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2017年10月2日,从荔波开始跑路,耗时9小时,行程280公里,黄昏时赶到加榜梯田,自云南元阳梯田之后,重温梯田梦
荔波寨票渔隐精品民宿的清晨,天大亮了,但室内并没有阳光普照的感觉,毕竟诺大的房间,四周都是从上到下的窗,窗帘再怎么拉,都遮不住强光。
因为并不是大晴天,有薄薄的云铺在天空上。虽然没有蓝天之下让人感觉舒畅,但不会被晒到,也是好的。
不舍得离开我们的房间,真想在这里多住一晚,或者干脆住上七天不走了,这才是休闲式度假。但还是要下楼,我们吃早餐去。
昨天入住时天已黑黑,而清晨,则可以把酒店的院子看得一清二楚。小衣襟首先发现了摆在窗台上的大南瓜,抱起来试了试重量,然后随手就往地上一丢,也不知道那南瓜是会被摔裂的。
转角遇到橘子树,停下来稍作犹疑,却最终没抗住诱惑,下手了。
还看到爬在篱笆上的黄瓜、丝瓜花,以及刚结出来的小黄瓜。还好,手中的小木棍有留情,没让这个清晨的一切美好事物都灰飞烟灭。
还发现藏在草丛中的一个鸡窝,公鸡母鸡一堆。
小衣襟凑近说,有味儿。
酒店邻河而建,并没有很大的院子,却布置得像一个生态园,而且还是很原生态的那种,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无缝对接,讨都市人的喜欢。
昨天我们不知道走了什么运,就找到了这里,尽管路难找了点儿,但有这样的一晚睡眠,经过的周折,想来也值了。
和小衣襟来张合影吧,原本人就胖,再被摄影师拍成这样,下决心要减肥了。
虽然深处乡村的一偶,酒店在管理上却非常专业,工作人员显然是当地招的,并不年轻漂亮,却都穿着蜡染的蓝花花工作服,见到客人都会大声打招呼、脸部保持微笑,还主动帮客人提行李,显然是训练有素的。
一问,果然,这家民宿,是政府办的,从建筑的设计、环境的布置到人员的培训,才如此的专业。
终于,我们到了招待大厅的二楼,坐下来,就有早餐吃。
工作人员会主动帮我们端上米粥、馒头、鸡蛋和小菜,问有没有面条,马上应允,然后端上来一大盆,光面条就把大家吃得饱饱的,稀饭一口都没动。
我们的领队是年轻人,平时工作忙,难得放长假,可不想像我们这把岁数的人一样,找到好地方就不想多走了。
于是决定接着上路。
领队看过攻略,知道有个加榜梯田,说最近非常火,看导航,从荔波到加榜梯田,路程不足300公里,想着可以轻松赶过去,便出发了。
同时也看到导航说要用时6个多小时,知道路会不好太好走,心理准备还是有的。却没想,这280公里的路程,我们却跑了差不多9个小时,一直跑到下午5点多,平均时速也就30公里,黄昏时分才赶到加榜梯田。
路在三都转了个弯,路况却并没有好转,依然在山间弯弯地绕着。
在三都停下来吃了个饭,沿水而建的城市,修有一处很大也很现代化的公园,其中有很多仿古的亭台楼阁,显然是政府主推的面子工程。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距省城贵阳有230公里的路程,是西南省区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按理来说路应该很好走,只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实属偏远。
路上还停车买了一只柚子,皮剥下来,给小衣襟当帽子,戴在头上清清凉凉的,还解毒哈。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这是太老的话了。
总能看到当地农民将收好的稻穗绑成挑,然后挂在屋前或专门的架子上晾晒。因为老家的收割方式都是把稻草打成捆的,就自然晾在田地里,然后连稻草一起运走脱粒,剩下的稻草还是一整棵。而这里的收割方式,显然是第一次注意到,开始时还以为是将稻穗一棵棵剪下来,劈开叉,挂在扁担上的呢,想着这该有多费功夫啊。后来见到成挑的,才大概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勤于劳动的人,就是笨,这一点无需别人多说,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哈。
劳动季,吃点好的。
摆在路边的牛肉摊,头皮已经被剥了皮,眼珠子还在上面,真的太血腥了。
贴墙角溜达着的鸡,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天的活口。
路其实不远,但真心不好走,使用高德地图,高晓松解说,却也避免不了路弯弯地绕着。
接近加榜梯田了,看附近的村庄名称,很是拗口,也有趣,比如“污我”,“两往”,“两嘎”,“羊告”,“党扭”,“羊笔”,估计是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译吧。
