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2017年10月4日,游镇远、青岩两个古镇,在尘封的岁月中,抚摸中秋的月光
早餐后离开凯里,我们要去镇远古镇看看。
镇远距离凯里,只有120公里的路程,一脚油门就到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路上车不多,不存在堵车的问题。
去往古镇的路口,有明显的标志牌,告诉游客,车子需要停进停车场里,然后换乘接驳巴士才能进入古镇。停车场,就在左手边,转进去就是了。
是一处临时的停车场,可以停放好几百辆车子。
接驳车是免费的,车上还配了工作人员,负责解释为什么不让游客们的车子开进古镇,还一路讲解着古镇的历史、古镇以及周边的主要景点、参观时间,以及接驳车的乘坐地点等等,可以说非常详尽,也很贴心。
车子驶上了古镇的主要街道,从“和平村”前经过。
它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也是原镇远总兵署的中营衙门,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和平村”的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里面有当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职员室”等,供游客参观。
我们没有在这里下车,因为大家的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古镇的整体布局上。
车子把我们放在桥边,舞阳河水,宽大而又清澈,从古镇中穿行而过。
舞阳河是长江支流沅江的支流,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流经镇远县,后入湖南省,干流全长258公里。舞阳河分为上舞阳和下舞阳两段,镇远处于下段。而舞阳河沿岸风景秀丽,本身也是一个景区,很有看头。时间,还是时间问题,咱祖国的河山大好,只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细细品过。
河两边,商家店铺云集,这与其他古镇很类似,商业化明显。
听说镇远古镇,可不是一年两年了,第一次来贵州的时候就想来的地方,说话间就蹉跎了许多年。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的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都是山。舞阳河水以“S”形蜿蜒,穿城而过。河的北岸是旧时的府城,南岸则是旧的卫城,远观,古镇的整体布局,很像一个太极图。
城府以及卫城两个城池,都是明代时建的, 部分城墙和城门,至今保存完好。古城内外的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的交通四通八达,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古镇的历史可谓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90多年的历史了。做为元、清代两代的道、府所在地,也有700多年。所以古镇内遗迹众多,很有看头。
镇远古镇又被称为石屏巨镇,因为建于明代初期的镇远府城垣,正位于镇远县城北石屏山的山顶上。府城垣北跨石屏山顶的几个山头,东起石屏山东段的悬崖之顶,顺山势起伏延伸,直至水岸,而这水,也是天然屏障。专家誉其设计为“南国苗疆的塞外长城”,“屏山为城,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于斯乎”。
这就穿过写有“石屏巨镇”的大门,正式走进镇远古镇。
做为一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镇远的功能几经变迁,但做为重镇的身份一直没有偏离。西汉时镇远属武陵郡,汉高祖间始设沅阳县,隋、唐置梓姜县,宋高祖间置镇远州。元世祖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年间改置镇远州,隶属湖广;明永乐年间置镇远府,隶属贵州。清袭明制。民国初,置镇远道。而现在,则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自古就是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的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的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时,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明正德三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特意取道镇远,并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而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
镇远自古就是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的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的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时,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明正德三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特意取道镇远,并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而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
镇远既是黔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提出“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更是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也曾三次路经镇远,并在《镇远道中》一诗中,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做了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所以做为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镇远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尤以人文古迹居多,仅古城内就遗存有各类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多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形成一个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足够我们看上一会儿了。
所以做为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镇远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尤以人文古迹居多,仅古城内就遗存有各类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多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形成一个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足够我们看上一会儿了。
银庄,是古镇中必不可少的,敲过一千年的小锤,现在在小衣襟手里,这就开敲了。
银庄就建在舞阳河岸上,古城府的主街沿着河岸的一边而建,两边都是店铺。
请小衣襟帮我们拍合影,却拍少了莫大嫂。
只好请出自拍杆帮忙,这下人全齐了,共八人,分别来自深圳和重庆两地。
这几天一直居高不下的气温,到了镇远,突然就凉了下来,长衣、长裤都给小衣襟套上了。
气温舒适,河水灵动,小衣襟在喜欢的环境里,情绪就会很好。而看着小姑娘舒服,自己也舒服。
