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星期五,波密-通麦-林芝-八一,行程240公里
向南的窗边就是怒江水,枕着无言的水声,这一夜睡得极其踏实。清晨的怒江边,有情侣撑着伞在商讨事情,阴沉的光线下,看不清他们的表情。窗下的木栅栏上,蹲着一只黑猫,半眯着它那迷离妩媚的眼。
早餐是方便面,因为起得早,有充足的时间在房间里从容地吃下去。
大家都很守时,准时在院子里集合。车里都多了一些东西,操作台上是袜子,后窗上挂着内衣,都是昨天洗了未干的,2、3号车竟然带了衣挂用来晾晒这些万国旗,不由得我不“顶”一下。
今天的雾与往日有所不同,乳白色的,很重的样子,停在半山腰上就一动不动了。一座山坡上,可见一层摞着一层、却又层次分别的雾。遇到有水的地方,天上的雾与水里的雾就融到了一起,分不清彼此,天地一片迷离,仿佛置身于一张张以山水为主题的水墨画中,踩着云雾就可以升天入地了。而水面的宁静,很快被小宽丢下去的石子打烂了,一圈圈地扩散着迷惑。
出波密十几公里远,经过地势平坦的嘎朗村,便到了碧波如镜的嘎朗湖,也就到了嘎朗王朝遗址。相传近两千年前,吐蕃王的儿了曾在此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嘎朗王朝,历经53代后王朝覆灭,王室之人纷纷逃难而去,留下这片行宫遗址。遗址依山而建,伴着嘎朗湖,一年四季“静看闲云野鹤,闲听花开花落”。
嘎朗湖面不大,湖水也不深,沿岸长满了丰盛的水草、开满了娇艳的鲜花。鸭、雁、鹤三五成群在湖心戏水捕鱼,几头牛马也流连在这丰满的水草之处,站在岸边静观这池宁静的湖水,四面的山峰、森林、村庄、田园景色尽映湖底,秀丽神奇,心旷神怡,个中滋味美不胜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内心的平静。
遗址深处的草坡上,也有几头心绪平静、体格健硕的牛马自由自在的活动,无需人看守。其中一头白牛,尾巴上拖着长长的毛,不知该将其归类到哪个牛种。属牛的小宽在这个暑假的开始,先行回了东北老家,姑姑家有一头母牛正值预产期,好奇的孩子每天都在盼着小牛的出生,在姑姑家停留的几天,每天的电话里与我讲述的都是他的热切期待。直到不得不离开,都无缘见到小牛一面。而就在他离开的那天中午,小牛落地。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一欠缺,每当看见牛,孩子都想友善地靠近,而牛却不买这个面子,总是冷酷地逃离拒绝。
嘎朗村边,由波密县人民政府新修了一个亭子,中央立着的石碑正反两面分别用汉藏两种文字,记录着嘎朗王朝简史。亭子上书一对联,横批是“念粤怀古”,不明白其中的这一个“粤”字该做何解。而几处农家的院落,都是新修的房屋,木材的清香还未散去,喜欢那五彩的门、窗、檐,如果可以自己造一处房子,一定会想办法也修成这个样子,不过要是能与凸窗结合起来,就更完美了。
大山大河一座座的翻,一条条的越,只几天的功夫,就先后经历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接下来,就到了雅鲁藏布江。20年前为了高考,高中几年一直在非常非常努力的背书,脑海中却形不成立体的概念,只是死记硬背,效果甚微,以地理67分的高考成绩,交了一份很不合格的文科生答卷。而今,将这些大山大河碾在脚下,即将成为初中生的小宽,地理知道已经比我扎实、丰富了。
因为此行打定主意,只当自己是无聊的忠实粉丝,所以没做任何功课。要不是看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还真不知道已经被这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水气溅潮了衣。同为世界四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科尔卡峡谷、尼泊尔喀里根德格峡谷相比,雅鲁藏布大峡谷在长度、最深深度、平均深度、河水流量、河谷形态、河道窄狭程度等方面均独占鳌头。
1993年10月,由中日两国队员组成的探险队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其中一名日本队员因江水太急,艇翻失踪。这一事件,成了其被发现、被确认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初端。经过中科院多名专家的考察与论证,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完全由中国人发现并确认的地理大发现,也是20世纪末全球的一次重大地理发现。大峡谷从米林县派乡转运站到墨脱县巴昔卡全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在5000千米以上,最深处达6009米。
