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 7月24日 星期四
一觉睡到六点半,没梳头没洗脸,就穿着睡衣穿过天井和前厅来到了古街上。客栈隔壁是一家出租自行车的店,与老板聊了会儿天,问清了租车的价格、古城的景点情况和路线,心中大概有了数。回房间洗脸梳头,善早起的一家人带上相机,又去车子里取了角架,在清晨湿润的空气中,从观风楼、听雨楼、县署等地方经过,用遥控器自拍了几张合影,小宽的个头已经明显超过了我,踮脚也没用了,索性顺其自然吧。
回到客栈,在天井里继续拍,阳光透过天井上方照射进来,屋檐下吊着的红灯笼、空地上摆放的盆 景、实木的几张桌椅,闲聊的客人,一起装饰着雕梁画栋的客栈。这样的房屋、这样的院落、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我一直心仪的。但此行中,终归是客,是客就有离开的时候。
和西西去客栈对面的漆器店转,在那些首饰盒、花瓶等推光漆器中流连。挑了三朵玫瑰花,一朵稍大的是项链,两朵小一点的做耳环。小宽坐在客栈窗外的咖啡椅里,不解也不屑地看着痴迷于购物的女人们。
集体活动开手脚后,回到前厅吃早餐,阳光下的前厅与昨晚灯光下温柔妩媚的形象相比,变得更加开朗大方了,正如多变的女人。印着碎花的布窗帘,桌上的烛台、茶壶,门上、窗上、墙上随意贴着的客人用七彩笔或写或画在大大小小的纸张上的随想,将一个前厅打扮得光鲜照人。早餐是每份10元的人头套餐,经过了一夜的消化,胃口又大张,你争我抢地干掉了两盆小米粥,每人吃了一个好大个的粗面馒头,正宗的土鸡蛋煮熟后吃起来很香,凉拌豆芽、榨菜、拍黄瓜等小咸菜都很合口。
办好退房手续,将行李放回车上。在客栈门口进进出出时,被一个当地男人盯上,向我们推销他的电瓶车。没表态,他就一直候在门外耐心地等我们吃完早餐,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式,佩服他的坚持,游览古城也正需要电瓶车,于是结果是没有悬念的双赢。坐上算上司机刚好六个座位的电瓶车,开始了古城游。几步远就路过司机大哥的家,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候在郑家客栈门前揽生意。得到他的允许,停下车站在他家门口拍照,门楼里面的影壁墙上,书着一个大大的红红的福字,脑海中出现了“国泰民安”这四个字。
平遥古城位于太原盆地南部的汾河中游东岸,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由完整的城墙、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始建,距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城有过她的繁华,也多次遭到战火的破坏,现在能看到的城墙,是1370年明代扩建的。
来到的第一个景点是平遥文庙,买了120元的通票,近20个景点就可以自由进出了。文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而平遥文庙是古城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形制最典型的一座庙宇,在华北地区堪当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文庙。庙区红墙灰瓦,宛如帝王宫殿,其建设选址、建筑风格、殿堂配置都是儒家礼制思想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
文庙的入口是棂星门,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司机殷勤地帮忙找到了庙内免费讲解的导游,在导游的带领下,跨过棂星门,进入文庙的第一进院落。院内的围栏和石板上精雕着琴、棋、书、画、封候、犀牛望月、桃榴等吉祥图案,其中的桃,寓意着孔子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第二进院的主殿大成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殿内奉祀的主像孔子,头戴十二琉球冠冕,身着十二章服,手执圭板,面部温和中夹杂着严厉。对孔子的尊崇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先后赋予其 “文宣王”、“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尊称。