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过年

0

       

2008年的春节,在南方大面积受冰雪灾害的大背景下,全价抢购来相当热销的往返程机票,一家三口回家乡黑龙江省五常市小山子乡过年。

回家的原因。一是因为腊月初三是父母结婚六十周年纪念,答应老妈会回去给他们庆祝的;二是因父母年纪大身体弱需常回去看看;三是已连续三年未回家过年而觉不安;四是想感受北方冬天的寒冷和晶莹的雪,用凛冽寒冷的空气清洗被城市严重污染的肺;五是需要近距离感受亲情……

 

D1  腊月二十五

因为担心误了飞机,半夜两点就醒了。翻来翻去睡不着,索性打开电脑,看了一场电影《虎兄虎弟》。稍迷糊一下,起床梳洗,六点钟不到就出门了。

飞机于早上七点半正点起飞,十一点半就到了哈尔滨。从绥芬河借来一辆基本全新的奥德赛,机场接机。一起来接机的还有从大庆赶来的六姐和外甥女甫晓。送车的司机请我们在哈尔滨吃了韩式午餐,说是他认为比较正宗的。饭菜口味还可以,但是东北人的典型缺点暴露,虽已尽全力嚎饕大餐,还是剩下盆中美食无数。

饭后即赶往亚不力。从哈尔滨到亚不力全程高速,路上没有雪,路况不错,车也不多。离开熟悉的家乡太久了,看到路牌上出现“一面坡”、“尚志”、“牡丹江”等字样时,不免兴奋地举起久没动过的相机,将释然的心情一一记录。

下午四点到了亚不力,滑行中见到了网上查来的“风车山庄”,即前往办理入住手续。风车山庄挂牌三星,大堂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房间装修陈旧,洗手间的水笼头要放半个小时才有微热的水,勉强冲凉洗澡。办好入住手续,趁外面天还没有全黑,包装严整后出门感受寒冷的空气和雪。寒风吹得呼吸困难,对寒冷几乎没有体验的小儿尤其如此,以前的他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身临其境中,他只选择眼睛与外界空气接触,其他部位都躲在包装里。

宾馆前面有几个冰雪做成的小背景供拍照,只那纯净的的白,就足以让一家人兴奋了。出宾馆大门向西,发现还有很多宾馆,从外观上看,就已经知道比风车山庄好了,但是没必要再换,只当此行是为了积累经验吧。发现一处滑雪场,家长进到大厅去询问价格,为明天的滑雪做心理准备。小儿钟情于厅外压缩雪砖垒成的雪堆,象个笨拙的小熊,爬上爬下,做他的无用功。

天很快就黑下来了,开车去往亚不力城,寻找晚餐。进入亚不力城,只一条主街,其繁华程度比不上家乡五常,车子很快就从城西滑到城东。然后调转车头,综合多方意见后,经过筛选,敲定了一家锅烙店。进店前,吃上了思念良久的糖葫芦,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象是爱情的滋味。店位于二楼,小小的,有各种馅料的锅烙提供,也有炒菜,却是超级实惠的价格。选择了酸菜、芹菜、西葫卢、白菜四种馅,各半份,端上来时却被吓了一跳,有满满的两大盘,八十个。因午餐的底子打得太牢固了,尽管努力吞咽,还是剩了一半。家长不忍心,坚持要打包带回宾馆,果然入睡前又消灭了几个。

吃饱了,去隔壁的食杂店买了水和零食。回到风车山庄,用不太热的水勉强冲了凉。困意袭来,就睡了。因归家心切,出发前夜里二点就醒了,辗转了许久无睡意,就打开电脑看了一场电影,然后起身去了机场,尽管在飞机上补了一觉,还是很困顿。

 

D2  腊月二十六

起床,退房,去大厅吃早餐。虽然只是稀饭、煮鸡蛋、馒头等例牌早餐食品,却因是家乡的味道而感觉爽口惬意,尤其是各式咸菜。在深圳的每一天,家长都向往着这样的早餐。

隔壁桌边围坐着几个年龄偏大的老外,听他们用瑟瑟抖动的肩膀说起外面的寒冷,看他们单薄的服饰就知道原因了。老外向小儿问候,他能对答如流,而10岁时,我都不知道英文字母是什么。

听说这里有几个雪场,昨天去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再向西还有更大的。开着车子向西去,遇到两个老乡赶着一架牛车,拉车的牛看起来憨厚可爱,也是熟悉的家乡的模样。于是超车,停在牛车前面,请求车主人也停下来让我们拍照。车主人非常热情,把缰绳交由我们,随便我们折腾。

路过又一个较小但坡度较大的雪场,看到很多装备齐全的滑雪者已经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进入雪场了,性急的小儿就想马上参与滑雪,但是进入雪场要先滑下近45度的坡,那坡度足以让我望而却步了。雪场边还有马拉爬犁可以坐,但是价格很贵,想到坐在上面静止不动的寒冷,就忍不住打哆嗦了。

继续向西,终于来到了最大的一个雪场。宽广的大堂里,光教练就不止几百个,因为时间还早,滑雪者并不是很多。一个一直跟着我们拉客的大叔帮我们找了四个教练。一行五人中六姐坚持不滑,我则是被强迫参与。穿上滑雪鞋的那一刻,恐惧与腿脚的不适让我以哭哭咧咧的表情哀求退出,却被冷冷训斥,只能硬着头皮在教练的强拉硬扯下步入雪场。好不容易抓到滑行的钢索,却前抑后合的滑动,摇摆不止,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笨。而在教练的指挥下真正开始滑行的那一刻,我的恐惧达到了极点。下滑的速度快得让我只听见风的声音,站也不是蹲也不是,嘴里不自觉地发出狂喊。稍微有点意识后,我前倾,抓狂的双手试图抓住教练,他却用雪杆向后推我,我再前倾,拉拉扯扯几个回合,他终于受不了我的尖叫,“救命”声中向我屈服,允许我抓住他的衣服。教练是个中年男子,应该不是没经过世面,但我这样的弟子,可能还是他第一次领教,被我抓着,他很不自在,脸都有些红了,目光躲躲闪闪的,但是我只求保命要紧,顾不了别人的感受了。

