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人手都有一张照相馆出品的百日照片。
照片中的小主人公端坐在一把带有扶手的木椅上,百天时还坐不住,由大人蹲在椅背后面,用双手扶住婴儿的腰部。东北气温低,小孩子出门要么包着棉被,要么包着毯子。那时候毛毯还是极为罕见的物品,常见的是线毯,也是条件好的家庭,才能用上新的。抱孩子去照相馆,这个线毯还可以有另外的用处,那就是搭在椅子背上,将蹲在后面的大人遮住。
那时候的衣服基本上是手工缝制的,款式花色各有不同,所以每个小宝贝的百日照都不存在雷同现象,不像现在的影楼作品那般千篇一律。
那时候的百日照是纯黑白的,或者在脸蛋上打上一些腮红,至于是什么技术,我还真的很想知道。百日照一般冲成两寸大小,切成锯齿状花边,送给亲朋好友。
那时候每家都有大相框,用红纸或者绿纸做底,把家人朋友的照片细心地粘好,镶在玻璃里面,挂在家里显眼的位置上。
到了80年代,百日照渐渐变成了彩色,孩子们的坐姿没有太多变化。
再后来,随着照相馆变成影楼,百日照的花样也多了起来,不再拘泥于一张,而是一套。孩子们的服装千奇百怪,姿势更是花样百出,似乎只有家长想不到的,没有影楼做不到的。
说了一大堆,我自己还真的没有这样的照片,真真的遗憾着。
而小衣襟百天时,也不能免俗,向影楼洒了一把银子,拍了一堆花里胡哨的照片。拍到最后,影楼的人正要收工,忽然起了这个主意,把我的意图描述了半天,他们还是似懂非懂的。
那就自己客串一回导演吧,抓起一条毛巾被搭在餐椅背上(家里没有带扶手的椅子),让小衣襟换上便装(可惜没有手工做的花衣裳,淘宝也有失灵的时候),穿上我们收到的第一件礼物——Burberry的小鞋子,端坐在椅子上,请影楼的阿姨在后面轻轻托着,这就完活了。
影楼拍出来的片还没空去选,下面的图是我自已蹭拍的,然后用光影魔术手简单地修了修。原本是彩色的照片,修成阿宝色,更贴近于我想要的效果。最后想把照片镶上锯齿形花边,而魔术手没有这个功能。
怎么样,小家伙很配合吧,这若有所思的样子,难道是在怀旧不成?
忽的又开怀大笑起来,虽然可爱,却与妈妈的设计初衷有些出入,还是做为备选方案吧
将同一张照片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我还是更喜欢阿宝色,与开头描述的百日照的感觉最为接近。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特色和经典,看似没什么的这个小动作,待小衣襟长大了,必是无比珍贵的吧。
上传到这里,做为见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