第三进院明伦堂,明代时是儒学讲堂,清代时改为儒学教室,做过平遥一中高三的教室,现在是孔子生平展室。为了让现代人更多地走近孔子、了解孔子、学习孔子,平遥文庙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实物,全方位地介绍了孔子的一生和他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四进院是祭天的所在。第五进院的超山书院中有一个“中国科举展”,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固定性科举史展。展览分为科举的由来和沿革、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等几大部分,展出了大量极具文物价值的文献、史料和展品。其中有一份明万历年间的状元卷,是我国1300年科举史上仅存的一份保存完整的状元卷。据看到的家长和五姐介绍说,试卷通体为蝇头小楷,无一处涂改, 2600多字一气呵成,那些漂亮的字体就是字帖。卷子开宗明义,说明自己已经是进士了,感谢皇上再给他这次参加考试的机会。答卷的内容恢宏大方,应是出自一个中年人的手笔,表达了自己的为政思想,其主题大意是君王应如何与民众相处,如何用法度来治理国家,才能达成天下和谐的理念,绝不是出自一个不关心事事的庸才之手。卷子的尾部又谦虚了一下,说明卷中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皇帝执朱笔在卷头批示甲等第一名,尾部的批示来自礼、隶、户、行部的三个大学士,多名大官员在一篇卷子上进行批注,可见科举制度的严谨作风,对人才官隶的选拔还是十分慎重的。而公检 法司财政部等多个部长一致说这个人有才,说明此人的才气确实非同一般,至少教书法和行政法理论是没有问题的。从皇帝的几个批字也能看得出其受过良好的教育。超山书院门前还树着一鳌,取“独占鳌头”之意,又跑上去站了一站。
孔子的彩绘像,出自吴道子之手,画上的孔子栩栩如生,看那色彩的鲜亮,不知道是不是临摹的。在主 管功名和钱财的文曲星处拜了拜,有工作人员招呼说可以免费抽签和解签。两个孩子去抽签,西西抽中的是1号,为此,五姐掏出了900块大洋去上高香;而家长为抽中71号的小宽买单,理智地付了银元300两,显然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解签者根据一家人的面相,准确的说出了每个人的性格,又说我是旺夫相,好像那几个字是写在了我的脸上,不解其中的玄妙。看到很多还愿者捐的牌匾,说明平遥人不光重商,更重功名教育。
出门前,租了两身龙凤袍,小宽摘下眼镜穿上,还真像个情窦未开的小皇帝,只是别往下看,因为脚上穿着凉鞋,一看就穿帮了。穿上凤袍的西西,站在小宽旁边,活脱脱一个守规守矩的皇阿姐形象。
第二个景点是城隍庙。城隍两字,城代表城墙,隍是墙外无水的护城河,因为两者都是为了保护民众的安全,时间久了,老百姓就将城隍作为神来供奉了。步入的这一座城隍庙初建于公元1544年的明代,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三庙合一,将城隍、土地和财神供奉在一处。
庙内看到一张明朝城隍出巡的图,文革期间被百姓涂上了一层白灰粉,再刷上“毛主席万岁”,这张壁画才得以完整保存。1993年,平遥人用70度的明矾水清洗掉那层白灰,城隍出巡图才得以重现。图中城隍坐在八抬大轿里,据说城隍一年出行三次,分别是农历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关于清明、七月十五略知一二,而十月初一却是为何呢?
在“修罗殿”里,看到了十八层地狱的泥塑像,展示了地狱中所有酷刑的模拟场景,血淋淋的真切。除通常说的爬刀山下火海炸油锅外,杀人放火的被大头朝下用石磨从头开始一点点碎掉,说谎的割舌,势利眼的挖眼,偷东西吃的被剜鼻(因吃东西是先闻了味的),如果信两种教的人犯错会被铡刀沿人体中线一铡两半,嫁二个丈夫的人犯错会被倒挂着一劈两半,缺斤短两的被称勾勾住脊梁骨使其不能直立,黑心肠的人会被掏出肠子且边掏边捣碎,不孝敬公婆的人坐上驴背上的钉板,你能想到的酷刑这里是应有尽有。两边立着威严的牛头马面,铁面无私地执行着因果报应。最近暴露的在奶品中掺加三聚氰胺至婴儿结实事件,还有苏丹红、黑心棉被、洗衣粉油条、大头娃娃等人类自相残害的事件,都是一些人间败类昧着良心炮制的,牛鬼蛇神如何处理他们都不为过。他们中不知是否有人看过这些逼真的地狱惨状,在这样的地方走一遭,还敢做坏事的人,是真的无可救药了。