终于停下来的时候,央求教练允许我在平地上自行练习。教练也实在是被我吓住了,最初要教会我滑雪的想法已经动摇,不按职业要求出牌了,于是我有了自己想要的自由。在平地上慢慢试,我还是无从掌握,不得要领,弄出一身汗。待教练自己从雪场最高处玩下来后,又带我重来了一次刚才的历程,同样的惊险,但是只要抓住他,我就可以不叫了,恐惧减轻后体会到皑皑白雪上行云流水般流动的畅快感觉。

另外三个滑雪者悟性都是正常的,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训练,被各自的教练带上上行索道,从1500米高的坡上往下滑。虽然因技术欠熟有摔倒有惊险,但留下了难忘的历程。我的历程则是可怜巴巴地被教练带着坐上索道,到山顶后教练是滑着下去,而我是直接随着索道再坐回到山下,待索道慢慢滑回来,教练已经候我多时了。

尽管两个小时的时间还没到,我还是决定提前脱掉那双沉重僵硬的滑雪鞋了。教练说带我这样的学生真轻松,乐得把我带回到大厅。一直候在大厅的六姐帮我脱下雪鞋,换上自己鞋子的那一刻,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昨天穿上六姐带给我的厚厚的棉鞋时,感觉脚部很受束缚,而不比不知道,与雪鞋的束缚相比,棉鞋变得如此可爱,脚上轻轻的好象没穿鞋子一样。

和六姐租了两个轮胎,去雪场边上的一个小雪坡上寻找小时候玩爬犁的感觉。轮胎下滑的速度也挺快的,但是能抓住地,接触地气,安全感增加许多,象坐过山车一样,实在害怕的时候就闭上眼睛。滑到平地后,轮胎依着惯力冲上底部的雪堆,或绕着雪堆边缘划圈或冲上不规则的雪堆顶部,制造一个小小的惊险场面。

待另外三个滑雪者赶来,邀请他们一起玩轮胎,感觉他们的兴趣并不大。是啊,与滑雪相比,这个玩法太小儿科了。而一有点儿空,忙碌的家长急忙站在护栏边关照他的响个不停的手机,而我的轮胎从雪堆上冲过来,直接撞向他的腿部,他顺势卧倒在地,手机并没有扔出去,而是从容在躺在地上继续,此行最经典的一幕就此产生。

离开滑雪场的时候,甫晓想起她的MP4还在宾馆房间内充电,就在路过风车山庄时进去寻找。本以为是顺理成章的小事,没想到不仅耽搁了一小时时间,还惹了一肚子气,人家根本就不承认有这回事,没人愿意受理我们的寻物也就罢了,还要接受怀疑和嘲笑。在南方生活久了,这样的管理方式让人感觉痛心,可惜了这自然赐与的优美和独一无二。

这一耽搁,大家都饿了,于是在出山庄不远处的路边小店吃饭。要了农家鸡炖蘑菇、酱焖小黄鱼,还有炒鸡蛋,味道还算满意,结帐时发现店主还加送了杀人的味道,一餐四个菜竟用了近三百元,这在当地来讲,是天价了。

离开亚不力,重上高速,往牡丹江方向驶向海林市。高速公路到了海林市就结束了,变成了凹凸不平的黄土小径。进入林区,对面不时开来装满木材的货车,车牌都是林区的编号,不受地方管制。

沿途伴随着一条河,时而在左时而在右,在广西、四川游走时都经历过相同的场景,但此次的不同点在于河水是冰冻的。遇到近河而树少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中的冰层,晶莹着,诱惑我。因日暮西山,家长不给停车感受。

因路况不好,虽然马不停蹄地赶路,却是蜗牛般的速度。眼看着太阳慢慢地落下去,不提供照明服务了。而腊月末,也无法把月光别在胸前。天完全黑了。还有十几公里到雪乡时,路边出现一处宽阔的院落,门前挂着红灯笼,院内东、北、西三处建有房屋,可以提供食宿。进去参观了一下他们所说的火炕房,干干净净的房间和被褥。司机被厨房中弥漫的热气温暖了胃,漆黑的夜色中不想再往前走了,只想就此歇息人马。而我觉得还没进入雪乡,还不知道雪乡是什么样子,当时情况下只能动用不轻易使用的在家中一言九鼎的威势,逼着家长启动发动机继续驶往雪乡。

待眼前片片红彤彤的灯火出现,就知道是进入雪乡了。村东第一家院落,房前招牌上书着大大的“雪乡第一家” 字样,停车询问,却正是网上查询到的刘文明家。因家长事先致电预订,女主人帮我们留了一间大房,面对面有两铺火炕和足够的被褥。前厅点了几个菜,洗洗涮涮后回到房间,边嗑店主免费提供的瓜子,边等着晚饭。菜很快就做好了,叫我们去吃。点了一条二斤多重的活鲤鱼、炒土豆丝、渍菜粉、白菜炖豆腐,都是东北的家常菜,吃得肚子溜溜圆。

为了助消化,饭后去街上散步,顺便提前熟悉一下雪乡。夜色中的雪乡,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糖葫芦就放在户外,卖山货的小店也还在营业,看到了记忆中的狗皮帽子,小时候吃的小小个的榛子,诱人的冻梨,还有摄影爱好者为雪乡拍的专题画册。

夜晚的东北,气温比白天下降了十几度。回到刘文明家的火炕,温暖与疲惫中,各入各梦。

 

D3  腊月二十七

六点多,困在不想醒的梦中,却挣不过,还是醒了。短暂的幸福感觉,却终究是梦。

去前厅了解情况,发现没有人,以为大家都早起去看日出了,赶紧洗涮,吃简易的早餐,稀饭、馒头、鸡蛋、凉拌干豆腐丝、芥菜丝等小菜。

饭后组织行囊上车。零下24度的寒冷,让没有抗寒经验的儿子几度出门,几度缩回来。再一问,才知其他客人都还在睡觉,我们是早起的鸟了。

在餐厅整理的空闲,看刘家墙上张贴的大幅照片,其中不乏影视界的名人,如濮存晰、闯关东摄制组的人马等。而最抢我眼球的却是自游人俱乐部的美男美女,冰雪中着泳装摆着POSE拍照,只可惜脚上还穿着棉靴,否则会更具“冻”感的。

