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醒了一次,看了看表,知道时间还早,就继续睡。七点半彻底清醒了,听到外面稀稀沥沥滴落的雨声。
在酒店吃过自助早餐后,出发去往少林寺。迷蒙细雨中,路两边遍布的少林武校显得冷冷清清的没有人气,这样的天气,孩子们应该是在室内上文化课吧。那个身躯高大的少林武僧塑像还以不动的姿势屹立路边,等候我的再次光临。
九点进入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天下第一名刹”寺门时,雨还在下。保险起见,穿上雨衣再撑着雨伞进入。寺内的石板路面上积了一层或深或浅的雨水,踩进去感觉冰凉。讲究养生的西西强烈要求坐环保车,直坐到碑林前下车。请了一个眼睛有点问题的导游,她看人的时候目光直勾勾的不会转动,讲解过程中发现她的知识还没有家长丰富。
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少林古刹,应该建在群山翠柏之中,应是骑着马儿,在清脆的马蹄声中,沿着幽深的山间小路,一路飞奔而来。进入寺门,阵阵习武之声从深邃中传来,空气中弥漫着沉年香气、回荡着木鱼声和钟声。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少林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三个月前寺门口还看到武校的孩子们尽兴表演,而如今雨中那些武僧们早已偃旗息鼓,不见了踪影。缺失了武术气息的寺门进进出出的全是各色游人,平添了喧闹和繁华的荤俗之气。
三个月后,再一次在碑林前驻足。身处于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墓地中,感觉不到一丝害怕,因为怀着一颗无比敬仰的心。根据佛教葬仪,寺僧圆寂后,骨灰或尸骨会被放入地宫,在地宫上面建造层级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取决于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的高低、功德的大小,还有当时的经济 实力。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墓塔群,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二百多座,造型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直线形、抛物线形、瓶形、喇叭形、圆形以及独石雕刻等,种类繁多,制式多样,塌陷的塔基和倾斜的塔身记载着岁月流逝的痕迹。塔林中最古老的一座砖塔是唐代法玩禅师的塔,建于公元791年,是方形的单层单檐式砖塔,塔身用水磨砖砌造,塔门、塔刹和塔铭用青石雕成,塔门上装饰着飞天的图案。少林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国公的僧人福裕的塔名叫裕公塔,塔高七层,是六角形的砖塔。福裕是元代少林寺最有名的方丈,他为中兴少林寺立下的大功可以和开山祖师相比,圆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为“晋国公”,而少林寺僧人在他的塔前立碑“开山祖师”。雨中在湿滑的地面上一一浏览,看到一些因自然原因风化倒塌的塔,按佛家习惯,这种塔是 不能人工再修复的。因少林寺塔林依山而建,而山上林木茂密、水源丰盛,所以雨水和山水经常流过少林寺塔林,很容易就顺着地基进入“地宫”,造成塔基下陷,“地宫”坍塌,塔身倾斜。正因为此,对少林塔林的保护工程已经启动,看到塔林后面的山体上在修建水泥防护层,听说以后来这里参观,不能像现在这样随意走近塔身了,只能远观。
从塔林出来,往少林寺的方向走。右手边是流淌的河水,而我却辨不清河水流动的方向,与正常人看到的方向相反,幻觉般,纠正不过来。四月初春时节的那次造访,这段路上无处不风吹花飞心香枝动,赏美景需良辰,而赏景,更离不开同行的人,人不同,心境感觉全然不同。
看到康熙爷当年亲笔御题的“少林寺”三个大字金光闪闪、巍峨古劲,俯首低眉地迈入寺门。古老的少林寺,虽然如今只能看到寥寥无几的僧人,寺内各角落都充满着如我一样慕名而来的俗客,依然遮掩不了它的悠久历史和磅礴大气。看那两树银杏,阴阳相配,拥抱着相互搀扶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经过的一系列石碑,不乏金庸的笔迹,其中一块石碑上记载着金庸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横批“越女剑”。石碑下面多见赑屃(Bìxì),因其貌似龟,力大好负重,所以用于背负石碑。导游说它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发音biqi,她说的那两个字我不会写,博学的西西纠正她说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应该叫貔貅。导游说不清原由,只是红了脸支支吾吾地掩饰过去。
站在少林和尚的练功房外,看得到室内干燥的地而上,有很多平塌下去的地方,那是和尚练功踩出来的。院子里摆着一只巨大的炒菜锅,因锅实在太大,炒菜的僧人需用绳子吊起自己,实施空中作业,边炒菜边练功。还有一棵千年老树,树身上有许多小洞,也是练功练成的,想必练的是一指禅功吧。