第三个景点是清虚观。清虚观始建于公元657年的唐代,原名太平观,公元1064年宋代改为清虚观。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 又易名为“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清虚观是平遥古城内最大的道观,因历史沧桑,人世变迁,岁月流逝而使这里的许多道教偶像所剩无几。
现在的清虚观被开辟成了平遥综合博物馆,主要向游人展示三部分内容:中轴线上的道教遗存、东西厢房的平遥城史文化和文化珍品。在两侧的殿里看到了珍贵的传统民间造型艺术—— “纱阁戏人”,是以一出戏一出戏的形式展示的雕像群,其中微缩人物穿着的戏服,衣角已经被岁月的风吹得快碎成灰了,但是人物的脸却没有变化,看不出岁月留下的痕迹。
第四个景点是雷履泰故居。雷履泰是中国第一家票号的创始人,日升昌的首任掌柜。因在前两个景点耗费了太多精力,没人愿意下车,坐在车上拍下门口的石碑作为到此一游的标志。
为了换换口味,将第五个景点选择为古城墙。最早的城墙是西周时期始建的,在明清时期得到扩建,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沿着长长的台阶直直地往上爬,有登长城的感觉,一口气爬到3-5米宽的城墙之上,眼前一下子开阔起来,如果不向远处望,感觉不到是位于城垣之上。整个古城是龟型设计,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龟头朝南,任龟首自由伸缩;龟尾向北,好像龟尾东甩;龟脚是东西各二的 四个城门,好像神龟正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充满了动感。加上头尾的两个门,一共六道城门,全部是重门瓮城,外建吊桥。在南门外左右还各有一口井,那便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和寿字,是建城构思的画龙点睛之处。城内纵横交叉的小巷则是龟背纹。整个城墙有72个碉楼,3000个墙孔,象征着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城下环绕着护城河,使整个内城 外郭固若金汤。由于墙基宽而墙头窄,城墙有个倾斜的弧度,武打小说中有上乘功夫的人,完全可以徒手“走”上去。
城墙的中间是土的,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墩台。古代攻守城池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城墙脚下反而成了防御的死角。而墩台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弥补了这个不足,大大加强了城防能力。守城的士兵还身着盔甲忠实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我们这些远来的客,被热辣辣的太阳晒得睁不开眼睛。看到“国保无价,呵护有嘉”八个字,总觉得哪里不对头。站在城墙上看到城内保存下来的很多古建筑,也可以看到城外的新城区,正在热闹的兴建中。
走向电影中经常看到的瓮城,因为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建瓮城是为了增强城池的防卫能力。城外的护城河和城门处架着的吊桥,在古代战乱的冷兵器时代,构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因为瓮城地方很小,四周是高墙,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何况城门上方四面壁上挂着的滚木雷石、守门刀车会从空中纷落而下,使得敌人取得胜利的机会几乎为零。
下了城墙,进入的第六个景点是平遥县衙。平遥县衙位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是皇宫的缩影。
要进衙署,需先通过衙署大门,门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所,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少不了门,城有城门,宫有宫门,家有家门,庙有庙门。县衙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在封建社会实际上同时也是司法机构,如此重权在握之地,门是必不可少的,县衙又叫衙门,可见“门”对县衙的重要性。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所以衙门难进,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才行。大门外有一副对联: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对联告诉百姓要体谅知县的为官不易,无事莫登三宝殿,也警告百姓进这门要慎之又慎,一个不留神,赔了夫人又折兵,吃亏的是自己,所以,衙门还是少进为妙。
