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2019年4月4日,京都和服体验,清水寺、花见小路、八坂神社、三年坂二
年坂、鸭川打卡
京都,自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间,一直是日本的首都,有着“千年古都”的称谓。
京都不仅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还是日本文化的源点。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历代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神社、佛阁等建筑,还有庭院、绘画、传统活动和京都料理,都使京都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之地。
关于京都,之前只是听说,却有很多,比如梁思成和古建筑。对京都的向往,积攒了很多年。
一般人游关西,大多喜欢东京进大阪出或是大阪进东京出,而京都只是其中的路过。
先前曾三次来到日本,而京都,却一直没舍得触碰,想着一定要在樱花季来,一定要多停留几日,细细慢慢地感受古都的韵味。
2019年的春天,夙愿达成。双脚实实在在地踏在京都的土地上,该从哪里开始呢?
和服,一定是和服。
行前,早早便约好了和服体验,亲子的。一大早,饭都没顾上吃,便跑去了和服店,因为工作人员一再说,早点去吧,樱花季人会很多……
和服店位于三条附近的祇园,我们住在五条,距离虽然不算远,坐起车来却比较费劲。前一晚做功课,决定试试滴滴打车,以节省早上的时间。不想,当真的叫起车来,却发现这一招不好使。于是又切换回公交的方案,坐巴士应该更方便,只是我们不熟,还是找回地铁。
而先前在大阪将地铁方案玩得极顺手的家长,到了京都,却有些失灵,车也坐了,路也走了不少,才抵达和服店。
虽然8:30营业开始时间才过了几分钟,店里却已经挤了很多人。我们订的是最基本款的和服,面料相对暗淡,花式也不是最美,想着既然是体验,神似便好了,不求最高境界。
小衣襟先被拉去别处挑选了,自己挑了件红色大花的,家长也按自己的心意挑了一套简单款。
选好服装,被拉去里屋,有工作人员帮忙一套好,并根据经验配了一条紫色的腰带。还选了一只包包,方便放置随身小物。这包包,也是根据价位来的,我们付的钱,只能选最经济实用的款。
做了发型,头发挽起来,感觉精气神立刻得以提升。小衣襟的发型就梳得太一般,还不如自家手艺。见很多女孩子都对着镜子涂涂抹抹的,化妆咱就免了,觉得还是本色出演更符合自己。
两只脚趾的袜子也换上了,试了一下拖鞋,感觉还行,便决定穿着出门。
衣服早早穿好了,摄影师的时间却还没到,说人住在大阪,前一天没有改时间,便只能按原来约定的时间碰面。而之前并不知这和服要穿多久,所以约的时间比较保守。
店里空间有限,又挤进了更多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去外面随便走走,便下了楼。
马路对面就是八坂神社,樱花更是满眼都是。换了和服,站在樱树下,果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穿越的感觉,或是什么感觉,反正是很不错的感觉。
和服的气质,似乎与生俱来。
同为东方人,同为身材偏小的女子,所以感觉气场更合拍。
和服的花色偏于鲜亮,与春日的主调更搭。
着和服于春色中,身上身外,都写满了春暖花开。
实在是美妙的。
转角处的雪柳,也笑意盈盈。
若我们的衣装都是粉或者红,色系对上了,估计会更好协调、耐看一些。
再加入家长的元素进行综合,母女身上的色差就没那么明显了。
因为摄影师终于到了。
下面的这些片子,便是出于摄影师之手。