一座不知名的铁链木板桥横跨过水面,桥两边的扶手上挂满了经幡。桥面上摆放着一些涂了红漆的圆石,漆面上预留着石头的本色,聪明的你一定猜得出那是经文无疑,就这样鲜艳的神圣着。桥下是灰白色的河水,宽阔的河面,奔流不息,一路激情。遇废弃的桥墩挡路,皱起眉头,略作迟疑,轻扭腰肢,平坦的河面,就折出了起伏的曲线,于静于动中,皆触发美。还是隆重地推出孩子们,扬起四张幼稚的脸,背后流动的,却是历尽了千年万年的不变沧桑。
经过古乡,名为乡,却没有一幢高楼,甚至连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几处相隔甚远的房屋,宣告人类在此生活的事实。湿云低垂,紧压树梢,目力所及之处,满是在黑色的石砾堆中挤出来的稀疏的小树,空旷中陡添一份凄凉。这就是50年代初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40多人死亡的古乡沟泥石流区,大自然的暴虐,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
又遇一段涉水路面,没过水面的地面深浅不一高低不平。还是CR-V先行探路,后面的三台小车在先生的指挥下谨慎跋涉,深一脚浅一脚地摇头摆尾,水毫不客气地没过了引擎盖,替他们捏着一把汗。同样是涉水,此处却可归为险情一类,没有人会再产生冲水表演的想法。最终车队全部顺利通过,皆大欢喜。放松下来,与水边停歇的三名大学生聊天,三人来自珠海某高校,其中的一个家在深圳。以这种方式度过暑假,是年轻,是勇气,是人生中永远不再重来的宝贵经历。曾经也年轻过,曾经也有过冲动,曾经很想踩单车从五常到向阳,却最终没能成行。而年轻的冲动和想法,永不再来。
行至通麦,停车吃饭。饭前无聊继续组织大家杀人,对假装、掩饰之计不善长,所以还是做回真实的我自己吧。为了赶进度,悄悄跑进厨房帮忙,看了一圈,能帮上忙的,只有帮厨师剥玉米粒一项。本以为是个轻松的活计,却原来这白色颗粒的玉米长得如此坚固,手指都搓红了,也没搓光一颗玉米棒。厨师忍无可忍,从我手中接回去,还是自己来搓更快一些。这些玉米粒用青辣椒爆炒出来,没有广东玉米那么甜,倒像东北玉米一般硬,味道着实不错。一盆水煮肉片完全浸没在鲜红的辣子里,祖国江山一片红。
继续前行,六十公里后到达了易贡国家地质公园,它的名气来自2000年,还记得发生在那一年4月9日的山崩吗?山崩发生的时间是晚上20点05分,顷刻之间,易贡湖处的山体大塌方,便在易贡湖出口处与易贡藏布入口处隆升起了一座达500多米,长2.5公里,宽1.5公里的大坝,塌方滑坡总量达四亿立方米以上,是一次中国甚至世界上都极为罕见的山体大塌方。灾难堵断易贡藏布江两个多月,积蓄水量三十亿余立方米,周围的茶场、村庄、土地、草场皆被淹没,四千余人被迫搬迁。同年的6月8日,大坝发生溃决,六十米高的洪峰持续了六个小时。至6月11日全湖的水才放完,造成易贡藏布、帕龙藏布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全部桥梁被冲毁,沿江道路包括国道318线上的咽喉――通麦大桥也被冲毁,波密县至林芝县段交通陷入瘫痪。同时,灾害使墨脱门巴、洛巴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运输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近万人受灾后成为与外界断绝联系的孤岛。
曾经的道路完全被冲毁了,只能在比原来的路基抬高很多的山腰上,再开发出一条新路,也就是脚下正在行走的。理论上,这一段的路是此行全程最险,最难走的,为什么说是“理论上”呢,且听青海界内的后续分解。巨大的毁灭性的地质灾难过后,眼前的巍巍山峰,守候着早已翻天覆地的沧桑容颜。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罕见的巨型高速滑坡地质灾害遗迹为主体,具有国内最大的海洋性冰川,雪山群、堰塞湖、冰湖、峡谷、瀑布、泥石流沟、角峰、铁山、温泉等地质地貌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公园的入口处,有个小小的停车场,修有一座“国家地质公园”纪念碑,碑的底部是公园的简介。陈列馆里挂满了单一的图片和简易的文字说明,大致扫了几眼,了解个大概,并没有强大的吸力吸引我驻足。