把所有的装备都穿戴上,步入寒冷的早间的空气中。眼前的一切都是熟悉的、也是久违的。目光所能覆盖的地方,都是厚厚的白雪。踩下去,发出吱吱的响声。刘家屋檐下,厚厚的积雪从屋顶垂落下来,雪乡雪量的大由此可知名不虚传了。因为厚雪的积压,那雪摸上去却是结结实实硬硬的,一点儿都没有棉花般的柔软感觉。摸着垂落的雪,让我有与屋檐试比高的感觉,伴随了几十年的身高一点儿都不是问题了。

感觉雪乡与其他乡村不同。一是街道宽,前后两排房屋间距很远,中间的路宽得能并排走几辆卡车。这种感觉也可能源自路面都是雪,都是白色,也许雪化了只中间部分是路,但这时候厚厚的积雪铺就的地方,在游人眼里都是路。二是房屋新,因为雪乡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旅游已经成为不景气的林业人新的创收方式,家家户户的房屋都修缮一新。三是房屋外观多是木质的,雪乡人用木板装饰外墙,体现林区特色,为游客营造自然生态的感觉。四是色彩的丰富。雪乡,并不全是白色的,与昨晚看到的一样,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日光中同样红得耀眼。

雪乡的地理位置是在张广财岭的东南坡,这里多雪的原因在于日本海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寒流在此交汇、龙江巨峰老秃顶子山和洋草山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暖流,使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的双峰林场(雪乡)拥有了得天独厚的降雪。这里的雪量奇大,历史上最大的降雪量达到了2米;积雪期也奇长,达七个月之久。在风力的作用下,飘落的白雪随物成形,层层叠叠中出现了奔马、卧兔、神龟、蘑菇、人体部位等造型。而淳朴的雪乡人,用飘落在自家院子里的雪堆出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雪人,为漫漫冬季调剂着色彩和心情。

20世纪80年代,几个闯进中国雪乡的摄影师发现了这里的美,据说当时他们拍完了身上带的所有胶卷才意犹未尽地离开。第二年冬天,他们再入双峰,也带来了更大批的摄影发烧友。从此,以这里取景的摄影作品频频获奖,使中国雪乡的名字越来越响。而我知道雪乡,也是近两年的事情,自知家乡有这样的奇景后,一直向往着有机会前来感受,而当我终于把时间挤成海绵里的水,则水到渠成,渠成冰成雪,一路牵引着我的到来。

沿着宽广的大街吱吱呀呀地向西走,见到上书“中国雪乡”的巨石,留下雪乡之行标志性的照片。街上不时出现的健硕从容的牛马,让放牛娃出身的家长兴奋不已。开始做早饭了,家家户户屋顶上飘出袅袅炊烟。路边人家漆黑的大门安有黄铜的拉环,门两边贴着的巨幅对联,多象是年少未曾离家时,我那多才多艺的父亲亲手写的啊!那时候,年二十九父亲会为家里的大门、房间门、仓房门、菜园门等写上十几副对联,年三十那天,一家人会早早起床,母亲把面粉熬成酱糊,大大小小八个孩子则各负其责,快快活活地,拿到抹好酱糊的对联就快跑出去,当然其中起主力作用的是我唯一的哥哥,姐姐妹妹则帮忙看着上下联有没有贴反,位置是否端正,然后红着冻得通红的脸和手跑回屋子。贴了对联,就可以开始准备好吃的了,炒瓜子、熬猪油、蒸馒头花卷,煮肉,过热热闹闹、热气腾腾的年!

两只有着发光健康皮毛的狗在雪地里嬉戏,追逐,玩得不亦乐乎。而此时观景的人却远没有它们潇洒,冻得又咬牙又跺脚的。可怜的小儿直喊着“这日子没法过了”,心软的家长急忙带他回到车里。女人的脂肪厚,这时候就是优势,男人冻跑了,剩下三个女的在雪地里继续探寻。发现了两处堆满雪人的院落,虽然不是自己亲手堆的,可是看到它们憨厚可爱的模样,还是冲上去又搂又抱地亲热个够。

挂满霜的树丛边,发现了一条冰冻的河。清清的河水凝结成冰,透明着,蒙一层轻纱般的薄霜。走在水晶般的河面上,只能象日本女人一样的以小碎步轻轻挪动,生怕摔了屁股闪了腰。拿着相机、摄像机左拍右拍,站着不过瘾,又坐在光滑的河面上搔首弄姿。坐下去的结果是想站起来却成了问题,因为冰面的光滑和笨重的衣着。待家长和小儿开车来寻我们时,把雪人和小河推荐给他们,并再一次陪同前往感受。

不到一个小时,雪乡美景就基本上收入囊中了。如果不是因为太冷,会多逗留一段时间的。尽管这点冷,比小时候的冷差多了,又没有一丝寒风。但是在南方养尊处优的生活,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御寒能力。

离开雪乡的路,和昨天来时的路不同。这次是直接奔向五常沙河子方向,然后经向阳,再到五常。这条路是省旅游局为雪乡专修的,路况和昨天的路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刚出雪乡几公里,看到左手边一个积雪的河沟,厚雪无痕,却有雪蘑菇等造型。停车下去拍照,路边的积雪经得住女人和孩子,却经不住超重的家长,他一脚踩上去,就扑通一下陷进深深的雪里,自己吓一跳,还引来别人的贻齿大笑。河边还有一处似从地下涌出来的泉水一样的冻冰,是水一层层涌出来,又一层层被冰住的。冰上没有雪,光滑得很,经过的人个个扑倒,改成匍匐的姿势才能谦虚通过。淘气的小儿最喜欢这一点了,在那里爬啊爬,爬几步再滑下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各虎山行”的架式,厚厚的羽绒服圆滚滚的,爬行的样子象极了笨拙的小毛熊。