下午五点多,眼见着日暮西沉,我们终于赶到了加榜梯田。
赶紧停车拍照,怕光线很快就没了,要知道这里天黑得可是比西班牙早多了。
刚开始拍出来的片子感觉平平的,寻不着好的构图点。
山野都还是绿色的,要是都变得金黄,那感觉肯定就不一样了。
当有光线出来,打在田间,亮点就出现了,尤其是对面,修在山半腰的寨子,很有看头。
加榜梯田的位置,处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加榜乡的东北面,距加榜县城80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
而远处的那些寨子,正是苗寨,吊脚楼如散落在梯田中,成为苗家人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杰作。
而远处的那些寨子,正是苗寨,吊脚楼如散落在梯田中,成为苗家人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杰作。
镜头追着光的方向走,景色也在转换,将梯田之美,淋漓表达。
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所以这些梯田里,种稻的同时,也养鱼。
因为加榜梯田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也就是说才成为旅游热点的,所以与之相应的经济模式也展开了,这是必然。
稻田里养育的鱼,应该是鲤鱼,做为成鱼被打捞上市时,每只都不会超过一斤重,应该是水浅成不了大鱼吧,也因为山区的水温偏低,鱼也长不大。晚餐时,我们在各餐馆、烧烤档上都有看到稻田出品的鱼,也想吃来着,且留作后话吧。
发现一颗爱心,好可爱啊,赶紧捧过来。
也有一叶扁舟,等人来渡。
炊烟袅袅,在村寨间升起来。
是时候回家吃饭了。
“赤足走在田梗上”,这句话用在歌词里,意境悠远,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重负。
且不说种田的辛苦,收割之后的运送也是强、重体力活,像我这般没耐性的人,想着都先累趴下了。真是无从相像,若是当年没有考上大学,走出东北的小乡镇,那么现在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怕早就被生活的重担给压完了吧。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生活都要继续,什么环境有什么环境的活法,心安便是。
累不倒人,懒才最可怕。可怎么话说到这,感觉自己就是那一个懒人呢?惭愧啊惭愧。
那些稻谷,就这样,一担一担地,担回家。
收获的喜悦,更胜于身体的劳累吧,做农民真心不容易。
站在高处看着风景,而风景,其实也是生活。
小衣襟还不懂这些,只知道有好玩的就行。
也看到高坡上,苗家阿婆也担了稻谷,正往回走。担不动了,停下来歇一歇。
擦擦汗。
随身的背着的小篓里,有干粮,放进嘴里嚼几口。
背在身上的背篓,形状像鞋子,那是因为方便放镰刀。
将梯田上生产出来的稻谷运到平地上来,用担挑,显然是唯一的办法。
而到了平地之后,运送的办法就多了。
天色已晚,路上都是归家的人,车子上都不空着,除了人,还有稻谷。
而空着手的,都是游客。
小衣襟的手里也不空,但小衣襟也是一名游客,一名小游客。
我们停车观景的地方,其实就在村外几百米的地方。车子驶进狭窄的村路,我们订的客栈就到了。
因为加榜梯田火起来没几年,客栈的建设还在加紧进行中,所以条件有限。一间几乎可以说是空的房子,价格要688元,这还只抢到了一间。我们的领队只能住到对面的另一间,独立的洗手间都没有,隔壁的说话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街道很窄,推开我们的窗,对面的客栈,几乎伸手可触。
村中安排了公共停车场,游客的车子都会在客栈老板的带领下集中停放,这样才能保证村中的道路不会被塞死。
而各家客栈的一楼,几乎都是饭店,鸡啊酒啊随便点。
随便找了一家坐下来,原本以为吃饭的人多说明这家饭店的厨艺好,结果却被歁,别人都吃完走了,我们才只上了两道菜。点了几条稻田里的鱼,都抓出来称好了,却一直放着不宰,理由竟然是“反正你们在我们的店里,又不会走”。
好说歹说,厨师一直在忙着给别人炒菜,只能扒光米饭,然后走人。
显然,这一餐,大家都没吃好。但吃少有吃少的好,至少不用担心增肥的问题。吃亏算是赚到了,老话说得总是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