陈列馆旁边有条狭窄的石板便道,以为只是人行道,却看到有小车正驶下来。工作人员说可以从那里开车上去,便相继开动了发动机。爬上了一道小小的坡,只几百米远,就到了路的尽头。把四台车横竖不一地停在荒草丛中,行程中还没有需要除驾驶员以外的乘客动用体力的机会,看着面前高高的台阶,大家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近百个台阶上,短短的行程中,却是风景无限。排着队列的草叶、星星点点的小花儿、背着绿壳的甲克虫、树根部发出的新芽,都让我感觉惊异和新奇。背着一层透汗到达最高处,护栏处竖着一块三角形的警告牌,上面的文字分成两排来写,上排是“为了您和家“,下排是“人的幸福,请勿靠近”,因为下排字数多,更抢眼球,所以凡是注意到此牌的人,基本上会先关注下排的内容,感觉很是纳闷。透过浓密树枝间的空隙,回望脚下奔腾的江水,有什么烦恼都掏出来扔下去吧,浪花会带走一切的纷纷扰扰。
接下来经过的,就是此行的重点标志之一—通麦天险。位于318国道上的天险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通麦天险”,一个是“通麦大桥”。天险路段约十多公里,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翻滚咆哮的帕隆藏布江,因为这里的山体疏松,山崩、雪崩、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天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雨季,断路几天或更长是家常便饭,路面布满了泥浆、坑洼,弯多弯急路窄,眼尖胆大的,还可以看到翻下深处江边的汽车残架!所以通麦天险被世界地质学界称为“活的地质公园”。而通麦大桥全长约四百米,是座钢铁悬空桥,为减轻自重,桥面只铺设了一层木板,仅能容单车单向通过,限速5公里。大桥由武警战士把守,交通也由他们负责指挥。到达大桥时,正值对向在放车,就恭恭敬敬地停下来等。有刑警战士巡逻,不许摄像和拍照,但还是趁其不备,躲在车里偷偷按下了快门。轮到我们这边放行了,看着前面的车辆小心奕奕踩着地雷一样慢吞吞地滑行,直到接近了江对面的桥头,才硬着头皮踏上了我们不得不进行的征途。跟着行进的车子一起,大气都不敢出,心提到了嗓子眼,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而脚下奔腾的江水却提醒着我,现实终归是现实,谁也无法逃避。
有惊无险,顺利通过了通麦大桥后,长舒了一口气。不过仍然不敢懈怠,还有通麦天险路段需要面对。提心吊胆地行走在狭窄崎岖颠簸的道路,右边是悬在头上的峭壁,左边是深深的江谷。还要时刻提防着对面的来车,得到前车的线报后,赶紧找到相对宽敞的寸席之地,静候对向车辆的通过,头车就格外的辛苦和重要。
转角的地方有处泥土踏方,一辆工程车及时赶来,正在进行施工作业,只能停车等待,顺便放松一下紧绷绷的神经。从工程车身上得到的,不仅仅是道路的顺畅,还有内心的安慰、安全感,因为路是有人在实时维护的,就不担心有可能发生的长时间的堵车。小宽的肚子不舒服,在车队尾部的草丛中长蹲不起。道路很快疏通放行了,剩下我们一台车孤零零的停在江边,袭来铺天盖地的荒凉。
到达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入口处停车休息,水泥桥墩了写着“大峡谷入口处,欢迎观光旅游”的字样。景区是2008年底开放的,对景区的浏览需要乘坐专门的环保车,整个景区共有5个景点,古城、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所种的情比石坚的爱情树、雅鲁藏布江第一个拐弯处的“S”型弯、雅鲁藏布江第二个拐弯处的“U”型弯(又称马蹄形)、南迦巴瓦峰的最后一个村庄——直白村。将这些景点一一浏览一遍,估计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像我们这样的自驾旅行,风景往往是在路上,车轮驶过的地方经过了什么就是什么,除非时间足够充裕,一般不会弃车去参观如此长距离的自然景区。
今天的主基调,除了每天都有的山与水,多了森林,郁郁葱葱中,似乎步入了水墨江南,因为渐入林芝。林芝,藏语称尼池,意为太阳的宝座或娘氏家族的宝座。林芝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面对林芝的美,有人拟其为西藏的瑞士,也有人拟其为西藏的江南,而林芝却远远胜过瑞士或江南,因为她就是人间的雪域香巴拉(香巴拉是藏民心中深信的佛国乐土)!