很快沟里就又剩下女人了,男的回到车里抖掉灌进鞋子里的雪,再用空调吹干湿掉的袜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沟里厚厚的积雪上,本来雪面上只有动物经过时留下的趾痕,无端多了贪婪的人的脚印,为打扰了原本的平整和宁静而感觉抱歉。洁净的阳光里,天空是碧蓝加湛蓝的。石头上的积雪变幻出各种造型,和昨天见过的画册里的同一风格。微风里摇摆的枯草,发出响声的都是干干的,给我寂寞的感觉。河岸上光秃秃的白杨树、白桦树,以沉稳静默傲然挺立,构成另一重风景。频频举起我的NIKON D80,咔嚓咔嚓地拍,数码的东西就是好,容量足够大,不必担心胶卷够不够用的问题。寒冷中也考验了D80SONY 300E,低温下电池都可以正常工作。

接下来的路途中,又经过了一处比较美的风景,山北面一小径,径两边是高大的巨石,石上同样积着雪,同样停车又蹦又跳地拍个不停。

路好了,跑得就顺。路上没有其他车辆,只奥德赛一车在厚厚的雪路上飞驰,在冰雪路上的驾驶技术,家长还是经得住考验的。很快路过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的家乡沙河子乡,大学后期与她断了联系,听说她现在是那里的人大主任。又路过高中假期时经常光顾的向阳乡,高考后接过父亲的屠刀从事屠宰牛马行业的一个同学还在,听说现在是人民教师了,十八未曾谋面,只记得高考后他把头发剃得光光亮亮的模样。路过山河镇时,镇里的大街变成了热闹的集市,卖水果、鞭炮、对联等年货的摊档把路塞得满满的,车子被堵了好一会儿。堵车的空隙,伸出手向车窗外,就有酸甜可口的糖葫芦递进来。

下午一点到了家乡五常市。六姐的同学招待午饭,虽然电话中只报了地三鲜、渍菜粉、红烧鲤鱼等四道菜名,却是满满一桌子已经凉掉的菜。家乡人的豪爽当然不止这一方面,还有酒。尽管善酒的姐姐交待了小妹我不胜酒量,为了不丢姐姐的脸和为开车的家长挡酒,却还是喝了很多啤酒。家乡你一杯我一杯酒的文化中,饭局结束的时间一拖再拖,从预计的二点钟拖到了三点半,才意犹未尽地暂告一段落。

今天的目的地是大庆,姐夫明早从委内瑞拉赶回来过年,所以今天要把姐姐送回大庆。酒足饭饱后,车子又开始颠簸,醉酒后狂睡的我很让小儿见笑。长长的一觉醒来,车子已经进入大庆了,酒也醒了。到了四姐家,备给我们的是稀饭,而他家晚餐吃的却是饺子。谁都知道饺子好吃,就问为什么远道面来的客人是这们的待遇,四姐说电话问我了,醉中的我说吃不下什么,稀饭就好了。原来如此。

 

D4  腊月二十八

很早就听到四姐起床了。因为昨晚玩笑说她没招待好,她特意早起为还要赶路的我们包饺子。小儿要留在四姨家和小表哥一起玩,今天赶路的就只有我和家长了。因为车空,四姐把奥德赛的后备箱及后排座位都装满了年货,光是酒就有十几箱。

今天要去吉林省榆树市太安乡给过逝的婆婆送些纸钱。八点钟离开大庆,又是一路狂奔,到了河边逝者长眠的地方,已经是十二点多了,太阳还算正当午。陪家长默默地烧纸,燃烧的火光中感受他对最亲最爱的母亲的想念和悲伤。婆婆辛苦操劳坎坷的一生,没来得及享受小儿子带给他的幸福,是家长心中永远的痛。好在最近会经常回来给她老人家送些纸钱,聊以慰藉。

回到榆树市,和家长同母异父的大姐一家吃饭,留下感谢钱,离开奔往五常。

赶到五常大姐家,没聊几句,疲惫的家长就躺在床上呼呼地睡起来。大姐俊得人见人看的孙子阳阳正在喝可乐,逗他玩说自己也想喝,让他把饮料给我尝尝或者再拿一罐给我,刚学会说话的他却一动也不动。看来他太小还不懂柔情,就换一招,说拿了就有糖吃,他还是不理我,利诱也不成功。待家长睡醒了要离开时,打开皮箱拿出深圳空运来的糖果,小家伙做的第一件事却不是接糖,而是飞快地跑开了,正纳闷,已经把一罐可乐递到我手里。然后接过糖,爬上床,坐在一堆糖果中享受去了。

夜色中赶了五十公里的沙石路,终于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三姐家刚刚搬进了新楼,进屋时,老爸刚刚吃过晚饭,还坐在餐桌前。走过去告诉他我回来了,眼里发酸,赶紧跑开。

吃过晚饭老爸老妈早早就入睡了,看着他们班白的头偎靠在一起,知道了一辈子有多长,就有多少信任和幸福。六十年相伴的岁月,他们经过了太多的磨难太多的坎坷,辛苦操劳的中养育了八个儿女,他们为儿女们做的,与儿女们能为他们做的,不能做比。人到了这个年纪所求的,应该就是一家人能够常在一起,而我与他们之间却有着天南海北的距离。

大部队还未赶到,今夜只我们夫妻二人是客。

 

D5  腊月二十九

还没起床,就听到二姐的声音。她一大早就跑来了,为了早一点见到她的小妹。

早饭是三姐夫做的,他煮了一大碗鸡蛋分给我们吃,却没点明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吃的人更是糊涂,问都没问原因。

发动车子去二姐家运被子,以解决大部队人马到来时的睡眠问题。昨天杀了猪,二姐夫把肉煮好了,一车载过去。顺路去隔壁村子,取了十来斤预订的干豆腐,据说那家做的豆腐很有口啤。