一起进县衙的,还有一个旅游团,跟着他们一起进了西院的狱司。牢狱分为“重狱”、“轻狱”、“女狱”、“狱神庙”、“子孙房”等部分,首先看到的是牢头办公的场所,里外套间,相当于现在监狱长的办公室。狱神庙里供奉着尧舜时代的刑官狱神皋陶,每到初一、十五,犯人和狱吏都来拜祭他。轻狱是仿窑洞建筑,冬暖夏凉,并且有炕有火,条件还不错。而重刑 牢房没有窗户也没有炕,一关门就暗无天日了。前面有一块空地是快班房的遗址,一般衙役有三班,分别指快班、壮班和皂班。快班,也就是捕快,专管民事、刑事案件,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壮班,在当时管征粮纳税,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皂班,在升堂时站立在旁边,专管打板子。
督捕厅与牢狱南北呼应,便于随时提审犯人。现在那里设了七个展室,在第一展室看到一张前清寡妇改嫁的“婚约书”,而做主的是其侄张江娃,因在封建社会妇女是没有自主权的。订婚书上贴有税票,贴税票是因为交了税,法律才会加以保护。在第二展室看到了诉状,在清朝诉状一般由专门写状子的人代写,而按清律,从笞罪至死罪均可收赎,即“以钱赎罪”或“以官赎罪”,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第三展室的亮点是一张“将军火票”,周围都绘有火的图形,是十万火急的意思,所以路上是不能耽搁的,过各个关卡时,看一下即可。还有两张日军侵华时用布做的“良民证”,证上是本人的姓名,缝在衣服左胸前,除新四军、八路军外,其他老百姓都是良民。
在第四展室,陈列着押解的刑具,看起来就更加不舒服了。站笼,令犯人头戴重枷立于笼中,故又称“立枷”。站笼的高度是可以调节的,个高的犯人进去就调低,个低的就调高,让笼中的犯人坐立难安,这时候就看家属会不会做事了,如果上了银子,衙役就允许家属塞一条扁担进去,两边再由两个人托住,犯人可坐在上面休息片刻,但这是暂时的,家属必须给予衙役大量的银子,犯人才可脱离这种非人的折磨。刑车,是对重大案件进行示众时用的,要示众八门,一门一天,到第九天就杀头,车上挂着一只水桶,是供押解人员与犯人喝水的。槛车,专用于押解官吏及有品级的罪人,为区别于押解官的车,槛车车顶要挂一条铁索。木驴,驴背上全是钉子,如果有妇女杀害公公、婆婆,就要骑着木驴游街示众。五连木械,把五个犯人的脚放去,在押解的过程中可方便管理,防止脱逃和随意行动。
如果说第四展室的展品让人看了心里很不舒服,那么第五展室展示的拘系刑具,则让我毛骨悚然。颈枷是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长枷,一边长一边短,因为长的那边很重,所以犯人要用手压住短的这边才能保持平衡。三个人合在一起的木枷,专挑三个不一样高度的人拷在一起,让大家都不好受。“翘钳”最为残忍,犯人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干活,并且不能站直休息,因为只要头稍往后仰,后面的刺便会刺入背部。竹手铐,铁鬼衣、木脚镣、最重可达六十斤的铁脚跟可使犯人的脚踝处皮肉模糊,化脓腐烂。
第六展室展示的拷讯刑具则更加残暴,简直不忍落目。除了刺字刀、铁鞋、火盆等不用解释就明白的刑具外,还有踏杆,用法是把犯人的头部系在十字架上,上肢系在横木的两端,双膝跪在踏板的横木条上,用木杖横压在脚踝上面,任由狱卒在上面踏踩。脑箍,发明于武则天时期,将铁箍套在犯人头上,在铁箍和头皮间的空隙间塞进木楔,用铁锤敲打,严重时可致头颅开裂,脑浆迸出。老虎床,让人躺在上面固定住头和手脚,然后灌辣椒水,并用皮鞭抽打。夹棍,用于夹男犯人的脚腕,能把脚腕夹碎。拶指,用于夹女犯人的手指。沙袋,用它来击打人的身体后外表不留痕迹,而体内已受到严重的内伤。皮板子,打人前先在凉水里泡一泡,使牛皮变得又厚又硬,打起来人就特别疼,如果皮板子上再钻些孔,那么打人的时候,就能把皮肉给撕下来。