离银庄不远,就有自助银行。装修风格上,已经尽量贴近古镇的风格了,但现化的东西就是现化的,藏不住本质。
小衣襟还处于小屁孩阶段,见到那些石雕的动物,就要爬上去坐一坐,排队也乐意。
见到青铜塑像,也要上前去摸一摸,对这一切很感兴趣的样子。
有个大哥哥在揉豆腐丸子,小衣襟也凑上前去看一看。那丸子每一只都要放在手里捏好久,说这样才会炸不散。那个小帅哥,好象未成年,看上去不过十四五岁的样子,已经在帮衬生意了。
镇远古镇也是一座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的博物馆。
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多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都是极高的。
建筑风格多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就连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承载着历上丰厚的悠悠岁月。
古巷道狭长幽深,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 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等。这些巷道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
我们从复兴巷上行,更深入古城的腹地。
小衣襟抢在前面,因为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快。
一边走,一边还回身,做做游戏。
镇远县档案馆,就藏于巷道的深处。
还有武林会馆,让古城显得很有力道,也突生扑朔迷离之感觉。
酒坊,做为古城的必备,这里更是不可少。
买了一斤米酒,准备晚餐时喝,感觉味道还不错。
也有用古宅开客栈的,估计住上一晚,感觉也会不错。
一转身,小衣襟已经爬上了高处,正挥手致意呢。
在相对空旷的广场上,小衣襟也会蹦了,还能蹦得老高,只是才蹦了几下,就累得连声咳嗽,显然是兴奋得过了头。
爸爸赶紧给买了酸奶来喝,在那家小店的门外,小衣襟站在高处,也争着要看风景。
看到的,是古镇的青砖黛瓦,连成片。
镇远的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了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它们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它们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也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
正这是这种江南庭院风貌与山地建筑布局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种奇观。
镇远的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歪门邪道”了。
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会与大厅正对,显然是建筑者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了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小巷纵深悠长,走在其中,你永远猜不出前面会出现什么样的宅院,神秘感和新鲜感,让小衣襟跑在最前面。
镇远古城是一个多元化相互融合的古城,古镇中世代生活的汉民族与侗族等20 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等相互融汇,使得镇远成为一座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按专家的说法刚是“世界文化保护圈”。
当巷子在前方转了个弯,看到一只萨摩,正摆出一副恭候多时的姿势,迎接我们。
见镜头追过来,调皮地伸了伸舌头,萌极了,太可爱了。
镇远古镇中古井遍布,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圆也有方,有深也有浅,皆春夏秋冬盛泽不涸。比较有名的如四方井、猪槽井、琵琶井、陈家井、园觉井、南门沟味井等等。
刚好走到猪槽井边,果然井水清澈,亦清。遇此等热闹,小衣襟一定会凑上前去,一通捣乱,然后丢下一堆乱摊子,让老爸收拾去,且无怨无悔地。
感觉参观得差不多了,便从高处回到主街上。
发现银店的名字,让人哑然。
还是从我们进来的那个门出来,走向桥边的方向。
正午的光线稍强些,使得河岸两边的建筑没那么灰了。
水流殇殇,承载着多少过往,又见证过多少人世间的悲欢。
我们家的小姑娘,正骑在爸爸的肩头,看古镇、看风景、看世界。
某点评网上找到一家口碑还不错的菜馆,走到店门前,发现没有位置。
倒是一路上都看到店家在宰鱼,很肥很鲜,让我们立志一定要吃鱼。
换了另外一家走进去,占住靠江边的位置。
我们要吃鱼,请店家宰了两条,每条都差不多三斤重。
小衣襟也要点菜,而且还要自己写菜名,笔和纸在手,美得小嘴合不拢。
小衣襟写得很认真,难得能那么认真地做一件事。
完工之后的菜单,竟然不是满篇又长又粗犷又乱成一团的大线条,而有了格子的概念,小范围书写,实属进步,不易啊。
我们的两条大鱼,一条辣一条不辣,不管哪种做法,都品尝得出肉质的极鲜,比在探鱼、探炉等地方吃过的任何一次,感觉都好很多。
这是先天的优势,自然是别处无可比拟的,更谈不上超越了。
镇远之行,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餐烤鱼大餐了,以后怕是都不想再吃别处的烤鱼了。
饱餐之后,该离开镇远了。
尽管知道,镇远的夜景,比白天更好看很多。
重新坐回摆渡车,回到我们的临时停车场。车上依然配有讲解员,下车前还对游客们说“中秋节快乐”,“有不到之处请多包涵”之类的客套话。一个古镇的旅游工作,能做到如此用心和细心,真心为他们点赞。
离开镇远,一口气,又到了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行程将近300公里。
做为国家5A级景区的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即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
发现古镇有很多个门,我们的两台车子,分别走了不同的方向,待集合到东南门时,暮色已经沉。
小衣襟沉浸在自己的泡泡时光里,不问世事千年,只在乎此时的瞬间。
售票、检票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所以门票钱是省了。
也是两年前,来过一次青岩,这次进古镇的门,显然和上次的不是同一个,经过荷塘,还爬了一段台阶,然后才入城门。
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上次已有很深的感受,而这次只是停在城边,没再深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晚饭时间到了,而我们并不想在古城里吃饭。
城里城外,都是旅游的概念,其实难以逃脱。
眼见着古城里的灯火都亮了起来,游客也热闹着。
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第一次来,慢慢走走看看的心,其实是有的。
小衣襟想要一只手鼓,一直念叨个不停。
只是时间真的晚了,中秋节的月亮,已经升上了天空。
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
异乡,极冷,也极美的月亮。
灯光掩映之下的古城,已然亮成身后的往事。
城门沉默不语,也是一种依依的送别。
古城的月亮,披了天使的翅膀,不问路在何方,你在何方。
又幻做浴火的凤凰,拼到生命的尽头。
海未枯,鱼儿便有方向。
彩云追月的方向。
黑嘛嘛地,找到我们的酒店,位于贵阳市高新区,节日期间罕有人烟。正愁吃饭的问题,就发现同一个幢楼里,便有一家很像样的饭店。
看来成就我们的中秋大餐是没问题了。
带上来自黑龙江、广东和重庆的月饼,也带上我们的美酒,贵州代表团,一齐举杯,向大家恭祝中秋节快乐。
菜没少吃,酒没少喝,说这样,又过了一个中秋节,也算是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
是唯一不变的中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