在距离拉萨还有520公里处,看到四个叩长头行进的藏民,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路牙子,膝盖跪地,双手在地上尽力往前伸,然后是腹部着地,额头叩地,全部的动作就是起身、伏地、前额着地,再起身、再伏地、再前额着地,五体投地的神圣和虔诚。为了不磨烂双手,手上绑着木板;为了不磨烂双膝,膝盖缠着厚胶皮……白天边嗑头边赶路,晚上就睡在前面不远处停着的一小辆小四轮车上,那是专门为他们提供补给的,司机正懒洋洋地躲在树荫下。这样叩长头极其耗费体力,但虔诚的藏民绝不会在路上偷一点儿懒。往往一走就要走上几年,很多人就倒在了朝圣的路上。
小宽的肚子还是不舒服,不时停车解决问题。如厕之地,恰逢一小型瀑布。尝试用快门的不同快慢,拍石间急下的水流,竟然呈成功之态势,难以抵制心中的狂喜,全然将小宽的痛抛之脑后,这个老妈很不合格。
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的小宽很快就在后座沉沉睡去,而路边正在经过的,却是江南的无敌美景。不忍心叫醒他,轻轻关了车门。停车前天空中还飘着小雨,脚一沾地雨就停了,且出现了足够多的光线。眼前,是一片由密集的黄花铺就的锦缎,怎能狠心踩上去,就扇扇翅膀起飞吧。风助神力,竟然真的飞了起来,看,姿势还优美吗?还有那些紫色的铃铛花,风吹散了梦幻,飘摇成无望。蓝色的花儿,同样有梦,梦中的飞翔,亦历尽了守候的沧桑。
江边的田里,起伏着丰收的喜悦和金黄。山,又隐到云雾织成的纱巾后面,乘凉去了。篱笆无言,守着宁静的家园。河水,在山脚下静静地流淌,树,耐心地一路相陪。牛、马也跟着沉静了,拥着肥美,不嘶不鸣。不小心步入这画框中,时光停滞,目光迷离,步履缓慢,不思离去。每一个女人都爱做梦,都珍藏着自己的童话世界,是否,你会读懂我目光中的向往和期待,在这一生,与我共舞绚丽。
六点十分,到达了南迦巴瓦观景台,又是雨中。天界之渡,云中天堂,作为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评比中的第一名,美丽的南迦巴瓦正隐于厚厚的云层中,考验前来参观的人心灵是否足够真诚。垂涎于吴歌前辈镜头里的南迦巴瓦,日照金山的时光,怎一个美字了得。无聊前辈更是两次造访,只为南迦巴瓦,期待的心情最为迫切。盯着天空中的浮云流动,盼着云散日出的那一刻,还真的等到了一小块裸露的蓝天,祈祷那方天空能够移到南迦巴瓦的上空。
徘徊在修建中的观景台,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木材的清香与油漆的呛鼻气味。婆娑的松影和缭绕的云雾,遮住了我的视线,沿山道一路向下的栈道,不知道是不是会通向山脚下的神仙人家。天不遂人愿,更多的云涌过来,那一小方蓝天渐渐的消失不见了。天色已晚,雨中的等待,越来越感觉冰凉。五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即将谢幕,人也到了该离去的时候。月盈则亏,遗憾无处不在。更愿相信人生何处不相逢,即使相逢总是在梦中。
经过鲁朗,一座由广东援建的小镇。街边密集的店家,招牌一家比一家大,挂得一家比一家高。而本色的鲁朗,是一片鸟语花香,是牧歌式的秀丽山川和田野景象,如一首藏歌中所唱的: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就是我们的家乡,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经过很小很精致的林芝县城,比家乡五常要小许多,冷清许多,但味道却全然不同。五常也不乏青山绿水,而林芝则多了宁静的柔和、少了世俗的喧嚣。他乡虽好,却不是家乡,那生我养我的家乡,留下太多的青春太多的回忆,总是在梦里,热泪盈眶,挂肚牵肠: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如影 随行
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
转眼 吞没我
在寂寞里
我无力抗拒
特别是夜里
哦 想你到无法呼吸
恨不能立即
朝你狂奔去
大声的告诉你
我愿意为你
我愿意为你
忘记我姓名