然后去给家长的另外一个亲人上坟。离开太久了,他都不再熟悉那些道路,边走边打听,空空的农田里寻了一会儿才找到,幸好几年前立的碑帮了忙。秋天他出差时来过这里,但当时田里高高的玉米桔杆让他无功而返。这位亲人对他很重要,他能走出农村,从一个放牛娃变成现在的模样,多亏了这位母亲婆家的尤姓哥哥,打工供他读书到上了大学。火光中再一次陪他感受思念和悲伤。

回来的路上,去给我亲爱的爷爷上坟。同行的还有大哥和二姐,给爷爷带来七个孙女的节日问候,除了花不完的钱,还带了酒给他老人家。坟地已经被哥哥修过了,小河向南面移了一些,拓宽了坟地的面积,四周打上了水泥桩,准备再种上一些树。这块坟地风水不错,当年我们兄弟姐妹接二连三地考上大学,邻居都羡慕说是我家祖坟冒清烟。

祖辈也是闯关东来的东北,爷爷与毛泽东同年出生,在1992年的99日与毛泽东同日过世。爷爷是无疾而终,当时家里为他举办了非常隆重的送行仪式,那时我还在读大学,为了不影响学习,家里没有将爷爷过世的消息告诉我,所以没回去给他老人家送终。因身为最小的孙女而得到他最多的爱,却未对他尽到孝道,虽惭愧和遗憾,但没经过送别的场面,爷爷就依然生动地活在我的记忆里,白花花的胡子,瘦削但硬朗的身子骨,因耳聋而大声的讲话,吃饭时因无牙而无声的咀嚼,不识字但超强的记忆,勤俭善良的品德,与人为善的处世作风,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以及对子孙的爱和呵护,都是永远鲜活的记忆,感觉不到爷爷已经离开16年了。火光中,还是10岁以前的自己,冬天时爷爷在火盆里埋进两个土豆,土豆烤熟了,分给六姐和我每人一个,那香味真诱人啊!多少次梦中,推开老屋的门,东屋的炕头上,爷爷正端坐着,欣喜地迎着他心爱的孩子们归来。

爷爷在世时,和家长已经在谈恋爱了。他来我家,献殷勤要帮爷爷烧炕,近百的爷爷却不让帮,说他是客,坚持自己来。那个年龄,也有其他男同学来过家里,不知道爷爷是不是猜到了这一个会成为我的丈夫。但不管知不知道,爷爷都已经给了我们最真最深的祝福。

回到小山子,到哥家坐一坐,接上嫂子和侄孙女,再接上一起过来理发的老妈。给孩子们买些饮料和零食,还有这些天用的青菜。买了日思夜想的蒜苗,准备用做饺子馅。见到花花绿绿的冰棍摆了一地,忍着口水买了五十根,仅耗资二十元钱,够“小资”。在深圳赚钱回老家花,怎一个“款”字了得!

回到三姐家,肚子有点空了。想到早上取回的干豆腐,沾些自家做的酱,卷上新鲜的大葱,就是超级美味。

下午,四姐和六姐两家从大庆赶来,带回一天未见的小儿。同时来的,还有满满三车吃的喝的抽的用的年货,烟酒、水果、青菜、瓜子花生、海鲜(竟然还有四箱活的阳澄湖大闸蟹)、鱼、熊掌、整只的羊、未去毛的天鹅、还有鞭炮,全部劳动力出动,运了好一阵。三姐借来隔壁邻居家的钥匙,才解决了存放问题。

人一下子多起来,牌局就此开始。

晚餐也开始变麻烦了,要备出两桌人吃的菜。突然发现今年劳动力锐减,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到了,于是洗碗洗菜擦地,忙得团团转。

吃饱了,睡觉也成了问题,一批人要去三姐儿子的另一处房子,直接睡在温热的地板上。我们家还是睡在昨天先入为主占住的小房间,但是不宽的床上多了小儿,拥挤中必须相拥入睡。

D6  大年三十

起床后冲了凉洗了头发,换上干净的衣服。梳洗打扮后,挤在父亲的床上拍全家福。大姐一家及五姐一家还没到场,在场的有二十多口人,吵吵嚷嚷的,位置姿势问题协调了一次又一次才拍到比较满意的照片,把导演累出一身汗。然后以家庭为单位,分别与老爸老妈合影,用我的相机记录下温馨的一幕幕。

然后开始准备这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晚餐。基于昨天我的良好表现,六姐一家包揽了今天的基础准备工作,先是和大师傅敲定菜单,然后开始解冻、浸泡、清洗、切割,还有伺候大师傅上灶。整个过程虽有点杂乱,但还算是各负其责、按部就班,丰盛的年夜饭如期摆满两大桌。

我的摄像机也没闲着,将忙碌和谐的劳动场面一一记录。

晚餐开始前是开酒,今天喝水井坊,提议以家庭为单位,每家定量限量供应一瓶。提议一公布,就有人说如果是这样的喝法,就把水井坊拿回家慢慢喝好了。看来创意无效,改回老方法,还是随意喝。

待男女两桌落座,首先由东道主举杯开头,男女两人各负责一桌,然后按排行大小顺序下来,频频举杯,表感谢道祝福。我除了多一个拍摄的任务外,还代表没到场的五姐干了杯中的酒。热热的酒下肚,大家的情绪就渐渐高涨起来,不爱讲话的人话也多了,嗓门小的人也开始大声嚷嚷了,不胜酒量的人也开始主动要酒喝了。在深圳没机会沾酒的我,感觉头发晕脚下发飘,但是胸中溢满了幸福的感觉。一家人欢聚一堂,血浓于水的亲情涌动,人在外面不管怎样飘、飘多久,都会梦想着回到最初生长的地方。

晚餐结束,中央电视台新春联欢晚会就开始了。看着蔡明、冯巩、赵本山等老面孔顺序粉墨登场,笑声中迎接新年的脚步。

例牌,还是边看晚会边包饺子。今晚的饺子有两种馅,一种是有象征意义的芹(与勤同音,有辛勤才会有收获)菜,一种是我点的蒜苗。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饺子也煮好了。包了硬币、桔子、糖、盐等“馅”的饺子各一枚,用来占卜这一年的运气状况。这些饺子从外观上是看不出端倪的,听说家长是今晚唯一一个吃到钱币的幸运者,当时我忙着看电视没在场,估计他是没少吃,在概率上先赢了。