原本是在八坂神社的大门口碰面的,听说我们主要是想拍樱花,摄影师果断地带我们走向了八坂神社后面的小路。所以这间八坂神社的里面长什么样,就不关心,也当是来过了。
摄影师当然是会讲中文的,20多岁的年轻男子,操着东北口音,说是沈阳人。
交流间,果然东北人的性子难脱,热情是一方面,夸口的成份也不少。
不管拍什么,摄影师都喜欢利用叶子或花做前景,也习惯了利用光线充足的空间。
平日三人的合影拍得极少,便尽量利用这时的机会,一起入镜。只是小衣襟认生,怯怯的,很难配合。
路过的庭院,也借景一用。
樱树之下,天地雪白。
如此良辰美景,女人如花的一面,若不是因为身上的和服,还真的就欠缺了。
所以来京都,尤其是看樱花,一定要穿和服,这是诚恳的建议。
垂樱与小衣襟身上的和服同色系,小衣襟难得放下矜持,配合一次。羞涩又娇羞的一面,很文静,很公主。
阳光打在竹上,摄影师说光线好,也要小衣襟过去拍一拍。
我们的相机寄放在了和服店,用随身带的手机拍图,光线好的情况下,也能应付一阵子。
摄影师喜欢远距离拍长景,毕竟是以摄影为职业的,架式还是要拉开一些。
说想来张扭头的特定,摄影师便帮忙成全了一张,只是背景中的樱花稍有不足。
走过路过的,都是穿和服的女子,多跟了摄影师随拍。京都的气场,太适合以如此方式赏花了。
每拍完一个场景,摄影师都会给我们回看相机里的图片。并没认真地瞄了几眼,感觉还可以,主要是觉得既然是交给了专业的人,便无需多疑,本身也不是一个有太多想法和要求的人。
待旅行结束回到家中,细看摄影师发稿的200多张原图,发现能拣出来的,却并不多。到底是玩了多年的摄影了,虽菜鸟级别难褪,却也看得出好赖。我们赶上的那个摄影师,到底还是太年轻了。
在小山上绕了一圈之后下来,沿着热闹的商业街,经三年坂二年坂,去往清水寺。
向上的那条小路,并没多宽,却实在是美好的。路两边云集的那些店铺,都是京都乃至日本极负盛名的,糕点也好、饮料也罢,甚至咸菜,都是一家比一家讲究,若不是摄影师在一边喋喋不休,还真的不知道这其中的诸多典故。所以,尽管片子拍得未必十全十美,但听到的那些额外内容,也算是补足了,谁让咱就是这么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呢!
在摄影师推荐的那家“京”字招牌的店里,买了抹茶冰淇淋,以提升小衣襟已然倦怠的情绪。
因为穿在脚上的鞋子,实在是不舒服的,走路走不快,再加上小衣襟的拖拉,尽管摄影师一直在提醒我们时间紧张的问题,却难提速。
上到高处,回身往后拍,摄影师说这是京都旅拍的经典角度,若落下了,恐我们会投诉。其实我们的要求还真的不多哈,别人是别人,不是每个人都矫情。
清水寺就建在高处。
摄影师打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借小桥流水一用。
虽然我们在开头就说了以樱花为主题拍,但摄影师拍出来的片子中,樱花的成份却时有时无。若不是和服在身,这样的片子还真的没什么亮点。
说到这里,不免要发笑,刚刚还说不矫情,而此时不是矫情又是什么呢?毕竟摄影是门手艺,每个人的风格和水平,都不相同,不能强求。
喜欢的樱树小道上,摄影师的兴趣反而不大。若不是自己的坚持,这样的场景也不会留下。
摄影师建议的父女照,倒是拍出了日常常态。父亲的宽厚与孩童的顽皮,毫无遮拦,都表达、表现出来鸟。
从高处借下方的樱花,成全了我们此次旅拍的另外一种角度。
最后以亲子时刻的温馨画面,做为第一次旅拍尝试的结束片。
若手中的零食袋能藏起来,就更完美了。当时摄影师未提醒,做为模特虽有警觉,却不晓得取景的宽度,所以大意了。
与摄影师分手的地方,落了很多樱花。
小衣襟捡了一捧,一定要拍照用。而我们能用来拍照的,只有手机。
也用手机拍身后的清水寺,便算是到底一游了,台阶都懒得跨上去。
当时的考虑有多种,午后了,小衣襟还饿着肚子,脚上的鞋子也不方便走更多路,没有相机也是一方面,在京都还有几天,再来说说不定……