对于第七展室的处死刑具,觉得没有胆量去看,就转身离开了。看过莫言入围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檀香刑》,书中对于凌迟、斩腰、钉刑,尤其是檀香刑这一世上最残忍的刑法做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野蛮和凶残,是华夏民族的劣根性和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看了会觉得头皮发麻,不思进食。
从狱区出来,到了演出时间,跟着演员一起进入知县审理重大案件的大堂。大堂正中的屏风上画着山水朝阳图,其山正、水清、日明,象征清正廉明,与上悬的匾额“明镜高悬”异曲同工;屏前高出地面一尺的地方称作“台”,台上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是“官阁”,是知县发号施令的地方。阁内设置公案和座椅,公案的旁边有一只木架,上面放置官印和委任状,公案上则摆放着令签、朱笔和惊堂木。阁前列有县令的仪仗,有桐棍,皮塑,肃静牌和刑具。一个老人家扮做县太爷开始审案,一个可怜的父亲击鼓鸣冤,押不孝的儿子上堂, 跪着的父子俩一番口齿不清的争辩,站在两边持棍的八个皂班,则随着剧情的展开发出一些声音来衬托气氛。人群里又挤又热,演员们的口音不太标准,听着费力,看了个大概就撤离了。
对于宏大的县衙内的其他建筑,没有精力再去一一细览,孩子们开始疲惫厌倦了,于是走出县衙,与虔诚地守在门外的司机大哥汇合。
接着去往第七个景点,中国镖局博物馆。博物馆的前身是清朝咸丰年间设立,一直经营到民国初,曾经是生意兴隆,名扬四海的同兴公镖局。博物馆讲述了镖局这一历史事物的产生,其对武装押运业务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对商品流通领域做出的贡献。
一进门就是镖师的宿舍,院子里放着押运时用于装金银财富的箱子,门前的空地上钉着练功用的木桩,过道上竖着一个大大的“镖”字,字前列着刀枪箭戟。那一句“中国镖局的历史,就是中国镖师的生命史”,道出了些许生命的苍凉和对生命的尊重。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铁路、邮政、轮船的开通,活跃了三百多年的镖局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抹杀不了镖局这一历史事物,因顺应了商业发展对资本和重要货物流转的安全需要,而成为中国传统商业文明一部分。
出了镖局,大家都是又累又饿。孔子也说了“民以食为天”,所以该吃饭了。隔壁有几家小吃店,司机大哥推荐了一家门面比较大的,说是自己朋友开的,因为不知道其中是否有猫腻,所以没听从他的建议,选了另外一家。小吃店的招牌上介绍说可以提供108种小吃,菜牌上写的价格也很公道,昨晚40元的栲栳栳这里只需8元。平遥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面食上可以“一面做百样吃”,“一面百味”,有蒸、烤、炸、煮等40多种烹调方法。菜肴方面,经挖掘、整理出来的菜肴有六百多种,有百菜百味之说。传统宴席方面,有“四四”、“八八”、“四盘火锅”、“八八一领二”、“九碗九碟”、“十大碗”和“十二棋”等,当然,这些只能是听听,此行是没机会一一尝试了。
点了一盘八个的黄油糕、扣着端上来的水煎包、凉拌莜面,砂锅豆腐,味道很鲜的野菜炒鸡蛋,精品牛键子肉,还有青椒炒肉丝,虽然点菜时强调了要用裸肉,结果肉丝外面还是被裹了鸡蛋,甜甜的不合口味。虽然经过这一上午的马不停蹄,大家都饿了,但因为餐前家长切了一个西瓜,痛快的先食,所以饭菜剩下不少。饭后经过步行街,进入一家特产店,买了三袋平遥牛肉,以备路上缺粮时应急。
接着去往第八个景点——协同庆钱庄博物馆。旧时的钱庄,与银号、票号、账局、印局、当铺等均属金融组织,如果按历史的悠久来论,当铺首当其冲,其次就是产生于明代的钱庄了。因当时国内流通白银和制钱两种货币,白银由官府征收田赋、商税,发放官兵俸饷以及工商业大宗交易使用,铜钱则由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和个人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使用。两种货币的不同用途,产生了相互兑换的社会需求,于是产生了承担货币兑换职能的组织,即钱庄。如今,做为银行工作者,经常听到的说法变成了四个字:“地下钱庄”,其功能应该是相近的,也是应了社会发展中某一阶段的需求,只是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对社会的影响方向不同。明清时平遥古城的商业贸易极其发达,一度成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货币流通量异乎寻常的庞大,所以钱庄的生意是相当的兴隆。协同庆钱庄,是在钱庄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咸丰六年,由王姓和米姓共同投资开设的大钱庄,注册资本金为三万六千两白银,每股股价五千两,二姓各出一半。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是有钱的真有钱,没钱的真没钱。
