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2019年5月6日,离开马斯特里赫特,经乌特勒支德哈尔古堡,回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飞回香港
一早收拾停当,直接离开了马斯特里赫特,对这个边境远古小城的悠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从马斯特里赫特直落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行程220公里。荷兰因处于低地,加之经济状况不错,所以公路的沥青都铺得有近一米厚,路况非常好,行车时丝毫感觉不到颠簸。一个国家的公路状况,也是国力的一个体现,据说从荷兰开车,发现开始颠簸了,便是到了法国、或者西班牙、或者意大利了。
回程的航班是下午五点钟的,所以我们的时间很充裕。试图找一家麦当劳,因为小衣襟爱吃的鱼肉汉堡,却常常是看见目标了,却飞车而过。终于在50多公里外的韦尔特,遇到一家餐厅,走进去,才知道营业时间还没开始。
开门的时候,鸽子也跟着蹭了进来,一旦登堂入室,立刻占据了主位,做起服务员来。
好吧,这主人翁精神,我们心领了。
虽然态度可以,但小衣襟的肚子,还是空的。走进的其实是一家美食广场,也有面包、派、蛋糕那些吃的,小衣襟却一概摇头,宁愿不吃。
接着赶路,提到那只鸽子,小衣襟依然笑容满面。
中间计划在乌特勒支停一次,因为德哈尔古堡。
乌特勒支(Utrecht)位于荷兰中部,是荷兰第四大城市,在荷兰的交通系统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枢纽作用。乌特勒支不仅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省的名字乌特勒支省,省会就是乌特勒支市。虽然有近二千年的建城历史,但旧城区仍然保留了数百年不变的风光 ,处处弥漫着幽静沉稳的气息。所以从旅游的角度,乌特勒支是荷兰不可错过的一页,只是在制定行程计划时,发现不顺路,只能暂时略去。
而从马斯特里赫特到阿姆斯特丹,刚好从乌特勒支经过,顺便感受一下,还是可以有的。
唯一的机会,入选的,是德哈尔古堡,因为它是宫崎骏《移动的城堡》里的城堡原型。宫崎骏的作品虽然接触不多,架不住名气大啊,跟着沾染一番,自然是好的。
德哈尔古堡乌特勒支附近的一个叫Haaruilens的小镇,接近古堡的位置,走在乡村小路上,经典版的荷兰田园景象铺开,让生活在别处的人,是有多么向往。
见有人靠近,羊停下了吃草,抬头张望,咩咩叫着,向我们问好。
尽管我们之间,隔着一道运河的距离。
在荷兰走了这一大圈,到处都是平整的绿地,却只看到几缕麦子,其他要么是花,要么是草。荷兰人不种经济价值低的作物,因为荷兰的土地,多是围海造出来的,盐碱地,治理不易,要种就种经济价格高的。荷兰人是全球最会做买卖的,当然算得清这个账。
奶牛也是,荷兰特有的花奶牛,是荷兰人自己培育出来的,品质极优良。而每天被发达的水系围着护着,闻着花香吃着嫩草的牛,心情当然不错,产出来的奶,自然也是最优质的。荷兰人的身高,男士平均1.84米,女的也有170以上,这与他们的牛奶品质好,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古堡之外,有护城河围绕,让中世纪的古堡,充满了梦幻色彩。
让走进去的脚步,变得迫切。
走过外门,售票处在里面。
发现这里的窗子很特别,红色上面漆着白色的斜花纹,其实它们是Van Zuylen家族的传统。因村内每一家的窗门都是这样漆的,所以古堡所在的Haaruilens小镇又有“红村”之称。
荷兰的贵族都有自己的家徽,这是传统。
参观门票成人17欧,4-12岁的小童11欧,售票处的女士笑容可掬,大概是觉得我们小衣襟太可爱了吧,竟然给免了门票。
正式进入古堡所在的院落,隔着水的古堡,是典型的新哥德式建筑,分列为两组组,如卡通积木般的摆放,似童话中的梦幻城堡。
园林造景中,荷兰人擅用紫藤。
铺开一天一地一世界的幽香。
很想,在咱家阳台上也能种一株紫藤,静待花开的美好。
却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德哈尔古堡最早的历史可回溯到公元13世纪,原本是中世纪军事要塞上的一个堡垒,为Van Zuylen家族所有。约16、17世纪时,曾重建过一次,直到19世纪以前,一直是破旧不堪的面貌,远不是现在所见的壮观齐整的样子。
绕过那道水,才是古堡主建筑的入口。