好吧,京都景区排名第一的清水寺,就这样轻描淡写地,算是打了卡。
刚刚与摄影师一起走过的路,还想再走一遍,主要是因为那些店铺的可爱,还有那家名为“京”的铺子里的糕点。
先买了鱼棒,给小衣襟垫垫底。
卖鱼棒的店里设了休息区,坐下来吃东西的美女,基本上都是和服的装扮。其实满大街都被和服占领了,不穿倒显得另类。
入了一盒“京”牌蛋糕,还在盒子上盖了纪念印章。这次来日本,忘了带上小本子了,所以盖章一事彻底蹉跎了。
话说这家的蛋糕,确实是好吃,这一点绝对毋须置疑。走过路过,不可错过,这是金玉良言。
细窄的巷子里,难得有饭店。经过一家荞麦馆,问小衣襟的意见,说是可以,便走了进去。
开店位置决定了,这里的食位还是很紧俏的。
三个人,必须每人点一份食物,要不然不接待。
刚刚的蛋糕给了小衣襟饱腹感,所以对面的兴趣并不大。结果自然是怕胖的人,吃得更多。
扶墙出了荞麦馆,接着逛。
对陶瓷、木制的小玩意,原本就没有抵抗力,偏偏一家接着一家地经过,受用的同时,也实在是一种折腾。
一家店外摆了大大小小很多风车,造型绝对吸引人,这个倒是可以有的,至少小衣襟是高兴的。
果然,风车在手,小衣襟的脚下也如生了风一般。虽然已经靠脚力活动大半天了,却并不要求背着抱着,自己走得带劲着呢。
小风车为小衣襟,又添了一道风采,小小的身影,走到哪里,就把可爱带到哪里。
白日里的手机,也是拍照利器,帮我们留下很多行走中的美好瞬间。
走回到和服店,取了相机,再换回自己的鞋子,接着闲逛京都。
附近就是花见小路,名字足够诱惑力,以为有很多花,便将之做为新的目标。
拐进南北走向的花见小路,发现这里的街道环境清幽、规划整齐,路两边是挡有垂帘的一间间茶屋。
每家茶屋门前廊下都挂有灯笼,喜欢鲜亮的颜色,也觉得与身上的和服相得益彰。不过,别细看,因为脚上的鞋子会露怯。
在巷中的宽敞之处,远远地见到一树樱花,树体庞大,如巨人的伞。
花开的美好,让花见小路,成为真正的花见小路。
我们只是旅人,京都呈现给我们的,果然是最美。
小路的尽头,是一间寺院,名为建仁寺。
向着建仁寺直直地走过去,为的自然还是樱花。
自然,院墙内外,樱树的影,飘忽摇曳。
门里门外,也都挤满了樱花的身影,素雅多姿。
发现我们的身影,映在交通提示镜里,很是生趣。用手机对着镜中的自己拍,也被一旁的家长用相机影了下来。
位于游人如织的花间小路尽头的建仁寺,可以说是“大隐隐于市”。寺内的面积不小,有好几重院落。感觉这里的建筑风格画风统一成一整体,素壁原木,不施粉黛,呈一派素净淡泊的清修气象。
建仁寺是临济宗建仁寺的总寺院,开山鼻祖为荣西禅师,由源赖家创建于镰仓时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殿堂布局、风格模仿的是中国的百丈山。作为禅的道场,历经800年之后,建仁寺至今仍是诸多民众的心灵依靠。
建仁寺就是一座禅宗寺院,确切的说,它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座禅宗寺院,自然也是京都最古老的禅寺。
禅宗的引入对日本后世文化的影响力巨大,禅宗源自两宋风流,清雅的文人意趣与日本人传统文化中“幽玄”、“侘寂”的一面简直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一拍即合,最终塑造出日本传统文化中朴素淡泊、不事雕琢的审美倾向。在建筑上,除了源自唐代大红大绿的和样建筑,以及本土土豪包金的装饰风格之外,“禅宗样”也带来了一股清冽的清风,而中国人对于日式传统建筑“古朴”的印象也多是由此而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借助禅宗表达出来的审美偏好,还影响到了园林的营造,并由此诞生了日式庭院的代名词——枯山水,成为日本文化在面向世界时呈递的一张特殊名片。