所有的导游都在重点推荐寺内的三教九流图,我们的导游也不例外。站在滴雨的屋檐下,等到其他团队参观完毕才上前近观。碑正中画着的圆形图案中有三个头像,正面看是释迦牟尼,沿中轴线遮住右边,左边是孔子;遮住左边,右边则是老子。三个不同教派的代表人物,头像、肩、上身,浑成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儒、佛、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图”,说明不同教派在中华大地的有机融合和少林的包容。导游说石碑上的字,是用宣纸裱出来的,碑文才得以清晰可辨,要求她讲清楚裱的过程,以解其中的玄妙,她搜肠刮肚费力地表达了好半天,还是没听明白,怎么灰色的宣纸遮不住黑色的石碑,却能显示白色的碑文来: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
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
纵横应对,小说谘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
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
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
为善殊途,咸归於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
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说起少林拳的创始人——印度僧人达摩,导游说起了达摩洞和达摩面壁的故事。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一天,他问师傅:“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师傅回答说:“去震旦。”于是达摩就遵照师嘱,东行到了中国。几经流浪后,达摩到了少林寺,这半隐半现在山脚下密林深处的小寺庙吸引了他,因为修炼需要与外界隔绝。他在庙后面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个宽不过3米,长约有2丈的小山洞,方方的洞门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达摩就把这个石洞作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面朝壁,闭双目,五心朝天,苦心练魔,默然终日。因洞内静若无人,飞鸟竟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达摩在山洞里一呆就是九年,直到达成佛教之终极。当达摩离开山洞时,弟子们发现他坐禅时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隐约可见衣锦织纹,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达摩洞遗址在后山上,游人也可以去参观,但是这一行几个懒人,加上雨,静下来听听达摩的故事就不虚此行了。
另外一个关于立雪亭的故事,也深深为之打动。那是一个冬天,一位名叫姬光的年轻人来找达摩,因为慕名已久,欲拜达摩为师。达摩知道姬光原属道教,怀疑他心不诚,没立刻答应他。姬光就一直站在没膝深的积雪里等待,直到成了一个雪人。达摩见了再问:“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姬光答曰:“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回答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姬光解意,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砍下自己的左臂,围绕亭子跑了一圈,亭周围的积雪瞬间被染成了红色。于是达摩同意了收下姬光为弟子,给新弟子取名为慧可,并在临终前将自己的袈裟和斋碗传给了慧可,使他成为中国禅宗二祖。
参观快结束时,临近饭时,见到几个和尚手持饭钵前往食堂,导游说现在寺内有二百多个和尚,一上午没见到是因为他们白天要上课。现在少林的第三十代主持永信法师,二十二岁即主持少林寺工作,创立了少林武僧团,组建了少林书画研究院,组织了中华禅诗研究会,创办了《禅露》杂志,成立了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先后筹集数千万元资金用于少林寺的恢复和发展。他认为少林品牌需要纯洁,要为少林寺创造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现在的少林寺也像企业一样需要管理,品牌需要维护,只是不会以利润为最终目的而已,这样想来,深居简出的方丈大人还是比较有创新开拓精神的,思想已经与世界接轨。
出了少林寺门导游就拿了钱消失了。赶到武术馆看十一点半的武术表演,进场时表演已经开始了,舞台下面找个空档席地而坐。看到了飞针穿玻璃的表演,表演者运气凝于针上,针穿过玻璃,击穿玻璃后面的气球,玻璃上留下不规则的碎裂。然后是十八样兵器轮番上 阵,舞台上一阵劈里啪啦的响动,飞起落地时地板发出沉闷的响声,运了功的光头能够轻松地击断打上来的木棍。表演接近尾声,主持人邀请三位观众上台,和表演者学打象形拳之猴拳、蝎子拳和蛤蟆拳。上台的三人中有一个胖子,翻跟斗时露出腰间的串串赘肉,惹来众人哄笑,对保持体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唯有健康才是最美。另外一个穿迷彩服的男子,虽有一些年纪了,却是身轻如燕,动作麻利到位,猜他应该有武功功底,或者是热爱运动之人。演出的最后,主持人开始推销这场演出的光碟,不喜欢这浓厚的商业气息,摇摇头撤离。