而我们手里的门票,是进入古堡内部参观的凭据,在入口处被核验。其实也可以不买这道票,只是在花园里转转,也是可以的。
总是想着,既然来都来了,看看还是必要的。
参观古堡,还要寄存背包,搞得有点复杂。
德哈尔古堡目前被世界级富豪罗斯查尔家族所拥有,除了家族夏季避署和冬季自用的宅邸外,其余部分都会对外开放。
一楼大厅连接着很多功能厅。
富贵人家的餐厅和餐桌,自然气派。
壁画显示的,不仅仅是家族的荣光。
中空处高大举架,华丽的装饰,让有钱人的钱,花得实实在在看得见。
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是古堡的继承人Etienne van Zuylen van Nijevelt van de Haar男爵,为恢复家族往日的光荣,而在1892年重建的。Etienne van Zuylen van Nijevelt van de Haar确实是荷兰人的名字,荷兰人的名字出奇地长,高晓松在《画花荷兰》一集中也讲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荷兰人和德国人有很近的血缘,荷兰语和德国语的30%是可以互相听懂的,荷兰语大概是德语的一个非常奇怪的变种口音,导致它的拼写比德语还复杂。高晓松的原话是:“荷兰什么都好,最痛苦的就是它这名字,地名、人名太长,记不住,也不会念,经常出现仨辅音字母连一块儿的情况。”
男爵和妻子除了对城堡的外观和内部进行整修外,还把收藏的大量珍贵艺术品拿出来,用于装饰城堡内的各处房间。
整修工程是浩大的,请的自然是大师级的建筑师P.J.H. Cuypers博士,他可是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国立博物馆与荷兰境内100多座教堂的设计者哦,其投放在古堡上的心思,持续了将近20年。
对古堡的参观,是草草的,也有些小小的失望。
虽然因为宫奇峻而增了名气,但整体感觉,远不如2012年在美国罗德岛州参观的那座The Breakers别墅来得精彩,相比之下,美国铁路大王的实力显然更雄厚许多。
开在庭院里的聚合草,显然更能吸引我们的目光,名字也应景,聚散离合,原本是人间常事,以此花做为此行荷兰的告别语,恰如其分。
时间已经是中午了,小衣襟的肚子还是空着。
古堡里其实是有餐厅的,走进去,摆在走廊里的花儿,虽简单,却也透着强烈的艺术感,荷兰是个有着高度审美感的民族,这一点体现在很多细节中。
只是这家餐厅依然没有汉堡,只有蛋糕、派那些,小衣襟还是摇头拒绝。
出了城堡,并不急着离开,坐下来吹吹风,也是美好的。
鸭子很是同意这一点。
前往阿姆斯特丹机场的路,只剩下了40公里。
找加油站加满了油,顺便买了一些吃的,小衣襟却还是找不到自己能吃下去的内容,宁愿把自己饿得更彻底一些。
接近史基浦机场了,两年前第一次自驾欧洲,在西班牙马德里机场还车时,因为找不到通往租车行专用停车场的通道,而绕行许久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前车之鉴导致的内心忐忑,让我们的行驶很是谨慎,紧紧地盯着路牌。其实“Car rental”字样,在每个分岔处都有清晰的提示,荷兰人的工作做得很体贴细致,完全不用担心。
找到Hertz的指定停车位也不难,还车手续也是相当简单,交还钥匙就可以了。之前在代尔夫特东大门倒车导致的擦伤,工作人员看都没看。
而账单到手,银行的短信也发了过来,扣款金额变成了2745欧,吓了一跳。明明租车前说好的租车费用是810欧,加上后来换自动档的车子追加了180欧,再加上各项税费,1000欧出头的样子,怎么就变成了双倍还不止呢?
回到机场大厅的车行细问,并请出英文没障碍的小宽摇控联络,不合理收费的部分比如室内烟味清洁的250欧是抹去了,其他部分则还存在争议。
只能先这样了,若还有问题,也只能回去了,再慢慢解决。
此番荷兰行,哪哪都好,就是租车的事情,太让人不爽了,对携程的意见更是不小,到现在,支付给Sixt的那3900人民币的租车费都一分没退,估计是彻底无望了。
机场美食区,又选了汉堡王,一只鱼肉汉堡,被小衣襟三口两口吞了下去,看吃相,显然是饿透了。而饱腹的感觉,又太美好,幸福感挂在小衣襟脸上。
机场候机区,属于荷兰皇家航空KLM的蓝,已经很熟悉。
还真是走到哪儿荡到哪儿,就连机场里都不例外。
只不过,这秋千是给小baby准备的,而小衣襟正与baby的身份渐行渐远。
值机时得到的涂色纸,被小衣襟当成了宝,一直认认地涂着,上了飞机还继续涂,直到起飞前,才算是完工。
小衣襟还给美女配了一逼耳环,完美。
无话,睡了一觉后,香港时间上午十时,落地香港赤鱲角机场。
荷兰行至此结束,下一次欧洲,会选在哪里呢?
