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 2013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甲寅梯田拍晨雾、做他撒村婚礼现场的贵宾、到撒玛坝梯田等待日落
这天,他撒村将举办一场婚礼,此消息是昨儿在十二龙泉边发呆时探听到的。
连续几天,都在梯田的清晨与黄昏间游荡,身心与视觉均有些小疲惫,需要调剂口味,这场婚礼来得正是时候。
婚礼现场,设在村中央的礼堂,我们赶到的时候,人们已经忙碌许久了。先上一幅喜庆、富贵的鱼图,连年有余,岁岁欢。
这个男人是主事的,同时也是工作人员之一。他把手直接放进一盆鲜血里,搅拌片刻后,把沾满了血的手指头放进嘴里尝尝咸淡、口感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加矿泉水进去,场面要多血腥有多血腥。
活好的鲜血里,最后还要倒入鱼腥草,才是上桌的菜品。血的腥气加上鱼腥草的腥气,比比看谁更腥,够胆吃的人,我们一行七人中只剩下了一位。
煮好的猪肉,由三个男人负责切片。他们的刀功真的算不上好,切出来的肉都是厚厚的大片,也不再加工,而是直接装盘上桌。想想看,你要不要吃呢?
厨房里,有三口绝对大的大锅,站进去几个人都没问题。炒小菜难炒,炒大锅菜就容易多了。
米饭是放在大桶里蒸的,桶之高深,反正我是够不着的。
餐具也备好了,足够大家用的。
出炉的菜品,盛在大盆里,放在地上,只等着时辰差不多,就可以端上桌了。
参观婚礼的来宾,要先写礼账。桌边坐着的两位男士,一位负责记账,另一位则负责收米。她们的礼金数额基本上都是30元,外加一小袋红米,大概两斤重的样子。桌边还立着一只很大的袋子,专门用来盛放来宾们带来的红米。这红米的数量不多,我想应该代表祝福、祝贺的意思吧。
为了获得参加婚礼的资格,我们也是随了礼的,一行七人共200元,堪称巨额。其实就算我们不随礼,热情的哈尼人民也会邀请我们一起参加婚礼、一起聚餐的。
这不,这就和他们混熟了,我也成为她们中的一员了。
等候开席前,大家一起晒太阳聊天。
老婆婆的脸上,写着一辈子的沧桑。
孩子们的脸上,是情窦未开的纯真。
其中有个小姑娘特别顽皮,一边想让我拍照,一边又躲着我的镜头,表情极其丰富。
而男人们,一直过着悠闲的日子,这时候就更加的悠闲了。
新娘子终于要出场了,新婚这天,她不着红却是一身的蓝黑,因为在哈尼族来说,这种颜色才代表尊贵、庄重。
追随着女人们忙碌的身影,宴席这就要开始了。
一篮篮的食物,以如此的美感,被女人们提上了桌。
女人不可以与男人同桌而食,这是哈尼族人的传统习惯,至今尚未被打破的习惯。
大家是有分工的,一些人在吃饭,一些人仍在忙碌着,有的人开始洗碗,有的人负责巡视各桌上的菜品情况,若有半空的情况,会再加满。
吃着喝着,女人们放下碗筷,唱起歌来。哈尼女人在生人面前很是羞涩,需要来个有组织能力的男人挑头,才能放开歌喉。她们一曲接着一曲,大声的哼唱,虽然听不懂歌词,却也能感知到韵律中掩藏着的欢快、喜庆。
我们被当做了上上宾,被请到了新娘的叔叔家里。
进门的墙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坐下来发现这画像是三位一体的,随着角度的变换,周恩来、朱德两位伟人也会相继出现。给我们喝的是主人家泡的枸杞酒,色泽金黄透亮,特意要求留下合影一枚。
屋子的墙上挂着的相框,那些年幼时的我们啊,还有多少记忆,历时久远,却一直清晰。
这便是我们吃的菜了,那份鱼腥草猪血很少有人敢吃,那个切得厚厚的猪肉片更是不敢问津,可以吃的只有左上角的那个像土豆一样的慈菇、没有滋味的豆腐花和竹笋,因为我想这些都是天然的食物,一般情况下不会吃坏肚子。
主人家的女儿,也就是新娘的表妹从温州赶回来参观表姐的婚礼。她特意换了哈尼族服装,还戴了顶白色的鸡冠样的帽子,是哈尼族未出嫁的女孩的专属。她人长得很漂亮,性格异常开朗,口才尤其了得,一边忙活着填自己的肚子,一边当我们的翻译和百度辞典,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她的解释了。
言谈中得知,她上中学的时候认识了几个温州的老板,现在人在温州打工,不好意思问具体的工种,但从她的口实中看得出见过世面无数,若从事销售、交际工作,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边吃着喝着,边夸赞表妹的人漂亮、衣服也漂亮。站在一边忙着添菜的女主人提示说,她们还有未穿过的新衣,问我们愿不愿意穿。当然是一百个愿意了,立刻放下碗筷,跑到隔壁的房间,把新衣服往身上套,才发现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穿。同时围过来几个女人,她们七手八脚地帮忙,还解下自己身上的腰带、佩饰,试图把我们打扮成真正的哈尼女人。可是有一点却让我们明显的露馅,短头发不算,要命的是脖子,我们的脖子养尊处优惯了,比整日劳作的哈尼女人粗了一大圈,系了第一颗扣子之后,感觉自己简直就是粗脖子根病的患者,糗大了。
脖子粗,脸更是大惯了,既然打扮都打扮了,还是臭美几下吧,也不枉主人家的一番真心诚意。
姐妹花,也一起秀一秀。
新娘新郎来敬酒了,他们说的话我们听不懂,表妹解释说他们是先当父母再当新郎新娘的,孩子早就出世了,所以那新娘看上去才如此年长。这样也好,谈恋爱可以谈到孩子好几岁,才想结婚的事,才真正走进婚姻的围城。
这里先解释一下,婚礼的基本现场设在村里的公共用地,而周边的很多人家里也摆放了酒席,相对重要的客人会在这些人家的屋里单独吃,比如我们。
当新郎新娘敬到闺蜜那屋时,就不只是敬酒这么简单了。她们起哄要求新郎唱歌,喝表达爱意的小情歌。新郎拗不过,忸怩着唱了起来,是经过改词之后的那首“恭喜恭喜发大财”,虽然一个人唱,却很有节奏感,听上去也喜庆欢快。
再见到新郎新娘时,她们的脚成了两人三足。这时候才留意到,他们新婚这天,脚上穿的鞋子,却少了本民族的原始色彩,而是踏着工业化的浪波,相伴前行。
借这根相连的带子,祝福他们牵手到白头,一生一世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