往大门方向走,路过四月观看露天表演的大舞台,却是冷冷清清的没有人,那位身着红色袈裟的老法师、那些被风吹得脸皮发皴的小和尚、那些兵器那些功夫、那些格斗那些拳法,都躲在雨后了吗?是否此次拜访少林,男士应该剃了光头才是虔诚呢?行前用松下的电推子给儿子理发,不小心用了最短的那一挡,修整出一个小沙弥来。本无心,却似乎有意。
走出少林,门口的花坛是2008北京奥运的logo造型。为这个全世界的运动会,全中国人民正在倾尽全力,精心打造。
离开少林,驱车赶往90公里外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实际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前后历时1500年,使洛阳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都。还是走郑少洛高速,入洛阳城区时导航又指引错误,提前一个路口下了高速。发现错误后及时纠正,重回高速,从洛阳新区出口进入城区。导航里还没有新区的道路资料,只能跟着感觉走。
大家的肚子都饿了,路边找到一家信阳菜馆,午饭时间已经过去了,店里的服务员正在就餐。点了土鸡炖野山菌,里面放了一种状似白萝卜,口感像淮山的菜,不知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汤很是鲜美,两个孩子把汤和鸡肉捞得一点儿都没剩。还有红烧时加了麻椒的鲤鱼,肉不腻的红烧肉炖千张和经典的红烧茄子,素的锅贴也好吃。饥饿过后的饱餐,虽简单却吃吗吗香,吃东西时个个都成了急性子,战斗力很快耗尽,最后上来的那一大碗炸酱面,没人能提动筷子了。
饭后坐在行驶的车子里,打开电脑查找今晚的住地。一边给艺龙打电话,一边就看到了前方路口出现的艺龙正在推荐的拙政园宾馆,真是撞上门了,费力再去别的地方,就是它了。虽然只是个三星级的宾馆,房间条件却不错,宾馆隔壁就是洛阳师范学院。
到房间洗了洗手,看窗外的天空有点晴了,决定再去搞掂龙门石窟。三个月前大雨中浏览过龙门石窟,知道景区很大,需要半天的时间慢慢感觉。十几公里远的路程就到景区门口,天空又下起了小雨,与前次相比,除了雨量的不同,游人也比牡丹花会期间少了七八成。因为有了前次大雨中浸泡加长途跋涉,致双足疲惫异常的经历,此次 决定坐电瓶车进入景区,车子一直载我们到了伊水东岸的石窟脚下。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在伊河两岸的山崖上雕刻而成。有南北长约一公里的山崖上,分割着大大小小的洞穴,每个洞穴中都雕有或大或小的佛像,估计当时的人有钱就可以来修佛像,不限于皇族、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一颗向佛的心。只不过钱多的人可以修得大一些,钱少的人只能修狭小的佛龛,但一样的虔诚一样的供奉。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始营造,经过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一直到北宋,累计大规模开凿约四百多年,现存窟龛二千三百多个,碑刻题记二千八百多块,佛塔七十几座,造像近十一万尊,数量之多,居中国石窟之首。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看到不少残缺不全的佛像,有的断了手脚,有的头部被削掉,还有的佛龛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佛像的影子,只有青草或小花胆怯地驻守在洞口。文革期间石窟免不了的惨遭破坏,除了红卫兵会去敲碎石像,老百姓也会偷偷把石像扛回家,粉碎后研磨成石灰,敷上自家的墙壁,工程量还真不小,以这种方式请佛祖回家,莫不是为了请佛祖佑一家人平安?愚昧,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代价因背负着对祖先璀璨文化的毁灭而太过沉重。
宾阳三洞中的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而开凿的。洞中的三壁造有三世佛,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世佛弥勒佛。洞的窟顶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顶部,地面雕刻着大型莲花,周边是莲花花瓣、水波纹和其它装饰图案,如同鲜艳美丽的地毯。中洞窟门内还有两幅大型精美绝伦的浮雕,分别为孝文帝及侍从礼佛图和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而去,现收藏在美国的两所博物馆里。
摩崖三佛龛三坐佛中,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也有说法说弥勒佛的笑容是以武则天做的模特,为的是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波状的发纹、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简洁流畅的衣纹,都体现了唐代盛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时尚,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仪态轩昂的造像风格。遗憾的是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的修建随即中辍,因此窟中的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