协同庆作为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七进院落。建筑宏伟、规模庞大,讲究豪华,功能齐全,在平遥商铺院落中属典范之作。在第一进院落,看到了南北各两间的账房,也就是现在的会计科室,全号的财务核算任务在此完成。当时的会计期间为一年一个账期,四年一个大帐期。当时钱庄的核算任务很重,具体会计核算事项有:(一)铜钱收入成本;(二)碎、杂银收入成本;(三)整银收入成本;(四)各类货币兑换差价收入,这四项为常年业务核算的内容。(五)存款;(六)放款;(七)存款利息支出;(八)放款利息收入;(九)存放款利差收入,这五项为钱庄投入资本由商业资本变为生息资本后,扩大业务后形成的业务。(十)钱帖额,这一项实际上体现了其发行货币的职能。
二院是营业厅,柜房还是当年钱庄柜台的基本陈设。钱庄的营业房人员以跑街营业为主,相当于现在银行的客户经理,也有主动上门洽谈业务的客户,也由营业部人员负责接待。营业人员负责吸收街面商号及大户人家的存款,考察放款对象的经济业务实情,为钱庄放款决策提供依据,并对是否放款、放款期限、放款数量、利息方式等有权提出意见,相当于审贷委员会。研究了一下钱庄的四种利息,一是满加利、二是短期息、三是对月利、四是长年利。按满加利的计息方法,一年有四个标期,按标公开利率,依春标开夏标,夏标开秋标,秋标开冬标,冬标则开次年的春标,依次循环,执行由此标定至下标归款期内的满加利率。这完全是市场化了的利率,是晋商适应市场经济形成的一种公平利率。在一百多年前,晋商能够灵活应用利率扛杆,调整存放款业务,是十分难得的经验,当时的账房,以一只算盘即可拨出今天计算机完成的庞大的计算量,让珠算水平只普通三级的我仰慕。
在院子的北屋,有该钱庄从产生发展到鼎盛的历史事件展示。
钱庄的第三院作为上房,是钱庄总经理、协理、襄理办公的场所。这里先后在任的七位总经理分为两代,始终如一的团结和睦,后人中不少结为连理,可以说在平遥乃至山西众多大商号中,还未发现一家商号的高层人物与协同庆的雷同,自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其中一个王掌柜,经常管理工作做得好,可惜病魔缠身,不得不将大权交由候姓掌柜。姓候的热衷于炒卢布,结果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终无法抵御突发的市场风险和外汇风险,钱庄从此败落。
第四院落有如花园一般,亭台楼阁,过桥驾建,这样的商铺院落在平遥绝无仅有,说明协同庆对环境建筑的重视,也是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其中一间闺阁,住过候掌柜从妓院赎出的妓女,虽然候掌柜把她陪养成了一名交际花,却难改变其后来从良的命运,因顶不住其他商人议论纷纷的巨大压力。伺候她的那个聪明伶俐的丫环,则嫁给了钱庄的一名伙计。
在第五个院落,看到储藏银钱的地下钱库。协同庆钱庄鼎盛时期,银钱日进斗进,日出斗出,白银和制钱流量极大,大额流量中有时也有黄金,如此大规模进出的现金,需要一个安全、隐蔽和运输便利的金库。地下钱库有曲径窑道通往前柜,有两处大门通往后街,上面用铁丝网罩顶,并设有专职的守库员。
六院是为钱庄护卫准备的,是护卫们晨暮练习腿脚的重要场地。协同庆从掌柜到伙计,不少人都会一两手好功夫,除护身防卫的考虑外,更多是为了强身健体。
第七院落是个馆中馆,设有钱币博物馆。
这样马不停蹄地游走,走得累了,饭后更加挪不动脚步,就坐在院正中的阴凉处歇息。昨晚西西看中了一个京剧脸谱的面剧,今天一直戴在脸上,她的理论是可以防晒。好在街上很多摊点都有卖这样的面具出售,也好在是在白天,否则,她会吓到人的。