拭目以待。
这次行欧洲,只选了荷兰一个国家,用时11天,从北到南,游览了荷兰这个低地国家的大貌。
对荷兰的运河之多之美,印象最是深刻,所以此系列以《水上的荷兰》命名。
关于荷兰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各篇里虽多提及,却是零碎,有必要再按高晓松老师在《画花荷兰》里讲述的要点,归纳、重复一二:
首先,荷兰Netherlands,是多省的联合,荷兰只是联省共和国里最大的一个省的名字。而荷兰这个名字,取的是花名,虽不像来自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中的英、德、法、意那么神奇英武,却也是极漂亮的。高晓松还提到了一副很漂亮的无情对: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日本在学习西欧时,曾将荷兰文化称为“兰学”,因为荷兰代表的是整个欧洲文明,包括最先进生产力、文明、工业、技术等等,所以雄霸天下。17世纪通常也被称做荷兰世纪,在荷兰国内则称17世纪为Golden age,黄金时代。
历史上,东西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便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郑芝龙、郑成功父子这两个海商集团,分别代表欧洲和亚洲文明出场的。
荷兰处于低地,国土面积一直在变,但变来变去,却还是只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一千八九百万人口,人口密度极大。通过围海争取来的土地,属盐碱地,但是荷兰人却用这并不大也并不优良的土地,成为了全世界第二大的农业出口国,仅次于美国。荷兰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荷兰人想到的,一是生产出高价值的东西,比如世界上最美的花,二是科技,用科技培育出最好的奶牛、产出最高质量的牛奶,三是能卖出去。
凭借着头脑正确,荷兰排在高度发达国家的前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农业各方面,都称得上是发达国家中的发达国家,所以消费水平才更高,同样在中餐厅吃饭,荷兰的菜比西班牙葡萄牙都要贵许多,这是我们的真实感受。而这一路上所见的建筑、连绵不绝的美丽花儿、丰富也富于变幻的色彩,都说明荷兰是个有老钱的国家、有历史的国家、有审美的国家。
除英国外,欧洲大陆诸国中英文说得最好的国家,便是荷兰,90%的荷兰人会说英文,大量的人英语说得好极了。正因为这一点,荷兰人享受到了英国脱欧的红利。为了继续享受欧盟的待遇和市场,大量之前设在英国的国际公司总部,不得不从英国撤消,曾经在鹿特丹和伦敦设有双总部的公司,也只剩下了鹿特丹一个,搬到阿姆斯特丹的公司也有很多。选择荷兰,是因为荷兰人都会说英文,而且教育水平高。荷兰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大学,熟人中便有一些在荷兰留学或者留过学。荷兰的留学制度也很贴心,毕业后只要留在荷兰工作并纳税,每年便可退回四分之一的学费,持续四年,共计退款8000欧。
高晓松老师还用四分钟时间,讲述了荷兰的历史,因为荷兰的历史相对简单。因为是口述历史,口语的成分更重一些:
从王侯将相的角度来说荷兰的历史,显得轻而小。就是一个姓威廉的德国人来到了荷兰,当时荷兰还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做为一个西班牙国王非常宠信的秘书,威廉虽然是德国人,却热爱荷兰,于是就带领荷兰人民开展了革命,从而成为了万世一系的著名的奥兰治家族。奥壮兰治其实就是Oranje(荷兰语 橙色)的意思,但凡看过足球的人,都知道荷兰队的队服是橙色的,因为他们热爱的这个王室家族,他就是威廉一世,也被叫做沉默的威廉。
威廉一世有俩,威廉二世有俩,威廉三世有俩,这是荷兰最怪的地方,威廉家怎么不会起名字呢,他们家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叫威廉,只有威廉一世后边有俩不叫威廉的,然后是威廉二世,威廉三世。威廉三世又是一著名的威廉,因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把詹姆斯二世国王(最后一位天主教英格兰国王兼英格兰国王)给废了,废黜的原因是国王信天主教,不让英国信新教。
废黜之后需要再找一个新国王,却不能找和前国王最亲的人,于是英国议会便想到从新教国家中找一个有继承权的人,结果是落在了威廉三世身上。当时的威廉三世正在荷兰当执政,并不是国王,突然间来封信说,你成了英国国王了,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于是做为詹姆斯二世女婿的威廉三世,便跑到了英国,和他的老婆玛丽一起统治英国。此时的英国,还是一个远远不如荷兰发达的地方,威廉三世带去了荷兰许多先进的思想,包括金融思想。这一点,无疑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福利,英国这才开始追赶荷兰,变成第二个金融大国。