晚会在欢呼声中结束,穿上外套下楼去放烟花。外面好热闹,鞭炮声此起彼伏,夜空中绽满了五彩缤纷的烟花。这时候,男人个个都成了孩子,争抢着燃放那些烟花,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身份,本性天真的一面暴露无余。

不知道入睡时是几点钟,总之是农历鼠年了。

 

D7  大年初一

天气依然晴朗。

六姐一家早早出门,去往哈尔滨机场,来自深圳的航班上有最终按耐不住的五姐。她本意是留在深圳过年的,昨天酒后电话里,她说还是无法抗拒一大家人团聚的诱惑,今天一早就起飞。早知如此,昨天的酒可以不代她喝的。

心情不错,想带孩子们出门儿吸点新鲜空气,目标是去夏天洗过衣服的小河,看看河上是不是有冰可以玩。

听说我要出门,老妈忙翻开老黄历,说财神在正西,要我去往西边的河。本来我要去的是东边的河,老妈说西边的河和东边的一样距离,且更大。听她老人家的话,出门沿着公路向西走。走了很久,只看到落雪的农田、蹲在电线上晒太阳的大呆鸟,却看不到河。知老太太是没说实话,打电话回去确认了两次,才在第二座桥下找到了河。

踩着厚厚的积雪下到河面上,还真的找到了冰。家长带着孩子们在河道里奔跑追逐,在冰面上摔跤打滚。没有风,被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帽子围巾手套都用不上了。随着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看到了被冻在冰下的小鱼,那些鱼游姿还在,是边游边被冻住的,透过洁净的冰看着它们,欣喜、爱怜而无奈。

尽兴玩耍过后,回去向老太太如实汇报。听说我们见到了鱼,她更加开心了,说这趟门是出对了,在她的字典里,鱼代表着财,她说我们今年会更加发财。

穿得厚厚的这一走动,感觉消耗了很多体力,肚子有点空了,再吃点干豆腐卷葱吧。

晚餐依然丰盛,但今天只顾着贪玩了,没做多少家务。

又放了一次烟花,因为昨晚个别小孩没坚持到放烟花就睡着了,所以今天又有机会享受燃放的乐趣、观看烟花的美、感受年的味道。

 

D8  大年初二

一大早上,家长就张罗着去二姐家借“冰穿子”,他还惦记着那些被冰住的鱼。

待他驱车前往五公里外的二姐家取冰穿子,其他人已经等不及了,于是公路上出现了一干闲人,比昨天的队伍扩大许多,浩浩荡荡地开往西河打鱼。

虽然从小就听说过“冰穿子”,但今天还是初见。找到昨天的冻鱼层,从冰里“解救”出几条小鱼。但男人们不满足于只收获这些冻鱼,要彻底破冰,期待着有活鱼收获。找到水深的地方,用“冰穿子”砸出一个圆圆的洞,还真有水从洞里涌出来,也还真有小鱼随着水游出来。但是自己游出来的鱼毕竟只有廖廖几条,待大家感觉不过瘾,想再凿些冻鱼出来的时候,发现脚下的冰面上已经溢满了水,冻鱼也不好弄了。

大人孩子都玩耍够了,带着几条小鱼,心满意足地回家。正赶上大姐一家从五常来,于是行进的队伍中有大姐和大姐夫加入,比来时更加浩荡了。

今天的晚餐,请来了杨大哥(奶奶侄子的儿子)和赵二哥(大姑的儿子,和我的父亲长得非常象)。因为有两位表哥的加入,饭局扩大到三桌,料定今天的酒是一定会有人喝多的。果然,为了陪好两位善酒的表哥,姐夫们个个都尽自己所能发挥出最好水平,尤其是好面子的四姐夫,直陪到客人没事,自己却站不起来。家长表现也不错,酒桌上正襟危坐,谈笑风声,没象以往一样躲进幕后做逃兵。

年轻人的另外一个饭桌上也发生了经典事件,大姐的二女儿从深圳带回第一次来东北的男朋友,来自河南的小伙子感觉自己的酒量在深圳算是上乘,初来乍到的他为了取得大众的好感和认可,频频举杯接受各辈份男男女女的轮番轰炸,灌进至少一斤二两的白酒,迷糊后躲到床上休息,被调皮的小儿发现,冲上去按压手无缚鸡之力的醉者的胃,美其名约在实施人工呼吸,结果是醉者忍无可忍,喷礴而出。

待白的、红的、啤的空酒瓶堆满地的时候,酒徒们还正在酒劲上,意犹未尽,不肯散席。好言相劝无果,只好来硬的,把杯盘强行撤走。

席散,人却还在兴头上。有人提议说去歌厅,喝了八两白酒的六姐就发动自家的车子,夜幕中沙石路上驶向十公里外的歌厅。待我听说时,车子已经离开了,担心中暗暗佩服乘客的胆子比我大。后来得知,乘客肚子里的酒比司机还多,谁怕谁呢!

待唱歌的人平安归来,心才放到肚子里。酒者肚里的酒发散得差不多了,有人说饿了,宵夜是手擀面。

今晚醉者占据了我家霸下的房间,寒冷的夜里穿上外套出门,快步跑向另一幢楼找地方睡觉。睛朗的夜空繁星闪闪,星星还是小时候的星星,调皮、清晰、亲切,不遥远。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不变的,一定是这些星星。

 

D9  大年初三

早上早早醒了,打开电脑,趴在被窝里看了几集正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

待我们懒够了回到三姐家,驴肉馅的饺子已经包好了。第一锅被一抢而空,第二锅蒸出炉时,安排小儿去吃,他刚吃了两个,二姐不小心说出了饺子馅是驴肉的,敏感的小儿马上放下筷子来向我求证。情况紧急,只能对他说第一锅是驴肉的,因为太好吃已经被大家吃光了,现在的是牛肉的。他听我这么说就放心地回到桌子上,吃饱了告诉我:“妈妈,今天的饺子真好吃!”