就算多一秒
停留在你怀里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我愿意为你
我愿意为你
被放逐天际
只要你真心
拿爱与我回应
我什么都愿意
什么都愿意
为你
林芝、波密、察隅、墨脱四个县,都是广东的对口援建单位。一批接一批的援藏干部,带来了丰厚的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广东知名高校的中山大学,也在西藏设立了多处科研基地,致力于在高寒地带种植贵过黄金的冬虫夏草。看到路边的基地,环境艰苦而简陋,没有什么留下,只有风中的感谢和祝福。
河流在山脚下的空地上留连不肯前行,扩成一片浅浅的水域,浸着一棵棵一排排的小树。夕阳的温和光线下,山与山的影子、树与树的影子交织重叠,分不清水中花云中月,还是一个字:静。而水流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打着漩,一时向前,一时向后。一人乘着充气筏,穿着救生衣,左击右打,与水流顽皮抗争,不为捕鱼不为狩猎,只为享受水中的清凉。
渐入林芝地区的首府——八一镇,路边的山体上,开始有了石头水泥的护坡,护体上还装饰有水泥花瓶,瓶口上还真的生长着花花草草。从荒凉空旷中一路走来,还不太习惯街上穿梭的行人和车辆。路的右边立着“世界柏树王”景区的指示牌,向里只有一百米的路程,心动加行动。眼见夜幕即将降临,景区门内门外却还有那么多兴致勃勃的游客,摩肩接踵,蜂拥而来。原来古柏林在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是圣地,传说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保的生命树即是古柏,所以常有信徒远道前来朝拜。
出了停满了旅游大巴的停车场,见到路边有人在出售当地特产,其中就有黄色的马林和深紫色的桑椹,以塑料的一次性杯子为计量单位,不记得是几块钱一杯了,只记得入口后的芳香和甜蜜。先生装酷说不感兴趣,小宽对这陌生的食物没胆尝试,所以成全了我一人的口福。
购了15元的门票得以入内,园中边缘处有一株高50多米、直径近6米、树冠投影面积达一亩有余的巨柏,树皮纵裂成条状,十几人都不能环抱它的粗壮。经测算,该木已达2000——2500年之久,是我国生存柏科树种中树龄最长、胸径最大的巨树,当地人尊其为“神树”。树前的石头是拍照留念的最佳之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拍下这张照片,需要你争我抢,手疾眼快。
出了景区,找不到3号车一家的踪影。经无聊的同意,作为头车先行探路。在初进八一的三叉路口指定的加油站加满了油,在导航的指引下开始了对宾馆的苦苦寻觅。旅游旺季,人越多,越预示着生意的红火,在古柏王景区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果然不出所料,迅速出入目力所及的几家宾馆酒店,均被告知客满,讪讪离去。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央求一面善的前台小姐帮忙打听,于是得到了党校宾馆尚余空房的信息。拼命地杀价,却只讲到了240元一间,再无商量余地。而除此已别无选择,只能住下。
疲惫的集体,按各自的节奏分散自行解决晚饭。出宾馆右边有家面馆,与3号、4号脚前脚后赶到,小小的店面一下子拥进十几位客人,就是十几碗面条、饺子,大家又都饿得呱呱叫着,看其一时忙不过来,就识趣地退出。街转角处有一家门关了一半的菜店,赶紧钻进去,从已打包好准备过夜的筐子里,抢出了一批黄瓜和西红柿。转向宾馆的左边,有一家正在营业的“西安饺子宴”。小宽很想吃粉面,而这个时辰却只供应水饺。于是点了一斤水饺,一半猪肉大葱馅,一半牛肉萝卜馅,还有一盘小葱拌豆腐,和一份冰凉的秘制盐擦鸡。将饺子全部吃光,肚子才找到饱的感觉。
回到房间已经很晚了,忍住睡意,与身为出纳的2号车医生太太一起,将出行几天来的公用账目进行了了结。我家分摊下来的餐费和部分景区门票费,一共不过700大元,实惠得不敢相信,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