万佛洞内的窟壁上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窟顶莲花的周围刻着这个洞窟的完工时间是在公元680年。这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像,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在窟顶的外侧是凌空飘舞的飞天,这些飞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它对应的是窟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每侧墙壁下部各有6位伎乐人,手持空篌、法锣、羯鼓,它们与窟顶上的飞天上下呼应,营造出西天极乐世界里歌舞升平、万人成佛的壮丽场景。万佛洞前室南北壁原来刻有龙门石窟体形最大、造型最为精美的护法狮子两尊,同样的在20世纪30年被盗,同样现藏于美国的博物馆。窟门外的壁上还刻有一面部丰润,体态健美的观音菩萨,她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肩上。她那扭动的身躯、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刻观音菩萨的杰作。
莲花洞因洞顶有一朵保存完好的浮雕大莲花而得名。洞内造有立姿的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两个弟子,弟子迦叶身披厚重的袈裟,右手拄着带有九个响环的锡杖,胸部肋骨暴露,细腻地表现出这位佛教继承人经过艰辛岁月,长途跋涉的辛苦形象。他的锡杖是佛教中的一种法器,震地有声,人们听见响环的声音,就知道佛祖到来了,即出外叩拜。而二弟子阿难的头像于20世纪30年代被盗凿,现存在法国的博物馆。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法国人,信佛教者不能说没有,但绝不会比中国更多,尽管足够喜爱石窟里的这些宝贝,但那毕竟是别人的东西,把别人的东西偷回家,还能明目张胆理直气壮地示人,这种行为,当为天下人所不耻。
与上次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景区内的游人实在是少,虽此行游览的队员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但行进的速度却不慢,很快就到了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为唐高宗所创,皇后武则天也曾捐助过两万贯的脂粉钱。整个大像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共九尊大像。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眉如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略作微笑,两耳长垂,衣纹简练,灵活而又含蓄的眼睛十分秀美,整尊造像给人 一种庄严典雅、肃穆宁静之感。景区的门票上印的就是这尊佛,经过岁月的洗礼,佛的手臂已经残缺不全,但门票上的佛像是经过了修饰的,因为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佛应该是完好无缺的。左侧的迦叶,身首虽残,但仍显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的阿难,浓眉细眼、年轻睿智、虔诚大方、充满自信,宛如聪慧的少年。二菩萨衣饰华丽,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严肃威武而硕壮有力的神情,力士坚毅勇猛而又暴躁的性格,以及那无所畏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从桥上横跨伊水时,在桥面中间停步,看河滩中停落觅食的白色水鸟,身姿优美。迷离雨雾中的流水和水草那头,仿佛有佳人在水一方,别有一番韵味。说起佳人,有人提起了网络魔女芙蓉姐姐的话头,在西西的示范下学芙蓉姐姐经典到恶心的动作,肢体语言天生笨拙的我,形不似,神更不似。还是只做自己吧,我只是一条小鱼,只满足于在小鱼的世界里畅游。
伊水对岸的香山,曾是白居易晚年的居所,也是他最后长眠的地方。白居易并非河南人,只是生前在河南做过官,喜欢洛阳这个城市,晚年便长居在洛阳,并经常到香山小住,自号为香山居士。与河对岸石窟的台阶、栈道上涌动的游客相比,过桥来香山探望诗人的,显然少之又少。自古文人多寂寞,想来白大诗人早就习惯了。我没去看望,是因为我当时并不知道。很多时候,人是浅薄的,即便是站在爱人面前,却不知道有人爱你,不懂得珍惜所爱,所以有错过,有失去,有得不到。
想乘电瓶车回到最初上车的地方,电瓶车却把我们带到商业街入口,说这是景区的规定,回程的游客必须经过商业街才能出去。街里有好多唐三彩的马出售,大的小的都有,六匹马只需30元。洛阳是个盛产国花的城市,看到壁画中的牡丹花,做得逼真、精致,还配有相框,小宽选了个黄色的牡丹,准备送给奇娃学校教他英语的叶老师做礼物。
回市区的路上,路过埋葬蜀将关羽首级的景区——关林,只家长一人有兴趣,特准他下车前往参观。他却很快回来了,以为是不放心停在路边的爱车,其实是景区的参观时间已经结束。
六点半回到宾馆,洗漱后边喝茶,边看了一集《武林外传》,九点钟就睡了。这一天没安排晚餐,因为午饭吃得太晚太饱。白天在市内转圈时路过那家网上热炒的经营水席的“真不同”酒楼,在洛阳停留的唯一一晚,如果有晚饭,当是食水席的。身为小孩消化能力超强的小宽入睡前耐不住,泡了碗方便面充饥,面碗里也有汤水,就当是吃了小水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