姐妹七个全部齐了,拍照工作再掀热潮,屋里拍不过瘾,跑到外面的雪地里,齐刷刷的队伍,太有规模了。

一整天牌桌上都很好生意,打麻将、拉大车的人乐此不疲。到了该卸晚餐吃的羊时,谁都不想暂时牺牲发财的机会。在家里地位绝对权威的六姐急了,对善良而好脾气的六姐夫说:“要么你去卸羊,要么我卸了你”,一语差点见血,六姐夫马上起身,将那只羊卸得落花又流水。

晚餐的其他准备工作还是由二姐和我做主力,需要炒菜时大师傅却迟迟不出现,情急之下系上围裙上灶炒菜,结果是炒白菜时忘了放肉,炒厥菜时没有放盐(因为我以为厥菜本身是咸的),看来自我膨胀得还不是时候,手法太嫩,需要锤炼啊!

晚上还是去另一个楼,睡在会发热的地板上。房间内还没家具,所以自由的空间里身体可以自由伸缩,感觉比睡在床上还舒服。睡前,七岁的侄孙女趴到我背上进行亲情揉搓,胖胖的脸还要贴到我的脸上,将口水一并贴过来,被她弄得皮肤痒痒的,但心里是美滋滋的。

 

D10  年初四

早餐吃油炸糕,将捻碎的红豆包进糯米面里做馅,用大豆油炸得焦黄,外脆内软,就着萝卜豆腐汤吃,就是只人间才有的美味了。

饭后六姐夫荣幸地被选做司机,陪四姐、五姐、六姐和我一起去看老姨父。与父母同辈的前辈亲属中,只老姨父健在了。去姨家的路,已经修成六米宽的水泥路了,记忆中每次放假去姨家,都要步行十公里的路程,那距离对于十岁的小孩子来说是太遥远,而今只需一踩油门。

看到瘦瘦的姨父,嘴里的牙齿都掉光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小时候夏天来姨家,姨会下到村边的河里,空手就可以在柳树根下捉到一两斤重的鲫鱼,烧了给我们吃。姨还会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鸡蛋给我们做荷包蛋,一个碗里卧上十个左右的鸡蛋,白白的蛋清、焦黄的蛋黄、翠绿的葱花,那味道真是香啊。姨是一个很贤惠的妻子,而姨父是个话痨,姨在世的时候,做什么事姨父都会在旁边发表自己的意见,煮饭姨父会说水多了或者少了,烧菜姨父会说火大了或者小了,感觉他总在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不管姨父怎么说,姨都不生气,所以日子过得平平和和的。

姨家有一个和我同岁的哥哥,八岁那年我们一起去鞍山市的舅舅家,他从地上抓起沙子向我身上扬,说是在扬新娘子(家乡娶新娘时,会将五谷杂粮和剪碎的彩纸混到一起,在婚礼仪式上,亲朋好友会抢着抓起这些红红绿绿的东西扬向新娘,取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之意)。小小少女的我很注重自己的面子问题,据说是冲上去抓向表哥的脸,也不知当时指甲有多长,反正后果是抓得他的脸红一道儿白一道的,据说还落了疤。表哥读书时条件不是很好,早早就结束学校生活开始务农,我还忙着读书时,他已经娶妻生子。现在他的儿子也已经娶妻,妻子也已经怀了鼠宝宝,而我的小儿才11岁,和人家相比,我是多么的低效多么的惭愧啊!

回到三姐家,换上家长做司机,赶往五常去参加同学聚会。一两个月前就在网上约了几个同学,因为自高中毕业后就未见过面,不知大家变化大不大,会不会变得不敢相认,所以路上的心情有期待也有忐忑。见面地点是在一家朝鲜口味的火锅店,店内装修干净、时尚而温馨。虽然十九年未见,但大家的形象基本没有变化,虽然成长的青涩被成熟的睿智和美丽所取代,但还是一眼就能叫出彼此的名字。只一个例外,当现在广西柳州从事律师工作的王耀辉同学出现在门口,大家都以为是不相干的人走错门了。高中时他个子不太高,一脸稚气,而现在的他身高有180,一脸社会阅历。形象变化实在太大,如果不是他略带胆怯地自报家门,谁都不敢主动相认。

席间大家轮流介绍了毕业后的经历,有工作、有生活、有理想、有现状。因为家长要做司机,我又荣幸地做了家里的酒代表。不过今天席间以续旧为主,所以酒喝得文明、客气,我的酒量可以轻松抵挡。

聚会开始时间是定在下午两点,就是想早点结束早点赶回去。结果是来的同学再约同学,使活动范围一再扩大,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聚到终需散,与大家挥手道再见,我们家驱车离开,余兴未尽的他们则去往歌厅继续。昏黄的灯光下,看到路边还有糖葫芦卖,停车来不及,就掉转车头回去买。山楂、枣、桔子、草霉、香蕉等口味各来两串,车里直接消灭两串,其他的带回家,一进屋就被一抢而空。

离开前的最后一个夜晚,舍不得早睡。等着吃每晚必备的宵夜—-手擀打卤面,虽然此宵夜每晚都有提供,但是我们家因为体形太成问题,所以总是提前入睡以逃离诱惑。煮而的锅不太大,一锅面只能供三个人吃,因为我们家是为吃面专门在等,所以是有优先品尝权的。第一锅面煮好赶紧去隔壁房间喊小儿:“儿子,面条好了,快来吃。”我这一喊,跟出来几个“儿子”,比如六姐夫:),他也是等不急了,人一急就容易犯糊涂,被我占了便宜。今晚果然没白等,面条是真筋道,卤是真香,享受口福的同时还赚来一乐,超值。

 

D11  年初五

快乐的日子,时光是在飞快地向前跑,无力阻挡离别的脚步。

老爸虽没起床,目光却是跟随着我们移动的。虽不言语,却知道他心中的不舍。

二姐三姐早早就起来包饺子了,家乡有说:上车饺子下车面。酸菜馅的饺子吃下去,心里泛出酸酸的离别味道。

因为五姐是十一点半的机票,兼送机的任务,所以八点钟在大部队的护送下,大包小裹地离开。

因为近几年修了很多条乡村公路,至哈尔滨的路程有了新走法,从志广到卫国再到安家,不必再途经五常市。沿途看到很多中国移动修的信号塔,对自己使用的中国移动更有信心了。副驾驶位上很适合睡觉,长长的一睡醒来,已经到了哈尔滨太平机场。