威廉一、二、三、四、五世都是执政,并不是荷兰的国王。到威廉五世的时候,突然拿破仑来了,把大家都打跑了,荷兰成为了傀儡的巴达维亚共和国。拿破仑接着把自己的亲弟弟路易·波拿巴派来荷兰做国王,结果路易·波拿巴也爱上了荷兰。这正是荷兰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只要来荷兰,便深爱上了这块土地。
为了爱荷兰,路易·波拿巴还差点和拿破仑哥哥闹掰了,因为哥哥说,要执行大陆封锁政策,坚决不跟英国做贸易,把英国憋死,英国封锁整个大陆,拿破仑封锁整个英国。但是弟弟为了喜欢做买卖的荷兰人民,居然连哥哥的皇帝圣旨都抗命,允许荷兰人在自己的统治之下继续做买卖。这就说到了荷兰人的本质,不在意国家到底由谁来统治,更在意让不让做买卖,让不让挣钱,在这一点上,拿破仑是失败了。
到威廉五世去世,威廉五世的儿子被找回来,继续当执政,即威廉六世。威廉六世突然又变成了威廉一世,刚刚也说过,威廉一、二、三、四、五世都只是执政而不是国王,到威廉六世时,因为成为第一任尼德兰国王,所以变回威廉一世。在高晓松老师看来,可笑之处不仅在于“他们家不但都叫威廉,而且数字只能数到六,他们家估计也就六个手指头”。
促使威廉六世成为国王的原因,是因为荷兰人民经过拿破仑后,突然觉得原来的共和制不太好,还是找一独裁者吧,便求威廉六世别当执政,当国王吧。于是威廉六世执政就成了威廉一世国王,接着又变出了威廉一世、二世、三世。
再然后,威廉家就不生儿子了,继承王位的是威廉三世的女儿、以及女儿的女儿和女儿的外孙女,连续三任女王,统治了荷兰100多年。第三任女王终于生出一个儿子,他就是现时的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又是威廉。好几百年,荷兰的王位,就只爱威廉二字,这一点上也说明荷兰是一个多么单纯的一个国王世系。
荷兰因地势低洼,土地经常被海水淹了,导致人民对土地没有兴趣,正是因为这一点,反而导致大家都很和平地相处。准确地讲,荷兰不是民主国,而是共和国,因为民主强调人是主人,而共和则强调地域平等。荷兰人追求的共和,本质是几个省平等,能一起商量事儿。所以,荷兰人一向对有没有国王,兴趣不大。
高晓松老师认为,荷兰最有意思的历史不是王侯将相史,而是它的公司史。荷兰曾经雄霸全球靠的就是公司和生意,荷兰人去全世界各地打拼,和王室并没有太大关系,不像英国、西班牙那样,由王室直接掌控殖民地。
在荷兰兴起之前,世界贸易围绕着地中海进行。大航海时代开始后,地中海边的威尼斯、热那亚开始衰落,而没有国王,人民又追求平等的荷兰,因为土地不适合耕种,人口密度又高,于是大家就以造船、做生意、开银行为主业,迅速代替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成为了欧洲金融、经济的中心。当时的荷兰在西班牙统治之下,西班牙国王残酷剥削荷兰人民,要求荷兰人交重税,西班牙帝国一年财政预算的一半,都来自荷兰人民交的税,比当时在美洲发现的黄金白银还多。最终导致荷兰人民发起反抗,这场独立战争,一打就是八十年,停战协议签署之后,荷兰正式成为了一个低地联省共和国。
荷兰人认为,西班牙、葡萄牙人出去抢别人,只会逼着人家开矿,但矿总有挖完的时候,还是做生意更具持续性,于是荷兰人设立了雄霸世界的主角——著名的东印度公司VOC。私营企业身份的VOC,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还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和发行货币的权利。在成为了全球第一家上市公司后的180年时间里,VOC的股息,每年都可高达21%之多,意思是每四年便可赚回股本。VOC的公司市值最高潮时达到了7800万盾,相当于79000亿美元。放在今天来说,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是80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腾讯、facebook、google、微软、亚马逊全加一起,也没有VOC大。所以做当时的荷兰人民,腰包简直就是太鼓了,鼓得轻轻松松。
当然了,高晓松老师也讲了荷兰的衰落,并讲到了梵高、维米尔和伦勃朗,包括我们在荷兰国立博物馆看到的那幅画《夜巡》,讲到了因盗版中国瓷器而生的代尔夫特蓝,以及因为奶牛厉害所以才更棒的奶酪,等等。重听一遍,对荷兰的记忆,便更深了一层。
从一个普普通通游客的角度看来,因水而生的荷兰,很美好,尤其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