食一网打尽,再次留下小遗憾。
好吧,下次,应该还会再来。
小衣襟吃饱了,却依然觉得没力气走路,还是要赖在哥哥怀里。
撒娇的小妹妹,最是让哥哥没办法,除了疼,还是疼。
到顺德,提及景点,必是清晖园。
这就来到了园外,一树黄花,极艳的,探出墙来,一定是先被这一片娇黄所打动了。
而小衣襟的眼里,还是饿的,因为有好吃的,凭着好看的颜色,正在眼前晃着。
哥哥一定是最懂妹妹的,由着性子,挑两块,并教授吃法。
小妹妹的眼里,便只剩下了那糕的香味,飘向不知道的哪里。
美味相伴,脚步这才晃进了园子。
草莓味的,妹妹紧紧抓着不放。而一时吃不过来的百香果味的,哥哥还要帮忙拿着。
那是眼里的,两个宝。
清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也就是现在的顺德市中心位置。园子的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说起园子的来历,可谓风水轮流转。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顺德杏坛镇人黄士俊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为了光宗耀祖,于明天启元年,在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后黄家衰落,庭院荒废,清乾隆年间,当地龙氏碧鉴海支系21世龙应时得中进士,后将天章阁、灵阿之阁购进龙家。
院子归龙家后,由龙应时传与其子龙廷槐和龙廷梓,后来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间部分归龙廷槐,而左右两侧为龙廷梓所得。龙廷梓将归他的左、右两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左、右花园,南侧的龙太常花园在园主衰落后,卖给了曾秋樵,其子曾栋在此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
龙应时的长子龙廷槐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候补御史。清嘉庆五年(1800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其子龙元任请了江苏武进的进士,书法家李兆洛书写了“清晖园”三个字,书于园子的正门上方,以喻父母之恩如日光和煦照耀。其后,经龙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的继续精心营建和几经修改加工后,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臻定型。抗日战争期间,龙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趋残破。
所以现在的园子,是新中国后政府的大规模修缮所为,鉴于园子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
所以现在的园子,是新中国后政府的大规模修缮所为,鉴于园子的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凤来峰、读云轩、留芬阁、沐英涧、红蕖书屋等多处建筑景点。
公元2011年11月,88岁的龙启明带着龙氏后人向政府捐献了清晖园的地契、房契,以及龙氏先人的照片、资料,其中还包括龙启明担任飞虎队队员时的珍贵照片、信件等近百件文物,都具极高的历史价值。
逢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园外,一派安定、团结、祥和的气氛。
带着我们的美食,走进了清晖园。
进门后先看到水池、假山造景。说暖不暖,说寒不寒的时候,眼中的一切,看上去还是很适令、舒服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部分,逐一显现。
清晖园里的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狮山、八角池、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等,造型构筑各具情态,灵巧雅致。
那些各具特色的门、那些有趣的对联,先让我们high了起来。
建筑物上多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
鱼儿更是少不了的重要题材。
古今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更是比比皆是。
意境无限美妙。
大部分门窗玻璃都是清代时从欧洲进口的,再经蚀刻加工而成。
这些套色玻璃制品,呈现在现代人的眼里,自然古朴精美,品味无穷。
清晖园的整体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的气候,形成了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
在园林空间组合上,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章。
走到水亭前的小衣襟,甜糕还捧在手里。
水中更有锦鲤成群,齐刷刷地列着队,赶集一样游来,让眼中的喜感爆棚。
三姊妹,同游清晖园,心境亦有不同。
围绕着水景展开的清晖园,水木清华,幽深清空,景致优美清雅。
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造型构筑别具匠心。
体现在很多方面、很多角度上。
园内更有花卉果木,葱笼满目,透着视觉艺术的精品俯仰即拾。
在花木的配置方面,园内有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外,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方的树种,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的树龄更是百年以上。
行走园中,明显感觉得到绿植的丰富品种和多姿多彩,它们与古色古香的楼阁亭榭交相掩映,让原本常绿的岭南,更多了几层葱茏。
徜徉其间,步移景换,极为享受。
父女在一起的画画,最是眼中的精华。
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的清晖园,突显出中国古典园林庭院建筑中的“雄、奇、险、幽、秀、旷”等特点,当真不愧被冠在头上的那些名衔。
比如: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神韵等等等等。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园)、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绝对是岭南庭园的代表之作。
园内还体现出主人移山水于园中,尽赏曲径荷风的构想,灵感来源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因而取名为“清晖”。
只是,时令上,毕竟是冬日,园中的荷,多有折败。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建筑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真心耐看。
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园林文化随笔集《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顺德“清晖园”有详尽的描述。
园中的建筑,虽然人去屋空,却也是我们以游客的身份前来的必经之处。
状元堂前的父女,只要外出,多是这个姿势。
因为,抱是抱不动了,这样扛着,还省些力气。
随着体重的每况愈重,好奇心也不减丝毫。这个世界,有太多新奇,等着我们,一一经过。
园子里的每一处建筑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虽然游得细细慢慢的,却没有将之一一对应。
更多关注的,是气候的舒适,是行走的畅然。
粤韵,在面水的亭间,咿咿呀呀地唱响了。
坐下来听了一会儿,小衣襟听得极入神。
本不舍得离开,被叫离后,移步另一处亭间,独自哼唱、舞蹈起来。
主体部分欣赏完毕,又经过左右两处花园,都是园主的精心之作,让游者连连称奇。
水,永远是主题,不偏离。
人造的瀑布景观,竟然很高大上,水的动力问题,不知道是当时的人们如何解决的。
兜兜转转的午后,清爽怡人的清晖园,相拥的我们,一一走过。
园外的空间,碧绿不似冬日,火红如同大年。
出了清晖园,一时不知何去何从。
原计划这一次出行,只游顺德的,晚餐继续品尝顺德美食。
想不出还有什么地方可去,思绪又跳回了广州。珠江夜游,还是刚刚有数码相机的时候体验过一次,重温的梦,惦记了很多年。
好吧,就是珠江了。车流滚滚中,到了珠江边。
时间还早,在省总码头处购票,说要提供身份证,而我们一行人中,有好几个没带身份证。没身份证,不仅船坐不了,住宿也是问题。于是,于是,夜游珠江的计划,再次被搁置下来。
售票处对面,有一家“胜记”,和深圳荔枝公园的门外的那一家,是同一家。
虽然还没到饭点,虽然肚子并不饿,但吃东西,是当时的我们所能做的、适合做的唯一一件事。
鳄鱼、蛇、娃娃鱼等等,都足够生猛,只是我们基本上不吃,因为有不吃海鲜和鱼类的小宽。回来并不久的小宽,每次举起筷子,都连口说“好吃好吃”。每当这时,都让为娘的感觉心疼。
陪着好酒之人小酌几口,肚子里热热辣辣的。
再出门时,天已经黑透了,气温却不像之前想像中的那般冷,围巾更是用不上了。
船坐不了,并不代表珠江夜游不能进行,这就沿着江边,走走。
夜晚的珠江,发着炫目的光亮。
随着光线的变化,思绪万千。
璀璨,有如白昼,照亮所有的心事。
珠江水缓缓流,十年,弹指一挥间。
依偎,是热度。
还有,我的家人。
珠江边,轻声说:冬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