送别五姐,直接驶向“冰雪大世界”。远远就看见造雪机在“冰雪大世界”外墙边工作,看似雪的东西,却是水雾。风中,车内的温暖顿刻消失不见,倒吸着丝丝冷气跑进园内。

据说今年的冰雪节以迎接奥运会为主题,由奥运圣火景区、2009大运会景区、奥林匹亚圣山景区、欢乐天地景区、福娃乐园景区、奥运情怀景区六大主题景区组成,将奥林匹克的起源、发展及奥运的竞赛内容用冰雪语言塑造出来,可以观赏、也可以参与娱乐,置身于冰雪盛宴的同时,可享受运动所带来的欢乐与魅力。

总占地面积将近40万平方米的园内不见几个游人,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入园时的寒冷减轻了许多,很多冰雪建筑、造型都因融化而残缺。没有导游,一边走一边只是看个热闹,在我眼里所见的,不外乎都是冰凉的冰砖的堆砌,没感觉出六大景区的样子和分布。园内的冰爬犁、冰上自行车、雪地拉丁车等器材都是免费体验的,150元的门票还是物有所值。为了增值,两个男人坚持要在园内稍小的滑雪场上体验滑雪,我站在护栏外拍照记录,家长跌倒的镜头当然没有错过。几十分钟他们就回来了,说是累了,而我猜是因为这个雪场没有亚不力的专业而使他们兴致锐减。其实这里更适合晚上来,夜色中镶嵌在冰中的灯亮起来,整个世界就是霓虹闪烁五彩斑斓的。因为晚上还要去看冰灯,此行只能安排在这个时候入园。

出园,要好的几个同学已经等候多时,因对哈尔滨的路不熟,绕了几圈都找不到他们的准确位置,只好将车停在索菲亚教堂旁等着他们来接。冬日的教堂,还是以往的模样,广场上还是人来人往,鸽子还是吃吃喝喝飞来飞去的无所事事。

吃的是蘑菇火锅,按程序一道道煮下去,因为在冰雪大世界折腾得饿了,感觉食物的味道很鲜很美。节日的尾声,主要计划已经执行完毕,感觉节奏变得慢下来。同学间天南地北的难得一见,袅袅的热气中聊天,喝啤酒,喜欢这样的温馨氛围。

酒未喝完,家长的生意伙伴却备好了另一桌酒席,盛情难却之下,绕过大半个城市将全桌人马转移过去。既然是生意伙伴,气氛就变得凝重起来,话题也是客套的生意味道,虽然桌上堆砌的因为等待已经冷掉的食物价格不菲,却不再有闲置的胃口来容纳,只能象征性地点到为止,而少不了的频频举杯,让我喜欢的哈尔滨啤酒不再爽口。小儿因为误了去看冰灯一直撅着嘴巴,在他可怜而无奈的眼神中干尽杯中的酒,向主人请了假,带着小儿先行离开。

主人派了司机送我们去往兆麟公园,与午后从三姐家动身的四姐等若干人会合,入园参观。在兆麟公园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场地上,是一个冰奇灯巧、玉砌银镶的彩色冰世界。高大的公园门楼、九曲的长廊、精巧的亭台楼阁都是由五彩的冰修建而成的,热闹而炫目。园中还有一件件精美的冰雕雪雕艺术品展览,有造型有创意,能工巧匠赋予平平常常的冰以灵动的生命。冰上小心地行走,寒冷的夜色中感受着童话世界的美。带着手套,握相机的手却是越来越冰冷。

跺着脚出园,八个人挤进四姐夫的专车里,去往防洪纪念塔边的万达影城。四姐一行留在哈尔滨过夜,主要原因是外甥女甫晓想看电影《大灌蓝》,而我是好奇,为了积累在哈尔滨看电影的经历。哈尔滨的糖葫芦更专业化,售卖的排档规模更大,现场制作,价钱也好,5元一串。肚子里的食物太多了,进电影院之前只能派出消化能力强的小儿进行品尝,不留神他就吃掉了一大串。

因为排期问题,今晚只能看《长江七号》。星爷饰演的爸爸死亡那夜,无依无靠的儿子蜷在陋居的床上流下稚嫩的泪,中了星爷骟情的招,也跟着老泪纵横。当电影圆满结束,挤进车里回到宾馆,家长已经霸住了一张床,满脸酒色与疲惫地入睡了。

卸下接机时六姐带来的厚厚的棉衣和棉鞋,交给四姐明天带回大庆。舒舒服服的冲了凉,温暖的室内,呼噜的伴奏声中,入梦。

 

D12  年初六

宾馆里与四姐做别,昨天从绥芬河赶来接车的司机师傅送我们去机场,优质的服务有始有终。机场内,昨晚请酒的边总送来一丝袋哈尔滨红肠、鹿茸等东北特产,加重了行李的负担,托运时一直祈祷才没超重。安检时行李里的大酱却惹了点小麻烦,被机场人员打包检查后才放行。

到了起飞时间,飞机在机场上整装待发,跑道上滑行一段时间后,告知行李门没关好,需要返回重关,玩笑开得有点过。

飞机在深圳降落,还是茫茫然的,不知道身在何处,心又该归往何处。

 

后续

217  农历正月十一

周日中午,于氏家族深圳帮齐聚我在桃源居的陋居,补上春节期间拉下的团聚,共享从老家带回来的肘子、鸡、酸菜、鹅蛋、油炸糕等家乡味道,顺便提前把正月十五过了。

第一次面对近二十人的招待任务,提前一天去山姆买了几张简易的凳子,当日忙活了一上午,好在家里的锅碗瓢盆足够用,食物也足够丰盛,杯盘狼藉后,席散人归去。

至此,这个年,算是告一段落。

桃花初开,红艳艳的一年开始了……

 

阅读(2,093)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