并不是每个景点都有导游,从电瓶车司机的口中,知道了很多古城的历史和现在,包括对古城的保护和如今的房价。乘电瓶车在古城游览的经历,更切身地感受了古城的原汁原味,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商铺、精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还有那些街道民居,都基本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风貌。对房屋的维修,要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对建材的选择,政府也有规定,目的就是保持住那一个“古”字。不得不提一驾粪车,总是在巷道中与它不期而遇,换作别的车也许不会在意,但它发出的浓烈味道,即使闭上眼睛装作不见,却没办法不让鼻子闻见它。
平遥名人辈出,古时有不顾“满门抄斩”秉笔直书的晋代史学家孙盛、“映雪读书”的孙康,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平遥。
尽管众多景点中只浏览了八个,因为还要赶路,三点钟结束电瓶车的古城游,给司机大哥留下丰厚的感谢费。人马重新回到白色的CR-V里,还是从小南门出,沿着城墙脚下行驶,杨柳依依惜别,城墙依然静默。古城如酒,愈陈愈醇。祝福古城,永葆那一份如诗如画的纯真。
开往300多公里外的五台山的路上,正路过乔家大院,对中央电视台曾经热播的同名电视剧拍摄地,只是感兴趣,不足以与太阳下山的快节奏相抗衡。在平遥古城也算是参观了典型的完整的晋商风情,就把期待留给下次吧。
在祁州市经过时,红绿灯处见到一台红字的甲克虫,有点儿想我的虫虫了,不在的日子,不知它是否蒙尘,是否寂寞。因为修路,有一段路经过农田正中,随着车流的涌动,土路扬起大量灰尘,将玉米叶子覆上厚厚的盔甲。导航当然不认识这样的路,又是不停地问着路,才回到了柏油马路上。路边是成片的瓜田,下车买了两袋,放在车里任瓜香飘满车厢。在省道上缓慢的前行,100多公里的一段路,走了三个小时。路上被一黑色的捷达轿车尾随,超车后挡住去路,不得不停下来与他们搭讪。车上下来一男一女,男的说自己是交警,女的是他的妹妹,因某某原因需要搭车。很清楚他们的骗局,所以几番解释我们的不便,才得能继续前行。路边开始出现想象中的黄土高原的样子,巨大的黄土切面,上下高度相差几十米,只是黄中还夹杂着一些绿色,与真正的黄土高原不完全一样。
七点钟左右,路过一家乡镇。人马拟停下来休息,路过的一家比较新的酒店,房间、条件和价位都合适。因为下一个目标是五台山,为了能在明晨稍早时间开始膜拜,只我一人坚持赶到风景区里面住。家长启动发动机,我以为是同意了我的说法,结果却不是。刚上路,后面又追上来一台车,和之前遇到的如出一辙。家长开始变了脸色,那是对前路是否会出现更多更劣障碍的担心,我也开始自责和反省。
剩下的80公里的弯曲的山路,在路过徐向前元帅的故居,并与一辆火车并行了一段时间后,在一个三角路口分成了两条上山路,一条长但不陡,另一条短但陡峭,选择了稍长但不是很陡的那条,又行驶了两个小时。随着天色越来越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仿佛有阴云笼罩着众人,大家变成越来越沉默,紧绷着嘴巴,紧盯着车灯照出去的前路。车里的温度计显示室外的气温在不停地下降,停车时已经降至了18度。
快到风景区时,路上的车子逐渐多了起来,虽然还是在山间弯路上行驶,因为大家相互为伴,就没之前那般害怕了。虽然窗外黑黑的看不出多远,但从黝黑隐约的山形中,还是能感觉到风景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在景区大门口购了168元的门票,进入景区后又直行了20公里,九点一刻,终于到了路上通过艺龙订的新京伦汇宾楼,据说宾馆对面就是殊像寺。
天黑后小宽说他难受,在车里一直睡着,给他穿上了最厚的衣服以抵御山中夜晚的寒冷。到了宾馆,摸他的头,烫得厉害。慌忙中顾不上自己,穿着凉鞋、短袖短裤,开房、订餐,蛇一样吸着丝丝凉气跑来跑去。在餐厅盯着,很快就做好了小宽喜欢的西红柿炒蛋和豆腐,端上楼给他吃,他却一口也没动,直说恶心,只是睡觉。扒了几口那些饭菜,打听到宾馆外不远有一家诊所,急忙跑过去,因当时医生不在,帮忙看店的人不知道体温计的价格,就先借了回来。一量,有38.5度,幸好这次出行备了小药箱,让小宽吃了幸福伤风素,用家长买的二锅头给他擦洗,和他一起躺在还算宽敞的床上,为他祈祷,慢慢的等着他的烧退了,才敢合眼。在诊所时让看店的伙计转告医生,回来后帮忙送些退烧及哮喘的药过来。可能医生很晚才回来,送药过来的时候,大家已经睡熟了,没有人听到敲门声。第二天下到山下才想起借用体温计的事情,急忙找到电话打过去,向店家致歉。
夜色中的五台山,路边有很多酒店,阑珊灯光中,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此番感觉,应该只是晚上才会有,如果是白天就不会了,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