而此时,我们只爱这一院子的樱花,停在樱树下不肯多移步。
再讲究再古老的禅寺,都是别人家的事。
能带走的,却是这一季的樱花摇曳,为之所深深动容。
小衣襟的欢喜,更多出自于内心。小孩子的审美,天然又纯真。
借高石坐一坐,可以赏更多更美的樱花景。
天地都随着樱花而旋转、飞舞,像小衣襟的笑容一般,美不胜收。
恋恋不舍地走出建仁寺,重回花见小路。
天色渐晚,光线变得更柔和了些。家长也跟着上午的摄影师学了一些皮毛,知道要利用光来拍照。果然,从片子的效果上看,技艺确有长进。
几乎每家茶室都有张贴的宣传画上,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和服女的形象,家长拍得兴起,也让咱上前,以求对比的效果。
其实更喜欢自然的景物,比如在春风里恣意放歌的兰花。
兰花的粉,与小衣襟的服饰近色,谐调感增生美感。
结束花见小路,决定收工了,这一天走了太多路,该歇息了。
回到和服店,换回我们的素衣,虽然周身重回轻松,却也感觉黯然失色。
喜欢和服带来的美好感觉,也感觉不过瘾,决定明天再穿一次。
走向地铁站方向,不知不觉上了桥。也是随意向远处一望,发现景色怎么那么熟悉呢?果然是鸭川,在别人的帖子里,看过了好几遍,已经记住了。
见了水,小衣襟说也想下去玩玩。
于是,走过路过的鸭川,就这样呼唤着我们亲近过去。
还真的看到了鸭子,鸭川果然是鸭川,不会有错。
黄昏时分,光线变矮了,也变得金黄了。河边的风冷也大,吹得小风车忽拉拉地飞转。
属于小衣襟的童年,也镀了一层金色。这如白驹过隙的时光啊,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珍藏,并为之感动。
开在岸边的樱花,也被夕阳镀了色,韵味多了不止一层,只要你想去读。
至少小衣襟是有诚意的。
小风车也有。
歌中唱着“风吹杨柳”,那是因为回娘家的路上,只有杨柳。
换了樱花,又该起什么样的调子呢?那个喜欢笑的娃娃,正在飞快地长大。
又换了少女般的含羞,是春姑娘的授意吧,不点也通。
此时此景,特别怀念刚刚脱下去的和服。没了和服的光彩,再怎么美的景致面前,兴致都变淡了。
可惜了这夕阳的作美。
再穿一次和服的想法,也更坚定了。
小衣襟才不用想那么多呢,跟在父母身边,更有香花作伴,便是最大的幸福。
不用说出来,就笑笑好了。
打小一大笑,便是如此开怀的表情,鼻梁上挤满了皱纹,特别夸张。经典归经典,只是最近抓下来的是少了些。
更多时候,是更文静的笑容,透着甜美。
离开鸭川,没走几步,便到了阪急河原町站。
刚想迈上台阶向下行,却惊见成林的樱花,开在水岸。明明低得没剩下几分的日光,被这一树树的樱花,提亮了许多。
自然不急着乘车回去,赏花的心情,更迫切、更实际。
第一次一天中靠双脚走那么多路的小衣襟,先是被和服所激励,然后是小风车,接着是这黄昏中的一世界樱花。
是当真的美腻啊,深深地折服于这东瀛之春的盛大、华丽之中。
樱树下闲坐了许久,什么都不做,就只是观赏。
然后走进樱树掩映之中的京の烧肉处 弘 (四条木屋町店)。
坐在窗边,等着烤肉上桌。
二楼,提了一个高度,再来看樱花。近了,也更真切了,虽然隔着一层玻璃窗。
樱的美,窗里窗外的婉约着。
亮在对面店里的灯火,为原本有些清冷的樱开,添了一层温度。
让樱季的美,升华,到极致。
看樱花的眼,是幸福的,无上的幸福。
那幸福感,可以轻洒,也可以细密。
轻重都是道理。
烤肉,自然是鲜美的,因为肉质的内在。
伴着樱香的美餐,品尝的更是心情。
吃饱了下楼,樱花,依然饱满,多姿地开在夜色之中。
发现我们在走了很多路之后,又导错了航。回到地面,以为到了五条,却原来误入京都站。
京都塔这个目标,到底是太醒目了。
重新回到地下,换车,补坐一站后回到五条。
这一天,走了不少路,也看了不少景,件件桩桩都是满足。
京都的韵味,果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